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腿疼按摩(糖尿病腿疼按摩可以吗)
专治糖尿病的奇穴,在脚上,你能找对吗?
不知不觉中,身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为了控制病情,他们大把大把地吃药,为了药效,也是不吃这个少吃那个。年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却又不能吃。
尤其是糖尿病,一切酸甜软烂的东西都要忌口,就怕一个不对头了,会影响疗效。看着他们眼馋的样子,真让人不忍心。
其实,想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限制饮食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我就给大家推荐一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然谷穴。
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汉代张仲景《金匾》载有:“渴欲饮水不止”“渴欲饮水,口干舌燥”。
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时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内心烦乱,许多人在夜间不得不备上一杯白水用来解渴。
现在,你不用那么麻烦了,只要在睡前刺激下然谷穴就可以了。
然谷穴有一个功效,那就是受到刺激以后,会使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分泌得多了,口中也就不觉得那么渴了,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还有,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感到内心烦乱,是因为心火太大。然谷穴是肾经上的穴位,肾经属水,刺激然谷穴就可以将肾水引下来。
水能灭火,我们把心火浇灭,心里自然也就不会烦乱了,晚上睡觉也就会踏实许多。
找然谷穴时,可以先找到脚的内踝骨,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就是然谷穴。
但是这个位置的精气埋藏得较深,所以在刺激时一定要用力。按下去,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
如此反复10~20次。当酸胀感再也不退去的时候,火候就算到了。记得,双脚上的然谷都要进行按摩。
你可能会说,我吃了那么多年药,这糖尿病都治不好,这么一个穴位就给我治好了。当然不是,糖尿病的成因复杂,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彻底的治疗方法。
但按摩穴位,却可以起到减轻症状的效果。而且如果想只通过穴位来治疗糖尿病,需要按摩的穴位很多,我说了,你也不见得能一一记住。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拣那么一两个重要的、有特殊作用的来说。如果您在吃药的同时再配合按摩然谷穴,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糖尿病按摩部位图解(收藏)
按摩穴位:
1、食指按压胰胆反射区1〜2分钟。
2、食指按压肝反射区1〜2分钟。
3、食指按压耳迷根反射区1〜2分钟。
4、捏揉内分泌反射区1〜2分钟。
5、捏揉神门穴1〜2分钟。
6、食指揉心反射区1〜2分钟。
7、食指揉肺反射区1〜2分钟。
8、食指揉胃反射区1〜2分钟。
9、食指揉肾反射区1〜2分钟。
10、食指揉膀胱反射区1〜2分钟。
11、搓摩耳郭3分钟。
糖友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试试按摩这几个穴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包含脊神经、颅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流行病学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DPN患病率为8.4%~61.8%。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中将其分为了六证,分别是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阳虚寒凝证和湿热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肢体无力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腹泻或便秘,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阴虚血瘀证
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肢体灼热疼痛,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痰瘀阻络证
肢体麻木刺痛,常有定处,或肌肤紫暗、肿胀,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黏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黏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
肝肾亏虚证
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痿软无力,甚者肌肉萎缩,腰膝酸软,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阳虚寒凝证
肢体麻木不仁,肢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懒言,腰膝乏力,畏寒怕冷,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紧。
湿热阻络证
肢体灼热疼痛,或重着乏力,麻木不仁,脘腹痞满,口腻不渴,心烦口苦,面色晦垢,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根据不同的证型,治疗手段上也有不同的选择,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提到也可选用熏洗、针、灸等外治法,内外同治,以提高疗效。
在针灸方面,气虚血瘀证取穴内关、气海、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胰俞、肺俞等。阴虚血瘀证取穴肝俞、肾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等。痰瘀阻络证取穴合谷、曲池、脾俞、胰俞、血海、足三里、三焦俞、三阴交、丰隆、解溪、太冲、梁丘等。肝肾亏虚证取穴肝俞、脾俞、肾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承山、伏兔等。阳虚寒凝证取穴外关、曲池、肾俞、命门、腰阳关、关元、环跳、阳陵泉、阴陵泉、绝骨、照海、足临泣、胰俞、手三里等。湿热阻络证取穴大椎、阴陵泉、曲池、内庭、合谷、三阴交、太溪、养老等。
如果用于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也可选用艾灸,取穴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合谷、
曲池、涌泉、承山、委中、太冲、行间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从上述的介绍当中,可以看到几个常见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和涌泉穴。加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消渴病痹证”范畴,是糖尿病病势缠绵,出现“久病必虚”之证。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的作用;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有醒脑开窍、滋肾益阴作用;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因此,糖友在家如果感到不适,可以试着按摩这几个穴位。
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经常拍打按压足三里可改善人体下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除燥消热、健脾益气,以助消除痰浊瘀血。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每次按摩3~5分钟。足三里还可以辅助治疗与肠胃有关的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腹泻、便秘、胃肠等症状的患者,也可以每天按摩足三里。
三阴交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先找到内踝尖(即脚踝内侧最突出的那块骨头),将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手心贴小腿,小指位于内踝尖上方,食指外缘与胫骨(即内侧小腿骨)后缘的交点即为三阴交穴。选好穴位后,糖友可每天按摩1~2次,每次时间20~30分钟。通过刺激穴位,可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涌泉穴
涌泉穴被很多人称为“长寿穴”,可见涌泉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涌泉穴的寓意为生命之水涌出之穴,长期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尤其是肝肾阴虚的糖尿病患者。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糖友可以在每日洗脚后用拇指按压涌泉穴3~5分钟,该穴还有助于改善睡眠,因此最好在睡前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