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测议(糖尿病测试方法)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平时该怎么监测血糖?

得了糖尿病,平时该怎么测血糖?

哪个时间段测血糖比较好?

多长时间测一次血糖比较好?

这是糖友们问的相对比较多的2个问题,那么今天把 2 个疑问统统解决掉吧~

问题一:哪个时间段测血糖比较好[1]?

理论上讲,包括 5 个重要时间段,分别是:三餐前测血糖、三餐后 2 小时测血糖、睡前测血糖、夜间 3 点测血糖,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严格要求这个时间段来测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拿大家最常用的指尖血来举例,比如:

餐前血糖:适合平时血糖水平很高,或者有低血糖风险的糖友

(平时不吃药的情况下,<2.8mmol/L属于低血糖,平时长期用药的糖友,<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餐后 2 h:适合平时空腹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值 4.4~7.0 mmol/L 范围内,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仍然高于 7% 的糖友,或者想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糖友也可以餐后 2 h 测一个血糖。

睡前:适合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尤其是晚餐前就注射胰岛素的糖友,最好在睡前监测血糖,避免发生夜间低血糖;

夜间:适合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已接近达标,但是空腹血糖仍然很高的糖友最好在夜间加测血糖,或者怀疑有夜间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夜间定时,加测血糖;

其他: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剧烈运动前后,都可以测一个血糖监测一下。

问题二:多长时间测一次血糖比较好[1]?

很多糖友抱怨只要住院,都要每天扎好几次血糖,太疼了,于是出院后就很抵抗测血糖这件事,但其实,出院后大部分情况都不需要每天扎手指,不同的治疗方案,测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像注射胰岛素的糖友监测频率要高于口服药的糖友,又比如:

平时不用药,仅仅依靠饮食调整 运动来管理血糖的患者,可以定期测血糖,来检测运动或者饮食调整的结果,血糖高了,那就再调整各种方案,血糖正常,可继续维持;

平时吃口服降糖药,每周测 2~4 次的空腹血糖或者餐后 2 h 血糖就够了;

注射基础胰岛素的糖友:每天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注射预混胰岛素的糖友: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由于工作、出行等各种各位的原因,很多糖友都说无法做到每天定时定点监测多次血糖,那么无论是口服药还是胰岛素,血糖达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每周监测 1~2 次,可以选择在休息的那天,测空腹血 餐后 2 h,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对自己的血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方便医生做剂量的调整。如果平时血糖不达标,那就要保持高频率的监测了,不可以偷懒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科普吧医生#

糖尿病友必做的8个“年检”,积极预防并发症,健康迎新年!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不仅是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更是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并发症的威胁不容小觑,因此,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2型糖尿病患者必做的8项并发症筛查,每一项都关乎您的健康与未来。

一、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通过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是减少并发症风险的基础。

**二、血脂检查**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等项目的检测,对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调整降脂药物的使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的另一大并发症,它加速了血管损伤,增加了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因此,每年至少测量几次血压,以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以保持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四、肾功能检查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发展为尿毒症。因此,每年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项目的检测,对于及时发现和干预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应立即采取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血压和血糖等,以延缓肾病的进展。

五、眼底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每年进行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对于已经确诊的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根据病变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以保留尽可能多的视力。

六、神经并发症筛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因此,每年进行神经并发症筛查,包括触觉、温度觉、振动觉等项目的检测,对于及时发现和干预神经并发症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神经并发症患者,应采取措施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七、足部检查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截肢。因此,每年进行足部检查,以观察足部皮肤、血管和神经的状况。对于已经存在足部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措施保护足部,如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受伤、定期检查足部等,以降低足部并发症的风险。

八、心血管评估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每年进行心血管评估,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项目的检测,对于及时发现和干预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除了以上8项必做的并发症筛查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例如,对于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骨密度检测;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心理评估等。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并发症筛查,糖尿病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这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通过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保持心理健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并发症的困扰。

总之,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并发症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重视年检工作,积极参与各项检查和治疗措施,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当怀疑是糖尿病时要做哪些检查呢?

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评估病情及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血糖测定

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等。通过抽取血液样本并即时分析来确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二、糖化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过去2~3个月(也有说法为8~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抽血并将血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受检者在空腹状态下饮用一定量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水,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抽血以监测血糖变化。这一试验有助于判断个体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其类型。

四、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糖、尿蛋白等项目,有助于了解肾脏功能和是否存在高血糖情况。尿糖检测可用于快速评估肾脏功能及是否存在高血糖情况,而尿蛋白则能提示肾脏的早期损害。

五、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因此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六、胰岛功能检查

胰岛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C等,有助于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是常用的胰岛功能检查方法,通过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或C肽水平,可以评估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

七、其他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能提示肾脏的早期损害,同时也能反映糖尿病患者其他器官的受损程度。

八、检查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实验室检查前,应遵医嘱进行充分的准备,如空腹、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等。

2.检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剧烈运动等活动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后应及时咨询医生,了解检查结果并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或复查。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风险。同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注意事项,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供稿科室| 门诊部(采血中心)

作者| 高蕊 韩翠玉

审核| 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