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酸性高(糖尿病酸碱度高怎么回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咖啡里面加点“奶”,竟有这些好处!但怎么喝有讲究,这3点一定要注意

提起咖啡,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提神醒脑、抗疲劳,前段时间热播剧《狂飙》中高启强干嚼咖啡“解压”的场景,可能也让不少朋友印象深刻。

但其实,咖啡的好处还不仅于此,近日就有新研究发现:喝咖啡时加点奶,抗炎效果或能翻倍!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咖啡 牛奶

抗炎效果或能翻倍

前不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两篇研究。

一篇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的研究表明,当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后,咖啡中富含的多酚(主要为咖啡酸CA和绿原酸CGA)和牛奶中的关键蛋白质(半胱氨酸Cys)居然可以相互结合并稳定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这种结合物有什么作用呢?在《农业与食品化学》(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所发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分析了多酚-蛋白质结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组合处理的免疫细胞对抗炎症的效果是仅添加多酚的细胞的两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加奶可以提升咖啡的抗炎效果,这目前还只是在细胞实验中观察到的作用,但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动物实验,前景值得期待。

而且,除了影响抗炎效果之外,喝咖啡时加点奶,还有以下这些好处。

1

缓和口感,对胃更友好

纯咖啡口感有些苦涩,而加上鲜美浓郁的牛奶,口感能缓和许多。而且,牛奶中的蛋白质、钙等成分可以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略微降低咖啡的酸性。

据测算,纯咖啡是弱酸性的,pH值在5左右,而加了奶的拿铁pH值则升到了6左右。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对牙齿的刺激,对胃肠也更友好。

2

补充营养,减少钙流失

咖啡因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会增加尿中钙质的排泄;同时,它还会轻微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不过,一杯咖啡所造成的钙流失量很少,大约是4-5mg,往咖啡中加一点牛奶,基本就能补回来了。

而且,牛奶中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物质,和咖啡搭档,可以营养互补,更好地满足人体营养需求。

3

柔和色泽,不易染黄牙

加了牛奶以后,咖啡的颜色会变得“柔和”一些,染色能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没那么容易把牙齿染黄。

实际上,即便没加牛奶,仅咖啡本身的好处,也已经很令人惊喜了~

爱喝咖啡

会给身体带来这些“好”变化

1

延缓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的进展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咖啡含有一种名叫二十烷酰基-5-羟基色胺的物质,经小鼠实验证实,它可以阻止成年人大脑中与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的积累,延缓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的进展。

2

保护肝脏

在《BMC Public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咖啡对肝脏有一定益处。研究纳入了1.4万名参与者,每天平均喝两杯咖啡,多年之后发现,他们患慢性肝病的风险比不喝咖啡的人低21%,患脂肪肝的风险降低了20%,死于慢性肝病的可能性也降低了49%。

3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国际杂志《自然沟通》(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咖啡因或能降低体内血液里有害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咖啡中的绿原酸能促进葡萄糖代谢。发表在美国《农业食品化学》杂志上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就显示,有经常喝咖啡习惯的人患2型糖尿病风险比较低。

5

有助于长寿

中国南方医科大学的毛琛团队研究发现,在7年的随访期间,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适量不加糖咖啡的人的死亡可能性降低了16%~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康喝咖啡

这3点你一定要学会

不过,咖啡虽好,但要想身体真正获益,还得“喝对了”才行!具体有3点需要大家注意:

1

选对品种

如今市面上咖啡的品种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小二就从在家自制和外出点单两种角度,分别来教大家如何选择吧~

在家自制时

咖啡豆:风味纯正,但制作起来较为费时费力,适合对咖啡品质要求高且时间有空闲的朋友。

挂耳咖啡:配料表中一般只有咖啡豆,通常只需把“耳朵”挂在杯子上,加入热水冲泡即可获得一杯黑咖啡。咖啡原本的香气与风味得到了大部分保留,制作也比较方便。

速溶黑咖啡: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把咖啡豆颗粒的有效成分提取到水中,再将液体干燥制成。过程中香味挥发较多,口味也有一定影响,更适合对咖啡要求不高、追求方便快捷的朋友。

速溶花式咖啡:其配料表中除了速溶咖啡外,还会有植脂末、乳粉、白砂糖、葡萄糖浆等成分,不建议经常饮用,其中的添加成分会掩盖掉咖啡本身的益处。

外出点单时

意式、美式、冷萃:除了咖啡和水外不添加其他东西,适合大多数人。

拿铁、澳白、卡布奇诺:由咖啡、牛奶、牛奶打发的奶泡融合而成,是想要获得“咖啡 牛奶”双倍好处的人的理想选择。

风味拿铁:榛果拿铁、香草拿铁、桂花拿铁等风味拿铁其中除了牛奶之外,还会加入大量风味糖浆,大家要注意和普通拿铁区分,最好少喝。

摩卡、焦糖玛奇朵:其中加入了不少糖、巧克力或奶油,热量和饱和脂肪相对较高,也不建议常喝。

2

控制好量

目前,学界大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咖啡因量控制在400mg以内;孕妇最好少喝或不喝咖啡,如果实在想喝,那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不得超过200mg;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神经衰弱人群,以及正在服用药物(如感冒药、安眠药、甲状腺激素药物)的人,都不建议喝咖啡。

通常,一杯350ml的美式,含有150mg左右咖啡因;一杯350ml的拿铁,咖啡因含量约为75mg。大家可以按照这个剂量进行简单换算。

3

讲究时间

空腹喝咖啡容易刺激肠胃,还可能降低食欲;睡前喝咖啡则容易影响睡眠。一般更建议大家在早餐或午餐后喝。

另外,一项发表在《sleep》上的研究显示,咖啡 小睡,要比单独喝咖啡、单独小睡更能有效地提升人的警觉性,改善值夜班人员的工作表现。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加清醒、用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不妨试试喝下一杯咖啡,然后小睡15分钟这种方式,效果很不错。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糖尿病人“酸到中毒”,咋回事?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

我国约有 1.14 亿糖尿病患者

这意味着大约每 10 个成年人中

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

面对糖尿病患者

医生常告诫

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甜

而是长期高血糖

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和合并症

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就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1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人体维持正常运转需要能量

而血糖就是供能原料之一

血糖被细胞摄取的过程

就像“点外卖”

胰岛素充当“外卖小哥”

将“外卖食品(血糖)”

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完成分解供能

当胰岛素无法正常运送血糖时

(糖尿病患者)

人体就需要代谢其他的营养物质

进行供能——脂肪一般首当其冲

大量的脂肪加速分解后

会产生酮体

(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

它们都是酸性物质

大量积聚在体内

又无法及时被代谢排出

即发生酸中毒 进而引起脱水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昏迷

严重者危及生命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01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常见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急性感染、糖尿病足感染等等。

02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者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过度饮酒等等。

03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的减量:胰岛素缺乏时机体通过代谢脂肪供能从而生成大量酮体,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Ⅰ型糖尿病患者中断、减量胰岛素治疗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Ⅱ型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合并暴饮暴食、感染等诱因也会加剧酮症酸中毒发病机率。

04应激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卒中、手术、创伤、精神紧张、妊娠和分娩等应激状态下体内相关升糖激素大量分泌会导致血糖急速升高。

3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积极控糖,合理糖尿病膳食,规律用药,不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 动态测糖,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当出现血糖值波动或者过高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谨慎可能发生的肺部、胃肠道感染,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要预防和控制皮肤、软组织感染。

//

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一旦沾上

便需要终身干预控糖

只要严格控糖、合理饮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是可以积极预防的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控糖!

控糖!!

控糖!!!

点击下方图片,

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

↓↓↓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武汉市第一医院

为什么血糖会失控?直言:如果常做三件事,得了糖尿病也不奇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来不常见的糖尿病,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很多人即便没有糖尿病,血糖也是超标的,那么,生活中,为什么血糖会失控呢?

直言:如果常做三件事,得了糖尿病也不奇怪

一、饮食不良

饮食对血糖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长期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血糖必然会飙升。

当然,会让血糖飙升的,还不只是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很多人会选无糖蛋糕,以为没有糖就可以多吃了,这其实是错误的。

一般来讲,无糖蛋糕只是不含有蔗糖,但是蛋糕基本上是用淀粉制作的,淀粉在经过分解之后就会形成大量的葡萄糖,因此即便是无糖蛋糕,也要减少食用,否则血糖难免要升高失控。

此外,油炸食物也是不能多吃的。比如油条、油饼等,都属于高热量的食物,同时也属于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制作过程当中需要很多油脂,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食品”。

这些食物在摄入之后不仅导致血糖升高,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容易让身体发胖,最好不要吃。

二、睡眠不好

睡眠对血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睡少了不行、睡多了不行,睡不好也不行。

睡眠不足,会破坏人体生物钟,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一旦胰岛素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人体的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高血糖。每天睡不够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2倍。

一般来讲,要保持6-8个小时睡眠,睡觉时间不要过早。长时间睡觉会导致人体活动量下降,很容易引起体重的增长,并加重胰岛素抵抗。也是要不得的。

睡眠质量不好影响正常的激素昼夜节律,比如夜间的升高血糖激素浓度升高,直接导致清晨胰岛素抵抗加剧,生长激素的分泌时间延长,也使血糖水平升高。

三、情绪不佳

很多人不知道,情绪对血糖的波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情绪与血糖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情绪变化可以引起血糖波动,反过来,血糖波动又可导致情绪改变,二者互为因果。

体内升血糖的激素有很多,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但是降血糖的却只有一种激素,那就是胰岛素。

而当我们情绪不稳时,特别是过分悲观的情绪,就会导致上面的升糖激素,大量释放,让血糖飙升。

高血糖的评判:

当空腹血糖处于3.9-6.1mmol/L之间,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应处于4.4-7.8mmol/L之间时,表明机体血糖处于正常范围。

但对正常人来说,当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时即提示血糖即将进入快速升高期,并可对血管产生微损伤。

当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之间时,提示空腹血糖受损,当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1mmol/L时提示糖耐量异常,两种情况即可同时出现,也可分别发生,但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种情况,均表明机体处于了糖尿病前期。

当空腹血糖超过了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了11.1mmol/L,两个之中有一个或同时发生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发生了。

对于正常人来说,空腹血糖(餐前血糖)与进餐后2小时血糖的差值不会超过2mmol/L;

对于血糖异常及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空腹血糖(餐前血糖)与进餐后2小时血糖的差值超过了4.6mmol/L时,表明血糖波动过大,血糖控制极不理想,需要及时调整,以免过早发生各种并发症。

生活中,如何稳控血糖?

方法一:食物降糖

1、紫菜

紫菜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于饭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一般可用紫菜做汤、羹。

2、黑木耳

黑木耳含木耳多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钾、钠、钙、铁等矿物质,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动物实验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黑木耳可炒菜或炖汤,也可作配料。

方法二:茶饮降糖

1、华花苗桑叶茶

华花苗,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动物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

一是通过生物碱DNJ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小肠对双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

二是通过桑叶生物碱及桑叶多糖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2、金麦须茶

金麦须味甘淡,性平,入肝、肾、小肠三经,功能利尿消肿,平肝利胆,通乳泄热。

金麦须确实是一款很好的降糖中药。金麦须中的提取物有明显降血糖作用,且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肾病有改善作用。

部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麦须中的皂甙类物质发挥了降糖作用。

方法三:运动控糖

1、慢跑

慢跑被称作温和的心脑血管体操,它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会产生非常好的刺激。

动汗为贵,跑动起来心脏加快跳动出的汗才有意义,因为糖尿病患者体质偏酸性,动汗可使体内环境偏碱性,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对伤口的愈合、皮肤的修整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健身操

糖尿病患者很多都有远端的血管坏死,因此糖尿病后期很多患者会出现手指头痛、脚指头红肿麻木等症状。

每天可以做:身体往上拔,脚掌支撑,脚后跟离地,一上一下地踮脚,同时手臂手掌全力张开,做“抓”的动作,每抓一把,脚底下都随之运动,每次做5分钟,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坚持做。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