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诊糖尿病(糖尿病点在耳朵的定位)
耳朵上预示的健康信号,你读懂了吗?说说中医耳诊那些事
全息理论是受中医理论的启发而产生的,全息医学就是在人体特定部位进行一定手法操作,从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或局部疾病的方法。自古中医学就有所记载,可以把耳朵看成一个倒置的婴儿,而这个婴儿身上的各个器官就和耳朵上相应部位所对应。
想要知道自己身体哪里出毛病了,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指在耳朵上各个地方按一遍,哪个地方疼,结合下面的图,它所对应的位置可能就出毛病了,要引起注意!
耳朵整体也会反映我们内脏的健康,比如:耳朵颜色淡白,多说明你素体阳虚;耳朵红肿,多是由于上火,最常见的是肝胆火旺;耳廓干枯,多见于糖尿病;如果耳朵某部位有点状或片状的红晕,可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果耳朵薄而小,多是由于肾气亏虚;如果耳廓肝区有结节状隆起或点状凹陷,常常见于肝硬化;如果耳轮出现粗糙不平的棘突状结构,多见于腰椎、颈椎骨质增生等疾病;如果耳垂肉薄呈咖啡色,多见于肾脏病和糖尿病;如果耳廓薄而透明,血管脉络清楚浮现,说明呼吸器官有问题;耳垂经常潮红,为血脂稠体质者等等。
耳朵不仅能反映疾病,平时对耳朵进行按摩还能防病!
第一步,将小鱼际搓热,然后对耳廓前面、后面进行按摩,每次20-30下,一天2-3次;
第二步,用拇、食指沿耳轮从上到下,反复摩擦至耳轮发热,每次20-30下,一天2-3次;
第三步,用拇、食指捏耳廓上部,先揉捏,再向上提拉,每次20-30下,一天2-3次;
第四步,用拇、食指捏住耳垂部,先向下,然后向外揪拉、摩擦,每次20-30下,一天2-3次;
第五步,对全耳进行摩擦,每次20-30下,一天2-3次。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内容,中医不仅耳诊,还有舌诊、望面、脉诊,在以前的内容中我都科普过,今后我会再更新一期手诊的那些事,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开头右上角的“关注”。或者您还希望可以看到哪些方面的科普也可以通过评论告诉我哦!也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我是中医大夫小周,每天更新中西医小科普、养生小知识,欢迎关注!
看耳朵的颜色知疾病 耳朵边缘红晕多为胃炎
欢迎添加美女小编微信:yangyannvren
中医认为,耳为肾所主,肾开窍于耳,心气也通于耳。耳部为宗脉之所聚,胃、膀胱、三焦、胆经等经气皆上通于耳,其病候皆反映于耳,所以,耳诊已成为中医诊断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医学大师把耳朵喻为微型人体,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器官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穴位,当这些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这些穴位也必然产生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望耳可以断病,耳朵能告诉人们很多疾病的信号。耳朵的正常颜色微黄而红润,与面部肤色大体一致,若其颜色发生异常,则可能是由某种疾病所致。
1.耳郭淡白无血色,为寒证、虚证。
可见于感受风寒,或寒邪内伤脏腑,或气血亏虚,或肾气虚衰。多见于贫血、失血症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2.耳朵局部见到点状或片状白色隆起,光泽发亮,或边缘红晕,多为慢性疾病在耳穴上的反应。
如胃区呈不规则的白色隆起,可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肺区色白疑为肺气肿;支气管区色白,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心区水肿色白,伴有心区生理凹陷度消失,多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胆区片状色白,可能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区呈色白片状隆起,可能为慢性肝炎、肝肿大;肾区色白肿胀,多为肾积水;肾区位置下移,肾与输尿管区见白色隆起,多为肾下垂;阑尾区呈片状色白隆起,多为慢性阑尾炎;附件区见白色条片状隆起,可能为附件炎;三角窝色白水肿,可能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内鼻区呈白色片状隆起,疑为过敏性鼻炎。
3.耳朵局部区域呈点状、片状或不规则红润,如果颜色鲜红,多见于急性病症、痛症疾病;如果颜色暗红或淡红,则多见于疾病的恢复期或病史较长的疾病。
例如,胃区呈现点状或片状红润,界限不清,多为急性胃炎,如果界限清楚,则多见于胃溃疡活动期。胃区片状白色隆起中有点、片状红润,多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十二指肠穴上如果见点状红润,边缘整齐,或侵及耳轮中缘,可能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若见片状红润,边缘不清,不侵及耳轮上缘,则多为十二指肠球炎。
大肠区呈片状充血,可能为肺结核活动期;心区大片不规则、凹凸不平,颜色暗红,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腰肌部位片状红润,可能为腰肌劳损;腰椎区片状红润或暗红色,多为腰棘间韧带、椎旁韧带劳损;扁桃体区片状隆起,红润或暗紫,可能有慢性扁桃体炎。
三角窝处红润,可能为白带过多;如果在耳背皮肤上见到红色脉络,且伴有耳根发凉,此为麻疹的先兆。
4.耳垂经常潮红为多血质体质者。
由于受寒,耳垂变为紫红色,就会肿胀发展为溃疡,还容易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5.耳垂青色为房事过多的表现。
耳背上见到红色脉络,并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耳轮焦黑、干枯为肾精亏极的征象。
6.耳郭颜色加深,呈鲜红或暗红色,为热证,如各种急性热病。
如果伴有红肿疼痛,则为肝胆热盛,或火毒上攻,可见于耳郭炎症、疖肿、湿疹或中耳炎等。
...................
"yangyannvren"是小编的微信号,希望您能加入,小编微信里有更多精彩内容和生活趣事^_^
神奇,看看耳朵,我就能知道你身体各处健康状况
中医很早就认为,通过对耳朵的观察,就可以推测人体内脏的健康状况。如肾为先天之本,肾开窍于耳,因此,我们通过看耳朵的外形,就能大致知道人的先天肾气到底足不足。运用耳廓,即外耳部分来诊断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历代医学专著多有关于“察耳”“望耳”“观耳”“诊耳”的记载。《灵枢·本脏篇》云:“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曰:“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
现代医学把耳廓,比喻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穴位,当体内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时,在耳廓特定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诊断耳朵的方法
我们不难发现,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而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耳朵形态诊断
通过对耳朵颜色、光泽、形态变化的观察,可以推测机体的健康状况。
1.颜色、光泽。就是针对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映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
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2.形态变化。望耳的另一个内容是观察形态变化。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
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此外,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如今,现代的耳诊与传统的耳诊相比,加入了精确定位的耳穴内容。诊法也不再局限于望诊、触诊,染色诊法、生物电测定法等正在蓬勃发展。当然,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
看耳朵皱纹知心脏健康
为什么看耳朵上的皱纹,就可以知道心脏的健康情况呢?我们先仔细观察,有些人年老后,在耳垂处,从耳朵口向外下方,有一条斜行皱纹,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皱纹,实际上,这意味着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大量研究表明,耳垂处小小的皱纹,同动脉异常是紧密关联的。
耳垂是由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的,没有软骨,是耳朵上唯一肉多的部位。当动脉出现硬化时,耳朵同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得到的血较少,而耳垂是耳朵对这种缺血现象感觉最为敏感的部位,因而在耳垂上就出现了皱纹。当你的耳垂出现皱纹时,请及时检查你的心脏。
耳垂的经络直通心脏,当耳垂的肌肉开始松弛、变薄,是在提醒你:你的心脏功能已开始减弱了,如缺血仍得不到改善,耳垂处的肌肉就会出现萎缩,慢慢地就形成细小的皱褶。
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细小的皱褶就变成了一条深深的斜纹,出现了这条斜纹,你肯定会经常感到胸闷、不适。因此,耳垂上的一条明显斜线纹多与心肌缺血、心脏功能减弱有关。
耳与肾脏的关系
耳朵下通肾气,若耳珠厚实,表示肾气强,身体健康;相反,若耳珠软而薄,则肾气弱,多精神恍惚,意志薄弱,也易患上神经衰弱。比如,从耳朵的外部形状方面来说,耳朵较大,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耳朵柔软,这就表示此人的先天营养状况不错,先天肾气足;相反,假若一个人的耳朵偏小,肉少骨多,耳垂薄薄的,耳朵僵硬,代表这人在母体里没有获得充足的营养,体质就是属于先天不足。
再如,从耳朵的颜色、光泽方面来说,我们可以从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映机体肾精不足。
癌症会引起耳朵变化吗
正常生理情况下,耳壳、耳轮、耳甲腔、耳甲艇光滑、整齐、色泽均匀、无异常隆起;当耳廓及其耳穴出现异常表现,改变或失去了正常的组织结构特点时,就要考虑到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耳部相应区出现异常,包括色泽、形态和感觉的改变,特别在耳廓或耳穴部位的局部隆起、结块,以及其皮肤色泽的改变,如花斑、色素沉着等,常可提示内脏恶性肿瘤的存在,尤其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及肺癌的确诊率很高。
耳穴异常与肿瘤的关系,也是近年来医学研究最为关注的一种现象。研究发现,如果内脏有肿瘤,耳壳相应穴位的电阻就会降低,通过肿瘤探测仪可以发现肝癌、胃癌、肺癌,准确率可以达到50%以上。
研究证实,恶性肿瘤除上述肉眼可见的耳部变化外,尚可在相应的耳穴部或区域,出现痛敏、热敏、局部皮温升高、电特性发生异常变异等现象,并且可通过耳穴电探测法进行检查、定位。
有关方面,临床上对5万余人(次)的人群普查,发现该法灵敏度较高,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大多数肿瘤的普查初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对上消化道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小贴士:
冠心病:耳垂皱,耳褶。
高血脂与脂肪肝:耳朵红厚,耳垂上翘。
脑血栓:耳鸣(突然间),伴有剧烈疼痛。
外耳道毒菌:耳内瘙痒。
动脉粥样硬化:耳内湿性过大。
糖尿病:耳垢增多;耳廓干枯焦黑。
作者:林九牧
文章内容来源:《医食参考》
更多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营养,疾病防治,减肥保健,长寿养生等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ishicankao(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