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梦多(糖尿病会引起多梦吗)
糖尿病患者长期紧张、焦虑,血糖肯定高,应如何调整您得知道
精神节律障碍是很多糖友血糖不稳定的根源,人们每天起床后都生活在希望—恐惧/担心—成功/失败的精神节律变化中,这些是正常的精神情绪节律,一旦这种精神节律出现障碍就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等心身疾病,从而导致血糖的波动,长期血糖波动会加重并发症的进展。
在此为广大糖友支支招。
1.情绪变化影响血糖
我们每天醒来都会希望今天一天过得顺利,同时又担心或恐惧事情办不好、工作任务完不成,经过努力后事情办好了会高兴,工作搞砸了会失望。
这一系列的精神情绪的节律变化在周而复始地进行着,这种精神情绪的节律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体内激素的变化,从而导致血糖波动。
对策
- 尽量保持以平常心态来对待得失,也可以先规划好自已的工作,将工作任务分成若干阶段,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做就更容易完成,同时对精神情绪的影响会小点。
- 对于一些必须在短期内完成任务的工作,应该做到劳逸结合,注意休息,这类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赶时间、赶进度,对精神情绪影响大,工作完成后应该给自已放个假,调整好自已的心态,减少紧张、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 对于实在难以完成的工作、可以选择放弃,如考职称、冲业绩等。只有保持平常心,工作劳逸结合,不把生活及工作的目标定得太高,就不会导致精神节律障碍而影响血糖的平稳。如果心理调整仍不能纠正抑郁症,建议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及药物治疗。
2.药物影响
精神节律障碍的结局是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当病情严重时需要服用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这类药物有些会导致血糖升高,有些会引起血糖降低,用药时应注意对血糖的影响。
如阿米替林、米安色林会升高血糖,帕罗西汀会降低血糖。盐酸氟西汀(百解忧)通过缓解抑郁症神经性贪食症,可引起低血糖。艾司西酞普兰可影响血糖的调节,从而导致血糖波动情况。
度洛西汀既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也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用药,作为5-羟色胺抑制剂,同样会出现低血糖,用药时应该注意血糖波动。
对策
对于轻症的抑郁症,尽量通过心理疏导来治疗,如果必须要使用药物治疗,应该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和内分泌专科医生一起根据血糖的高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3.作息时间不规律
对于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的糖友,常常会有夜间失眠多梦,白天昏昏欲睡,生活节律紊乱,作息时间不规律等。
而且服用了抗抑郁症、焦虑症的药物也会有头晕、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两者都会因为情绪变化引起体内调整血糖的激素发生变化,导致血糖波动。
对策
调整好自已的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夜间不喝浓茶和咖啡,少看恐怖片或激情片,保持心情舒畅。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一定要按照医嘱从小剂量开始,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服药。
4.服药依从性差
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糖友,常常生活散漫,因同时合并有其他心肺等疾病而服用较多的药物,导致用药依从性差,常常会出现漏服或重复服用药物的情况,也是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
对策
- 找心理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一起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尽量精简一些不是必须要吃的药物,减少药物种类;
- 用专门的药盒把不同的药物,按服药时间顺序、种类分别放在独立的药盒内,便于按时服用,防止漏服及多服;
- 请家里人提醒或使用闹钟、手机设置提醒服药时间,来保证定时定量服药。
5.运动过少
有抑郁症、焦虑症的糖友,因为夜间睡眠质量差,白天昏昏欲睡,加上大多数的抗抑郁症、焦虑症的药物服用后也会引起嗜睡、反应迟钝、不喜活动等。
最终使体重增加,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不住。
对策
制定合理可行的运动计划,计划中要兼顾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并由家里人督促执行。
降血糖治疗尽量减少胰岛素、磺脲类等增加体重的药物,选用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有减轻体重作用的药物,便于保持理想体重,维持血糖平稳。
抗抑郁症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尽量避免使用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6.饮食不规律
规律的饮食是保证血糖平稳的基础,抑郁、焦虑症时会影响下丘脑摄食中枢,引起吃东西没有饥饱感,既可表现为神经性厌食症,也可以表现为神经性贪食症。
最终引起血糖波动,导致糖尿病并发症。
对策
- 如果心理医生做心理疏导无好转,可给予药物治疗。
- 神经性厌食症者,除给予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外,还需服用甲钴胺、依帕司他、硫辛酸等治疗,降血糖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调整。
- 抑郁症所致神经性贪食症者,除心理疏导治疗外,也需调整降血糖方案,在原治疗方案加用二甲双胍等有抑制食欲作用的药物。
- 抗抑郁药物首选盐酸氟西汀(百解忧),既可治疗抑郁症,又可抑制神经性贪食症,但是这类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用药时应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心理因素的调整,一旦发生抑郁症,积极治疗,减少血糖波动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作者:向建平 主任医师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
失眠多梦糖尿病 中医教你如何“剥茧抽丝”去病症
患者齐某,女,28岁,幼儿教师。主要情况是:糖尿病两年半,月经不调1年,失眠2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体态丰腴,2年前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间断口服降糖药,饮食及血糖控制欠佳。
1年来月经提前,月经量多色淡,有时淋漓不止;白带量多,无特殊异味。近3个月失眠,入睡困难,夜寐多梦。性激素及妇科检查未见异常。
刻诊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心悸食少,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证属脾气亏虚,脾不统血,心失所养。
治宜健脾益气,摄血养心,拟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酸枣仁,党参、茯苓、炒白术,龙眼肉、远志,当归,升麻、炒蒲黄,木香、生甘草各。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调整降糖药并按时服用,保持血糖稳定。服中药4剂,月经来潮,经量适中,色红有多量血块;无腹痛,月经7天血止。前方加益母草10g,继服10剂。患者心悸、失眠、多梦明显好转,夜间可安睡5~6小时。患者因工作不能服汤药,将上方做成水丸继服。
两个月后就诊告之,月经规律,经量适中,经色鲜红,少量血块;睡眠尚好,无心悸,纳食规律,血糖稳定,二便正常,精神亦振,基本告愈。
现在咱们来说一下这个案例:因患者饮食不节,血糖不稳,脾胃受损,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致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心血暗耗,心失所养,则见心悸、失眠等症。《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方用归脾汤加,,
减,健脾益气,补血摄血,养心安神。加炒蒲黄、益母草活血止血;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有气升则血升,不治血而自有摄血固冲之效。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概念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亦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治疗原则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叫正、疽、白、干,多半的病人都会表现出冷、酸、胀、麻的,皮肤肢体的异样感觉,比方感觉到像蚂蚁一样的爬,像火烧火燎的疼痛或者是凉,甚至到了严重的阶段,肢体的感觉就会异常,会很难得感觉一些细小的刺激或对温度的变化,甚至感到皮肤出现溃破、溃烂等情况。一般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相互支配、相互影响,常同时并发,故应综合治疗,其具体治疗如下:
1.首先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2、外周血管循环差,需扩血管、抗凝(改善循环);3、发生动脉硬化时,应使用降脂药;4、神经支配血管较差时,需应用营养神经药物。5、要适当地控制感染。
药物治疗
西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扩血管药物:
(1)酚妥拉明,它能够直接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主要用于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血栓性脉管炎等。
(2)苯丙酚氨,它对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作用较好,皮肤血管的扩张作用最强,因此在治疗末梢动脉硬化、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3)前列腺素类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前列腺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是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是临床和医疗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外周动脉、静脉疾病的口服扩血管药物。在扩张血管药物作用之外,同时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这类药物的应用比较广泛。
中成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1)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屈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2)血府逐瘀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身体淤血内阻,气滞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疾病以及外伤等因素导致的头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气滞血瘀,心肌供血不良以及皮下血液循环不良,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筋骨痛消丸: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另外,三七片、丹参片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