糖尿病鼻饲食谱(糖尿病鼻饲食谱一览表)
鼻饲老人每天吃什么?
由于不能正常经口进食,限制了食品的正常选择,很多人选择了一些牛奶、豆浆、果汁、米粉之类食物。这些食品的营养成分有限,不能全面提供机体所需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等身体必需的热量和营养要素。为了维持正常的营养需求,应注重做好鼻饲饮食多样性,科学合理制作饮食。
1.鼻饲饮食的种类
常用鼻饲饮食包括混合奶和匀浆饮食(匀浆饮食是采用天然食物经研磨并搅拌后制成)。混合奶可用食物包括:牛奶、豆浆、炖蛋、米汤、肉汤、蔗糖、植物油、食盐等。匀浆饮食的可用食物包括:米饭、米粥、面条、馒头、鱼、虾、肉类、蔬菜、油、盐等。
2.饮食的搭配
饮食的搭配根据老人不同病情做适当的调整。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高热、便秘、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在食物配置的选择富含蛋白质、各类维生素及热量、无机盐、水份、膳食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糖尿病病人要选择糖尿病饮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参照前面《治疗饮食面面观》的介绍。
3.饮食的配置
(1)鼻饲营养要注意细软无渣,以免堵塞鼻饲管。用豆浆料理机,调制鼻饲饮食。先将米饭与各类剔除骨头的肉类及蔬菜等,加少量鱼汤,骨头汤等放入豆浆机中将其打碎,如有渣滓再打一次,多次打碎搅拌保证打出来的食物成糊状,无渣。
(2)严格注意操作卫生。配制流质前所有用具予以洗净消毒,清洗双手,防止细菌污染,食物原料注意新鲜无污染,食物现配现用。
(3)制混合奶时,牛奶豆浆加热时不要加盖,待冷却后再加盖放入冰箱,防止酸败,可使用热水保温法或微波加热。
(4)各类水果打汁后予以单独调配灌注,避免与混合奶混合,以免将混合奶沉淀。
4.做好饮食配制,通过对食物合理的配制,注重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及各种微量元素和水电解质膳食纤维的补充,使鼻饲患者同常人一样广泛饲用各种食品。如果老人无特殊疾病限制,可以采用与家人同样的食物,我们每顿饭吃什么就取出什么,放在一起用料理机研磨后喂饲,这样可以保障食物的多样性,保障老人吸取充足的营养,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丽娟.神经内科鼻饲患者的护理浅谈.中国农村卫生,2016,15:42
康康照护专注老人居家照护,是老人居家照护的健康驿站(潘会来供稿 邢玉华编辑)
家有鼻饲喂养患者,到底该怎么喂养?
最近在工作中碰到一例鼻饲喂养的患者,71岁阿公,身高166cm,体重45kg,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且有多次脑梗死病史,长期卧床并留置胃管居家鼻饲营养,此次因肺部感染住院,血液检查如下所示
检验提示贫血、白蛋白低下,且血钾、钠、钙、磷、镁等电解质均低下明显。追问喂养史,家属平素自备流质,自制面条、小米粥、蔬菜、鱼肉等匀浆,一天三顿,每餐约300-400ml匀浆不等,大便较少,近期体重有下降。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身高165cm,体重45kg,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16.5kg/m2(正常范围18.5-24)已属于重度营养不良。
患者理想体重60kg(165-105),实际体重45kg,目标热量大约需45×(30-35)kcal/公斤/天,约1350kcal-1575kcal/天,,但患者一天约只进食900-1200ml自制匀浆,且家庭自制匀浆,营养搭配容易失衡,且需加水分稀释,能量密度较低,导致患者能量的摄入不能满足机体所需,长此以往,造成能量与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低体重、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同时降低了病人的抵抗力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那患者居家鼻饲营养该如何实施呢?首先建议居家肠内营养选用稳定、安全、微生物污染风险低的标准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其能为病人提供全面营养,可分为短肽型制剂、整蛋白型制剂、工业化生产的匀浆膳,其次为家庭自制匀浆膳,由天然食物捣碎搅拌后制成
具体优缺点如下表:
特点
缺点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适用于胃肠功能正常者
价格略高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无渣,适用于空肠喂养或胃肠道功能受损者
价格较高,一般渗透压高,易引起腹泻
工业化生产的匀浆膳
价格低廉,营养配比合理且成分明确
特殊膳食,不纳入医保
自制匀浆膳
更接近于天然食物,不易引起腹胀腹泻
制作繁琐,保存不当易污染,配比不当易引起营养失衡
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类型的营养液,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逐渐向匀浆膳过渡,有利于维持胃肠道功能的完整性。
另输注管路的选择,包含鼻胃(肠)管、胃(肠)造瘘管,鼻胃管是肠内营养的标准途径,适合于2-3周的患者,而需长期(大于4周)肠内营养的患者则推荐经皮胃(肠)造口,很多患者或家属很难接受胃(肠)造口,认为是有创操作,对身体有损伤,其实相较鼻胃管,胃造瘘管管径较粗,不易堵管,在日常维护、生活质量方面如舒适度、方便程度、自身形象等更有优势;而鼻胃(肠)管管径相对较细,容易堵管,长期留置对鼻咽部黏膜局部产生压迫造成黏膜糜烂、溃疡等可能,且管路需定期更换。而经皮胃(肠)造瘘在内镜下即可完成,并发症低、操作时间短。
最后输注方式的选择,若是空肠营养或肠道功能欠佳的患者,可使用营养输注泵匀速输注。若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则可接近生理进食的时间来喂养,一天3顿正餐及2-3顿加餐,每天共4-6顿进行喂养,每次量200-400ml左右,具体需要量约为体重×(30)kcal/kg/d,为所需能量相应的毫升数,且鼻饲时卧床病人需抬高床头,可以坐立患者则坐位鼻饲,鼻饲后不要马上平卧以防返流误吸。
另外居家营养治疗患者需定期监测体重、定期进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相关营养问题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避免营养不良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文献参考:中国失能患者家庭营养治疗推荐
老年人一天吃几餐较好
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为保证营养摄入,一般建议老年人应在一日三餐基础上,加餐1、2次,即“3 1”或“3 2”模式。
首先,三餐分配要合理,早午晚三餐,每一餐都不要太简单,否则就难以达到多样化要求。每一次正餐都要有主食,有高蛋白食物(鱼、肉、蛋、奶、大豆制品等),还有蔬菜,三类食物缺一不可。家人不在时简单凑乎吃一顿,是很多老年人的常见错误。
其次,加餐(零食)要适当。加餐(零食)的目的是补充老年人易缺的营养物质和少量能量,与正餐很好地配合,而不是为了充饥胡乱地吃一口,或干扰正餐。
零食最好选用水果、酸奶、牛奶、豆浆、豆制品、坚果、薯类、蛋类、水饺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尽量不选方便面、面包、饼干、点心、蛋糕、酥饼、葱油饼、油炸零食(麻花、麻球、油条)等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即使是高营养的零食,也不能一次吃太多或一天之内吃很多次(体型消瘦者除外),以免干扰正餐或发胖。
加餐(零食)的合适时间是上午、下午或者晚上,主要取决于正餐时间和活动量。但一般地,睡前半小时不宜再进食。
总之,加餐(零食)吃得好的话是补充营养的有效手段,提高生活质量;吃得不恰当的话就是增加身体负担,得不偿失。
除了喝白水、茶水(几乎没有能量)之外,其他食物(包括饮料、咖啡、酒等)不论多少,都应计入正餐或加餐。老年人一天之内正餐不能少于2次,但正餐加餐合计也不要超过6次(有特殊医学情况者除外,比如流食)。
关注老人的营养状况首先要关心他们的体重。无论健康还是患病,只要发现他们体重不足,或者越来越瘦,甚至是短时间内瘦很多,就意味着食谱有问题,应立即加以调整改进!有人以为老年人越瘦越好,“有钱难买老来瘦”,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瘦的确会降低患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的风险,但也会增加骨质疏松、贫血、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等疾病的风险。总体上,还是保持适宜体重(不胖也不瘦)较好,或者稍高一点的体重对健康最为有利。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老年人体重逐渐下降,越来越瘦,往往意味着营养不良(特意减肥者除外)。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老年人体重逐渐下降,越来越瘦,往往意味着营养不良(特意减肥者除外)。有一些高龄老人明显消瘦,经过反复调整食谱后仍不见效果,此时要采取一些医学手段,如口服补充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制剂是专门用来通过肠道(不是通过静脉)来补充全部营养需要的产品,主要在医院里应用,在一些药房或网站也有销售。
肠内营养制剂除口服外,还可以鼻饲,适用于特别虚弱的老人或病人。如果肠道功能太差,还可以考虑通过静脉补充营养药物。这些时候,可能需要医生或营养师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