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机器检测(糖尿病检测设备)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有糖尿病的患者都知道,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血糖监测是医生了解患者糖代谢的紊乱程度,调整治疗方案、观察降糖效果以及后期作为病情随访的重要参考。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血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测静脉血浆糖
此种方法更多地是在医院开展,患者自我监测时不可能随时随地监测静脉血浆糖。
2. 末梢血糖仪
这是一种快捷、准确、简便的血糖监测方法,也是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最常用的重要方法。
3.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需要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分析,因为糖化血红蛋白要比血糖稳定得多,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能反映这次抽血前8~12周之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是反映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良好指标。
但是,不管用什么方式监测,人体的血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无论是点时的血糖还是各种糖化蛋白的监测,都没有办法精准的反映全天的血糖波动,因此持续监测血糖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什么是动态血糖监测?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研制动态血糖监测,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人们可以便捷全景式的观察到个体葡萄糖水平的瞬息波动。2005年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运用临床,除了能够实时显示监测的结果之外,还有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报警功能、预警功能。
目前,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我们国家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实时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回顾式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一般由葡萄糖感应器、传感器植入装置、发射器、记录仪和分析软件等组成。其原理是通过置于皮下的葡萄糖感应器中含有的生物酶,与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再由葡萄糖感应器发射到分析软件,转换成血糖值,可以全面地连续反映全天的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还可以探测到常规监测技术无法探测到的隐匿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如何使用?
1. 患者在医院填写动态血糖监测知情同意书。
2. 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植入动态血糖监测葡萄糖探头。
3. 链接记录器和发送器。
4. 绿灯闪烁表示机器正常工作。
5. 特定的保护装置固定仪器。
6. 记录动态血糖就餐、运动、治疗情况。
哪些患者需要做动态血糖监测?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1.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可以持续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使它更好地达标,同时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 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的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
3. 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所谓围手术期,就是在即将进行手术和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患者,针对这样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糖的过度波动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
回顾式的动态血糖监测
1. 1型糖尿病患者。
2. 需要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3. 正在进行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反复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的低血糖、没有症状的低血糖、夜间的低血糖。
5. 无法解释的高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增高的患者。
6. 血糖波动特别大的患者,或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地保持高血糖的患者。
7. 妊娠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
通过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教育,能够让患者了解饮食、运动、睡眠、情绪以及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医患沟通,利于患者病情,在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同样重要。
第一、患者要做好饮食、运动、睡眠以及降糖药物使用的记录。
第二、在佩戴的过程中不建议进入磁场,比如去做核磁共振,进行x线检查等。
第三、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过程中,不建议进行盆浴或者浸泡洗。
第四、手机对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是没有影响的,可以放心使用。
本期医学内容合作者:田竹芳 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戴上就能监测糖尿病?英媒:智能隐形眼镜“紧盯”血糖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8日报道,一项研究报告说,一种新型智能隐形眼镜除了可改善视力之外,还能监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等健康风险。
这种由英国、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开发的眼镜,内置网状传感器层,可以检测泪液中的光、温度,甚至葡萄糖含量。该研究团队说,葡萄糖检测的意义不仅限于监控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也与血糖调节障碍密切相关。
该团队说,这种设计不影响佩戴者的视野,也不会妨碍眨眼。他们今后还可能继续改进这种眼镜,使其具有检测视网膜功能的作用。
这种隐形眼镜甚至可以配备动力模块和天线,从而使镜片将数据无线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分析。
报告作者、哈佛大学工程师郭士奇说:“我们的超薄传感器与传统智能隐形眼镜有所不同。”传统智能隐形眼镜的传感器和电路芯片夹在两层隐形眼镜片之间,通过微流体感应通道与泪液接触。郭士奇说,这种新型隐形眼镜的柔性传感器网络直接接触泪液,具有组装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生物相容性好、机械稳定性好等优点。
这是智能隐形眼镜研发领域的成果之一。这方面的研究旨在监测血糖,或是让佩戴者可通过眨眼来实现变焦放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初创企业莫乔眼镜公司开发的一款眼镜,使用了英国制造的处理器,它拥有一个微型LED显示屏,能在半平方毫米范围内容纳300个像素,可以将佩戴者手机中的内容显示在眼镜上。
莫乔眼镜公司产品部主管斯蒂夫·辛克莱对记者说:“我们必须制造这样一种产品:提供信息却不会让你分神,你需要时能提供帮助,你不需要时就默不作声,你不想要了就能关闭。”
来源:参考消息网
新技术可通过血液检测 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麻静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钱昆教授团队,联手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在线发表了医工交叉最新研究成果,并被选为该杂志的卷首文章。该研究开创性地运用钒核壳纳米棒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浆代谢指纹图谱。今后,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血液检测及早发现视网膜病变,对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将会有显著帮助。
据仁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伟介绍,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糖尿病会影响全身微血管循环,从而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是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早诊早治是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唯一途径。然而,目前该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仍依赖于眼底显像,所需设备昂贵且依赖于专业的眼科医师的操作及结果判读,不利于大规模筛查的开展。因此,探索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体外诊断技术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重要价值。
联合研究团队采用优化的钒核壳纳米棒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在数秒内实现痕量血浆(500纳升)的直接检测及分析;而临床团队则构建了糖尿病队列,利用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建立临床信息数据库,并通过血浆质谱检测构建代谢指纹图谱,再进一步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最终实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精准体外诊断,其灵敏度高达94%,特异度高达90%。此外,该方法也可区分轻度与中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疾病的分级中也表现出明显优势,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液检测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新策略。
未来,糖尿病患者只要进行血液检测,就可快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知晓病变程度,尽最大可能防止因病致盲,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