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神经检查(糖尿病神经检查方法)

汪宗军医生 0
文章目录:

简易自我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早查早治最关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60%~9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甚至在糖尿病的早期和前期就有神经病变的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也高,但是临床上有近一半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因此给早期诊治带来困难,等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往往已是终末期了,而此时的任何治疗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若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是截肢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致残、减少死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使用简单、简便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或患者在家中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呢?下面介绍简易的自我检查方法,糖尿病患者在家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如果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者是可疑,应尽快去糖尿病专科进行诊治。

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型:
目前国内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主要是根据受累周围神经的分布及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将DPN主要分为6种类型 :

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临床特点常表现为对称性、感觉神经受累,通常从下肢远端逐渐向上发展,早期常常无临床症状,其危害性非常大,是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和截肢的最强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足溃疡和截肢,其死亡率会大幅度增加。有研究表明,因糖尿病神经病变而截肢的糖尿病患者仅50% 存活超过2年。因此早期筛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或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近端运动神经病变;
3、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
4、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
5、多发神经根病变;
6、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主要负责调节心血管、呼吸、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当自主神经受损时,患者可出现相关系统的功能受损症状,如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性胃轻瘫、 汗腺分泌异常、性功能异常、无症状性低血糖等;当心脏自主神经受损可引起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大量研究证实心脏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是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心肌梗死时,患者感觉不到胸部压榨性疼痛,缺乏特异性症状,非常危险,因此及时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对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需要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
临床工作中,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和自主神经病变最常见、最重要;临床医师常常只关注有症状的DSPN,重于对有症状DSPN的治疗,而忽略无症状DSPN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而DPN防治的主要目的是早期筛查出隐匿或有症状的DSPN,进行合理的防治以减少足溃疡及截肢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临床症状:比较常见的表现:双侧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蚁行感、针刺感、刀割感、烧灼感、点击感、感觉功能减退,四肢如同戴上了手套和袜套,对冷、热、触、扎等感觉刺激变得不敏感,有的则表现为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也会让患者感觉疼痛难忍。
(二)、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5项体格检查(踝反射、震动觉、压力觉、针刺痛觉、温度觉)的异常;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简易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
1、踝反射检查方法:患者双腿跪于床边,双足悬空,检查者用左手向前推挤足前掌,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时足向趾侧屈曲为阴性,射减弱或者消失为阳性;
2、振动觉检测方法:嘱患者紧闭双眼,使用128 Hz音叉,振动音叉后放置于患者拇背面,感觉振动者为阴性,未感觉振动者为阳性;
3、压力觉检测方法:将10g尼龙丝放置于患者足部,轻压尼龙丝至刚刚弯曲,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及位置,有感觉同时感觉位置正确为阴性,无感觉或感觉位置错误即为阳性;
4、针刺痛觉检查方法:使用大头针,针刺手臂皮肤,使患者感觉正常刺痛感,使用同样压力针刺患者双足,感受正常刺痛为阴性,未感受疼痛为阳性;
5、温度觉检测方法:使用温度觉检测仪,分别使用仪器的两头碰触患者双足皮肤,能感觉温凉差异为阴性,无法感觉温凉为阳性;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1)疑似: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但无体征或无症状但有2项体征阳性;
(2)临床诊断: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五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有任一1项体征为阳性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没有临床症状,但5项体格检查中有≥2项体征为阳性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神经病变(DPN),且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3)确诊: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或体征,同时存在神经传导功能(NCS)异常,且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4)亚临床:无症状和体征,仅存在神经传导功能(NCS)异常;
在基层或者患者在家自我监测时:可将五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简化为:踝反射 振动觉 温度觉三项,来代替5项筛查,,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同;简化程序之后,可使大多数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通过简易筛查的方法获得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以便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最大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中,疑似临床诊断仅根据症状和体征即可确定,是临床较常用的诊断分层。有研究显示:疑似的糖尿病神经病变人群可获得59.62%的确诊率,临床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获得86.81%的确诊率;这一诊断分层仅需要症状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易于在临床开展,也可以教会患者或家属,在家进行自我监测。研究显示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可以把大多数有症状或隐匿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出来。合理防治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截肢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是临床意义最大的诊断。普通的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筛查即可。确诊要求在临床症状和查体的基础上必须有神经纤维受损的客观证据,需进行神经传导功能(NCS)检查,科学性更强,准确率高,然而,神经传导功能(NCS)检查的设备相对昂贵且为有创检查,需要专业培训方能实施,一时在在基层医院还很难开展。如临床实践采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确诊标准就会导致很多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漏诊,得不到早期治疗,不利于整体和长期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201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神经病变立场声明》提出,一般的糖尿病神经病患者只需根据临床诊断的标准诊断即可,不需要通过电生理检查进行筛查和诊断,除非在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不清或怀疑其他病因时;

(五)神经电生理检查:在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不清或怀疑其他病因时,需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内容包括:
(1) 神经传导功能(NCS)检测: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支传导速度(MCV)与感觉支传导速度(SCV),有2支及以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阳性;
(2) 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刺激正中神经与胫后神经,观察波峰潜伏期及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测量值超过平均值2.5~3个标准差为阳性。神经传导速度与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任意一项阳性即诊断为DPN。以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
(3) F波和H波反射:提示近端神经纤维即神经根的异常,也反映大纤维神经情况。

(4) 肌电图检查: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可区别神经原性损害和肌原性损害,诊断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如何筛查:


(一)筛查建议:由于半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所以无论糖尿病患者有无神经病变的症状都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糖尿病指南的筛查建议:
1、2-型糖尿病确诊之初和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进行第一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此后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2、具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也应进行筛查 ;
3、对于糖尿病程较长,或伴随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应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
4、对高危或已存在神经病变的患者要注意筛查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
5、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维生素 B 12 缺失,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疾病风险,应定期检查血清维生素 B 12水平 ,及时予以补充 。

(二)筛查方法
1、仔细询问病史;
2、使用温度觉或针刺觉检查小纤维功能;
3、使用128 Hz音叉震动觉检查大纤维功能;
4、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进行10 g单丝测定评估足溃疡和截肢风险;
神经系统筛查一般不需要做复杂的电生理检查,除非在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不清或怀疑其他病因时。在临床工作中最简单实用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诊断方法就是问诊和5种简易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根据上述结果得到的临床诊断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截肢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和患者都需要重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和减少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采用简易神经系统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糖尿病神经病病变,诊断准确性高,是一种筛查糖尿病神经病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适合患者在家自我检查以及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因为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

防止并发症,5种检查不可或缺!关心糖尿病的朋友都收藏了

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糖友应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不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1

血糖

监测血糖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血糖即时水平,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糖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具体的检测频率可以在平台对话框中输入:123)。

2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在做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可以协助判断胰腺β细胞的储备功能,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3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衡量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

建议糖友每3个月检测一次,检查时不必空腹。

4

尿糖、尿酮体检查

尿糖检查一直是评估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的一种依据。

当体内胰岛素缺乏时,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只好分解脂肪作为燃料,分解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叫做酮体的酸性物质,从尿中排出即为尿酮。

如果尿中检测出尿酮,提示胰岛素缺乏,血糖控制不理想。

5

糖尿病并发症检查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会逐渐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并发症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1)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状况有关。常见的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糖尿病肾病

约30%-40%的1型糖友,以及20%左右的2型糖友,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时,即可诊断。

(3)心脏病变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压或血脂异常,加重心血管损害,因此也要进行血压、血脂的检测。

(4)神经病变

60%-70%的糖尿病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四肢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

(5)周围血管病变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

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变。

(6)口腔检查

糖友口腔疾病中以牙周病最为常见,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牙槽骨萎缩,久而久之易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因此,糖友不能忽视口腔检查。

作者:胡春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神经病变,吃药定期检查就行?

说说糖尿病相关问题!

1. 糖尿病脚麻凉,没有伤口就认真吃药。

2. 北京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鞠上主任,擅长糖尿病足保肢。

3. 脚末梢的麻、对称的两侧有烧灼感,这些确实跟糖尿病神经变是有关系的。糖尿病的神经病主要是末梢的感觉神经有损害,这种单纯的神经损伤就慢慢吃药,没必要一趟一趟的往医院跑,每年复查一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