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丸治疗糖尿病(乌梅丸治疗糖尿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新指南(2024)》面世 麝香保心丸获推荐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糖尿病这一“21世纪的阴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预测,至2030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群体将膨胀至惊人的6.43亿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iVD):隐形的健康杀手

DMiVD,作为糖尿病的标志性并发症之一,涵盖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它们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视力、肾脏及神经系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等灾难性后果,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尤为棘手的是,DMiVD初期症状隐匿,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罹患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急剧攀升,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难以逆转。因此,构建科学的疾病管理体系,实现DMiVD的早期识别与有效干预,成为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应运而生

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汇聚了内分泌、眼科、肾脏、神经、心血管、中医及公共卫生等多领域权威专家,依据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本土临床实践,共同编纂了《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版)》(简称《共识(2024版)》)。该共识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套全面、科学的DMiVD筛查与防治指南。

中医药在DMiVD防治中的独特贡献

《共识(2024版)》不仅强调了早期筛查与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还特别突出了中医药在DMiVD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共识指出,中医药能够通过调节机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中,麝香保心丸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杰出代表,因其对糖尿病心肌病(DCM)患者的显著疗效,被赋予了ⅠB类推荐,彰显了其在DMiVD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下的璀璨明珠

麝香保心丸,这款拥有四十余年临床应用历史的心血管疾病中成药,其内含的麝香酮、人参皂苷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促进血管新生、调节细胞凋亡、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效能。通过MUST研究及其糖尿病亚组分析(MUST-D),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麝香保心丸组MACE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降低45.8%,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降低32.3%(P=0.017);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5次随访中≥4次空腹血糖≥7 mmol/L),麝香保心丸组MACE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降低45.5%,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降低63.6%(P=0.04);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实验充分证明了,麝香保心丸在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改善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预后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结语:和黄药业麝香保心丸开启糖尿病微血管疾病防治新纪元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的发布,标志着糖尿病微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迈入了一个新阶段。麝香保心丸的ⅠB类推荐,不仅是对其临床价值的高度认可,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武器。我们期待这一共识的广泛实施,能够推动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与综合防治,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全面的健康管理,开启防治工作的新篇章。该共识的七大核心要点——糖尿病全球现状、DMiVD的危害与现状、《共识(2024版)》的发布、中医药在DMiVD防治中的角色、麝香保心丸的推荐依据、循证研究支持及临床效益,共同绘制了一幅糖尿病微血管疾病防治的宏伟蓝图。

来源:消费日报

中医“大补阴丸”治疗糖尿病、肺结核,滋阴降火。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六两。

【用法】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每服70丸,空心盐白汤送下(现代还用作水煎剂)。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

消渴易饥,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制方原理】本方证为阴精亏损,阴不制阳之阴虚火旺证。

制方特点:培本清源,标本兼顾,以滋阴培本为主。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滋阴降火的常用方,临床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使用依据。

2.临证加减骨蒸潮热较著,加地骨皮银柴胡以退热除蒸;咯血、吐血量多,加仙鹤草、墨旱莲、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肺中燥热,咳痰不爽,可加麦冬、贝母以润肺化痰;火甚烁津见消渴,加天花粉、黄连以清热生津,足膝疼热,加怀牛膝、桑寄生以补肾强筋壮骨;盗汗甚,加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以敛汗固表;遗精较甚,加金樱子芡实、潼蒺藜以固精止遗。

3.现代运用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症属阴虚火旺之症。

4.注意事项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食用。

注: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损除相关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经典名方肾气丸,是如何调理人体的整体状态

糖尿病在中医称之为"消渴病"。虽然说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内热伤阴,但内热伤阴耗气,日久多见气阴两虚,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又可表现为阴阳俱虚。

中医认为:五脏之虚,穷必及肾,所以消渴病晚期患者常常可表现为肾阴阳俱虚,而出现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肢体麻木疼痛,腰脊酸软、冷痛,夜尿频多,尿有余沥不尽,或见浮肿,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舌体胖大,脉象沉细无力等一系列表现,而金匮肾气丸能滋阴补肾,温阳益气,所以,适合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病证肾虚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晚期并发症阶段临床表现为肾阴阳俱虚的患者。

《金匮要略》指出:"男子消渴,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首先指出消渴病有表现为肾虚者,多饮多尿,方剂可用肾气丸治疗,以补肾固摄。后世名医赵献可《医贯》曾对该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口渴多饮未必就是内热伤津,更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虚,不能蒸腾津液上承于口舌所致者,以其肾阳不足,肾气不固,导致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下流,故而表现为尿多、尿甜。所以,消渴病治疗不能单纯清热,常需补肾温阳益气,上承津液,固摄精微。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消渴病发病机理,也认为是"肾气虚冷,谷气下流",所以治疗应选用肾气丸补肾温肾、固摄精微。

金匮肾气丸方剂原出于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包括论外感病的《伤寒论》和论述内伤杂病的《金匮要略》。

肾气丸实际上是出于《金匮要略》一书,原方由桂枝、附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八味中药组成,因此又称八味丸,实际上就是六味地黄丸的药物加桂枝、附子而成,故而又称桂附八味丸。

方中以地黄滋阴补肾为主,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实际上阴阳两补之方,由于该方是以滋阴为主,是基于阴阳可以互相滋生的认识,通过滋阴补肾,而达到阳气振奋、肾气充实的目的,是阴中求和,与单纯的壮阳补肾药不同,所以方名肾气丸,而不称之为肾阳丸。该方作用,总的说与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相比,兼可温阳,所以,其具体适应证和六味地黄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人认为主要适用于肾气不足、阴阳俱虚的病证。

唐代的另一位名医王焘,是一位孝子,据传其父患有消渴病,王焘不仅亲自煎药,而且观察过小便之后"诸蚁聚食"的情况,亲自尝过尿甜,富有实践精神。其著作《外台秘要方》引隋代名医甄立言《古今录验方》指出:"渴而饮水不能多,小便数,阴萎弱,但腿肿,脚先瘦小,此肾消病也"。此所谓"肾消病",临床表现为口渴饮水不能多,尿频,阳痿,下肢浮肿,足部肌肉萎缩,实际上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并存的情况。

当然,金匮肾气丸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同样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临床上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随证加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方剂同时应用。

如糖尿病肾虚患者,若出现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嗳气、太息、妇女月经不调,舌苔有沫而脉弦,则说明有肝气郁结,肾气丸可配合加味逍遥丸;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苔厚者,是兼胃肠结滞,可配合新清宁、麻仁胶囊;若出现周身沉重、腰腿酸重、大便不爽,或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者,则说明肾虚兼有湿热下注,可配合二妙丸、四妙丸;若肾虚,脾气也虚,疲乏、气短、纳呆、腹胀、便溏者,可配合参苓白术丸;阴阳两虚,阳痿、性欲淡漠症状突出,可配合右归丸、五子衍宗丸加味。应用中成药也应强调辨证论治,以突出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更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所以临床上常需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如糖尿病合并神经源膀胱排尿异常,小便不利,尿有余沥,可用金匮肾气丸配合癃闭舒等,也可选用济生肾气丸治疗。

至于金匮肾气丸的禁忌证,关键应注意明辨肾阴虚、肾阳虚,还是肾阴阳俱虚。一般说来,肾阴虚,多见烦热,咽干,失眠,性欲亢进,遗精早泄,便干,尿黄,舌红,脉细数,应该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之类。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若为阴虚为主,尤其是阴虚同时兼有内热者,肾气丸则是不合适的。具体的说,可能引起口渴多饮,烦热,咽干,失眠,性欲亢进,遗精早泄,便干加重,而表现为头痛、牙痛、口腔溃疡等所谓"上火"的症状。

总之,应用中成药,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糖尿病患者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各位朋友,健康人生拒绝糖尿病,每天锁定这里,关爱身体健康从阅读一篇有价值的中医知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