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门诊报告(糖尿病门诊报告图片)
每人每年最高300元,成都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能报销了
为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根据全国、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成都市实际,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加强对“两病”患者用药保障工作的协调服务和督促指导。
哪些对象可以得到保障?
根据《通知》,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两病”患者中,未达到我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认定标准,但确需服药治疗的人员,通过门诊特殊疾病认定的参保人员,可自愿选择按本办法执行。
《通知》明确,用药范围为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用于降血压、降血糖的治疗性药物。“两病”门诊治疗医疗机构应当——
优先选用目录甲类药品,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选用集中招标采购中选药品。
“两病”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
值得一提的是,“两病”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在“两病”定点治疗机构发生的“两病”门诊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支付比例为60%,剩余部分不纳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个人负担部分不计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年度累计。“两病”门诊报销费用不计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两病”门诊医保支付标准,按照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规定执行。
支付限额如何?
《通知》还明确了支付限额。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
高血压门诊用药最高支付限额为200元/人/自然年,糖尿病门诊用药最高支付限额为300元/人/自然年。同时患有两个疾病的,最高支付限额合并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不重复享受我市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特殊疾病报销待遇和“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不计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门诊统筹支付限额。
在管理方面,《通知》从4点进行明确:
向上滑动阅览
1、认定管理:“两病”门诊实行认定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凭我市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半年内诊断证明、相关检查检验报告前往拟就医的我市定点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备案后享受“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未通过认定发生的门诊用药不享受“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区(市)县医保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区域医疗机构布局情况,对认定机构及其管理作调整,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报市医保行政部门备案。
2、就医管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两病”门诊治疗机构。患者持我市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半年内诊断证明、相关检查检验报告,前往“两病”门诊治疗机构登记备案后,接受治疗服务。非“两病”门诊治疗机构产生的“两病”门诊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3、处方管理:对临床诊断明确、病情基本稳定、治疗方案相对固定的“两病”患者,可实施用药长期处方管理,一次开具不超过三个月的相关药品。处方有效期内,不得重复开药。
4、结算管理:“两病”门诊用药实行即时结算管理,属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参保人员个人与治疗机构结算;应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治疗机构结算。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张家华 赵荣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本月起门诊用药报销提高至50%以上,各省份执行进度不一
实习记者 李萱 记者 陈鑫
2019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随着本月起国家规定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50%以上,我国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长久的用药负担有望得到一定缓解。不过,这项措施在地方层面执行进度并不统一,保障患者年内享受新政策进而成为一个现实的目标。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报告称,中国患病人数达1.14亿人,而且糖尿病用药负担比较重,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的专题研究显示,从费用投入上看,我国糖尿病卫生总费用中,来自社会保险补偿的比例占42.66%,个人现金支付占46.31%。同时研究显示,2010年全国糖尿病防治费用有14.14%流向零售药店,主要为患者自购药的消费。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恰恰主要依赖用药,如果不住院是没有办法获得报销的,现在将药品纳入门诊报销里,患者在门诊上的负担会有所减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超群对界面新闻介绍。
据王超群介绍,我国城乡居民医保70%-80%的基金是用于住院报销,分配给门诊医保的基金很少,虽然每个地方都有门诊统筹,但都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实际上患者在门诊上的报销比例非常低。
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高血压、糖尿病等用药纳入医保,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针对具体的报销比例,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3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报销门诊用药的比例提高至50%以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吹风会上表示,将以二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对“两病”药品的门诊费用由统筹基金进行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要达到50%以上,地方根据自身条件设封顶线,也可以不设封顶线。
此前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在9月中旬曾发布《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本文件印发后一个月内出台各省实施方案,指导督促统筹地区于2019年11月起开始实施,确保群众年内享受待遇。
据界面新闻了解,下半年来已有多省份印发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比如山东省方案明确,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50%以上,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新政将于2019年11月开始实施,确保群众年内享受待遇。陕西省发文表示,从11月起,高血压、糖尿病门诊费用不低于50%报销,从低水平起步,门诊统筹按照政策范围内门诊费用不低于50%报销。江西省也于近日发布细则表示,两病报销比例要达到50%以上,门诊用药纳入门诊统筹报销后,为了与普通门诊统筹相衔接,也不设定起付线。
四川也出台相应的门诊报销政策,从11月1日起,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采取药物治疗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的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不低于50%,原则上不设起付线。高血压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200元/人/年,糖尿病最高支限额不低于300元/人/年,同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最高支付限额合并计算。
不过,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由于方案刚出台,目前还没有一个市州完成落地,各地方的实施细则还在制定,陆续会在近一周内完成,“中央文件要求年底保障待遇落实,年底肯定会落实的。”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兰州晨报采访时表示,“两病”涉及保障人群、药品和医保支付等内容,目前正各市州正在进行摸底工作,年内甘肃省的“两病”患者将受益,可享受门诊用药的报销。河南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也对河南日报表示,该省门诊统筹支付具体实施方案正在加紧制定中,有望在年底前出台,让更多患者受益。
而实际上,国内很多省份已在文件发布前已开展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纳入慢性病报销工作之中或启用“免费用药”模式。如2018年3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新版药品目录新增药品包括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等。2019年浙江省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医保慢性病门诊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通知,其中就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12种常见慢性病。
值得一提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后,医保基金能否及时支付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山东省医保局曾公开表示,山东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非常庞大,据测算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中约有1900万患者,门诊用药费用一年超过70亿元,此项政策实施后,山东省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将额外增加支出30多亿元,考虑到保障机制诱发的需求释放,相关支出将会再增加10%,基金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个别地方可能存在超支风险。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17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当年GDP比重约为2.0%;全国基本医保基金累计结存23440亿元,其中基本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6156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7284亿元,医保结存资金支付保障倍数约为15.8个月。
此外,北京鼎臣医药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认为,国内糖尿病患者综合性治疗的费用偏高,基础药品补偿还是稍显杯水车薪,“糖尿病患者的常态基础用药不贵,但糖尿病的就诊治疗包括药品、器械、检测等,这些费用是高的。”
不过史立臣也表示,“国家对慢性病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仅从药品层面,也开始逐渐从预防层面出台措施,这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这是个大工程,也是政府明确要加大投入的方向。”
看门诊谁不会?你错了,糖尿病患者懂得这9条常识,才算会看病
日常门诊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不会看病,一问三不知:不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不知道自己使用的药物名称,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并发症。
这样的复诊既不能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又浪费了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医生开出不必要的检查。
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把握住复诊时和医生交流的机会呢?本文教您9招。
1.按时复查
不按时复查,是所有糖友的通病。为什么要定期复查呢,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不好,并发症就会很快发生,而且血糖、血脂、血压等随时在变化。
所以需要每月复查,进行肝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等常规检查,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除了常规检查外,还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黏度、眼底、神经系统、动脉彩超、胸片、必要时做肺部CT检查等。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按照医生的医嘱复查,医生根据您的检查结果及时了解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带上既往就诊的资料
很多糖友有经常找同一医生复查的习惯,认为这样医生会熟悉自己的病情,看得更好些,所以常常不带既往的病历资料。
事实是:医生每天要看几十号人,不可能将每个人的既往病情都记住。所以应携带既往住院的出院小结、门诊病历或外院就诊资料等。因为这些资料可以如实的反映您过去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及上次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
这样既有助于医生对您病情的全面评估,为你制定一个更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同时又省去了此次复查中不必要的检查,节约了就诊成本。
3.用笔记下自己要问的问题
常有病友在家时想到有很多问题要咨询,但是到医院后就全忘了,最后想咨询的问题全都没问,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各位糖友看门诊前一定要用笔记下自己想要问的问题,看门诊时请医生及时给予解答。
另外,有一些糖友总喜欢索要医生的电话,常常被医生委婉拒绝,这是因为医生在开会、学习工作等时间不方便接电话,你可以请求添加医生的微信,在日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及时咨询。
4.分享饮食情况
饮食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之一,糖友必须做到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是必须的,所以糖友每次复查时,必须将近期饮食情况与医生或营养师分享交流,以便得到医生的及时指导,必要时调整饮食方案。
5.告知运动情况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之一,只有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才能保持理想体重,消耗过多的能量,维持正常的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糖尿病运动治疗讲究个体化,不能自己随意学习其他人的运动方法,所以每次门诊复查就诊时,一定要将近期的运动情况告知医生,便于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对既往的运动方案进行调整。
6.近期用过的一切药物
糖尿病病人以老年人居多 ,常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炎、脑梗等,所以使用的药物很多,有时可多达十几种,有些药物相互间会有影响,有些药物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所以来门诊复查时一定要记得将近期所吃的药物列个清单,或直接将药物盒、药物说明书带上,便于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帮助你选择和指导用药。
7.近期出现的新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每天都会有变化,如视力下降、头晕、四肢麻木、行走不稳、足部溃疡等。
这些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看病复查时一定要将这些表现及时告知医生,便于医生根据你的表现选择恰当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将治疗方案给予相应调整,或及时住院治疗。
8.有出院记录者要带上
糖尿病病友基础疾病多,常常会因为其他疾病住院治疗,如感染、结核、冠心病、高血压、风湿病等,住院期间所使用的药物有些会影响降血糖药物的效果,或直接影响血糖的变化。
这些情况糖友自己不可能弄清楚,也记不住。所以应该将出院记录带上,以便内分泌专科医生根据你的病情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9.近期的自测血糖记录
糖尿病病友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地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才能保证血糖平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则是:
-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需每周监测1天,每天监测5次;
- 当血糖控制平稳时每周或半个月监测一天,每天监测2-3次。
- 当你来复查时,必须在来医院的前一天监测一整天的血糖(包括空腹、每餐饭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便于内分泌科医生根据你的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注意以上9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如果想得到医生更多的服务和帮助,最好在来医院复查前通过微信与你的主治医生取得联系。
作者:向建平 主任医师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