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检验(妊娠糖尿病检验指标)
妊娠期常发糖尿病,属于高危孕产妇,有哪些血糖检验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概括了妊娠期存在但未被发现的孕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2013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我国多达17.5%的孕妇患有GDM,并有上升趋势。
目前全球对 GDM 的早预已开展大规模研究,对高危孕产妇进行营养运动学指导,进而改善GDM孕产妇的围产期结局,保护母婴安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GDM与炎性因子、遗传因素及孕早期血脂、空腹血糖等方面密切相关。
若能在孕早期通过筛选及分析高危因素,达到早期预测的价值,一方面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提高诊断率,另一方面对 GDM 的预防及干预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机制及近年对 GDM 患病具有相 关性的高危因子及其在妊娠早期对该病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一、国内外对于GDM的筛查及临床
诊断标准均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是两步法及一步法的选用,若标准过高,可会导致漏诊率升高,反之,患者负荷过重。
因此,2013年加拿大糖尿病协会(CDA)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INH)均赞成首选“两步法”,所有已排除孕前患有糖尿病的妊娠妇女于孕 24~28周通过非禁食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进行初筛,化验1小时血糖值。
若血糖≥11. 1mmol/L,诊断为GDM,若为7.8~ 11.0mmol/L,则需进入第二步,NIH推荐100g 糖耐量试验,检验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及3小时的血糖值,而CDA的75g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
同年,CDA提出“一步法”作为替代法,即所有妊娠妇女直接行75gOGTT试验,但与2步法的诊断标准不相同。后澳大利亚GDM协会(ADIPS)、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也相继颁布了诊断标准。
并2019年加拿大妇产医师协会(SOGC)发布的指南中推荐2013年CDA提出的“两步法”。当前我国推荐 IADPSG标准,于妊娠24~28周进行检测FPG及75g OGTT试验,此标准值较低,无需检测孕妇服糖 3h 后值,并可以降低长期空腹及数次抽血所带的不适感。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机制
1、自身免疫系统及免疫因素
GDM与代谢综合征相似,均为代谢紊乱性疾病,并且GD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国内外均有研究得出结论,有家族史(糖尿病)的产妇患病风险为正常产妇的1.96~3.89倍,产妇患病后免疫抑制较正常产妇有所下降,导致免疫不平衡。
进而子宫胎盘血流免疫损害,后释放细胞毒性因子,若未能有效干预,可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GDM的发生。并且,胰岛素受体及生长因子等均与GDM的发生及遗传因素相关,因此,免疫系统与GDM的发生及遗传因素关系密切。
2、胰岛素抵抗
经典的观点阐述道,胰岛素抵抗(IR)是GDM发病机制之一。其实正常妊娠期也产生生理性IR情况,目的是促进宫内胎儿生长。有研究发现,糖代谢异常的孕妇有2种IR情况,一种为正常产妇的孕晚期生理性IR,主要是降低母体糖代谢,为胎儿提供营养。
另一种为慢性IR,孕前或孕早期已存在,再加上生理性IR使得症状更加明显,虽然受损的胰岛β细胞会继续代偿,但无法改善IR造成的伤害,因此,此类孕妇产后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上升。
孕前超重乃至肥胖的孕妇以第二种为主,孕前体质指数(BMI)标准的孕妇以胰岛 β细胞代偿功能欠佳为主。但是目前而言,机体产生 IR 的机制仍未明确,蒋惠玲等人研究认为GDM孕妇的IR与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等水平有关。
还有研究显示,妊娠期胎盘释放的泌乳素、雌孕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会加重IR ,导致胰岛β细胞被高糖毒性损害,胰岛素所需量增加,所以孕妇更容易缺乏胰岛素导致GDM,这一观点国外相关研究也有所阐述。
三、GDM
1、炎性因子
1. 1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P)属于炎性因子之一,也是急性时向蛋白的一种,其具有反应体内处于炎症急性期作用,可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清除入侵病毒。
多项研究数据显示,CRP是GDM早期独立预测值之一,妊娠早期CRP升高的孕妇患GDM的概率为正常孕妇的3.5倍,且血清CRP水平上升1mg/L,患病率升高20%。现仍需研究论证妊娠早期CRP水平的预测价值。
1.2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在妊娠期是由胎盘组织合成与分泌的一种重要炎性介质,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妊娠期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孕晚期达到高峰,且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对胰岛素受体的后信号转导起到阻碍作用。
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还可通过抑制葡萄糖被脂肪细胞摄取,造成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研究显示GDM患者孕24~28周时血TNF-α水平显著大于正常者,推测其显著升高可能与GDM孕妇体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1.3脂肪因子
脂肪组织是人体能量储存器官及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及分泌具有代谢功能的因子,如瘦素、网膜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质1(MCP- 1) 及脂联素等,这些统称脂肪因子,发挥内源性信号分子作用,进而控制代谢活动稳态。
现认为脂肪组织内的慢性低度炎症状况与GDM的发病相关,是促进IR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脂肪因子与GDM的发展有关。学者通过对脂肪素及瘦素的研究发现,瘦素的升高会破坏自身与IR的平衡,导致GDM病情的加重。
脂联素则与IR水平呈负相关,可作为GDM的保护因子。脂肪组织内的MCP- 1通过与受体结合诱导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导致IR。
若破坏MCP- 1 因子可降低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聚集和IR。由此得出结论,可通过干扰MCP- 1因子的受体,改善IR水平继而降低GDM 的发病率。
2、空腹血糖(FPG)
现认为,妊娠早期的FPG是预测GDM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因我国普遍的筛查方法是在孕24~28周时行75gOGTT试验,该试验耗费时间长并可能增加已患病但未发现的孕妇糖负荷。
虽然,FPG确实与GDM发生、发展相关,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小于快速 C-反应蛋白。综上所述,孕早期FPG对GDM的预测至关重要,但其最佳预测范围应与其他危险因素相结合。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血液中的已糖与血红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结合产物,通过反应 8~ 12 周的血糖情况检测体内血糖水平。正常情况下,非酶促反应的产物量与反应物的浓度为正相关,据此提出 Hb A1c 是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优势指标。
对于GDM而言,Hb A1c的优势是无需受检测时间限制,并在体内相对稳定,不易被干扰,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孕早期 Hb A1c 对 GDM 的预测展开试验。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孕早期Hb A1c水平小于5.7%及5.7~6.4%之间的孕妇,孕中晚期GDM的发病率为8.7%和27.3%,且多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但该研究中GDM的发病率低于现公认值,研究者也分析到可能存在地域性、诊断标准不同等因素导致的局限性。
我国有研究发现 HbA1c 不仅有预测作用,更可预测新生儿的不良预后。由此可见,HbA1c 不仅可预测GDM,还对治疗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4、肝肾功能与GDM的早期相关性
当前对GDM早期预测的研究热点已不再局限于血常规化验,而 是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肝脏和肾脏的变化,其中谷丙转氨酶(ALT)是最灵敏的肝脏损害信号,谷草转氨酶(AST)可为GDM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一项国内回顾性的调查显示,妊娠早期GDM组孕妇ALT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AST的预测值较低 (AUC=0.559)。其余研究中提出,AST与ALT与 GDM患病率的关系无明显关联性。
多个研究显示,妊娠早期 ALT 与 GDM 无明显关联,可能与妊娠早期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不高相关,AST 主要由肝脏的线粒体合成,当线粒体功能减退时,三羧酸循环效率下降,导致葡萄糖分解能力和糖原生成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葡萄糖的上升。
因此,AST的低水平与GDM的发病密切相关。但二者与GDM的预测价值仍有一定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有研究发现,妊娠20周前UA对GDM的发生具有预测效能(AUC=0.7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46.8%和76.2%。
原因可能为高水平UA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高水平BUN可刺激活性氧产生,抑制胰岛素受体第五的丝氨酸磷酸化,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降低,最后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然而,也有研究认为高水平 BUN与GDM的患病率之间无明显关系。结合众多研究结论,UA对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大于BUN及Cre,所以对GDM的预测价值更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GD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全球广大研究者已通过对GDM的发病机制、遗传学等遴选出相关生化指标、生物标记物以期对GDM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降低不良孕产结局发生率。
但是,现多数仍为小规模、单一的病例对照研究,仍需大量的临床数据验证及评估。因此,现主要的是将诸多简单、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存的因子联合分析。
更好判断其与GDM的围产期结局相关性,以便在孕早期对广大孕妇进行分流管理,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早进行营养管理,真正做到GDM的早期预测、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健康科普 | 医生为啥要给孕妈妈做糖尿病筛查?原因在这里!
“大夫,我孕前身体很好、也不胖,以前也没有糖尿病,还需要做糖尿病筛查吗?”
“我父母双方都没有糖尿病病史,我平时也不爱吃甜食,不可能有糖尿病,就不做糖尿病筛查了吧!”
“我觉得我很健康,不需要抽血检查糖尿病,是不是有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啊!”
产检时
很多孕妈妈不想做
糖尿病筛查
对医生建议她们
做糖尿病筛查
产生疑惑甚至不满
今天
我们来了解一下
妊娠期糖尿病吧!
一、孕期合并糖尿病
孕期合并糖尿病有2种。一种是孕前糖尿病(PGDM)的基础上合并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孕期合并糖尿病孕妇中90%以上为GDM,PGDM者不足10%。GDM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大多于产后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孕期合并糖尿病不但对母亲有危害,对胎儿也有较大危害,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其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
二、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可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也使原有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病情加重。
妊娠早期
妊娠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
妊娠早中期
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
妊娠中晚期
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
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或是原有糖尿病加重,而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大,进食量少,若不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容易发生低血糖,产后胎盘排出体外,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胰岛素用量应立即减少。
三、糖尿病对孕妈妈的影响有哪些
1.胚胎发育异常甚至胎死宫内、流产、早产发生率增加。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概率是正常孕妇的2-4倍,而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病症时,极易诱发妊娠子痫的出现。
3.易发生感染,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4.羊水过多发生率较正常孕妇多10倍,其原因可能与胎儿高血糖、高渗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有关。
5.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增高,产程延长易发生产后出血。
6.I型糖尿病孕妇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7.GDM孕妇再次妊娠复发率增高,远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也会增高。
四、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
1.增加胎儿出现巨大儿的几率。
2.易使胎儿生长受限。
3.易造成流产和早产的现象。
4.易使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
5.使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增高。
五、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有哪些
六、妊娠期糖尿病怎么筛查
建议孕妈妈在妊娠24-28周做糖耐量筛查,因为这个孕周对糖耐量最敏感。
做糖耐量筛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
2.抽血前1天晚上10点以后禁食禁水。
3.第二天早上提前准备一些水和食物,最好9点之前完成空腹血糖的第一次抽血检查。
然后喝医生配置好的糖粉水(含糖量大概是75g,糖粉配置到300-400ml水中),要求5分钟内喝完。
从喝第一口水时开始计算,分别于喝糖水后1小时和2小时抽血,糖耐量一共抽3次血就完成了。
4.这时候就可以吃你提前准备好的水和食物了,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
七、妊娠期糖尿病怎么诊断
75g糖耐量试验(OGTT):
1.空腹血糖低于5.1mmol/L。
2.喝糖水后1小时血糖低于10.0。
3.喝糖水后2小时血糖低于8.5 mmol/L。
4.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八
咨询电话:
医师办公室:
0371-61205666-6156
护士站:
0371-61205666-6572
咨询地点:
3号楼一楼东妇产科一病区。
看到这里,孕妈妈应该理解为什么在孕期查血糖了吧!当然,孕期不只有糖尿病筛查,希望每位孕妈妈都能按时进行各项产前检查,为母子健康保驾护航,生下健康又强壮的宝宝。
准妈妈的血糖偏高——是糖尿病吗?
孕妇高血糖情况相对复杂一点,在临床上可以分为3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孕前糖尿病。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比超过8成。具体的诊断标准是:怀孕期间任何时候作“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空腹血糖检测值为5.1-7.0mmol/L或试验1小时后血糖≥10.0mmol/L,即可确诊。
孕妇长期血糖偏高危害很大,因为过多的糖分不仅导致宫内营养失调,还会输送给胎儿,比如生下巨大儿甚至胎儿畸形等,同时母亲并发高血压和感染的几率也会增高。有些女性朋友觉得妊娠期血糖偏高是难免的,待生产完之后就消除了。其实不然,相关研究指出:放任妊娠期高血糖不管,即便顺利生完健康的宝宝,母儿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孕期控制得越差,将来的影响也就越深远。(via 北京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