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小病(糖尿病小病多吃什么药好)
常年吃快餐,12岁得了糖尿病
近日,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接诊了一位糖尿病小病号冬冬(化名)。他年仅12岁,入院时的空腹血糖竟高达20mmol/L,尿酮体4个加号,属重度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被收治入院。
冬冬家住即墨,因多日来口干舌燥、浑身乏力,且血糖居高不下,爷爷奶奶担心他患上了糖尿病,赶紧驱车来到位于合肥路的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就诊。该院执行院长张磊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接诊发现,冬冬酷爱吃肉,非常喜欢吃高热量的快餐,身高1.8米、体重近240斤,是个典型的“大块头”。经过检查证实,冬冬患有糖尿病,属重度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情况危急,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其他急性并发症。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冬冬的血糖被控制住,因胰岛功能尚好,他有希望实现逆转,摆脱对胰岛素的依赖。
张磊分析,冬冬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严重超标的体重,再加上他的奶奶就是糖尿病患者,家族遗传史让他成为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出院后,医护人员对他的饮食进行了指导和随访,现在体重已降到190斤。根据冬冬的身高,医护人员给他定了小目标,体重要减到160斤。
据张磊介绍,目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但25岁至40岁的中青年中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明显,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发病人群呈年轻化、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密不可分。张磊提醒市民,要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例如肥胖、短时间消瘦、口干、乏力等,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从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糖尿病危及身体健康。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
来源: 青岛晚报
糖尿病分为三个阶段,你到哪个阶段了
很多人没有得糖尿病,得高血压,或者是得高血脂,或者是得高尿酸症的人,他没有学会控制饮食,或者是很多看似很健康的人,他们没有学会控制饮食,40岁、50岁走了,因为上帝就没给他一个警示。
但是上帝给了我们一个很小的提醒,糖尿病,仅仅是我们血糖高。糖尿病是中国人把它弄成的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糖尿病前期,也就是我们胰岛功能没有低于50%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血糖只是异常,餐后血糖有点异常,超过了7.8,不在正常范围内,空腹血糖在6和7之间,这是糖尿病前期。
第二个阶段是血糖异常期,血糖异常期,就是你发现胰岛功能已经低于50%了,这时候你就必须要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了。
如果你的饮食控制得当,你的运动得当,你完全可以不借助药物,就把血糖控制的很好。
但是我们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还是忘记了上帝对我们的警示,我们还是不改变饮食,还是按照过去得糖尿病的吃饭习惯继续吃,继续喝。
到下一步,你就必须得吃药了,因为你控制不住血糖,医生一看你血糖太高了,你得吃药。为什么?因为我们控制血糖,我们吃药的目的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真正有了并发症的时候,才应该叫糖尿病,没有并发症之前,还不应该叫病,只是血糖异常。
我们只是一个指标的异常,这个指标的异常,是我们可以人为的控制的,我们不加以控制,任由它发展,最后伤害到我们的细胞,伤害到我们神经,伤害到我们血管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现了并发症了,眼睛出问题了,心脏出问题了,肾出问题了,脑子出问题了,腿部血管出问题了,这个时候才叫做病。
但是在国外,当你血糖高的时候,医生告诉你,去锻炼,去控制饮食,只有你出现并发症的时候,你再来找我。不是你血糖高你就来找我,你血糖高你来找我,那我得累死。
咱们为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感冒都找医生,血糖高一点也找医生,医生什么病都看,大病小病都看,要命的病也得看,不要命的病也得看。其实像血糖这个东西,你接受了教育以后,你应该知道怎么通过食物,怎么通过运动来控制它,控制不好了,再让医生给你开药。
这个药怎么用,你应该明白。如果你不明白,就会出现这么一个结果,要么血糖照高,并发症照来,最后你还埋怨医生,跟医生说,我吃了你这么多药,为什么还得并发症?
医生就说,你根本没控制好血糖。
你说我都吃了药了,怎么还没控制好血糖。
医生说,你没控制嘴呀。
我怎么没控制嘴呀,我天天什么都不敢吃了,天天走一万步,为什么血糖还不好呢?
你忘了,你吃了药,没有好好的把食物的碳水化合物量,跟药物匹配,你就有可能是摄入性高血糖,还有可能是反应性高血糖。摄入性高血糖是你吃出来了,反应性高血糖是你用药用出来的。
问题出在哪呢?问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没有好好的学会怎么控制血糖!!
糖友身上无小事
来源:人民健康网
编者的话: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会生病。对健康人而言,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或是腹泻便秘等,都不算大事。但在糖尿病学专家眼里,糖友身上无小病,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必须尽早就医诊治。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邹大进
腹泻升高血糖
腹泻主要指排便次数大于每天3次,且伴随大便不规则、粪便量增加、含水量大等特点。如果症状不十分严重,多数健康人只需吃一两次止泻药便可痊愈,但糖尿病患者不可“照此办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邹大进介绍,由于糖代谢紊乱,糖友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常,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更易出现腹泻。胰岛调控功能在腹泻期间会受到影响,血糖极易波动;另外,腹泻引发的应激状态还可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造成应激性高血糖,进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风险。
很多糖友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邹大进强调,只要排便情况发生改变,糖友就应引起重视,最好到医院消化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待确认病因后,再做针对性治疗,不建议胡乱吃药。除此之外,糖友还应做到: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采取措施;即便没有食欲也应努力进食,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以防摄入不足导致低血糖;尽量多喝水,以防身体脱水。
脚癣易致糖足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差,皮肤屏障也受到高血糖影响,抗菌能力下降,更易感染真菌,导致足癣。
单纯的足癣并不是糖尿病足,但如果糖友不进行及时、妥善的治疗,就有可能渐渐发展成糖尿病足。再加上末梢血液循环差、局部营养有障碍,足癣更可能发展成慢性溃疡,经久不愈。
得了足癣后,糖友一定不能使劲挠,特别是趾缝等处。一些治足癣的药膏中含有激素,糖友应特别注意。激素只能缓解瘙痒症状,不能抗真菌,治标不治本。如果使用洗剂,则应注意是否会导致脱皮,所有可能造成皮肤伤害的产品都不建议使用。在外部用药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血糖稳定。邹大进提醒,一旦脚部出现感染,必须立刻就医。
感冒留神肺炎
感冒是个可大可小的病,但糖友得感冒后面临的风险比健康人更大。
就普通感冒而言,糖尿病患者的痰内富含糖分,更易滋生细菌,进而导致肺部感染。这种感染反过来还会影响血糖控制,造成血糖阶段性升高,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得的是流感,糖友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得流感后的死亡风险比未患糖尿病的人高出3倍。流感及其继发的肺部感染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
邹大进说,糖友得了感冒,首先要做的是多喝水,在患病初期也可以喝一些不含糖的感冒冲剂,以缓解症状。选择感冒药时,则要注意其中是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该成分若超量服用会损伤肝脏。这是因为相较其他人,糖友大多存在脂肪肝,再加上日常服用的药物,更易因药物相互作用加重肝脏损伤。如果感冒两天以上且出现发烧症状,最好到医院就诊。
牙疾引发慢病
牙龈炎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慢性牙龈炎是引起血糖升高、使糖尿病难以控制的一个因素。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牙龈炎的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约56%。同时,糖尿病患者口腔内的环境,更利于厌氧菌的繁殖,一旦出现感染,可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甚至发展到化脓性牙龈炎等严重疾病。
邹大进说,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两次以上,配合使用牙线或间隙刷,及时清除牙齿缝隙所嵌塞的食物;最好每天刷一刷舌头;每半年洗一次牙;定期做好口腔检查,龋齿、畸形、牙石、炎症,都必须尽早处理解决;平时多做叩齿,每次不少于100下,可以促进口腔内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尿路感染伤肾
身体内多余的葡萄糖会通过小便排出,这就导致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含糖量更高,再加上糖友机体免疫力较差,如果会阴部清洁不足,感染细菌,整个泌尿系统就会跟着遭殃。
有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高达16%~35%。女性由于尿道较短,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若不能积极治疗,不但会引起血糖波动,还容易拖成膀胱炎甚至肾盂肾炎等肾脏合并症。
邹大进提醒,糖友首先应做好日常清洁,比如家里换用能够冲洗会阴部的马桶,每次小便后都用抑菌湿纸巾进行擦拭等。值得注意的是,普通人尿路感染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却相对不明显,甚至可能没有症状,建议糖友最好在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时,到医院化验一下小便,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使用某些降糖药物(如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者更要防止发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本报记者 张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