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对糖尿病(肾糖尿病肾病能过性生活吗)
糖尿病一定会造成肾脏损伤吗?想要保护肾脏,应该注意什么?
有位糖尿病患者问华子,是不是患了糖尿病,就一定会造成肾脏的损伤?想要保护好肾脏,他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华子告诉他,从致病因素来说,糖尿病或多或少都会伤害到肾脏,但糖尿病并不一定就会造成肾病。
比较而言,血糖控制的好坏,与肾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保护肾脏,进行规范的降糖治疗就是预防肾病发生的关键。
肾脏是糖尿病重要的“靶器官”,在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中,糖尿病是重要因素,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肾脏损伤。糖尿病的伤肾机制,主要与4种因素相关。
1、高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类主要的供能物质,但是当血糖升高之后,就会造成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和氧化应激加剧等多种因素损伤肾脏。不仅会对肾动脉造成刺激,诱使肾脏动脉硬化、变窄,引起肾脏缺血。同时还会造成肾小球硬化,使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
2、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功能不足,而胰岛素除了影响糖代谢之外,也作用于血脂的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通常也会并发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脂质在肾小球内大量沉积,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3、高血压:当肾功能损伤之后,会导致肾素分泌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导致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加重肾缺血。所以高血压与肾损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4、蛋白尿:肾损伤之后会导致蛋白尿,会造成肾小管-肾间质的损害,促进肾损伤进展。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尿中蛋白的过量摄取,会诱发炎性反应,会加重肾病。
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是造成肾脏损伤的最初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整个病程中,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历高血糖的阶段,或多或少对肾脏都会造成损伤。但只要及时控制好血糖,糖尿病造成的轻度肾损伤,是可以逆转的。
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有糖尿病的动物,持续一段时间高血糖就会表现出肾损伤。但是如果尽快把动物血糖降至正常,肾损伤就可以避免。多个大型的临床试验也证明了,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与改善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想要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关键点就在于规范的降糖治疗。糖尿病患者只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已经发生肾病的人,在强化控制血糖之后,也可以显著延缓肾病的进展。
对于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对这两种慢性病进行控制。肾功能下降严重者,平时要进行低蛋白饮食。另外如果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因为烟草中的毒性成分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加剧肾脏损害的发展。
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或多或多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想要避免肾脏损伤,就一定要规范治疗,把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也需要积极治疗。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我是糖尿病,查肾脏有啥用?医生:近4成患者,发展为肾病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也不是什么罕见群体了,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血糖异常的人群,其中糖尿病患者更不在少数。
糖尿病已经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早在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3.7亿。
而且在这些患者当中80%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甚至有研究表明,在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会达到5.5亿人。
在20岁以上人群中,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甚至达到了9.7%。
也就是说你能看到的成年人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
患上糖尿病最可怕的并不是血糖增高,而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所形成的慢性并发症。
在其中糖尿病肾病可谓是非常难缠而且非常痛苦的,很多患者往往因为肾脏的损伤,最后只能通过透析来解决自己的肾脏功能问题。
但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肾脏疾病吗?
为什么肾脏跟糖尿病还有关,难道血糖太高会导致肾脏损伤?
今天@康复Therapy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都会出现肾脏的问题,这其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首先得明确一点,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微血管并发症,而另一方面是大血管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非常多的,如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以及平时血糖的控制水平,这些都和血管损伤与否密切相关。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其实血糖升高之后对肾脏的损伤是很大的,因为肾脏里面就有很多的小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
这些血管会受到血压和血糖的影响,如果这些指标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损伤。
这就是糖尿病发生肾脏疾病的最根本原因,当然里面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篇幅有限,记住结论就好。
一般都认为,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状态,与肾脏损伤是直接相关的。
曾经有学者调查过,1991年-200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地方的医院,总共3469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发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是39.7%.
而与之相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占31.5%,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为51.1%。
但是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过类似的结论,在所有糖尿病患者当中,有20%~40%的患者,最终都会发生肾脏问题。
总体说来,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并不是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但是也不容忽视,占比也是非常高的。
在2001年曾经有专家研究过这类问题,发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当中,有34.7%都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
这无疑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肾脏问题。
那么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作为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有哪些相关因素呢?
无非是以下三点,而且并不是完全无法控制。
- 1、糖尿病的病程。
- 2、血糖控制状态。
- 3、血压水平。
以上3点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虽然我们不能控制糖尿病的病程,但是血糖控制状态以及血压的水平是完全可以控制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想要挽救自己的肾脏,能做的最主要的就是以下2点:需要所有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血糖和血压更加关注,经常测量并且及时干预。
另外补充一句,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当中,对血压的控制应该更加重视,而且在使用药物的选择上,可以更加倾向于ACEI和ARB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风险。
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比如血液中的肌酐水平很高,就应该小心二甲双胍的应用了,这是双胍类药物的禁忌症。
总之对于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的控制应该更加重视。
此外积极地做好血压控制,调整自身的血脂状态,在必要的时候应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首要条件,所以不要再忽视自己的血糖问题了,不要避重就轻。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诊断「肝癌」的标志物,准确率达98%?医生为什么还开其他检查
49岁的胡兵,公开眼部手术全记录,可他为啥没用偏方和特效药?
手指麻木,还肩膀疼?医生建议:推荐2个简单动作,拉伸胸小肌
多喝水可以排除尿酸吗?医生:预防痛风,推荐4个好习惯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