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拍背(糖尿病人拍打什么经比较好)

儿童糖尿病李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平时需要什么样的皮肤护理。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对于很多的人来说,算的上一个特别大的伤害,尤其是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打上了胰岛素,肚皮扎满了针孔......有的甚至于还影响了学业。糖尿病很可恶,它会伤害我们的皮肤,生活中要注意的有很多,我们在生活中要很细心的照顾自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什么样的一个护理,看看这篇文章你就了解了。

  1. 保持皮肤清洁,是皮肤护理的要点。每日要洗脸、洗脚,即使今天不上学,不出门也要洗。水温一般要在 38℃左右,毛巾要选择棉质柔软面料,这样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用力揉搓,选择中性护肤皂,浴后适量涂抹润肤霜。瘙痒时忌用手搔抓皮肤,否则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勤换衣服,勤洗毛巾并消毒,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2.平时穿衣宜宽松,以棉质衣料为主,尽量不穿羊毛或化纤内衣,以免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穿鞋、袜注意松紧适宜,防止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磨损。不要光脚穿鞋或穿趾间有间隔的凉鞋,避免穿高跟鞋和长时间穿新鞋,适宜穿旅游鞋、布鞋或软皮皮鞋。尤其合并神经病变的患者,皮肤磨损时常无疼痛等感觉,容易被忽视而导致感染,故平素需注意防止衣物等摩擦导致皮肤损伤。

3.因老年患者感觉迟钝,易发生烫伤,禁用热水袋。对于卧床患者,定期给予翻身拍背,防止压疮等形成。一旦发现压疮,应及时进行治疗。如局部出现疗、毛囊炎,可涂安尔碘消毒剂、红霉素软膏等,必要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4.需要注射胰岛素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应经常轮换部位,防止长时间注射一个部位导致皮肤结节等形成。

5.慎用化妆品。糖尿病患者可以化妆,但因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发生过敏反应,选用化妆品要慎重,不宜频繁化妆。晚上要及时卸妆,选用具有深度清洁作用的洗面用品,洁面后要及时应用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避免皮肤干燥受损的情况出现。

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方面,就连皮肤出现各种问题也很难幸免。在北方干燥的气候特点下,就是健康人都会出现干裂的情况,糖尿病人要做好皮肤上的细心护理,尤其是要注意避免伤口的出现。

居家照护技能:如何拍背排痰?如何有效咳嗽排痰?

悟空今天继续与张医生进社区随访,一踏进李大娘家的大门,就听到躺在床上的李大娘在咳嗽,她的女儿小兰在旁照护。

“李大娘怎么了?”悟空关切地问道。

“去年我母亲突发脑卒中,去医院才好不容易救回性命,现在左侧身体活动困难,咳嗽咳痰严重,我母亲曾患慢性支气管炎,我担心她出现其他的问题,悟空,你可有什么办法?”小兰满怀期望地问道。

“先别着急,让我看看。”张医生连忙安慰道。

李大娘精神还好,悟空用“火眼金睛”扫描李大娘全身,发现李大娘的咳嗽咳痰是因为肺部感染引起痰液淤积,最主要的护理措施应该是拍背排痰。

张医生用听诊器听诊肺部后,也得出和悟空一样的结论。他对小兰说:“李大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痰液淤积无法咳出,进而引起咳嗽。我教您两个方法,一是拍背排痰,二是有效咳嗽排痰,且记牢,每天鼓励李大娘有效咳嗽排痰。”

拍背排痰禁忌证

拍背排痰禁忌证:未经引流的气胸、胸部骨折、肺栓塞、肺结核、咯血、头部外伤急性期、颅内压升高、低血压及近期心肌梗死等。

具体操作:

一是拍背排痰,即手掌呈空杯状拍打背部。痰液黏稠时可遵医嘱预先使用化痰药物稀释痰液,如应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沐舒坦);病情允许时应每天饮水1500ml以上。拍背排痰宜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观察胸背部皮肤是否完好无破损,拍背时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掌心空虚呈杯状,掌指关节屈曲120°,拇指紧靠食指。

单手拍背排痰:照顾者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膀,另一只手呈杯状进行叩击,每次叩击时发出空而深的叩击声。叩击时注意运用腕关节力量,有节奏地在肺段、胸部或背部交替叩击,力量适中,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宜。单次叩击时间为5~10分钟,叩击频率为60~80次/分。

双手拍背排痰:双手轮流有节奏地叩击患者的背部,叩击手法、力度、注意事项同单手拍背排痰。单次叩击时间为2~3分钟,叩击频率为150~200次/分。

两种手法均能促进痰液排出,改善缺氧情况。双手拍背排痰频率更高,较单手拍背排痰叩拍面积更广泛,能拍及整个肺部区域,患者舒适度更好。具体手法可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情况等进行选择。

拍背的原则

从外向内、从下至上,使粘连在气管壁的痰液脱落以方便排出。拍背时遵循节力、安全原则,避免叩击脊柱、骨突处、肝、肾等部位,随时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叩击力度和频率。

二是有效咳嗽排痰:喉咙里有痰,就是咳不出,这可能是咳嗽方法不对。

正确的方法是要练习缓慢深吸气,短暂闭气,然后用腹部力量连续咳嗽3声。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续2~3次后恢复正常呼吸,2~3分钟后可再重新开始。

“咳咳……咳咳……真咳出来了,舒服多了,谢谢。” 李大娘很高兴。

小兰听了张医生的指导茅塞顿开,高兴地对李大娘说:“以后我们就把刚才学的方法统统用上,我给您拍背,您配合咳嗽,就可以有效避免肺部感染了。”

悟空也很开心,立马把笔记本打开,做好了笔记:

肺部感染痰淤积,医疗专家有秘诀。

空心掌把背叩击,自下向上是顺序。

方向由外叩向内,注意避免叩脊椎。

嘱咐患者深吸气,短暂几秒把气闭。

腹部用力咳三声,重复缓慢深吸气。

重复三次痰未出,三分钟后再继续。

以上内容引自:

内容介绍

《漫画居家护理》以悟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为主线,运用通俗的语言、漫画的表现形式介绍居家护理技能,包括日常居家护理技能和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新生儿居家护理技能,如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等;老年人居家护理技能,如轮椅、拐杖的使用要点及安全管理,如何预防及护理老年人高发的便秘、压疮等问题;慢性疾病居家护理技能,如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氧疗等。

读者对象

《漫画居家护理》是悟空学医·漫画医学系列科普书籍之一,帮助家庭照顾者掌握居家护理技能,同时也为全科医生、社区医护人员、医学生提供实用的规范参考。

END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患糖尿病老人频繁晕倒吃颗糖竟好了 医生这样解释

2018-02-26 19:0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侯明明 通讯员 李斐铭 严丽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月25日,80岁的何奶奶到医院复查,身体保持得还不错。

何奶奶得糖尿病10多年来了,前不久她在一周内摔倒一次、晕倒一次,可把家里人给吓坏了。但是,给她吃块糖后,她又好了。

很多人一定很不理解,有糖尿病的人不是血糖很高吗?吃块糖,那不是血糖更高了?怎么还会好了呢?

案例:八旬老人频繁摔倒晕厥 吃糖后苏醒

何奶奶家住东阳,由于有糖尿病,她一直遵医嘱,吃东西特别讲究,含糖分高的东西都一概不碰。10多年下来,血糖虽然没有升高,但有时候会头晕乏力。

近期,何奶奶头晕乏力症状发生更为频繁,还经常会有大汗淋漓、饥饿感明显、头晕、烦躁等不适的症状,但她发现,嘴里含一块奶糖,整个人就会好很多。

2月初,何奶奶独自在家,中午喝了点粥。到下午3点多,肚子饿了,没过多久又头昏乏力,突然站不稳摔倒了。

还好有前几次的经验,何奶奶兜里准备了糖,把糖含在嘴里,坐在地上缓了缓,舒服多了。

第二天,何奶奶头晕又犯了,这次可不是摔倒那么简单,何奶奶整个人突然意识不清晕倒了,更吓人的还口吐白沫……

家人赶忙掐人中,拍背,使劲呼喊……但何奶奶就是没醒。儿媳妇给何奶奶嘴里放了一块糖,再喂了水。十分钟后,何奶奶方才清醒,醒来后自己都后怕。于是,赶紧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

原因:老人晕倒竟是低血糖造成的

急诊一查,虽然人家已经给何奶奶喂过糖,但她的血糖还是明显偏低。医生推断,她很可能是因为低血糖晕倒的。

医生立马给予对症治疗,很快,何奶奶的血糖趋向稳定。

内分泌科的周医生说,健康人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作用强,当因饥饿时间过长血糖降低时,体内对抗胰岛素作用,能够升高血糖的各种激素会立刻释放,从而很快帮助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能力差,特别是还要服用降糖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或注射胰岛素,其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就很高了。“何奶奶经常头晕乏力却并未重视,长此以往,血糖过低出现了昏迷的情况。”

经过悉心治疗,何奶奶身体逐步恢复。但是由于何奶奶本身胰岛功能差,几乎没有胰岛素分泌高峰,血糖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出院后还需严格的血糖监测,并给予胰岛素治疗。不过,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根据饮食、运动量、情绪、睡眠等因素,作适量增减。

提醒:医生支招如何正确预防低血糖

俗话说,高血糖要钱,低血糖要命,要控制高血糖,但也不能忽视低血糖发作。

低血糖的表现:心慌、手抖、饥饿感、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吐字不清、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最可怕的是有些病人在多次低血糖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无心慌、出汗、饥饿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且症状严重者可能就醒不来了。

那么,该如何正确预防低血糖?

医生说,要按时进食,生活规律,定期监测血糖,不可随便增加药量;每次用胰岛素前均应仔细核对剂量;知道如何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以备急用。

医生也介绍了低血糖的自救方法:补充吸收快的含糖食品如含糖饮料、糖果、饼干、点心等;随身佩戴“糖尿病低血糖求助卡”,上面写明(姓名、年龄、联系人电话、患糖尿病,提示:如果发现我神志不清或昏倒时首先想到可能是低血糖)。

如果发生了低血糖还没有昏迷前,嚼服身上携带的糖果,同时呼叫路人求救及拨打家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