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检查吃饭(糖尿病检查可以吃东西吗)
糖尿病检测,餐前还是餐后,到底怎样查才准确?
『糖尿病』顾名思义就是尿中有糖分,因此许多人以为应当验尿液中是否有『糖』,其实也是没错,但是尿中可以验出糖分时,代表100CC血液中葡萄糖已经超过180毫克,如果是饭后检查,正常人可能也会有尿糖,但如果是饭前,那可以说已经较为严重,代表糖尿病可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糖尿病起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致使淀粉类或糖类食物经消化系统转化成单糖,经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没有足够的胰岛素作用,细胞无法充份利用糖分,使过多糖分滞留於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糖分过高。血液中糖分浓度高到使肾无法再吸收时,糖分便会排到尿液中,就產生所谓的糖尿。
糖尿病初期,血糖浓度还不是很高,所以在尿中不会出现糖分,因此需要定期身体检查,检验有关血糖的数据(包含饭前、饭后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才能早期发现。
检查糖尿病如果只检查尿液中糖分,因為尿液中的糖分浓度会受到饮水量的影响,是无法真确评估糖尿病的轻重。目前抽血检查血糖数值最常用的是检查空腹血糖与饭后2小时血糖,检查方法是先抽饭前血糖,待进食淀粉类食物(如:米饭类食物)二小时后,再抽测饭后血糖。正常人饭后血糖约比饭前高20~30mg/dl,糖尿病患者饭后比饭前血糖高过50mg/dl以上,严重的可能超过100~200mg/dl。
检查饭后血糖,可提供医师评估治疗药物剂量的多少,在初期糖尿病筛检也很有帮助,因糖尿病初期,饭前血糖往往是正常,若只检查饭前血糖,很多初期糖尿病会因此漏失时机,测量饭后血糖即可测出血糖有上升,当得知饭后血糖已经有上升,便可在饮食上加以控制,如能加上适当运动,则可避免或延缓糖尿病的恶化,也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饮食控制及运动后,使体重逐渐降至正常,因而使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测量饭后血糖时会因饮食的多寡而受影响,如饮食量较少,可能使饭后血糖也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错过前期糖尿病检查出来的时机,另有一项筛检糖尿病的利器,糖化血红蛋白(GHb)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些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它则不受饮食多少的影响,也不受限饮食后多久才抽血的时间限制,更不受身体暂时状况(例如:感冒或睡眠不足等)的干扰,可以稳定呈现30天内的平均血糖,更准确的检查出前期糖尿病,更能提供医师处方的参考。
一般糖尿病人查血糖:一查空腹血糖,二查饭后两小时的血糖。对于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很多人都想了解这一问题,特别是现在糖尿病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就害怕自己会患上这样的疾病,在平时就会特别的重视自己的血糖的变化,大家应该了解正常的空腹血糖值。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人吃饭,牢记3个方法,血糖难飙升
人生三大问题: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三个问题更是一个难题,一不小心吃错了、吃多了,血糖值分分钟异常!
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有专家为糖友们总结了3个超级接地气的饮食建议,跟着小编来看一下吧!
糖尿病患者啥都可以吃,关键是怎么吃!
管住嘴是内分泌科医生常挂在嘴边的医嘱,也是糖尿病患者十分注意的事情,然而关于如何管住嘴,却不是只有三个字的简单事情。
于是有些患者嫌麻烦,不管不顾随便吃,有些患者唯恐血糖波动,什么都不敢吃。对于后者,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不是什么都不能吃,什么都能吃,主要是怎么吃的问题,盲目禁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长期来看,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糖友吃饭第一条:先吃肉和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
我国饮食的特点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其升糖效果最为明显,因此也成为糖友们严格控制的食物。还有人说,自己在减肥,不吃主食。实际上,也是希望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达成减肥的目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简单粗暴的不吃饮食,很难坚持下去,对健康并不是好事儿。
如何在吃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还保证血糖平稳呢?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先吃肉、蔬菜,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再吃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这一结论得到了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研究支持,该研究中第一组人现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肉食和蔬菜,另外第二组先吃肉和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结果显示,第一组的人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都会迅速升高,而另一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殴打没有那么明显的升高。
专家解释,这种饮食对于血糖的影响机制是,先吃肉和蔬菜,这类食物先进到小肠,充满小肠,之后碳水化合物再进入小肠,可延缓碳水的吸收速度,通过改变进餐的顺序,可改善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
糖友吃饭第二条:少吃多餐,细嚼慢咽!
大多数人都是一日三餐,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但与每日三餐相比,少吃多餐可以进一步辅助血糖管理。
一项纳入了18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同等热量,实验组每天6次进食,对照组常规每日3次进食,三个月后的对比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物理分餐的实验组血糖控制得更佳。
少食多餐也是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达到控糖的目标,本来正常俩小时吸收体内,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持续到4个小时。
不过,他也强调,少吃多餐的前提是总热卡相等的情况下分食多餐,如果在三餐中间吃零食,总热卡增加,对血糖反而不利。
糖友吃饭第三条:多吃膳食纤维
怎么吃很重要,吃什么也有讲究。现代饮食越来越精细,吃得越来越精致,但实际上,健康的饮食方式要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
201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普通人群每天摄入25-29g膳食纤维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以及死亡等事件风险。
专家介绍,膳食纤维有吸水性,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帮助减重,还可以预防便秘。高纤维饮食可以通过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肠道细菌,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帮助改善血糖。
其实,以上3个糖尿病饮食原则,并没有十分奇特之处,只不过得到了研究数据的支撑,希望更多人相信这些原则,并坚持下去。
饮食和运动动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没有两者的结合,血糖控制必然一塌糊涂。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友”吃饭学会这三法
伏天血糖容易波动,很多“糖友”直接采用饥饿疗法……其实健康饮食没那么难,天津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高桦副主任医师为“糖友”带来一次健康饮食科普课。
六个细节该注意
高桦介绍说,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同时也适合正常人。具体来说,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50%-60%,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头、面条、玉米等主食,薯类、豆类等也含较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食物应占总热量15%-20%;脂肪占总热量25%-30%,其中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下,像一个鸡蛋黄就含胆固醇200毫克,基本满足每日所需。
日常饮食也需注意:首先要提防的是肉、禽、鱼、奶制品、蛋以及坚果类等食物中看不见的脂肪;还应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主要从粗粮、蔬菜及菌藻类中摄取,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最好达到20-35克;再有就是减少甜食和食盐的摄入了,并应禁烟限酒。血糖控制好时,“糖友”可以适量食用水果,但应将水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量之内,并在食用水果时配合血糖监测。
吃饭学会“三法 ”
替换法。鼓励选择健康的食物,以替换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脂肪或热量较多的食物。
减少法。鼓励减少某些食物或行为。如减少每份食物的量;确定每天加餐的时间,减少加餐的次数;烹调时减少油脂用量等。
限制法。包括进餐时不要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进餐只在家中指定的进餐区进行等。(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