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不做透析(糖尿病不透析多久会死)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患糖尿病8年一周透析3次,远离糖尿病肾病的3个方法,过高质量的生活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陈叔,目前每周固定3天来医院透析,其实他患2型糖尿病时间并不算长,8年就发展成了慢性肾衰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尿毒症。

在医院,经常能见到前来做透析的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糖尿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几率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病程超过25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达到50%左右。但是,糖尿病肾病能够预防,如果不想过上低质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1.识症状早发现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肾脏出了问题。

1.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小便后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不散。或夜间小便次数在3-4次以上甚至更多。

2.浮肿。首先是眼皮浮肿,其次是双下肢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上述症状提示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可能是因肾功能受损引起。

2.定期筛查非常必要

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即使在肾功能正常且没有临床表现时,至少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3.源头把控好血糖血压

慢性病要以预防为主,即使目前病程短,没有肾脏病变的症状,同样也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改善生活方式,尽量戒烟,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让我们一起努力,将糖尿病肾病拒之门外。

糖尿病肾病要适时透析,错过造瘘时机更遭罪

糖尿病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当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临床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GFR降低,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并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较多,尿毒症中毒症状、少尿等出现较早,加上血管条件差,故透析治疗开展宜早。大多数学者主张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开始时间早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当血肌酐420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10~15 ml/min、高度水肿、电解质紊乱或尿毒症症状明显时即可考虑透析治疗。

目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有两种——长期规律血液透析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具体选用何种方式要依据肾病科医生对患者全身状况、血管条件、生活能否自理、居住地点与医院距离以及家中卫生情况等等。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值得注意的是,肾脏替代治疗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其生存率仍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另外,无论采用何种透析治疗都应把握个体化原则。

研究报告透析治疗中发生高血压占63.0%、低血压占24.7%、无症状性低血糖占20.6%、昏迷占9.6%、心律失常占5.5%、失衡综合征占2.7%、心搏骤停占1.4%,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感染、骨病等。如何处理好上述并发症是提高DN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造瘘时机很重要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成功的保障,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管病变,故造瘘手术宜早进行,可以让临床医生有一个预知判断,如果建议在一年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就应先做好动静脉内瘘的吻合术。

血液透析通路一共有三类:第一,自体瘘,第二,人工血管瘘,第三,深静脉置管。

其中,自体瘘和人工血管瘘在手术完成后都是完全埋在体内的,没有露出皮肤的部分。但是深静脉置管不同,它在皮肤外面有两个接头,一般红色的接头负责把血液引出来,蓝色的接头负责回输血液。即使不透析的时候,患者在体表也会有“异物”,不仅不美观,而且患者洗澡、活动不便,同时还容易发生血栓、感染等并发症。

透析为什么要造瘘?

动、静脉瘘的目的是使血流量充足,因为动脉血流量大,但是内径小,而静脉内径大,但是血流量少。做透析的时候,既需要动脉内径的血流速度,也需要静脉血管的内径,所以做动、静脉造瘘使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使静脉动脉化,直径和血流量都可以达到要求,使血流量达到透析的要求,起到了很好的透析作用。

小提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期控制血糖,如果不幸发生糖尿病肾病,要遵从医生的意见,抓住造瘘的时机,准备适时透析治疗。

得了尿毒症,到底该怎么面对?要不要选择透析?不妨看看此文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生。我可以这么说,有不少的肾脏疾病(既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如果在早期没有重视起来,进入慢性肾脏病期,发展到最后,就是“尿毒症”,所以在我国,尿毒症患者是较大的一个患病群体。我们又常把肾脏称作“哑巴器官”,因为它发病总是悄无声息的,以至于经常有患者一经诊断,就是尿毒症。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听闻尿毒症的诊治方式后不少患者以及家属会陷入一个彷徨期,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又不是医生,又不懂这具体是个什么样的病,到底要不要听这个医生的建议?我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非常能理解病患的这种无助感,所以今天我就专门针对这个话题来为大家做一期科普讲解。

先跟着医生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尿毒症

●关于尿毒症方面的健康科普知识其实前面我已经写过了很多,今天在这里我就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地介绍一下。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肾脏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如分泌相关激素(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调节血压、排出体内的各种代谢废物、毒素(如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等等),从而维持我们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肾脏只是“产生尿液”的地方,切不可如此局限,这只是它众多功能的其中之一。

●那么当我们的肾脏由于各种原因(如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或者是药物、毒物、重金属等)引起肾脏出现病变。那肾脏的功能就有可能被破坏,如果损伤时间≥3个月以上,那就进入慢性肾脏病期(一共可分为五期),最后一期是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尿毒症,判定的基本条件就是“肾小球滤过率<15。这个肾小球滤过率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我们的肾脏功能情况,像我们正常人是在90以上的,越低说明肾脏的代谢能力、排出毒素的能力也就越差,到尿毒症期,肾功能几乎已全部丧失。

为什么尿毒症医生要透析,不透会怎么样?

●当医生告诉你已经进入慢性肾脏病5期时,如我上面讲到的,也就意味着你的肾功能已基本丧失。后果就是你贫血会慢慢加重、钙越来越低、磷、钾越来越高、开始出现骨质疏松、身体还会浮肿、小便量减少、人没有胃口、也没有力气、吃东西之后想吐等等。注意了,这些症状可能是出现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同时出现,然后某一天从量变到达质变,人体终于扛不住了。如出现高血压危象、高钾血症、急性心衰、严重的酸中毒、昏迷等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此刻想要活下去,必须选择透析,别无他法,这就是进入尿毒症后不选择透析、移植的发展路径,这一切都来源于肾功能的丧失所造成的。

●以上讲到的是急诊情况,等经过透析等治疗,渡过危险期后人是恢复正常了,胃口也改善了,心衰也好了,也能四处活动了,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维持性透析”的基础上。如果隔个十天半个月没有透析,那上面讲到的那些急诊情况又会重蹈覆辙。所以如果想继续活下去,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肾移植,要么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如果是肾移植,也不一定能立马手术,需要先去有资质的医院登记、排队等待肾源,而当今肾源又处于供<求的状态,也许快的话几个月即可,如果慢几年等不到移植也是非常常见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准备好一大笔钱(30-40万左右),一方面支付手术费用,另一方面用于后续的复查、购买排异药物等等。

如果选择透析,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首先谈谈腹膜透析,如果病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又不想长期往返于医院,在排除腹膜透析的禁忌症后可以开始学习怎么做腹透。首先需要完成腹透导管置入,然后在腹透专科护士的指导下一步步操作,自己学会怎么做腹透,在考试合格的情况下就可以回家进行居家腹膜透析,只需定期来医院评估即可。这种透析方式可以较好的保护残肾功能,但长期的腹透,腹膜功能终究会进入丧失的那一天,所以最终还是要做回血透。

●如果选择血透,那要做好长期往返于医院的准备,我们称这种方式叫做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至少需要每周三次、每次四小时透析。在这我想告诉大家,透析并不是万能的,透析也只是替代部分的肾脏功能,像低钙高磷、甲状旁腺激素激素升高、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等等都是尿毒症的并发症,需要长期用药来维持。每个月都有抽血化验体内的各个指标,如果你的血管通路是内瘘,每次透析还要忍受比普通的输液针粗好几倍的针反复地穿刺........,如果是长期血透导管,会面临中心静脉狭窄、导管流量不佳等清空,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生活质量要比正常人下降。

●对于尿毒症,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选择,大多数也是靠透析维持生命。我国其实对于尿毒症的诊疗技术已经非常不错了,透析患者的生存率要显著高于不少发达国家。像我们透析中心透析十多年的患者也有蛮多个的,我所了解的一个透析活的最长的是日本的一个尿毒症患者,整整透析了50多年。所以人活着就是活一个心态,要学会走出来,积极去看待好的一面,配合好医生的治疗才是正解。

怎么样才能避免走上透析之路?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里面的内容说多也多,说少其实也少。简单点理解,就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早点去医院看,不要认为是小事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就一直拖着,因为健康无小事。而且现在时代已经变了,经济条件相对于上个世纪已经改善了很多,而且也进入了全民医保的时代,所以“健康观念”也要跟上来,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每年做个全身体检,这个钱挤挤还是能挤出来的,又不是要几万几十万。

●其次,就是自己要有良好的依从性,多听医生的话,多配合医生,不然吃亏的真的是自己(见过太多的案例,多年的经验总结得来的)。如果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那就是积极的血压、血糖、血脂等高危因素控制好,并定期至医院复查。动态观察各个重要化验、检查治疗情况,以便及时对各种治疗方式、药物进行调整。针对这几种常见慢性病,我的建议是:

如果是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成人患者,降压目标值就是尿白蛋白<30mg/d,把血压控制≤140/90mmhg;尿蛋白为30-300mg/d,将血压控制≤130/80mmhg;尿蛋白>300mg/d,则将血压维持在130/80mmhg即可。

如果是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成人患者,降压目标值就是尿白蛋白<30mg/d,将血压控制≤140/90mmhg;尿蛋白>30mg/d,则将血压控制≤130/80mmhg。

如果有高脂血症,那要把血脂控制好,建议服药后你的总胆固醇要控制在<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

如果有糖尿病,那我建议你血糖的控制目标:空腹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注意了,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来讲,我要求又要放松一点,空腹血糖维持在5.6-7.8mmol/l即可。

2021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与肾脏疾病共存”。行动起来,爱护好自己的肾脏,守护一生的健康。

作者寄语:本文章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关注她健康##人人关注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