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主食代替(糖尿病患者用什么代替主食)

吕军医生 0
文章目录:

血糖控制不好?糖友试试这种食物,营养丰富升糖慢,完美替代主食

“豆”类食物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都是当“菜”吃的。

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豆”其实可以再细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有些适合当“菜”,有些则更适合被作为“主食”来食用

这一点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更重要。

因为3种豆类对血糖的影响不同,如果把适合当主食的豆类当菜来吃,就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血糖升高;反之,则能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帮助糖友们改善血糖。

下面咱们就分别讲一下“豆”的3种不同类型,以及如何合理吃“豆”,帮助改善血糖。

“豆”分3种,各有所长

同样都是“豆”,但豆与豆之间也有区别。

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豆类再细分为3种:淀粉豆、蔬菜豆和蛋白质豆。

1

淀粉豆

淀粉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杂豆”,常见的有红豆、绿豆、芸豆、鹰嘴豆等

从营养成分上来看,淀粉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占干重的50左右;蛋白质含量中等,占干重的20%左右;脂肪含量低,只有干重的1%左右。

另外,和全谷物一样,淀粉豆也保留着胚芽和种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钾、镁等矿物质,营养价值比精米白面更高。

2

蛋白豆

蛋白豆主要指“大豆”类,比如黄豆、黑豆、青豆等。

这类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5%,脂肪含量也达到16%左右,而淀粉含量则比淀粉豆低。

蛋白豆也适合当菜,可以替代肉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3

蔬菜豆

这类豆其实不是特定的品种,而是另外两种豆的“宝宝”

比如我们经常吃的四季豆、长豆角、荷兰豆等,当这些豆子还处于“婴儿期”,未完全成熟时,淀粉含量很低,带豆荚一起食用时,其营养成分更接近蔬菜,对血糖的最小。

而如果等里面的豆子完全成熟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就会大大增加,豆荚也老化不能食用了,就成了淀粉豆或者蛋白豆。

另外,黄豆、绿豆水发变成豆芽后,维生素和纤维含量明显增加,淀粉和蛋白含量相对下降,有变成了蔬菜豆。

淀粉豆替代主食的优势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关键是控制总热量,而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主食,所以吃好主食对血糖非常重要。

但是控制饭量其实是一件很难长期坚持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胃口好的肥胖人群来说。并且也不能一味地少吃,因为过度节食又会带来其他健康坏处。

最好的办法是寻找合适的主食替代品,既富含碳水,又营养丰富,同时升糖指数也不高。

”全谷物“就是很好的替代品,而淀粉豆则是另一种选择

通过前面的内容,大家已经知道,淀粉豆的营养成分其实更接近”饭“,而不是”菜“。正因为这种营养上的特点,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里面,才会把大豆和坚果划分为一类,而把杂豆和全谷物划分为一类。

这样划分,说明淀粉豆这些”杂豆“其实是可以作为主食来吃的。

其实对糖尿病人来说,与大米、面粉相比,淀粉豆作为主食,优势更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营养价值更高

以鹰嘴豆为例,每100克煮熟的鹰嘴豆的蛋白质含量约8.86克,脂肪2.59克,膳食纤维7.6克。相比之下,每100克牛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8.3克,脂肪含量4.2克。两者的营养价值各有千秋。

但是,鹰嘴豆所含的蛋白质,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全部8种氨基酸,而且比例合理,利用率比肉类更高。脂肪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比肉类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更健康。

另外,鹰嘴豆还含有多种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体如下:

2

升糖指数低

还是以鹰嘴豆为例。它的升糖指数只有33~36,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远小于大米白面。

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膳食纤维可以有效延缓食物中的淀粉吸收,降低食物的升糖速度。

每100克鹰嘴豆的膳食纤维含量约16.3克,而100克大米则只有0.5克,两者足足差了30倍。

总结

由于很多糖友并不清楚不同的豆类之间的区别,往往把淀粉豆和蛋白豆、蔬菜豆一样,作为“菜”或者“零食”来食用,导致热量超标而不自知,血糖总是控制不好。

由于淀粉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更合理的吃法,是把它作为主食的替代品。这样就能扬长避短,发挥它营养丰富、升糖慢的优势,更好地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控糖难?实用饮食小技巧助您更好管理血糖!| 吃出健康来

来源:健康中国

糖尿病患者实用饮食小技巧,助您管理血糖。

按时进餐仍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一是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西红柿、黄瓜、白菜等蔬菜。

二是少食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选用低热能蔬菜、半两主食或1个鸡蛋(50克)、1杯牛奶(150毫升)等。

三是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产生更强的饱腹感。

四是将口味变清淡,吃饭速度放慢,真正做到细嚼慢咽,也可以降低过于旺盛的食欲。

如何准备早餐

如果不吃早餐,就容易产生用药的问题:继续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不用药血糖将升高;另外,早餐不吃就容易在午餐时吃得过多。

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荤素搭配。单纯只吃鸡蛋或牛奶,可能会浪费其中宝贵的优质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水果

吃水果,一是可以改善口味;二是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果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但每天1~2种水果是可以的,应多选择含碳水化合物较低的水果,但仍要计算能量,例如吃200克左右的苹果或橘子,就需要相应减少主食25克。

吃水果还要掌握好时间:一般将水果作为加餐,避免单次摄入糖类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文字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食养是良医》

糖尿病是吃面好,还是吃米好,医生这次给你说清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说,糖尿病人究竟该吃米饭,还是吃面条?”这是一个在家庭餐桌上、诊室里、甚至是广场聊天中常常被提起的问题。

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但对于那些每天都得拿血糖仪“报到”的人来说,这真是个“吃命”的问题。看似简单的选择,却关乎身体健康,甚至是生活质量。有

人说吃米饭升糖快,有人说吃面条更不健康,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可到底谁说得对?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认真聊聊这个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饭桌的难题。

“米饭”和“面条”,真的不一样吗?

中国人的碗里,离不开米和面。无论是南方的大米饭,还是北方的面条、馒头,这些主食在我们的饮食结构里占了大半江山。

可在糖尿病患者眼里,这一碗米饭或一碗面条,却似乎成了“隐形的敌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糖尿病患者最需要关注的,是餐后血糖的变化,而米饭和面条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个关键概念——“血糖生成指数”(GI)。它是用来衡量某种食物对血糖影响大小的指标。GI越高,说明食物越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

大米和面粉制品的GI值分别是多少呢?普通白米饭的GI值大约在70-80之间,而煮熟的普通面条的GI值则稍低一些,大约在50-60之间。这似乎说明,吃面条比吃米饭对血糖的影响更小。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血糖的变化不仅与GI值有关,还与食物加工方式、吃的量、搭配的菜肴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比如,煮得过于软烂的面条,GI值会明显升高;而冷却后的米饭,淀粉结构发生变化,升糖速度可能减慢。所以,单纯比较米饭和面条的GI值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碳水化合物,影响却不一样?

米饭和面条的差别,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它们的淀粉结构。米饭以直链淀粉为主,这种淀粉升血糖速度较快。

而面条中的面粉通常经过加工,其中含有更多的支链淀粉,升糖速度相对较慢一些。此外,面条中可能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有助于减缓血糖的升高速度。

但要注意,面条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加入盐和油,这些配料会让面条的热量和钠含量增加。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兼有高血压或肥胖问题,过量摄入这样的面食可能会带来新的健康隐患。

除此之外,米饭和面条的血糖反应还与进食速度有关。米饭颗粒分明,更容易被快速吞咽,而面条需要咀嚼更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餐后血糖的变化幅度。

“吃米”还是“吃面”,更重要的是怎么吃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不会简单地告诉糖尿病患者“只能吃米”或者“只能吃面”。因为健康饮食的关键不在于选择某一种食物,而在于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首先,无论是米饭还是面条,都不要吃太多。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无论你是吃一碗米饭,还是一碗面条,只要总量超标,血糖都会升高。

其次,进食时可以搭配一些低GI值的食物。比如,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或者加入适量的蛋白质(如鱼、鸡肉、豆腐等)。这些食物可以减缓糖类的吸收速度,帮助平稳血糖。

另外,还有一个小窍门——增加粗粮的比例。比如,用一部分糙米、燕麦或荞麦代替白米;或者选择全麦面条、杂粮馒头代替普通面条。这些粗粮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不仅升糖速度更慢,还能帮助改善肠道健康。

科学饮食,减少“血糖波动”才是关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波动幅度往往比血糖的绝对值更重要。如果餐后血糖飙升得太高,随之而来的胰岛素分泌压力就会增大,长期如此可能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米饭和面条本身的GI值,还要通过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来保护胰岛功能。

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小建议:

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不妨把每日的主食分成几次吃,既减少了血糖波动,也有助于控制体重。

注意进餐顺序。研究表明,先吃蔬菜或蛋白质,再吃主食,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

适当增加运动。饭后散步15-30分钟,有助于促进血糖的代谢和利用。如果条件允许,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效果会更好。

监测血糖,个性化调整饮食。每个人对米饭和面条的血糖反应可能不同,建议糖尿病患者通过血糖仪监测餐后血糖,根据结果调整饮食结构。

结语

米饭和面条,究竟哪个更适合糖尿病患者?答案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选择米饭还是面条,关键在于吃的方式和习惯是否科学合理。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并不是限制某种食物,而是学会平衡、控制和搭配。

健康饮食从来不是一件“二选一”的事情,而是一场关于智慧的修行。当我们学会与食物和谐共处,不仅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得安心”,所有人都能“吃得健康”。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膳食指南》(2023年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管理的最新研究(2022年)

国内权威医院糖尿病管理科普文章汇编(2021-2023年)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