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80年(糖尿病78年了)
80岁糖尿病病友的“长寿经”,供大家借鉴
糖友分享:
我今年80岁,患糖尿病已有22个年头,我的糖化血红蛋白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春冬不超七,夏秋不过六”。我认为:只要遵循科学,驾好“五驾马车”,科学饮食、科学运动、科学用药监测,记好饮食监测日记,定期遵医复查,遵医治疗,不迷信“保健品”,不乱求医,尽量固定医师治疗,就能稳定血糖,过上健康人的生活。多年来,我极少感冒,精神充沛,每天除午睡半小时外,从不赖床,也不会感到疲倦。我的控糖措施和实践细节介绍如下,供大家借鉴。
一、生活规律持之以恒,天天做到十个定时:
定时睡觉起床,定点就餐定量。
定点吃药喝水,定时大便测糖。
坚持早晚运动,每月复查调方。
生活天人合一,确保血糖稳降。
二、科学控制饮食,三餐必保热量
1、营养均衡,实现天天1234567。一袋牛奶二两粮(每餐),三份蛋白油四钱,五百克菜盐六克,七杯白水喝一天。
小贴士
①每餐2两主食,粗细粮搭配,因第一口饭与药同吃,为了确保疗效,我吃饭时先吃主食再吃菜,细嚼慢咽,每餐七八成饱;
②三份蛋白为1个鸡蛋,及肉或鱼、豆制品各2两;
③七杯凉白开水喝一天,早晨200~300毫升,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各喝600毫升,三餐前后服药用水600毫升,加上三餐饭菜含水,总计每天要喝2400毫升左右,夏天可适量多些。
2、控制饮食是平稳血糖的关键,科学烹饪是稳定血糖的基础。
细节调理护养,粗细搭配降糖。
稳糖自制主食,真正不咸无糖。
烹饪蒸煮焖和炖,多拌少炒不油炸。
少油少盐少厚味,不吃动物皮和油。
3、自制主食是稳定血糖的有效措施,多食发酵食物
每日主食不重样,每餐必备粗细粮。
大米小米焖饭吃,白面玉面蒸发糕。
白面荞莜面条擀,白面水饺莜面掺。
莜荞面粉各蒸后,掺蛋豆腐炒解馋。
晚喝豆粥早牛奶,每餐必备生拌菜。
先煮杂豆后熬米,小米入锅五分煮。
水果每天吃一个,火龙酸果猕猴桃。
西瓜皮,煮水喝,橘皮泡后上锅炒。
三、运动是稳定血糖的推进器
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运动,就会有效果。我在20年前,每周结伴上山两次,70岁以后,每天坚持早晚散步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微汗为宜,雷打不动。
除此之外,不论走路、坐车,还是在家看电视,我都不忘活动手指,拍打和按摩长寿穴位。讲究卫生,饭前便后出门回来一定洗手,同时还养成每天“温牙、冷脸、热洗脚”的强身习惯,不管天气冷还是热,睡前都要用热水泡脚,活血通脉。
#健康生活我看行##哆咖医生超能团#
医学界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大都有这7个特征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约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风险。对于糖尿患者来说,并发症是可怕的威胁,当多个并发症找上门,损害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个问题,长寿已经是奢望。但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长寿的,跟着小艾一探究竟吧。
关于糖尿病,常有一些认知误区搞得患者不知真假,有时候傻乎乎地相信了,反而不利于疾病的管理控制。
误区1:糖尿病是遗传的
不一定!虽然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即使有家族糖尿病史,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患病风险。遗传因素只是潜在的风险,后天的生活方式是决定因素。
误区2: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
错!糖尿病的发病与吃糖无直接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正常胰岛功能可以处理适量的糖分,但异常胰岛功能可能导致糖尿病,与糖的摄入量并不直接相关。
误区3: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
错!糖尿病的发病与吃糖无直接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正常胰岛功能可以处理适量的糖分,但异常胰岛功能可能导致糖尿病,与糖的摄入量并不直接相关。
总之,对于糖尿病这一常见慢性疾病,我们需要摒弃那些不准确的观念,不要被误区所困扰,而是要以科学、健康的方式来对待它。
有人认为,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必须终身依赖降糖药物。然而,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邹大进表示,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能够实现糖尿病的逆转,且逆转后的血糖水平基本接近正常。这不仅有助于预防并发症,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光伟也表示,临床上确实存在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能够长期保持正常范围的血糖,甚至无需药物维持。
过去认为胰岛β细胞无法再生,长期暴露在高糖环境下会导致大量凋亡,从而引发糖尿病。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胰岛β细胞不仅具备“后备军”,而且有些细胞对血糖的敏感性只是稍微减弱,而非完全凋亡。
此外,虽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数量在患病10年后会减少50%,但只要仍有30%的细胞正常工作,血糖就可以保持在正常水平。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的逆转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BMI高
对于超重和腹部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逆转的可能性更高。这是因为超重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在肝脏中积聚,进而可能对胰岛或胰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伴随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只要通过减肥和增加肌肉质量,体重减轻约10%左右,就有很大机会逆转糖尿病。
2.病程短
高血糖状态长时间存在会对胰岛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因此病程越长,胰岛细胞恢复功能的可能性就越低。通常来说,新被诊断出或病程不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逆转的机会较高。
3.无胰岛细胞的抗体
一些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胰岛细胞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抗体。如果患者体内存在这三种抗体,那么2型糖尿病的逆转可能性较低。因此,新被诊断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相关抗体检测,以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4.C肽水平高
C肽是一种由胰岛细胞分泌的物质,其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通常被用作反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指标。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在1.1纳克/毫升以上,两小时C肽水平在2.5纳克/毫升以上,这表明胰岛功能并未严重受损,逆转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来说,满足超重/肥胖、C肽水平高、无抗体的2型糖友,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尤其是在确诊后前两年启动积极治疗,逆转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
事实上,如果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中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邹大进指出,那些在八九十岁高龄仍然健康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具备以下7个特点。
1.体重相对标准,不胖不瘦
一项刊登在著名期刊《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发现,体重与寿命呈现U形关联,因此糖尿病患者宜保持体重在标准范围内,即BMI在20~24之间,男性脂肪百分比不超过25%,女性不超过28%。
2.控好血糖、血压、血脂
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小于7%,但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标准可以放宽至8%。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根据情况降至低于2.6、1.8或1.4毫摩尔/升。
3.肠胃好、消化好、大便通畅
从口腔卫生开始,仔细清洁牙缝,减少牙周感染的风险。餐食方面,要注意进餐的顺序,先汤菜后主食,并细嚼慢咽。如果出现腹泻或便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调节。此外,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以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4.心脏好、循环好、手脚温暖
统计数据显示,大约60%的糖友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或相关问题。因此,保护心脏功能至关重要,需要控制各种心血管风险因素。除了体重控制,糖友需要监测心率,维持最佳心率在每分钟60~70次,如有必要,医生可以建议药物控制,以防止心动过速。
5.营养均衡、戒烟限酒
在选择食物时,要确保膳食均衡,多样化,包括混合米饭或薯类在主食中,适量摄取优质蛋白质如瘦肉、大豆、水产品和蛋奶制品,同时避免油炸食品以及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延长糖友的寿命。戒烟2~6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7%,从不吸烟的糖友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41%。
6.适当运动
长寿者几乎都有每天运动的习惯,而糖友需要特别关注防止肌肉流失。踮脚和深蹲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而举小哑铃可以激活上肢肌肉。建议糖友每天至少散步半小时以上,避免长时间静坐,随时起身活动。
7.心态豁达
邹大进表示,许多90多岁的糖友仍然非常健康,即使患病三四十年也无大碍,关键是要管理好各种因素,积极对待疾病。
总而言之,得了糖尿病没什么可怕的,做好上面的点,并持之以恒,健康长寿就不远了。
参考资料:
[1]《糖尿病不能吃糖、吃水果?没症状就能不吃药?10个糖尿病误区,别被骗了!》.科普中国.2022-11-14
[2]《有些糖尿病可以「逆转」,内分泌科医生提醒最佳时机和人群》.生命时报.2022-11-02
[3]《那些高寿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有7个共同点》.生命时报. 2023-09-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医学界惊人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一定有这5个特征
#暑期创作大赛#
确诊了糖尿病,你以为长寿是靠天命?还是后天努力?
根据《人生百岁不是梦》的记载显示:美国1300万糖尿病人中有30%能活到80岁以上。中国80岁、90岁的高寿糖尿病人也不罕见,这些数据都在说明糖尿病人同样能够长寿!
如何能成为长寿糖友?联合医学界的众多真实案例,综合遗传、心理、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多个因素,最终我整理了这5个长寿的抗糖秘诀,或许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遗传基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改变不了,但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糖尿病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了饮食治疗、运动、戒酒、戒烟、控制体重等。如果做到自觉管住嘴、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即使糖尿病不能根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不会受到很大伤害。
我接触过的活的长寿的糖尿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心态好。历史上知名的宋代诗人——陆游,给我们留下了9000多首诗词,可谁能想到,这位名垂青史的作诗家的另一面竟是一个86岁的长寿糖友呢?
他的一生活的痛苦又积极,痛苦的是病痛折磨,积极的便是他苦中作乐、顽固不屈的心态。
糖尿病是慢性病,彻底根治很难,所以要做好长期坚持服药的准备。
血糖降下来以后,可以考虑停药,但不能盲目,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胰岛素逐渐减量,直到停药。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仅通过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血糖即可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是可以慢慢停药的。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并发症的引发又是因为血糖波动大,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所以,定期监测好血糖水平是防治并发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血糖监测建议遵循每天空腹、2次餐后、晚间、夜间5次血糖测量,根据血糖测量结果可判断自己药物是否需要调整和时刻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
得了糖尿病,一日没逆转,就会有数不清的复诊,所以最好是找个固定的医生,这样更利于了解病情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切不可这月在这看病,下月又换了,这样对糖尿病这样的长期管理的慢病来说,肯定不好,而且糖尿病还需要做检查,查眼底,查糖化血红蛋白、做血脂化验,尿化验等。做完得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你们的空腹血糖现在是多少呢?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
#糖尿病##暑期创作大赛##好医生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