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饭糖尿病(不吃饭糖尿病酮体高怎么办不吃饭盐水)
糖尿病病人不吃饭,光吃菜,血糖会怎样?
现在很多人存在一个习惯——“光吃菜不吃饭”,觉得这样既能减肥也可以防止糖尿病。
光吃菜,不吃饭,为何更易得糖尿病?
专家指出,1克油中,大约有9个热卡的热量,而在1克蛋白质中,大约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这样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
饭少吃了,菜吃多了,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导致热量超标,营养过剩。另外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
专家的建议
①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总摄入量的1/3。(注意:土豆、山药、芋艿、藕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食用,需相应减少主食量)。
③常吃鱼、禽,畜肉和蛋类适量,限制加工肉类。每日红肉量不应超过90克,最好以鱼肉和家禽肉代替红肉。
⑤清淡饮食,足量饮水,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推荐饮用白开水每日1500~1700ml,也可选择淡茶水。
另外,最好从天然食品中摄取纤维。
每天不吃饭,血糖也很高!正确糖尿病饮食要怎么做?
“江河是一位快50岁的工人,一个多月前因为发现血糖升高,开始自己控制饮食,他真得是非常自律,严格控制饮食,也买了血糖仪随时监测。但已经快一个月了,他几乎就没吃多少米饭,三餐主要以燕麦和蔬菜为主,但是血糖还是很高,基本上在15mmol/L以上,可每天都是饥饿的感觉太让人难受了。
今天感觉整个人都没力气,走路脚步虚浮,更别说去运动了,这随时要倒的样子吓到了妻子,不能再这样下去的,于是陪着来了医院。 ”
其实糖尿病饮食是健康的饮食,它不是饥饿饮食,降血糖不能靠饿,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身体的每个组织器官都需要能量营养,如果你不正常吃饭,摄入能量,身体就不能正常工作,肯定会影响健康。
这里也建议那些减肥人士,也不能为了减肥而不吃饭,这样时间一长身体会出问题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饮食的习惯、饮食结构和食物的烹饪方式。
什么是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饮食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具体细节:算出我们一天所需要的总热量。
①计算出标准体重:身高-105。比如说江河的标准体重是身高170-105=65公斤。
②江河的实际体重64公斤,根据他的标准体重,我们知道他的体重是刚刚好,是属于正常范围。
③江河的工作是工厂里做些维修工作,有时也做司机,根据表格,属于中体力人群,其能量级别是30~40之间,因为江河离标准体重偏下,可以选择35这个能量级别。如果偏胖,选择能量级别少一点;如果偏瘦,选择能量级别多一点,看实际情况。
④江河一天的总热量是=65*35=2275kcal。
计算好了一天的总热量,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但为了营养齐全,一定要食物多样化。
每天2200kcal的热量摄入,各食物的量约:
①主食:8两,包括米饭、面条糕、面包、馒头、土豆,番薯,芋头,莲藕、南瓜等含淀粉类多的食物也被纳入主食范围内。
②蔬菜:1斤,包括各种果蔬瓜果,建议以绿色蔬菜为主。注意:水果避免热带高热量的水果,且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当餐后血糖>10mmol/L,还是不要吃水果。
③肉蛋豆:3.5两,属于蛋白质范围,肉建议白肉,比如鸡鸭鱼虾的肉,因为相对来说脂肪少,蛋白也丰富,避免各处肉皮,肥肉等摄入。
④牛奶豆浆:5两。
⑤油脂:2~3汤匙,约25~30g/天,建议选择植物油。
⑥食盐:约一可乐瓶盖,相当于5~6g/天,还要注意各调味料和盐制食品。
⑦饮水量:每天喝白开水约1000ml左右,不能喝各种饮料,大部分饮料含糖量都很高,糖尿病人群不能喝。
⑧避免煎、炸等,要采用蒸、煮、炒、焖、拌等烹饪方式,既可保证食物的新鲜和营养,也减少油、盐的过度摄入。
注意:血糖高的人群不建议喝粥,因为粥很容易消化,导致餐后血糖急剧升高。那些喜欢喝粥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减少大米的分量,并且在粥内加一些杂粮和蔬菜,比如小麦、燕麦、豆类等这些食物,另外熬粥的时间也不要过长,因为粥熬的越稠,餐衙血糖会升得越快。
糖尿病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石,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与糖尿病教育、运动、药物、血糖监测被称为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缺一不可的。
江河在了解糖尿病饮食知识后才知道不能盲目节食,不能饥饿饮食,只有科学的坚持糖尿病饮食才可以协助维持血糖在理想的状态。
糖尿病人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结果怎么样?医生用实例告诉你
门诊经常会有这样的病人,诊断出糖尿病,就会满怀期待的期望医生告诉他,不用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确实有些病人在确诊糖尿病以后,不用吃药、打针,只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血糖也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但是如果初诊血糖就比较高,或者坚持不了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患者,那么就需要吃药、打针来控制血糖。
当然也有些人不在意,认为我没有任何感觉,只是血糖高一些,没有关系的,他们就身体力行,确实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那么这些病人怎么样了呢?
医生告诉大家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方式对血糖的影响。
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刘先生,36岁,体型肥胖,体重指数34,血糖16.2mmol/L,体重近2个月下降约10kg,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病、肥胖症,除消瘦外无明显自觉症状。
建议减重、药物治疗,拒绝,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既然医生说胖,现在不用少吃饭也能瘦,真是太合适了!
于是不忌口、不用药,每天喝酒,继续大鱼大肉,体重确实下来了,半年体重下降了25kg,人走不动了,全身酸乏,最要紧的突然出现胸闷,被120急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血糖26mmol/L,酮体 ,经过紧急抢救,花了近20万元,才把命拉回来,放了3个支架,胰岛素治疗。
而如果在半年前用药,那么就很简单了,低热量饮食,每天坚持锻炼,服用二甲双胍每天2000mg,每周体重下降1-2斤,代谢综合征的各种疾病状态都能明显改善,血糖也会明显下降。
如果血糖不能下降到空腹7.0,餐后10.0以下,也可以加用吡格列酮、达格列净等药物配合,血糖基本上都能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也不至于疾病迅速进展到出现到急性心梗的地步。
吃药不忌口
刘阿姨,60岁,血糖高5年了,一直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用药非常认真,每天吃饭前一定要把药吃下去。
但是就是这样,刘阿姨的血糖控制的也是不好,前几天查体,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11.5%,餐后血糖18.4mmol/L,已经出现了眼底病变和尿蛋白。
与同病程的糖尿病人相比,并发症发生时间明显的提前。
刘阿姨说,我吃药那么认真,从来没马(虎)过啊!血糖怎还会控制的不好呢?
刘阿姨吃饭的习惯是喜欢喝汤,面汤、稀粥每顿都要喝,一喝就是2大碗,而且从来不愿意测餐后血糖,每次来就诊,都要做思想工作才能查1次,一查就非常高。
告诉她要忌口,要调整饮食习惯,可是她说,我就是爱喝汤,不喝汤就像没吃饭一样。
餐后血糖增高会明显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并发症的出现上,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并发症的发生率会下降38%。
能吃药,不愿打针
赵大哥,52岁,糖尿病史3年了,一直口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血糖近年控制的不好了,考虑是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还有消化道反应。
建议停用口服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可是他不愿意,就一直加药,加到了最大量,血糖降的不好,还出现了药物刺激导致的胃炎、胃溃疡,每天上腹部疼痛的明显,几乎饭都吃不下去。
以上为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出现的典型案例,糖尿病治疗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在治疗上需要定期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还要坚持饮食、运动的治疗,才能保持血糖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