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小药方(糖尿病药方剂)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一人患病,全家危险!糖尿病也能“传染”?3招+2汤,帮你稳血糖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糖尿病大国”,中国正陷入糖尿病带来的困境!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攀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家里的其他人,特别是子女患病的比重会变高;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伴侣患病的概率也会升高。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

糖尿病会传染?

糖尿病当然不是传染疾病,但确实会“传染”给家人!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有着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

90%得糖尿病的人都有吃得多、饮食油腻、爱喝饮料、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在中医看来,是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脾胃功能出了问题。“脾统血”——如果脾胃出问题,血糖就堆积在血管中,就出现高血糖。

通常,一家人的生活习惯是相似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险的边缘!

2.基因遗传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会非常高。

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血糖高的表现

1.身体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

血糖较高,会导致体内的糖代谢及运转发生障碍,再加上体内存在大量气体,继而就会导致患者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的问题。

2.经常存在口渴口干的问题

哪怕饮用了较多的水,但是却依旧会感觉到十分的口渴,表明血糖水平正在变高,且血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

3.舌裂

在中医看诊时,发现病人有舌裂的现象,说明病人的脾胃功能偏差。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家族糖尿病史,不论年纪,患病几率都会更高。

血糖高,如何改善?

1.运动

抽出时间可以进行慢跑,或者快走,持续40分钟到一个小时,微微出汗就好。注意运动前后一定多喝水,不然容易伤津液。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太阴主“开”,手太阴肺开在上,表现就是出汗;足太阴脾开在下,表现就是大小便。

通过运动出汗,增强了肺经的功能。当肺经能力增强的时候,帮助足太阴脾开在下,促进了脾胃功能的恢复,所以促进了血液质量的提高,高血糖的情况得到缓解。

2.泡脚

艾叶、生姜、花椒泡脚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

泡脚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排出体内垃圾,恢复脾胃功能,而且更有利于睡眠。注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

3.长期恢复脾胃功能

在中医上看,糖尿病是脾胃功能出了问题,那就要做好长期恢复脾胃功能的准备。经方用药侧重在恢复脾的清升功能,胃的浊降功能,还有肝的疏泄功能。

推荐几个方法,帮助糖友们控制血糖。

猪胰汤

猪胰一条、玉米须15克,共同煮汤,喝汤吃胰。

每日服用,也可只饮汤。症轻者每日半条猪胰即可。

地黄汤

干地黄30克,煮茶代饮。每日煎二次,每日服用。煮时约用水一碗半煮为一碗,再煮时仍成一碗,可服二次。

地黄有抑制糖尿的作用,而且地黄同时能抑制其他食品中碳水化合物里的糖分。

注意:地黄的分量最好依据血糖指数有所増减,18—60克均可。服用期间需及时测量血糖指数。

另外,适用于控糖的常用中药还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等。

糖尿病病人一般并发症较多,伴随的诸多症状一定要咨询医生,辨证地调理。

治疗糖尿病(消渴)使用频率较高的十首方剂

消渴包括糖尿病、甲亢、尿崩症等多种疾病,而糖尿病中仅有部分具有口渴多饮等消渴症状,两者内涵外延均不同,虽然消渴中大多数是糖尿病,可不全是,而糖尿病人群中消渴症状不典型者则更多。由于临床所见的糖尿病人很大一部分不具备消渴的特征,故治疗时必须跳出“三消”的思维模式,更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下面介绍治疗糖尿病使用频率较高的十首方剂。

各方适应证:

(1)金匮肾气汤:证见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乏力,畏寒或伴耳鸣,目下如卧蚕,少腹不仁,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无力等,证属阴阳两虚。(2)验方(以参脉饮加味):以神疲乏力为主,面色无华,消瘦或伴心悸、失眠、口渴,纳欠佳,舌淡红少苔,脉软无力,证属气阴两虚。

(3)玉女煎:此方与白虎加人参汤功用相近,常合方而用,证见烦热口干多饮,消谷善饥或伴头痛、牙痛、牙龈出血等舌稍干红,证属阴虚内热。

(4)温胆汤:证见胸闷脘痞、失眠、苔腻等证,常因过食滋腻食物所致,有化热趋势者加黄连等,证属痰湿内蕴。

(5)血府逐瘀汤:证见口渴而兼心烦易怒、失眠、胸胁疼痛舌质黯红有瘀点,脉沉涩等,证属气滞血瘀。

(6)防己黄芪汤:证见形体黄胖,身重乏力,汗出恶风,多黄汗,或兼小便不利,浮肿,舌淡红,苔白,脉浮弱者,证属气虚夹湿。(7)小陷胸汤:证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互结。

(8)葛根芩连汤:证见胸闷、脘痞、烦热、肠鸣便溏粘滞臭秽或兼项强不舒,口干,喘而汗出,苔黄脉数等,证为湿郁化热。

(9)真武汤:证见头昏重目眩,心悸或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伴腹痛、肢肿、脉沉,证属阳虚水泛。(10)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见疲劳乏力,肌肤麻木不仁,畏恶风寒,脉微涩等,证属气虚血痹。

老前辈张锡纯治疗糖尿病的药方:玉液汤,辨证辨病效果好

应今日头条活动邀请,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老前辈张锡纯治疗糖尿病的药方,方名叫做《玉液汤》。

现代的糖尿病系古代诸多医书记载的消渴症,那个时代将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书中说上消口干舌燥,饮水不能解渴,是因为心移热于肺,或肺金本体自热不能生水,可用玉液汤配用人参白虎汤。

中消多食犹饥,是因为脾胃蕴结实热,可用玉液汤配调胃承气汤治疗。

下消的症状是饮多少,小便排多少,是因为肺肾虚衰,肾关不固,可用玉液汤配八味肾气丸。

五味子

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玉液汤升元气是以除热止渴为中心;方中以黄芪为主,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升阳,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的主要用药,与葛根合用能大升元气。

然后佐以山药、知母、花粉大滋真阴。

诸药合用,使真阳升腾,真阴相随,使人体真阳与真阴相互交合,如同雨后太阳照耀的土地一般。

使用鸡内金是加强脾胃消化的功能,让脾胃强健,消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

用五味子,是取其酸敛之性,加大封固肾关的作用,防止饮水入体内,尚未提取使用,便急于排出体外。

用药如用兵,法无定法。我今天这里只介绍了一个大概的方向,用药者须辨证辨病用药,方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下面我把玉液汤和人参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的组方介绍给大家:生山药30克、生黄芪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6克(捣细)、葛根5克、五味子10克、天花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二至三次。

人参白虎汤:生石膏 50克、知母15克、白参10克、大米1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为两次服。

调胃承气汤:大黄12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水煎服,芒硝后下。

八味肾气丸即现在的金匮肾气丸。

白虎加人参汤,乃《伤寒论》治外感之热,传入阳明胃腑,以致作渴之方。

方书谓上消者宜用之,此借用也。

黄芪

老前辈张锡纯说:愚曾试验多次,然必胃腑兼有实热者,用之方可有效的。

中消用调胃承气汤,此须细为斟酌,若其右部之脉滑而且实,用之犹可;若其人饮食甚勤,一时不食,即心中怔忡,且脉象微弱者,

系胸中大气下陷,中气亦随之下陷,宜用升补气分之药,而佐以收涩之品与健补脾胃之品,拙拟升陷汤后有治验之案可参观,若误用承气下之,则危不旋踵。

至下消用八味肾气丸,其方《金匮》治男子消渴,饮一斗溲亦一斗。而愚尝试验其方,不惟治男子甚效,即治女子亦甚效。

曾治一室女得此证,用八味丸变作汤剂,按后世法,地黄用熟地、桂用肉桂,丸中用几两者改用几钱,惟茯苓、泽泻各用一钱,两剂而愈,后又治一少妇得此证。(此段原话为保持原意,本文作者未将药量"两、钱"重量改为现代的克)

投以原方不效,改遵古法,地黄用干地黄(即今生地),桂用桂枝,分量一如前方,四剂而愈。

此中有宜古宜今之不同者,因其证之凉热,与其资禀之虚实不同耳。

消渴证,若其肺体有热,当治以清热润肺之品。

若因心火热而铄肺者,更当用清心之药。

若肺体非热,因腹中气化不升,轻气即不能上达于肺,与吸进之养气相合而生水者,当用升补之药,补其气化,而导之上升,此拙拟玉液汤之义也。

然消渴之证,恒有因脾胃湿寒、真火衰微者,此肾气丸所以用桂、附。

而后世治消渴,亦有用干姜、白术者。

尝治一少年,咽喉常常发干,饮水连连,不能解渴。

甘草

诊其脉微弱迟濡,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桂枝尖,一剂而渴止矣。

又有湿热郁于中焦作渴者,苍柏二妙散、丹溪越鞠丸,皆可酌用。

邑人某,年二十余,贸易津门,得消渴证。求津门医者,调治三月,更医十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即小便,须臾数次。投以玉液汤,加野台参12克,数剂渴见止,而小便仍数,又加萸肉五钱,连服十剂而愈。

看完此文如觉得好,请点关注,并请提宝贵建议,鼓励作者发布更多的好文章。

《中医老扈》原创,如有转载、复制请注明出处。

你的手指动一动,可以救人,亦可为中华民族瑰宝发扬光大。

此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