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手植皮(糖尿病 植皮)

长江日报 0
文章目录:

60天个性化治疗4次植皮,面临截肢的糖尿病足溃烂患者保肢成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9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常宇)透析、清创、引流、植皮、抗感染……历经60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的糖尿病足治疗组联合放射介入科、肾病内科、疼痛科的医生们内外兼治,成功为一名Wagner5级糖尿病足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保肢成功。5月29日,恢复顺利的患者开心出院了。

从黄豆大水泡到2/3的左脚表面溃烂

57岁的姜先生(化姓)患糖尿病20余年,同时还由此导致糖尿病肾病,每周要透析两到三次。

2023年冬天,因晚上睡觉使用电热毯不慎烫出一个黄豆大小的水泡。因工作繁忙,姜先生每天就自行换药。但谁知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患者踝关节的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逐步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于是他就近在当地医院开始治疗。

但三个月后,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控制,最终左脚超过2/3的皮肤表面溃烂。在截掉两个脚指头之后依旧无法控制,求助多家医院都认为需要大截肢,即膝关节下截肢。于是,姜先生决定转至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希望能有一线生机。

截还是不截?

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邵诗颖副教授是医院糖尿病足MDT的负责人。据她介绍,患者来院时左脚溃疡面深至骨头,有踝关节外露、跖骨外露,筋膜坏死,以及浅表溃疡区。根据糖尿病足溃烂的分级,他已经属于最高级别——Wagner5级。而且还由于各种基础疾病导致肾脏、心脏、肝脏等多器官衰竭,凝血功能紊乱。同时,由于前期治疗过程中因为抗感染使用了多种抗生素,已存在多种耐药菌。截肢符合临床指南的指征,但为了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有没有可能保肢呢?

邵诗颖介绍,全球糖尿病足患病率为6.3%,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虽然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难度大,时间长,但早期积极治疗并联合多种前沿性的辅助技术可以为患者带来希望。因此,他们组建了同济医院糖尿病足难愈创面多学科团队,目标就是能够为更多患者保肢。

“根据下肢血管CT的评估结果,患者有保肢的可能”,在内分泌内科、放射介入科、肾内科、疼痛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时,大家一致通过了稳定生命体征,同步进行糖尿病足分阶段“点状植皮”以及创面局部氧气治疗的方案。

多学科合作,内外兼治保腿成功

随后,大家各司其职,开展综合治疗。肾病内科负责做好患者每周三次的透析管理,排除体内毒素;内分泌内科负责患者血糖的管理、感染的控制与创面清创;放射介入科负责监测患者血管的血供情况;疼痛科负责全程管理患者的疼痛……

“与此同时,我们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植皮缩小创面”,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余学锋介绍,为了更好地为糖尿病足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内分泌内科专门引进了外科医生龚嵩。这种“内外兼治”的模式在国内医院尚不多见。

“该患者创面较大,较复杂,普通的植皮都是在大腿上取一整块皮肤,植入到溃烂的皮肤上,但我们采用‘点状植皮’,分区域采取不同方案同步进行的策略”,龚嵩介绍,取一整块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患者将面临二次感染和伤口无法愈合的风险。为降低创面大小,促进恢复,只要达到植皮条件的区域,他立即为患者植皮、缩小创面。每次他需要在局麻下为患者在床边取皮,取皮区总面积不超过一块纱布大小。没有达到植皮条件的筋膜坏死区和骨关节外露区,就采取多种辅助性技术(包括外源性细胞因子补充,局部氧疗等)使这些区域先后达到可植皮状态。随着每块皮肤的恢复,患者也逐渐建立信心,配合度也越来越高。

60天、4次植皮、持续局部创面氧疗……在多学科合作下,姜先生腿部的血液供应慢慢恢复,随着脚部末梢组织循环的改善,肉芽长起来了,皮肤也渐渐愈合,出院时前足部分泌物培养提示耐药菌消失,保肢成功。

邵诗颖提醒,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大,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远远大于治疗。

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主要为足部的感觉异常,比如发凉、麻木、灼烧感、针刺感及其他异常感觉,如蚁行感等。还可表现为行走乏力以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可以观察到足部皮肤颜色改变(如青紫色)、出汗减少、皮肤皲裂增厚、脚趾变形等。她强调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以上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并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从黄豆大水泡到大面积溃烂,重度糖尿病患者在同济成功保肢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常宇

从黄豆大小的水泡,到足部大面积溃烂,武汉的姜先生(化姓)在截掉两根脚趾后再次被告知需要从小腿处截肢。姜先生最终求助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在该科独特的“内控外修”模式下,姜先生成功保肢,溃烂部分也通过植皮修复如初,于29日顺利出院。

足底小水泡险些让他截肢

姜先生今年57岁,患有糖尿病20余年。年初天寒地冻,他在使用电热毯时,因对温度和疼痛的感知较弱,脚底不小心被烫出黄豆大小的水泡,他便在家自己抹药、消毒。原以为水泡能自愈,不料破裂后腐蚀了周围的皮肤。今年3月,姜先生见伤口无法自愈,便去家附近的医院问诊,被确诊为糖尿病足,经清创控制无效后,被截掉了左脚中间的两根脚趾。

但姜先生没想到,截掉了脚趾后,溃烂依旧在蔓延,直至溃疡面深至足骨,导致踝关节、跖骨外露,筋膜坏死等。今年4月,伤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姜先生又因各种基础疾病导致肾脏、心脏、肝脏等多器官衰竭,凝血功能紊乱,无法排出小便。“脚上疼得钻心,脑子又昏沉沉的,医生说只有截肢才能保命。”姜先生回忆,当时他被多个并发症缠身,只能终日卧床。

不想被截肢的姜先生找到同济医院糖尿病足MDT的负责人邵诗颖,并请来该院内分泌科、肾内科、放射介入科、疼痛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确诊姜先生属于糖尿病足溃烂最高级别——Wagner5级,但根据下肢血管CT的评估结果,专家团队认为患者仍有保肢的可能。最终,专家组制定了糖尿病足分阶段“点状植皮”以及创面局部氧气治疗的方案。

团队内外兼治成功保腿

按照方案,肾内科团队负责患者每周三次的透析管理,排除体内毒素;内分泌科负责患者血糖的管理、感染的控制以及创面清创;放射介入科负责监测患者血管的血供情况;疼痛科负责全程管理患者的疼痛……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姜先生的下肢血供得以恢复,血糖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创面耐药菌也有了明显改善。

专家团队查看患者恢复情况(通讯员齐剑东 摄)

“姜先生来之前有3个多月的治疗史,导致他的耐药性极强。通过反复测试,团队发现在二十多种抗生素中,仅一种对他有效。邵诗颖介绍,局部氧疗也是该科针对此类耐药患者独创的缓解方式。内调顺畅后,便是针对其严重糖尿病足的创伤治疗。姜先生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皮肤干燥脆弱,伤口难以愈合;且创面较大,深浅不一,以往在大腿上取一整块皮肤的大片植皮反而会造成二次感染和伤口无法愈合的风险,得不偿失。

为了更好地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综合治疗,内分泌科引进了外科医生龚嵩。只要达到植皮条件的区域,龚嵩立即为姜先生植皮、缩小创面。每次,他需要在局麻下为姜先生在床边“点状取皮”,取皮区总面积不超过一块纱布大小,每片大约为一个指甲盖大小。针对没有达到植皮条件的筋膜坏死区和骨关节外露区,就采取外源性细胞因子补充、局部氧疗等方式使这些区域先后达到可植皮状态。经过4次植皮,姜先生的创口已经结痂自愈。

5月29日,姜先生已准备出院回家。

邵诗颖表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初始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灼热等,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严格控制血糖,尽量避免奶茶等饮品,在选择饮品时应注意将碳水和脂肪控制在2%—5%以内,同时应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大爷溃烂不愈的糖尿病足,竟被医生用“水泥”治好了!

#岳阳头条##岳阳县人民医院#

11月9日,又到了刘爷爷换药的时候了,71岁的爷爷看到自己脚上慢慢长好的皮肤大大松了口气!

岳阳县人民医院把这溃烂发臭的脚给治好了,刘爷爷满脸笑容、发自内心的不断念叨:科室技术好、邹医生厉害呀!

2个多月前,患糖尿病快10年的刘爷爷右脚被轧压,脚背大块皮肤撕裂、脱落。在岳阳县人民医院神经脊柱手外科治疗,经前期清创、缝合后进行创面自体植皮治疗。

如果不是糖尿病患者,创面恢复并不难,但多年的糖尿病使刘爷爷足部的血管、神经、微循环均存在一定障碍,血液和营养很难到达创面,虽积极抗炎、抗感染,但伤口一直无法完全愈合,这让刘爷爷和家人头痛不已,难开笑脸。

主管医师邹亮副主任医师在和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决定用一种特制水泥来修复创面!

在经负压引流(VSD)吸出坏死组织以及脓液后,促进创面肉芽生长,为放“水泥”创造条件。

▲VSD引流术后

引流几天后,创面干燥、无出血,可见大量肉芽生长,已具备放“水泥”的条件了。清创后,取混合抗生素的骨水泥调制成橡皮泥状,均匀覆盖在创面。

邹亮副主任医师介绍: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慢性创面修复及糖尿病足是近年的新技术。创面被充填、覆盖、隔绝,在保护创面骨质、肌腱等软组织的同时诱导自身生物膜形成,同时创面直接给药,抗生素浓度可达到静脉给药的数十倍,且释放周期长达3周以上,可以非常有效的控制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盖上这“水泥”后,刘爷爷惊讶的发现,之前一动就痛,一点都不敢动的右脚竟然可以走路了,这也太神奇了!受伤后就没怎么笑过的爷爷,嘴角压不住的上扬,高兴、真高兴......

在继续降糖、抗凝、消肿止痛后,刘爷爷带着“水泥”出院了,医生嘱咐,在家好好控制血糖,休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创面恢复情况可植皮。

10月25日,复查时创面恢复良好,神经脊柱手外科继续为刘爷爷行自体腹部取皮 创面植皮手术。

被刘爷爷称赞的神奇的“水泥”其实是骨粘固剂,系骨科医用材料,因其外观、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被俗称为“骨水泥”

混合了抗生素的骨水泥因其机械强度高、骨传导性好、抗感染能力持久,近年来应用于糖尿病足难愈合慢性创面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传统糖尿病足难愈创面需多次清创、抗炎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还存在因长期感染控制不佳导致截肢的风险。抗生素骨水泥膜诱导术大大降低了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降低了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周期,疗效显著,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治疗方式。

来源:岳阳县人民医院 神经脊柱手外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