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排湿(糖尿病患者湿气重吃什么排湿)

岐黄传人王医生 0
文章目录:

十人有九湿,3种食物是排湿高手,不要再傻傻的拔罐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十人有九湿,湿气不除百病缠身。”这句老话,你一定听过吧?湿气,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家伙,偏偏能让人浑身难受。

什么头重脚轻、四肢无力、脸色发黄、舌苔厚腻,甚至连胖都能赖它一头!湿气的威力,就像梅雨天的衣服,怎么晒都不干,弄得人既压抑又烦躁。

于是,很多人开始四处求“排湿”的法子——去拔罐、刮痧、喝中药,搞得热火朝天。可这些方法真能治根吗?未必!拔罐最多只能“暂时通通气”,但湿气的源头却没动过。

真正想要摆脱湿气,得从吃下去的东西下手!今天咱就好好聊聊,湿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食物是你家厨房里的“排湿高手”,让你少走弯路,彻底赶走这讨厌的“湿家伙”。


一、湿气是什么?它到底从哪儿来?

先说说这个湿气。湿气不是水蒸气,更不是房间里那股潮湿的霉味,它其实是中医里的一个概念,用来形容人体内过多的“湿邪”。

说白了,湿气就像身体里的“积水”,当你的“排水系统”(也就是脾胃功能)不给力了,水分就堆积在体内,湿气也就找上门了。

湿气从哪来?

1. 从嘴里进来的。 吃得太油腻、太甜,或者老喝冷饮,脾胃就会“罢工”,食物中的水分排不出去,湿气就开始作妖。

2. 从环境里来的。 长期住在潮湿的地方,湿气会跟着空气钻进你的身体。尤其是南方的小伙伴,湿气更是常年“赖着不走”。

3. 从生活习惯里来的。 久坐不动、熬夜、不爱运动,身体就像一潭死水,湿气不找你找谁?

所以说,湿气的根源在脾胃。脾胃是身体的“水泵房”,一旦水泵坏了,湿气就会四处横行,让你时不时觉得“像泡在水里一样”。


二、湿气的“小动作”,你中了几个?

湿气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很“嚣张”,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如果你有以下这些症状,那十有八九是湿气在作怪:

· 头发昏,身体沉重。 刚起床就觉得累,像没睡醒似的。

· 舌苔厚腻,口气重。 照镜子一看,舌头上像是盖了一层白霜。

· 脸色暗黄,皮肤爱长痘。 湿气会“堵”住身体的排毒通道,皮肤状态也跟着一塌糊涂。

· 大便不成形,黏马桶。 湿气重的人,肠胃也会跟着“罢工”。

· 手脚冰凉,四肢无力。 湿气会阻碍气血运行,让人觉得冷飕飕的。

别不当回事,湿气不止让人难受,还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病,比如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等。湿气不除,健康永远在“拉警报”。


三、拔罐能排湿?别傻了,湿气不是拔出来的!

一提到“排湿”,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拔罐。确实,拔罐能让人间觉得轻松,背上一排“紫圆圈”,好像湿气真的被“拔出来”了。但真相是:拔罐只是暂时改善气血循环,缓解湿气带来的不适,并不能从根本上祛湿。

为什么?
湿气的根源在脾胃,而拔罐只是通过皮肤表层的毛孔发散一些体内的湿气。你脾胃功能不好,湿气还会源源不断地“补货”,拔再多罐也没用!与其一味拔罐,不如从根源入手,改善脾胃功能,把体内的湿气“连根拔起”。


四、3种“排湿高手”,让湿气无所遁形

湿气最怕啥?不是拔罐,而是“健脾”。脾胃是身体里的“排水工”,有它们勤快了,湿气才能顺利排出去。而一些天然的食物,就是健脾祛湿的好帮手。

1. 红豆薏米:湿气的“天敌”

红豆和薏米,简直是“排湿界的顶流CP”。红豆能利水消肿,薏米能健脾祛湿,两者搭配,堪称湿气的“克星”。

怎么吃?
红豆薏米粥是最经典的吃法,但记住,薏米得用炒薏米。生薏米性寒,吃多了对脾胃不好,而炒过的薏米能中和寒性,更适合长期使用。

小贴士: 薏米偏寒凉,体质偏寒的人可以加些红枣、桂圆中和一下。


2. 生姜:驱寒祛湿的暖身剂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姜是祛湿的好帮手,尤其适合湿气重、体寒的人。湿气常和寒气“狼狈为奸”,而姜性温,能帮身体驱寒祛湿,让湿气无处可藏。

怎么吃?
早晨喝一杯姜茶,或者在炒菜时放几片姜片,既能提味,又能暖身祛湿。

小提醒: 生姜虽好,但晚上别吃,容易让人“上火”。另外,胃炎患者也要适量。


3. 茯苓:脾胃的“好朋友”

茯苓是中医里常用的药食同源食材,能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它的性情温和,几乎适合所有人群,无论是湿气重、胃口差,还是睡眠不好,都可以用它来调理。

怎么吃?
茯苓粉是最简单的选择,可以加到粥里、汤里,一天吃10克左右即可。

小贴士: 茯苓味道淡,不会影响食物的口感,适合长期食用。


五、排湿的关键:吃对了,还得动起来!

光靠吃还不够,排湿的“终极大招”是——动起来!湿气最怕“阳气”,而运动正是激发身体阳气的最好方式。每天坚持30分钟运动,比如快走、瑜伽、八段锦,都能让身体的“排水系统”更高效。

注意:运动时别贪凉,尤其是夏天,别一出汗就喝冰水、吹空调,否则湿气反而加重。


六、3个生活细节,远离湿气“反扑”

湿气是个“死缠烂打”的家伙,稍不留神它就会卷土重来。所以,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这几点:

1. 少吃生冷食物。 冰镇饮料、凉拌菜,会让湿气更“赖着不走”。

2. 注意保持环境干燥。 天气潮湿时,可以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防止湿气侵入。

3. 少熬夜,勤运动。 熬夜会让脾胃虚弱,湿气更容易积聚。


结语:湿气不除,百病缠身;湿气没了,轻松一身!

湿气虽小,危害可大。别再傻傻地拔罐、刮痧,把希望寄托在“表面功夫”上了!真正的排湿高手,就藏在你的餐桌上:红豆薏米、生姜、茯苓,再搭配健康的生活习惯,湿气自然无处可藏。

别让湿气拖累你的生活,从今天起,吃对、动对,给身体来一场彻底的“大扫除”吧!


参考文献

1.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3. 《湿气与脾胃功能的关系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8期。

4. 《红豆薏米对湿气体质的调理作用》,《中国中药杂志》,2020年第6期。

5. 《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中药材》,2021年第4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肥胖——白开水里撒一把它,排痰、排湿、排毒、排脂

肥胖不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它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诱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肥胖患者的身上很容易发生。

很多人想尽办法减肥,却用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方式,结果肥没减成功,反而把身体给整垮了,得不偿失。

如果你的肥胖没有产生一些严重并发症,其实减肥并不是一件难事。

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主要与痰、湿、毒相关,

人体的脾胃功能若失常,水谷运化失司,就会导致水湿停滞,聚而成痰,痰湿久积又易生毒,这些病理产物在体内蓄积,进而阻碍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脂肪代谢紊乱,最终造成肥胖。

因此,调理肥胖应着重从健脾祛湿、化痰排毒入手。今天跟大家分享4个泡水方,对症不同的肥胖体质,帮助大家减肥:

1.白开水里加陈皮和茯苓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行脾胃之气,促进水湿的运化和排泄

陈皮气味芳香,能醒脾开胃,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

适用于湿气重、代谢差以及爱吃重口味食物而引起肥胖的人群,

用法:取陈皮6克,茯苓10克,将它们洗净后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15~2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2.白开水里加陈皮和山楂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调节脾胃功能,助力运化水湿。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能够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化解积食。

适用于长期腹胀积食、消化不好的人群,此类人群常出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症状。

用法:取陈皮 6 克,山楂 10 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左右即可。也可将其泡成茶饮,直接用开水冲泡,焖泡 15 - 20 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3.白开水里加陈皮和荷叶

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有助于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减少痰湿积聚。

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同时具有显著的利湿降脂功效。

适用于体脂高、易水肿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身体浮肿、面部虚胖、血脂偏高等。

用法:取陈皮6克,荷叶10克,将荷叶剪成小块,与陈皮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10~15分钟后饮用,饭后饮用。

4.白开水里加陈皮和菊花

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调节脾胃气机,促进水湿运化。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可有效清除体内热毒。

适用于需要清热解毒、刮油解腻的人群,尤其适合经常食用油腻、辛辣食物的肥胖者,可减轻肠胃负担,预防肥胖加剧。

用法:取陈皮6克,菊花6克,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片刻后即可饮用,可随时续水冲泡饮用。

以上的4个方子,能够帮你在减肥的时候更加轻松些,但想要有更好的减肥效果,就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了。

10条零损伤运动小贴士——5分钟了解糖尿病运动那些事儿

文 | QT

运动一直是糖尿病生活干预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各种形式和强度的运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降低血糖:

1) 增加了胰岛素敏感性,所以运动中以及运动后你身体里的细胞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已经分泌的胰岛素来摄取血液中的糖。

2) 在活动的过程中,你的肌肉会收缩。这种情况下,不管你的机体能否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你的细胞都会更多地摄取血糖来供能,而这个过程并不依赖胰岛素。运动可以在短期内帮助你有效降糖。当你常规保持运动习惯并坚持一点时间,你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会开始下降。这么看来,运动对于糖尿病小伙伴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但是不合适的运动可能会同时给我们带来身体损伤。

在这边给大家列了10个快速简单的小贴士,帮助大家运动过程更加顺利,争取“零损伤”

零损伤运动小贴士

1.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运动习惯或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运动了,那么开始运动这件事一定要慢慢来。实在担心,请咨询熟悉自己病情的医生或营养师。

2. 在开始正式运动之前,保证至少五分钟的热身运动。热身运动要比正式运动的强度低,帮助你血液流动和关节活动起来,使机体能更好适应和耐受后续运动。

3. 避免在极高或极低气温条件下做运动。如果天气条件不合适,尝试在家里运动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4. 运动前中后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运动前20分钟可以喝200ml水,运动中少量多次饮水,运动后仍然可以补充200ml水。

5. 如果你有一点低血糖的感觉,要马上测量,及时干预。随身携带一些碳水化合物比如干点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你正在用胰岛素治疗或者是1型糖尿病,要尤其重视低血糖。

6. 如果可能,带一个医疗识别腕带和手机,提前预备紧急时刻需要。

上图这货就是医用腕带。其实如果不想在网上购买的话,把自己的医疗急救信息写在一张卡片上随身携带也妥妥哒。

7. 选择的运动形式和强度对自己来说尽量不要太难,这样更容易坚持。你的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呢 ?试试看“talk test” (说话测试)。运动的时候,如果你气喘没办法讲完整的一句话,那么一定要慢下来。尤其是一开始尝试运动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练习一段时间,就可以慢慢加大强度,还是要以“说话测试”作为基准,做到可以边运动边和小伙伴聊天。

8.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袜子。检查鞋子的大小是否合脚。带有硅胶或气垫的鞋子是很棒的选择,尤其是在做对抗重力的运动比如散步和慢跑,可以帮助减轻足部和关节压力。对糖尿病小伙伴来说,运动时不宜选择棉袜子。袜子可以选择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酯纤维(Polyester)、腈纶(acrylic)以及涤纶纤维(Coolmax)等面料。因为这些面料相对排湿性好,摩擦力又比较小,有利于保护足部。

9. 运动前请医生仔细检查有没有糖尿病足的情况,自己在运动前后也要检查有没有足部伤口、损伤或红肿酸痛。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需要暂停运动。

10. 如果运动时你感觉到疼痛、喘不上气或头晕,一定要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或运动营养师。

下一期,QT会给大家介绍如果已经有糖尿病并发症,如何才能愉快地运动玩耍。

请需要的小伙伴关注~~~

营养师团会坚持更新原创文章,对团队成员来说,公共健康领域是我们的专业和兴趣所在,而对于看到我们文章的每一位读者,希望我们的坚持可以为你展示那些息息相关的生活背后的有趣视角。

联系转载、约稿、投稿,请发送邮件至:hc@healthcre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