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常(糖尿病的常见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有效预防糖尿病的食物,常吃可稳住血糖,预防糖尿病!

全谷类食品和很多蔬菜所含的非水溶性纤维能够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状况,从而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非水溶性纤维所含的卡路里比较低。富含非水溶性纤维的食物包括高纤维谷类、全麦面包、麦麸以及水果和蔬菜;营养科专家介绍说,在平时常见的几类食物中,粗粮、豆类、蔬菜、菌藻类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尤其是粗粮中的玉米、麸皮、小米、黑米、紫米;豆类中的蚕豆、黑豆、黄豆、绿豆、豌豆、赤小豆;粗粮食物中红薯,燕麦和藜麦是公认的吸糖王,糖尿病患者每天换着吃,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降好血糖。蔬菜中的魔芋、芹菜、韭菜、芦笋、胡萝卜、白萝卜、蒜苗、葱头、菠菜、木耳;菌藻类中的香菇、蘑菇、紫菜、海带、海白菜,含量较高。

研究发现,白米升高血糖的本领远远强于糙米,每周白米摄入量超过5份(约250克)的人和每月摄入量不超过一份的人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7%。研究人员认为,每天把50克白米替换成糙米可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减低16%。

特别推荐:降糖食谱——魔芋冻

将魔芋500克洗净后去皮,加少量水,用绞汁机快速捣成浆汁后再加水搅拌,用细筛滤渣,收集汁液,放入锅内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两小时以上,倒入盘中,待冷却后凝成胶冻状,此即魔芋冻,也叫做“魔芋胶”。

魔芋冻它是一种很奇特的蔬菜,吃的时候口感有点像猪皮冻,润滑爽心。食用方法与豆腐一样,即炖、烧、炒、煎、凉拌或煨煮,皆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服食魔芋冻有清热解毒,利水止渴,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

【忌食】生魔芋有毒,不宜吃。

萝卜既是食物,也是良药。

民间把萝卜作为顺气消食的保健食物。萝卜根作蔬菜食用;种子、鲜根、枯根、叶皆入药,种子消食化痰,鲜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叶治初痢,并预防痢疾,种子榨油工业用及食用。老年人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由于萝卜熟吃有益胃降气之效,睡觉前吃些萝卜,可帮助消化,避免食滞,增进睡眠。常吃萝卜还可以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胆石症等疾病。萝卜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萝卜所含热能较少,纤维素较多,吃后易产生饱腹感,这些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具体方法为:

1. 先将白萝卜300克洗净,切成小块;

2. 将粳米淘洗干净,与萝卜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

3. 将米锅置武火上烧沸,再改文火熬熟即成。

此方能辅助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的是萝卜为寒凉蔬菜,阴盛偏寒体质者、脾胃虚寒者等不宜多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性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忌食萝卜。此粥不能与人参同时服用。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何冬季糖尿病易加重?糖尿病人常遇三个问题专家给予回复

冬天节日多,免不了吃吃喝喝,天气的寒冷也会刺激身体内消化液分泌增高,食欲大增,容易产生饥饿感,这时糖尿病人也很难确认身体是否需要加餐,吃多了反而会加重病情的发展,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冬天还是进补的好时节,最适宜滋补药膳的饮用。这时糖尿病人要想控制住血糖的稳定有何措施?

家庭医生在线有幸邀请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莫伟教授,他向我们介绍道,糖尿病人冬日要控制好血糖需要遵守三点原则:一、做好血糖监测工作;二、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少吃点心和甜点;三、加强运动,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情况。

对于冬天丰富的饮食品种,糖尿病人常容易在饮食上遇见一些问题,对此,莫伟教授都给予详细的解答。

问题一:糖尿病人想吃水果

现在大家普遍的饮食规律是饭后水果,对于糖尿病人吃水果也有一定的讲究。莫伟教授对想要吃水果的糖尿病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糖尿病人要在血糖情况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才能适量吃一些水果;

2、餐后进食水果容易使血糖控制不好,因此吃水果时要对主食量适当酌减;

3、进食水果后发现血糖有剧烈波动的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减少水果量或进一步减少饭量;

4、若血糖持续增高没有控制下来,需要及时找医生了解情况,进一步查看是否需要调整药量。

问题二:糖尿病人想吃火锅

吃火锅有御寒的作用,也是大家冬天经常喜欢选择的饮食活动。莫伟教授提醒到,火锅食材多,口味也多样,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吃火锅也要注意辛辣油腻的食材、淀粉高的食材,多吃蔬菜和肉,控制好总的摄入量,避免因贪吃而造成血糖的不稳定,火锅的食用时间长,糖尿病人也要注意把握时间,避免长时间进食。

问题三:糖尿病人想吃药膳

部分糖尿病人可能还会选择冬季作为进补的时节,莫伟教授提醒,根据病人体质不同,煲汤的药膳选材也不同。对于偏阳虚、偏血虚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羊肉、生姜、当归联用帮助改善症状。对于偏燥的病人可以选择马蹄滋润。除此之外,冬天还可以选猪肚、淮山、玉竹联用,起到补脾益肾的作用。

最后,莫伟教授还提醒糖尿病人,冬天也不宜放弃运动。但冬季寒冷,糖尿病人在运动时要注意几点:

1、避免受凉,选择太阳出来后外出活动;

2、外出做好保暖措施,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3、最好运动计划,控制运动量与摄入量达到相对平衡;

4、雨天时则应选择室内运动为好。

糖尿病患者常伴发骨质疏松症 如何应对

【来源:福建卫生报】

糖尿病患者往往不知自己已合并骨质疏松,多是出现骨折了才来医院就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导致钙吸收障碍;血糖控制不佳导致钙、磷等矿物质异常流失,进而导致骨质流失和骨质合成减少,最终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增高的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并发症的高伤残率增加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困难,因此,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如何进一步明确骨质疏松诊断?

1.临床表现:许多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并无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患者表现周身疼痛、腰背痛、浑身乏力,以及身高变矮、驼背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常见的部位为髋部、脊柱、腕部和肋骨。

2.骨密度检测:目前最为有用、最为可靠的检测技术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T值小于-2.5标准差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如果骨密度的T值≤-2.5,而且合并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脆性骨折,可以诊断为严重的骨质疏松。

3.一般检验项目:包括生化指标,性腺激素、甲状腺功能、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清Ⅰ型前胶原展开肽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则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有一项或多项异常。

4.骨代谢生化指标:主要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及骨转换标志物(BTMs),可反映骨转换状态,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推荐使用的监测和随访指标。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案如下:

1.积极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mmol/L。每天与每天之间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一般在0.8mmol/L以内。尽量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内,可以将高血糖对骨代谢的影响降到最低。

2.基础补钙:钙剂和维生素D类药物:

成人推荐摄入量为每日 800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女性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200mg。维生素D3推荐摄入量为每日600IU,当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推荐剂量为每日1000~2000IU。在使用维生素D3时,应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避免高钙血症。

3.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中成药。

(1)骨吸收抑制剂,双磷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如唑来膦酸,可以一年只用一次,连续3~5年,靶向抗骨质疏松药,如地舒单抗:每6个月注射一次,连续3~5年,均可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地舒单抗不影响肾功能和肝功能。

(2)降钙素:可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另外,还明显缓解骨质疏松、骨折引发的骨痛。鲑鱼降钙素有鼻喷剂和注射剂两种形式。

(3)中医治疗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淤为基本治则。指南推荐成药有骨疏康胶囊、芪骨胶囊等。

4.合理饮食: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需要在营养师及专科医生指导下,按身高、体重及活动量确定饮食方案。三餐定时定量,在种类选择上,宜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宜食用粗杂粮,少食用精细粮,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注意减少或避免食用含草酸过多的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苋菜)、动物油、酒、咖啡和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5.合理运动:

鼓励进行多元身体活动,应进行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和平衡训练活动在内的多元身体活动,应进行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科学、合理、恰当地运动,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平衡感,减少跌倒的概率,有助于降低骨折发生风险。

(作者:陈闻佳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