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GA(糖尿病的高糖是什么)

医者科普记录 0
文章目录: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糖友们看这篇就够了!

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挑战,尤其是长期并发症的风险。在众多血糖监测参数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被普遍认为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指标。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深入理解HbA1c的含义及其在调控血糖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糖化血红蛋白指的是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分子通过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这一反应进程迟缓且无法逆转,血糖浓度升高,其反应速率加快,直至红细胞历经约 120 天的生命周期后自然凋亡。

HbA1c的形成,实际上是血糖与血红蛋白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HbA1c 可助我们了解个体过去 2 至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情况

正因如此,其被视为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管控状况的“黄金指标”

HbA1c的生成机制较为简单,当体内的血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时,葡萄糖分子会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β-亚基N-末端缬氨酸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这个过程在红细胞的生命周期内持续进行,几乎不受日常饮食、短期生活方式变化或心理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干扰。HbA1c的水平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血糖指标,相较于即时血糖测量,它更能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领域内,HbA1c的重要性正不断上升。

最新版本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正式采纳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之一,并明确规定其诊断的临界值为HbA1c不低于6.5%。

在实际操作中,每位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情况及对低血糖的耐受性等因素,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个性化设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皆为 HbA1c 的正常范围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给予了清晰明确的建议。

一般而言,正常的HbA1c水平应在4%至5.6%之间;对于糖尿病患者,目标HbA1c水平通常设定为7%或更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值得留意的是,HbA1c 的检测并非毫无制约。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限性,我们需要清晰且客观地认识到这一点。比如,为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与可靠,需要运用标准化检测手段,要严格把控质量的实验室环境里开展。

在设定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时,还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贫血、血红蛋白变异体等因素,这些都可能对HbA1c的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从而影响糖尿病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免疫比浊法或电化学发光法等现代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HbA1c的检测。这些技术以其高准确性、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重复性而备受推崇。

在采样时,无论是空腹还是非空腹的血样均可用于HbA1c的检测,因为HbA1c的数值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全面评估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建议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样本采集,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测,通常建议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

定期监测HbA1c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也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

总之,HbA1c 于糖尿病的诊断及管理而言,乃是核心的生物标志物,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无可争辩。不过,当前仍有相当多的人对HbA1c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二、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误解有哪些?

尽管 HbA1c 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对其的误解却依旧存在,这些误解不仅可能误导患者,也可能影响医生的治疗决策,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管理。

误解一:HbA1c只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这一观点是常见的误区,实际上,HbA1c不仅仅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它还广泛应用于患者的长期血糖监测。

在糖尿病管理中,HbA1c的测量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患者的HbA1c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显著下降,这表明血糖控制得到了改善;而如果HbA1c水平未见下降,则可能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而且,HbA1c监测的个体化特征同样不容忽视。对于老年病患及存在并发症的情况,可适当放宽HbA1c的控制目标;相反,对于年轻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则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标准,这种基于个体差异的管理策略是HbA1c监测的重要应用之一。

误解二:HbA1c检测只能空腹进行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HbA1c的检测必须在空腹状态下进行。

实际上,HbA1c的检测并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无论是空腹还是非空腹的血样均可用于检测。HbA1c 独有的特性,令其成为较为稳定的血糖衡量尺度,能更精准地反映出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状况。

HbA1c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映的是红细胞在血液中与葡萄糖结合的平均水平,主要基于过去2到3个月的血糖状况。

HbA1c对需频繁监测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能随时检测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日常,不必受空腹状态等待的影响而改变活动安排。

误解三:HbA1c可以完全替代即时血糖监测

尽管HbA1c在糖尿病管理中十分重要,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即时血糖监测

即时血糖监测能够实时反映患者当前的血糖水平,提供即时的数据,这对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事件至关重要。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它可能导致晕厥、丧失意识,甚至诱发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通过即时监测,患者能够迅速识别血糖的波动,并在需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如及时进食含糖食物,以防止低血糖带来的风险。

在糖尿病的管理进程中,仅依赖 HbA1c 难以全方位洞悉患者的血糖状态

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到饮食、运动、情绪及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将即时血糖监测与HbA1c检测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前者可以揭示血糖的即时变化状况,而后者则对长期管理效果具有评估价值。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为血糖管理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估基础。

除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在监测和管理血糖时,还应关注其他一些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

三、除了糖化血红蛋白,还有哪些血糖控制指标?

除了糖化血红蛋白这一重要指标,还有其他一些血糖控制指标同样值得关注,具体如下:

空腹时血糖指未进食测的血糖值,为糖友控糖评估的基本项。

通常,空腹血糖的理想状态是保持在3.9至6.1mmol/L的区间内。但空腹血糖数值仅代表一时的血糖状态,无法完整展示长期的血糖调控情形。

体重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同样是衡量健康状况不可或缺的标准,特别是在糖尿病的管理及预防策略中占据核心地位。体重超标或肥胖状态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这种抵抗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加剧血糖控制的难度。

一旦胰岛素在协助细胞摄取血糖方面的效能减弱,血糖浓度便会攀升,从而提升了罹患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疾病的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BMI的理想区间被界定在18.5至24.0之间,这一区间普遍被视为健康体态的象征。

保持在这一范围内不仅能够有效削弱胰岛素抵抗,还能全面促进身体健康,并缩减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与肥胖相关的其他健康隐患的风险。

BMI一旦偏离正常范围,便可能对身体的代谢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当BMI值达到25或更高时,即被判定为超重状态;而一旦该值超过30,则意味着进入肥胖的区间。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个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普遍降低,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

糖化白蛋白(GA)是另一关键指标,其核心作用在于衡量糖尿病患于过往两至三周内的平均血糖情形。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同,后者通常反映更长时间的血糖控制,而GA能够更敏感地捕捉到短期内血糖的波动和变化。

临床应用时,GA 正常参考值通常处于 11%至 17%的区间范围内

这一范围的设定基于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可以有效反映大多数健康个体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GA的水平能够提供更及时的反馈,帮助医生迅速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最近的饮食、运动或药物变化。

GA的敏感性使其成为监测血糖变化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患者开始新的治疗方案或调整生活方式时,GA可以快速反映这些变化的效果。

如果患者近期加强了运动或改善了饮食,GA的变化将迅速揭示这些干预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从而帮助患者和医生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糖化血红蛋白,不仅是衡量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可靠指标,还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重要依据,其意义极为重大。

然而,仅仅依靠HbA1c数据并不全面,患者还需综合考虑其他血糖控制相关参数,包括空腹血糖值、体重、体重指数(BMI)以及糖化白蛋白水平等。

这些指标相互补充,共同为糖尿病患者勾勒出一幅详尽的健康状况图景。通过定期追踪并监测这些指标,患者可以更有效地驾驭糖尿病管理,进而提升生活品质。

参考资料:

1、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020

2、陆蔚,莫一菲,周健,等.医护人员实施《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的现状及可行性调查[J].护理研究, 2013

3、吴刚.健康报 .得了糖尿病 看看糖化血红蛋白.2010-03-25

4、 杨锐.健康时报.“糖化血红蛋白”才是金标准.2005-07-28

5、于翠芸.医药养生保健报.关于糖化血红蛋白那些事. 2024-04-25

6、路玉洁.山西科技报.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以诊断糖尿病吗. 2024-03-21

收藏了,给你介绍8 个糖尿病常用检验指标

血糖「BS」

血糖是指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单位 mmol/L 或 mg/dL。毛细血管末梢血糖通常用于监测患者空腹,餐前及餐后血糖波动情况,是快速监测指标,但不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静脉血浆血糖稳定可靠,可作为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

在分析血糖测定结果时,还需要注意的是 ——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不能以此时的血糖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

尿糖「U-GLU」

正常肾小管对葡萄糖具有很强的重吸收能力,但肾脏的这种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其最大限度即为肾的葡萄糖阈值,当血糖浓度超过这一极限值时,一般就会出现糖尿。

正常人肾小管可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几乎 100% 重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尿糖检测是阴性的。

肾糖阈正常「8.9 ~ 10.0 mmol/L」的情况下,尿糖阳性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

肾糖阈正常,尿糖阳性对应的血糖水平

肾糖阈上升,即血糖高于 10 mmol/L 时,还不出现糖尿,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糖阈下降,即血糖正常,尿糖阳性,可见于肾性糖尿。

特别注意:尿糖结果阴性并不能区分低血糖、正常血糖及轻度高血糖。用尿糖来准确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也不是真实的。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红蛋白 A 组分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与葡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可以反映近 8 ~ 12 周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

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的正常参考值:4% ~ 6%。

治疗初期建议每 3 月一次,治疗达标后可每 6 月一次。

特别注意:HbA1c 不能反应血糖波动,糖化正常不代表血糖没问题,且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糖化白蛋白「GA」

由血浆白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糖化反应而形成。

反映检测前 2 ~ 3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在评估短期内血糖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可用于糖尿病筛查及辅助鉴别应激性高血糖。

正常参考值 11% ~ 17%。

特别注意: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会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这类患者糖化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不可靠

尿酮体

重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及糖利用障碍,造成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并在血中堆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若无法检测血清酮体,可检测尿酮体。

尿酮体阳性(2 以上)为 DKA 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特别注意: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准确性不高,因为尿酮体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或呕吐造成的,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

胰岛自身抗体

常用胰岛素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人胰岛细胞抗原 2 抗体(IA-2Ab)、锌转运体 8 抗体(ZnT8A)。

单一的自身抗体的检测缺乏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多项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 T1DM 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通过检测机体对所摄入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糖调节异常」,临床主要用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诊断。

嘱患者隔夜空腹 8 ~ 10 小时,在早晨 8 点之前抽取静脉血后,将无水葡萄糖粉 75 g(或者含 1 分子结晶水的葡萄糖 82.5 g)溶于 250 ~ 300 mL 温水,于 3 ~ 5 min 内喝下,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服糖后 30 min、60 min、2 h 及 3 h 时静脉取血送检,分别测定上述 5 个时间点的血糖值。

胰岛功能测定

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 30 分钟、60 分钟、120 分钟、180 分钟的胰岛素 / C 肽水平,来了解胰岛 β 细胞的分泌功能,是判断糖尿病分型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标准。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 / C 肽水平也迅速上升。

正常人基础血浆胰岛素为 5~20 mU/L,口服葡萄糖 30~60 min 上升至峰值「可为基础值的 5~10 倍,多数为 50~100 mU/L」, 然后逐渐下降,3 小时后胰岛素降至基础水平。

空腹血浆 C 肽为 0.3 ~ 1.3 nmol/L,口服葡萄糖后 0.5 ~ 1.0 h 分泌达到高峰,峰值约为空腹值的 5 ~ 6 倍,2 ~ 3 h 逐渐恢复到空腹水平。

特别注意: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血浆胰岛素测定受到外源性胰岛素影响,需测定 C 肽来反映内源性胰岛素的水平。

谈谈临床上如何运用好糖尿病血糖监测的“银指标”

在临床上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HbAlc),它是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

随着HbA1c的临床应用,其弱点亦不断被发现并逐渐得到解决。一是无法反映短期血糖变化。其次,血红蛋白本身的缺陷带来的干扰,如血红蛋白变异或血红蛋白病。三是受机体某些特殊状况的影响,如种族、贫血、妊娠、血液透析、急慢性失血、使用某些药物等,这些临床情况均不适合将HbA1c用作评判血糖长期控制的指标。此时,糖化白蛋白(GA)测定是对其的有效补充。

什么是糖化白蛋白(GA)?

糖化白蛋白(GA)是葡萄糖与血清白蛋白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其含量与白蛋白和葡萄糖接触的量及时间成正比。GA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如何正确应用糖化白蛋白(GA)?
  • 评价短期血糖控制情况:GA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HbAlc敏感,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GA是反映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与医生平时开药量2周吻合,GA的检测可及时反映前一用药周期的治疗效果,使得下一周期用药方案及时得到调整。
  • 鉴别急性应激性高血糖:GA和HbAlc联合检测可辅助鉴别急性应激如外伤、感染以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所导致的应激性高血糖。
  • 筛查糖尿病:GA可用于糖尿病筛查,GA≥17.1%可辅助筛查出大部分未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GA异常是提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检查的重要指征,尤其对于空腹血糖正常者意义更为明显。
  • 计算HbAlc水平: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以用HbAlc=GA/3的简易公式来初步推算HbAlc的水平。
影响GA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 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对GA结果的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减慢(如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的疾病时GA水平升高,白蛋白更新速度加快(如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的疾病时GA水平降低。
  • 体脂含量:BMI及腰围是影响GA水平的重要因素,与之呈负性影响。

综上,GA是反映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新指标,比HbA1c的反映周期更短。因此,在短期治疗效果的确认及临床用药的调整方面,使用GA比HbA1c更有优势。同时,GA不受血红蛋白代谢的影响,在许多血红蛋白代谢异常的情况下检测GA值更能反映血糖真实水平。但GA也会受到体内白蛋白代谢的影响,不能完全替代HbA1c。因此,二者在监测血糖水平上互为补充,建议联合检测。

#2型糖尿病##血糖检测##血糖##家庭医生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