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肾糖尿病(脾肾阳虚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

内分泌科程井军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从脾肾找根,一张方子活血化瘀、脾肾双补,遏制并发症

虽然平时忙于看诊、各种交流会,有时候回复不及时,但大家的留言我都会看,看到不少朋友咨询,为什么血糖控制的还可以,但还是会出现口喝、易饥、尿多、甚至手脚发麻的情况?其实这个问题,现代医学很难解释,所以才造成了大家的疑惑,但是结合中医理论来看,却可以找出端倪。今天老程就结合医案和大家探讨一下。

手脚麻木、有刺痛感,三多一少明显,根本原因在于久病导致体内有瘀血。中医认为,血与气不相离,如果体内有瘀血,就会导致气不得通,津液不能向上输步,进而出现或加重这些问题。

拿门诊患者王女士来讲。王女士56岁,本是退休的年纪,但自从15年前被查出糖尿病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每天都担心血糖升高,还担心得并发症。

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前几年,每天吃药控制,血糖平稳了许多,但时间一久,就整夜睡不着,整天胡思乱想,导致病情反反复复。最近半年,“三多一少”的症状开始加重,王女士担心是不是已经有了并发症,便前来就诊。

询问得知,王女士除了有明显“三多一少”、睡眠不好外,还有手脚麻木、刺痛,口干口苦,腰膝酸软等症状。

刻诊:舌质暗紫,舌胖嫩,舌边还有瘀点,血糖13.8mmol/L,尿糖( )。

辨证为脾肾阴阳两虚,气滞血瘀。

为什么说她是脾肾两虚呢?

中医讲,脾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物质,肾能调节人体津液的代谢,如果脾虚了,机体就会失养,从而导致消瘦;如果肾虚了,就会导致津液下行,大量津液流失,就会导致口渴多饮多尿。

再加上王女士患病后,一直处于焦虑状态,这也是导致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为啥提倡“身心同治”的原因。

因此,应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调节情志,处以健脾降糖饮加减。

方见:生黄芪,天花粉,太子参,熟地黄,怀山药,白术,金樱子,生龙骨,生牡蛎,葛根,黄精,薏苡仁,川芎。

服药半个月,自述“三多一少”、口干口苦、腰膝酸软等症状均有所减轻,血糖降至8.76mmol/L;续服1个月,自述手脚麻木、刺痛感消失,同时“三多一少”的症状不明显了,血糖已降为5.6mmol/L,现已追踪3年多,无反复现象。

血糖居高不下?多半是“脾肾两虚”,这张方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人深受其困扰,特别是有些人对于糖尿病的认知比较少,对于糖尿病有种莫名的恐惧,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导致焦虑,对糖尿病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

有这样一位患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是独自一人前来的,看起来有70多岁,满头白发,精神看起来也不太好。于是我便细细询问起来,经过了解以后,才知道患者今年才62岁,患糖尿病已经3年了,因为血糖一直没有控制好,自己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提不起精神来,口渴多饮,每日小便10几次,对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再加上子女工作比较忙,又没有老伴陪伴,自从被确诊“2型糖尿病”以后,经常处于焦虑和惶恐中,感觉自己一下就老了很多。

听到她说到这里,我问她除了乏力、口干口渴、多饮尿频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才了解到患者还很爱出汗,稍微动一下就开始出汗,大便溏薄、腰酸失眠,最近一年体重下降明显,观其舌脉,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舌苔白。查其空腹血糖11.9mmol/L,当时给她辨证为脾肾两虚证。

为什么说她是脾肾两虚呢?在中医学中有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肾主水的说法,脾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物质,肾能够调节人体津液的代谢,如果脾虚了,机体就会失养,从而导致消瘦,这也就是“脾虚致消”的理论;如果肾虚了,就会导致津液下行,大量津液流失,会导致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

再加上患者在患病以后,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这也是导致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并不在少数,这也是我为啥提倡“身心同治”的原因。正如朱丹溪所说:“人身诸疾,多生于郁”。中医学上,肝为木,脾为土,一来木旺克土,二来郁久化火,损伤津液,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很久都不能痊愈。

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应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调节情志,处以健脾降糖饮加减,方见:生黄芪,天花粉,太子参,熟地黄,怀山药,白术,金樱子,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葛根,黄精,薏苡仁,川芎。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15剂。

15天后前来复诊,自述症状都有好转,特别是乏力、口渴、自汗的症状明显减轻,但尿频、失眠、腰酸的症状仍比较明显,大便仍不成形。查其空腹血糖8.9mmol/L,尿糖( )。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百合,再继续服用15剂。

三诊时,诸症皆消,血糖降至7.8mmol/L,于是我让她继续服用2个月,用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血糖稳定在5.9mmol/L,症状没有再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用药思路,方中固表止汗、托毒生肌、补气升阳,天花粉生津止渴、润肺、清胃热,太子参补气益肺、健脾生津、健胃消食,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怀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白术调理脾胃,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生龙骨镇心安神、固精止遗、平肝潜阳,生牡蛎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黄精滋阴润肺、补益脾气、益肾精,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诸药合用,健脾益气、养阴生津、行气开郁的功效。

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脾肾亏虚,脾虚会导致津液气化不足,肾虚会导致津液下行,从尿液中大量丢失,所以会导致诸症丛生,累及其他脏腑。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案例,论治以脾肾为重点,方法可以参考,不过,想要使用此方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每个人体质不同,方剂和用法也不同,所以请勿胡乱使用。

药不在多,贵在精!1个三补汤,补足糖尿病人肝脾肾,远离并发症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的肝肾常常处于亏虚状态,这与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黄帝内经》中就有“肝肾精血亏虚不能上承,故见目眩发落”的记载。肝藏血,肾藏精,二者相互依存,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肝肾亏虚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眼底,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模糊等症状。同时,糖尿病人还可能出现腰膝酸软、体虚乏力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肾脏病变、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此外,肝肾亏虚还会导致筋骨失养,引发手脚麻木、刺痛、无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脾肾三者相互影响,因此,糖尿病人要远离并发症,就需要同时调养肝脾肾。在这方面,我常用到一个千年古方——仙方三补汤。这个方子简单而有效,仅用三味药材,就能补足脾气、肝血和肾精。

我曾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长期感觉腰腿酸疼、身体疲乏,心烦口渴,晚上睡觉潮热盗汗、夜尿频繁,食欲不振,最终确诊为肾脏病变。他的情况就是典型的肝肾亏虚,因此,我为他开了仙方三补汤。

方中的补骨脂能补肾固精,缓解肾气不足所导致的腰酸腿软、夜尿频繁等症状;

茯苓能健脾益气、渗湿安神,提升食欲和体力;

没药则能活血养血、散瘀消肿,改善肢体酸疼的现象。

此外,我还加入了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药材,以补肾固精;泽泻、金樱子等药材,以利尿消肿;玄参、麦冬、知母、黄芪等药材,以改善心烦口渴、潮热盗汗等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腰腿酸疼、潮热盗汗、夜尿频繁等症状逐渐改善,下肢水肿也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