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导致瘫痪(糖尿病导致瘫痪有治愈的可能吗)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导致瘫痪,这个常识你得知道

张大爷是糖尿病患者,早上突然神志不清,并且左侧肢体瘫痪。

送入急诊后,急查CT,报告:轻度脑萎缩,余无异常。护士给张大爷测血糖,血糖只有1.6mmol/L。原来张大爷昨晚测的血糖有点高,于是自行加量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医生开了医嘱静脉推注高渗糖和葡萄糖液维持静点,1小时后,张大爷神志转清,偏瘫症状消失。

当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多种并发症,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影响血糖控制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糖友一定要警惕低血糖现象,切莫掉以轻心。

低血糖诊断标准:

1) 有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等等,进食或输入糖后,症状缓解。

2) 发作时血糖≤3. 9 mmol/L。

低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1. 心血管系统

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 .神经系统

低血糖可能导致嗜睡、昏迷甚至瘫痪,血压下降。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会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3 .眼睛、肾脏

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4 .其他

一过性低血糖引发血糖波动,增加治疗难度,也对动摇患者的治疗信心。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低血糖

1。 饮食不规律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会特意控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过度节食;两餐间隔时间过长;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食;或者过早吃晚餐导致凌晨低血糖。

预防措施:

  • 要按时进餐,每餐食量相对固定。
  • 若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进食,延迟进食或进食过少要相应地减少药量或者暂停注射胰岛素。

2.药物过量

胰岛素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首要药物,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过大,不遵循医嘱,自行增加胰岛素用量,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是导致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主要因为部分患者对药物的成分不熟悉,自行随意增加降糖药剂量。

预防措施:

  • 糖尿病患者应熟知各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作用高峰时间等。
  • 治疗过程中要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 运动量过大

运动可以增加血糖消耗、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但过度运动或不注意运动的方法也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预防措施:

  •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以运动后不感觉劳累为宜,有效运动的脉搏范围为: 脉搏 ( min) =170-年龄 (岁) 。
  • 不宜空腹进行,可在餐后 1 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 一旦在运动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前兆,立即停止运动并适量进甜食。

4. 酗酒

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及空腹饮酒可诱发低血糖。

由大量饮酒引起的低血糖现象有两种情况: 一种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症,发生于饮酒后3-4 小时,由于乙醇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过多的胰岛素造成血糖下降;

另一种为空腹大量饮酒,发生在饮酒后 8~12小时, 主要为乙醇阻碍能量代谢,抑制肝糖原异生,储存的肝糖原耗竭之后出现低血糖。

预防措施

  • 饮酒应适量,避免空腹或饥饿时饮酒过多过快。
  • 在喝酒前,最好吃一些比较油腻的东西,以保护胃黏膜,也可以适量食用一些碳水化合物。
  • 喝酒后出现低血糖,应当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并迅速补充葡萄糖。

5. 空腹做检查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为需要空腹检查而进食延迟导致低血糖。

某些检查项目如腹部彩超检查需禁食10小时,或者检查期间因排队等候等多种原因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预防措施

  • 与医生护士协商,适当调整做检查的顺序。
  • 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状可以视情况进食。
  • 如有特殊检查,如结肠镜,检查前1天需做肠道准备进半流食,降糖药物可以适当减量,避免当天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了怎么办?

1 .如果患者只是轻度低血糖状态,能自主思考以及活动,应立即给予含糖食物,如一杯糖水、几块巧克力饼干或者几颗糖果。主食糖转化很慢,不推荐进食主食。

2 .卧床及就地休息。

3 .如果出现中重度低血糖症状的话,比如举止异常、昏迷等症状,立即拨打120送医。如果要给予食物,要注意防止误吸。

另外要注意,低血糖症状非常具有迷惑性,比如心慌、出冷汗会被误以为是心绞痛;情绪异常、行为怪异会被以为是精神疾病;昏迷、偏瘫则被误会是脑中风等等。

所以糖友一定要注意规律进食、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随访调整血糖治疗方案。

作者:楚门

糖尿病会让胃\u0026#34;轻瘫\u0026#34;,有这几个症状要注意了

我国是个糖尿病大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目前,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仍然不够理想,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0.9%。2017年中国有超过84万患者死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其实,糖尿病对消化功能也会产生影响,只是较少引人关注而已。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胃的运动主要受植物神经控制,当人体长期受高血糖的影响并损害支配胃的相关神经时,便会抑制食物在胃的消化和胃肠道蠕动。由于这一过程不可逆,胃的运动功能就好像一个逐渐失去行动功能的人一样“瘫痪”了,这种特殊情况叫做糖尿病胃轻瘫。

临床表现并不“轻”

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或轻或重。轻则出现早饱症,长时间的饱腹感,烧心;进一步则会出现腹胀、恶心和呕吐,重则出现腹部不适和疼痛。食物在胃中淤积发酵,会出现频繁打嗝和口腔异味。当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时,容易滋生细菌,会出现发热等急性症状。食物在胃中淤积过久甚至会形成胃结石。

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该病早期难以被发现和引起重视,到了晚期会出现消化道梗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1型糖尿病的胃轻瘫往往比2型糖尿病发生年龄更早,病情也更加严重。所以千万别被胃轻瘫中的“轻”字所迷惑了。

也许有人以为,胃轻瘫后正好可以“少吃点”,通过“节食”来减轻体重从而更好地改善血糖。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很受饮食的影响。不规则的饮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血糖波动加剧会让各种并发症更快地发生,最严重的情况就是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从而增加死亡的风险。饮食过量和不足还会引发糖尿病急症,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往往需要马上治疗。

控制血糖是关键

恶心是糖尿病胃轻瘫所有症状中最早出现的,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以及相关的胃肠道不适时就要提高警惕。建议糖尿病患者早期去正规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为了排除其他疾病,胃镜检查往往必不可少。此外,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检查来观察胃运动能力,例如胃排空测定、胃电图等。

在糖尿病胃轻瘫的影响下,血糖波动往往很大。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建立有效的降糖方案,控制好血糖就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另外,为了改善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和止吐药,有时还可以使用抗抑郁药来稳定情绪。饮食上也需要调整,根据自身的病情咨询营养师,在胃肠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健康饮食。病情较重时,少食多餐和吃流质食物往往能较快改善病情。

健康君有话说: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码字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严重可致瘫痪?有出现下列症状的“糖友”可要注意了

王大爷患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血糖一直控制欠佳。近一个月以来,他总感觉手脚疼痛、麻木,严重影响了睡眠及日常生活。在诊室里,他挠着头,显得十分苦恼,“这毛病一上来啊,有时候感觉像蚂蚁在手脚上爬,有时候感觉像穿着厚厚的袜子,有时候还觉着挺疼的,晚上睡觉疼得睡不好,这一天天太难熬了,医生,帮帮我吧!”

我听了王大爷的苦恼,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经过仔细检查后,果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惹的祸。此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因起病隐匿被糖友忽视,是糖友致残的重要原因。今天,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当一回科普小能手,帮助糖友们正确认识这一慢性并发症。

一、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水平关系密切相关,具体指糖友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伤,继而引起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可致肢体瘫痪。

二、糖尿病神经病变会有哪些征兆?

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症状比较明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四肢有针刺、灼烧、蚂蚁爬的感觉,轻微刺激比如盖被子穿衣服也感觉疼痛,夜间较为严重

2.肢体麻木,感觉缺失,对冷热感觉不敏感

3.步态不稳,容易跌倒,感觉“脚下没跟” “像踩在棉花上”

4.头面躯干部大汗,四肢汗少

5.排尿感觉有障碍,大便失常,腹泻和便秘交替

6.突然站立时发现有头晕眼花的症状

7.听力视力下降,发生复视斜视等情况

以上这些症状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容易出现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类似情况,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糖尿病足等病情恶化情况。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

前面说过,这种并发症起病隐匿,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识症状了,常见的症状如手脚发麻、瘙痒或蚁爬感;感觉减退的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有些“糖友”以疼痛为首发表现,折磨得他们晚上夜不能寐,痛不欲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苦恼呢,目前有一款新药——HSK16149胶囊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符合下列条件即可免费用药。如感兴趣可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