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糊糖尿病(糖尿病芝麻糊配方)
糖尿病应该多吃6种食物、不吃3种食物,让血糖逐步恢复正常
糖尿病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讲究方法,盲目控制饮食不但会让病情加重,还会引发并发症。现在给大家一个饮食方法,六吃三不吃准则。
1、吃高纤维食物,比如整粒的玉米、小麦、豆制品,蔬菜,对长期血糖控制有很好的作用。
2、吃蔬菜,冬瓜、黄瓜、西红柿、蘑菇、芹菜、莴苣,低糖、升糖小,减小餐后血糖上升幅度。
3、吃富硒食物,鱼类、香菇、黑芝麻、或富硒制品,可调节血糖稳定性。
4、吃含钙食物,虾皮、海带,牛奶,瘦肉、或一些钙制品,糖尿病容易缺钙,预防糖尿病钙流失,防止骨质疏松。
5、吃含B族维生素食物,青菜类或B族维生素制品,对末梢神经有保护作用,防止出现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
6、吃清热止渴食物,苦瓜、苦菊、黄鳝、生菜,白菜,甘蓝等,这类食物对体内血糖浓稠度有很好的调节。
1、不吃薯类蔬菜,比如,红薯,芋头,煮土豆等这类淀粉含量高,升糖快。
2、不吃高糖水果,比如,葡萄、香蕉、红枣、荔枝、龙眼等,升糖迅速。
3、不吃高油脂、高脂肪、高胆固醇、熏炸腌制食物,比如,肥肉,炸鸡,肝脏、动物皮脂、腊肉等。
根据这份降糖“类名单”糖尿病人多多注意,调整错误的饮食方法,血糖逐步稳定。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了年纪的人,要少喝芝麻糊?医生:它有3种好处,但不适合4种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芝麻糊,这个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美味,香浓顺滑的口感总能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常常把它当成早餐或者宵夜的首选,认为它能补钙、养发、润肠。然而,有一种说法却让不少人疑惑:上了年纪的人,要少喝芝麻糊。
这乍一听似乎有些难以理解,芝麻糊不是健康食品吗?为什么年纪大了反而不能多吃?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其实与芝麻糊的营养成分和身体代谢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如果不加分辨地摄入,可能会埋下一些健康隐患。芝麻糊的主要原料是黑芝麻,它的营养价值确实不容小觑。黑芝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
能够起到抗氧化、补钙、润肠通便的作用,甚至在一些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补肾益精”的效果。然而,芝麻糊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糖分和淀粉,这就让它的热量直线上升。对于一些代谢能力下降的中老年人来说,摄入过多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
甚至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尤其是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和肾功能不全这几类人群,更需要对芝麻糊敬而远之。
糖尿病患者对芝麻糊的敏感性主要体现在血糖波动上。芝麻糊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和淀粉,这些成分会通过胃肠道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飙升。
尤其是一些加工较为精细的芝麻糊,因为去除了纤维素,升糖指数会更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无疑是“火上浇油”。长期摄入高糖分食品,会使胰岛功能进一步受损,甚至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比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
肥胖症人群同样需要警惕芝麻糊的高热量。芝麻本身的脂肪含量就非常高,加上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糖分和淀粉,使得芝麻糊的热量远远超过普通的主食。
如果长时间摄入这种高热量食物,而又没有相应的运动来消耗热量,脂肪就会在体内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肥胖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关节损伤、脂肪肝等问题。高血脂患者需要格外注意芝麻糊中的脂肪含量。虽然黑芝麻中含有不少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在加工成芝麻糊的过程中,这些脂肪酸可能因为高温处理而发生氧化,失去原有的健康价值。
此外,芝麻糊中的糖分也会通过肝脏代谢转化为脂肪,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的情况。如果高血脂患者长时间食用芝麻糊。
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从而诱发中风、心梗等严重后果。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要对芝麻糊敬而远之,主要是因为芝麻糊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钾和磷。
如果肾脏无法正常排出这些矿物质,可能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诱发心律紊乱、肌肉痉挛等问题。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人来说,控制矿物质的摄入量是保护肾脏的关键,而芝麻糊显然不在他们推荐的饮食范围之内。
虽然芝麻糊对于某些人群来说确实不太友好,但它的好处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芝麻糊中的钙含量非常高,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帮助。
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受更年期激素水平的影响,骨质流失速度较快,适量吃一些芝麻糊可以补充钙质,增强骨骼强度。
其次,芝麻糊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皮肤和头发有滋养作用,能够改善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的状况。最后,芝麻糊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然而,这些好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如果忽视了自身的健康状况,一味地追求芝麻糊的“养生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饮食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
对于那些没有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或肾功能问题的人来说,适量吃一些芝麻糊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本身已经存在这些健康问题,就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
避免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加重病情。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健康真相是,许多人认为芝麻糊是一种“天然健康食品”,可以随意食用。但事实上,芝麻糊可以说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它的确营养丰富,但高糖、高脂、高热量的特点也让它成为某些人群的健康隐患。
对普通人来说,适量饮用芝麻糊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问题,但对于特殊人群,芝麻糊可能会成为诱发慢性病的导火索。
饮食的科学性不在于某种食物是否“好”或“坏”,而在于是否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相匹配。中老年人在选择食物时,尤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性和个性化。
如果真的喜欢芝麻糊,不妨选择一些低糖、低脂的自制版本,用黑芝麻、燕麦粉等天然食材代替市售的高糖芝麻糊,这样既能保留芝麻的营养,也能减少对身体的负担。在饮食健康的道路上,没有所谓的“万能食物”,每种食物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禁忌人群。
芝麻糊虽然香甜可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它的美味。了解自己的身体,选择适合的食物,才是健康的关键。
不要因为一时的偏爱而忽视了健康的警钟,更不要因为误解而错失了享受美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食品与营养科学》杂志,2023年第8期,关于芝麻营养价值及加工食品健康风险的研究。
2.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3年第6期,关于高糖食品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4. 《现代医学与健康》,2023年第10期,芝麻脂肪酸氧化对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5. 《临床肾脏病学》杂志,2023年第12期,肾功能不全患者饮食管理的最新进展。
泓森一五九:糖尿病人这样吃黑芝麻:长期坚持,血糖控制更受益
黑芝麻是一种油料作物,榨取出来的油气味醇香,比花生油、豆油、瓜子油的气味都要浓郁,厨房里做凉拌菜常用的香油就是用芝麻籽粒榨取而成。
黑芝麻除了榨油,还可以打粉、打糊、做馅料、做芝麻酱食用,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
黑芝麻作为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热量和脂肪含量都比较高,蛋白质和碳水含量也不低。每百克黑芝麻提供热量590千卡,碳水化合物24克,脂肪46.1克,蛋白质19.1克,不溶膳食纤维14克(较高),维生素E高达50.4毫克(较高)。
糖尿病人也是可以吃黑芝麻的,合理食用的话,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对于血糖控制,减轻体内胰岛素抵抗有帮助。
相关研究表明,黑芝麻有利于增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糖原储备量,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黑芝麻中富含的维生素E和亚油酸以及亚麻酸在发挥作用,黑芝麻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虽然较高,但每次摄入并不多,影响不大。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黑芝麻中富含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很有益的营养素,它能调节脂类物质的代谢,减少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还能增强肌肉运动供能,进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抵抗。
另外,在抑制并发症方面也有着积极的表现,尤其是减少酮症,以及营养缓解神经组织和视网膜保护方面。
糖友们不要看到前面所说的黑芝麻中富含维生素E以及亚麻酸和亚油酸,这些物质虽有益处,但也是在日积月累的前提下才收获益处,不要妄想多吃能降糖,对黑芝麻没有禁忌的糖友可以每天都吃一些,具体可参考以下8点建议:
1、黑芝麻单次及每天的摄入量都不能过量,每餐5克,每天不超过20克,每天控制在10克以内比较好。
2、黑芝麻的油脂含量较高,有利于通便润肠,对于便秘的患者来说是好东西,但对于便溏腹泻者、胃肠有炎症的患者来说就会起到坏作用,这样的人群要慎重,最好不吃。
3、黑芝麻籽粒小而轻,外皮上有一层较硬的蜡质,正常整粒食用可能不利于黑芝麻的营养物质吸收和发挥作用,吃的时候最好是碾碎后再食用,像拌菜里放芝麻、做饼的时候表面撒芝麻的吃法不是很好,除非吃的时候入口嚼得很仔细。
4、黑芝麻可以喝黄豆、黑豆一起打豆浆,升糖不会太高,营养吸收利用也好。
5、熟的黑芝麻更好一些,研磨成粉做馒头花卷也可以,但要控制好比例,可能会在制作过程中损失一些营养。
6、糖友们可以在日常烹饪过程中使用芝麻油,但烹饪成本会比较高。
7、吃黑芝麻要注意适当减少食用油,饮食总热量不能超。如果每天吃到15克黑芝麻的话,在热量方面考虑,就相当于吃了10克油。
8、外面的一些黑芝麻馅料的食物要慎食,比如黑芝麻馅的月饼、糕点、馅饼等,这些食物中的糖、盐、油含量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