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珍(糖尿病的珍断标准)
一旦携带,终身拥有!嘴起泡可能是感染了这种「病毒」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没睡好、过于疲劳或者心情烦躁的时期,嘴角、嘴唇会长出小水泡,有时一起就是一片,还有人在腰部出现,挠而不得、又痒又痛……
然后就会发现,几周、几个月、几年,时不时的,总在同样的地方,冒出同样的水泡。
这就是被疱疹病毒缠上了,《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详解感染疱疹有哪些表现,并教你如何预防。
受访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主任医师 王琼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郑淑云
疱疹病毒,一朝感染终身复发
疫情之下,人们对病毒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些病毒可以通过治疗清除,而有些病毒一旦染上就会一生相随,疱疹病毒就是其中之一。
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类传染性皮肤疾病,一共有8种类型:
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和人类疱疹病毒(HHV)6、7和8。
感染疱疹病毒的主要表现
皮肤表面出现凸起的水疱,可能是单个出现,也可能聚集出现,同时可伴有瘙痒感或刺痛感,不同疾病具体症状有所区别。
疱疹病毒不只是几周又痒又疼的“酸爽”,它并不能被彻底清除,初次感染消退后,病毒会潜伏于黏膜、血液以及局部感觉神经节和多数器官内“伺机而动”。
疱疹病毒不只让你“痛”
如果你以为感染疱疹病毒只是病发部位的疼痛,那就错了,它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增加糖尿病风险
一项发表在德国《糖尿病学》杂志的研究表明,疱疹病毒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有关:两种常见的疱疹病毒——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巨细胞病毒(CMV)可能导致人体葡萄糖代谢受损,并显著增加感染者患2型糖尿病(T2D)的风险。
增加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韩国首尔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韩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了新患带状疱疹、中风和心脏病的患者,并对2003~2013年间的近52万名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后发现,感染带状疱疹可能增加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可能导致不孕
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研究发现,一种名为HHV-6A的人类疱疹病毒可能与女性不明原因的不孕有关,而且,这种病毒可通过唾液进行传播。
研究团队对30名有不明原因的不孕女性进行检测,发现13人(约占43%)的子宫被HHV-6A病毒感染,而对照组的36名健康女性并未检测出这种病毒。
同时,所有携带HHV-6A病毒的女性都存在异常高的细胞因子水平,这种细胞因子对受精卵和胚胎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破坏神经
带状疱疹严重的话会对神经破坏,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这是一类复杂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规范化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短则数周,长则数年。
如何防住疱疹感染/复发?
由于人体对疱疹病毒无法产生永久免疫力,所以每当机体抵抗力减退时,在体内潜伏的病毒都可能发病。
-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0~49岁人口中有37.09亿因感染HSV1导致口唇疱疹,占比全球人口的67%。此外,全球13.2%人口(约4.9亿)因感染HSV2导致生殖器疱疹。
- 国内也有研究报道,50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累积发病率为22.6/1000(也就是1000个50岁及以上的人中,大概有约23人发病),并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们生活中多见的一般为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口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均是由单纯疱疹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
口唇疱疹
主要发生于口角、唇、鼻孔等皮肤黏膜交界处,亦可见于面颊。
症状:患处首先是有灼痒及轻度紧张感,偶有神经痛,随即出现红斑、水泡,待水泡破裂后出现溃烂面,几天后结痂,整个病程约1~2周,易在原部位复发。
诱发因素:疲劳、紧张、感冒或者暴晒等都会使口唇疱疹发病几率大增。
传播途径:单纯疱疹病毒会通过飞沫、唾液和疱液(疱疹里面的液体)直接接触传播。
防护措施
1.不要用手或用针弄破,否则会加重感染可能性;
2.得了疱疹不要和他人进行类似亲吻等亲密接触;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做好防晒;
5.调整自己良好的情绪;
6.坚持运动,锻炼身体。
若发觉疱疹出乎往日的严重,或者持续时间特别长,还是建议去看口腔科或者皮肤科,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的问题。
生殖器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较难治愈。
症状: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有群簇或散在的小水泡,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会有疼痛感。同时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按压会有痛感。患者在发病之前会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 女性若发于宫颈处可形成溃疡坏死,导致阴道分泌物多,伴有下腹痛。
- 孕期患生殖器疱疹易致流产、早产或死胎,并易使新生儿感染。
- 男性生殖器疱疹常可引起尿道、膀胱或前列腺炎。
传播途径:多是通过性行为而感染,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防护措施
1.避免不洁性接触,特别是注意不要与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生性关系;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注意保持私处清洁和干燥;
4.患有生殖器疱疹的人,内衣、床单等用品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5.将病情告知伴侣,共同治疗。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临床上以胸背段最常见,可高达55%,其次还有腰段、颈段,以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症状:成簇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不规则的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大多有两个明显特点:
- 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
- 疼痛呈阵发性,患者常有特殊样疼痛及局部皮肤的麻木放电感。
诱发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熬夜;长期服用糖皮质激;高龄;患有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恶性肿瘤等免疫缺陷疾病等。
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
2.注重饮食,多吃一些豆类食物,鱼和瘦肉等有营养的食物;
3.经常运动,保持健康体质;
4.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提醒:发疹后24~72小时内为黄金治疗窗口期,应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说,急性期疼痛控制得越好,带状疱疹恢复得越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越低。▲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面对糖尿病,人间真爱莫过于此!
糖尿病之友微信(tnbzy2013)平台,近期发了一篇话题文章“糖友朋友们,想对您身边的TA说点啥?”,留言的网友不多,我精选了一些,在此传达给您身边的TA——老公、妻子、家人!面对糖尿病,人家真爱莫过于此!
对老公大声说
@容易满足我是肾移植后患上糖尿病的,感谢老公这十几年的精心照顾,没有豪华的婚礼,更没有甜蜜的语言,有的是他一颗不离不弃的爱心,陪我风风雨雨走来。
@玲玲 自从得了这个病都是老公给我买胰岛素爱护我、关心我,谢谢你老公,我爱你!
@禾禾在老公的理解与支持下,我们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嗨云app来了店主盆盆儿^O^君儿,谢谢你,谢谢你不离不弃给予我那么多的爱。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给你生个宝宝,但是我回努力的。相信我,也相信你!
@阿糖老公,谢谢你不离不弃!撵你都不走!
@A义乌百货批发吕大美 我和老公是五月份奉子成婚,我骄傲幸福的在婚礼上哭了……婚后不到两个月检查胎儿畸形查明原因是血糖高,引产后接着就住院看糖尿病,面对这么大的痛和悲,老公依然陪着我爱着我,期间有过争执和吵闹,但是爱是宽容而伟大的,老公我爱你,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未来那么久我需要的不止是自己对抗病症的毅力更重要的是你的鼓励和爱。
对家人大声说
@上善若水 我是14年底查出糖尿病。由于我有家族史,亲身经历了亲人们患病的痛苦,甚至母亲的离世!刚刚得知患病之初,我十分害怕,甚至达到了恐惧的程度。是我的丈夫和儿子耐心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逐渐克服了恐惧心理,慢慢接受了事实。而且糖尿病之友也是儿子推荐的,老公和儿子也一直都在关注。在抗糖的道路上和我并肩做战!所以为了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坚决和糖尿病抗战到底!
@珍 患上糖病十几年了我的爱人和孩子都对我关怀备至,特别是爱人也通过学习掌握了糖病的家庭护理十几年每天下午陪着我一起快走锻炼,在生活中,还有出去旅游、朋友聚会,她都会为我准备好胰岛素带上吃的药还有一些糖块和无糖食品,防止我低血糖,或饥饿时补充,我的生活因为糖病变得更加幸福和满足,在此我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爱人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阿杜沒得病时,家里吃肉肥的都是我的。瘦肉都是老婆儿女的。得病后老婆说、从今以后家里肥肉都交给她。各种感动……现在家里基本不吃肥肉……
@绿萝 我自从患上糖尿病后,老伴每天给我做饭菜,提醒让我按时打胰岛素针、按时按量吃饭、按时锻炼。我非常感动、不知道怎样表达。
@美丽说 我希望自己活久点陪着我妈妈,还有我的他。
@Tina感谢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我从小就患有糖尿病,受尽了身边人的歧视和冷漠,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有勇气走到现在。
正如“@静玮”所言,相濡以沫见真情,家庭是温暖的港湾!
对妻子大声说
@焕炳我和爱人是原配。我患糖尿病有许多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她能够理解,例如血糖不好时脾气大,她能忍。我饮食少油少盐,她能单独给我做。我去医院做捡查,搂上楼下交款陪护她无怨无侮陪护左右。总之爱人的平凡帮助,是我修来的福,平常没感觉,是您在文章一提,我倍感幸福。
@天使的泪 我检测出糖尿病后,她第一想到不让我去打工了让我在家里调养。
@YYX作为丈夫,我说: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愿我有能力陪你一直走下去。
祝愿家有糖友的家庭,永远幸福!
所有的糖都是“健康杀手”?一份关于糖的解读告诉你答案
目前,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糖类被认为是导致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戒糖、抗糖化”,但是否所有的糖类都是避之不及的“毒药”?你对糖的认知有多深呢?
糖的分类
其中在多糖的分类中,像淀粉、纤维素等多糖只有营养作用而无药理活性,我们称之为营养多糖;像岩藻多糖、虫草多糖等具有药理学活性,能够对人体发挥药效作用的多糖我们称之为活性多糖。
其实糖类是人体六大营养元素之一,具有产生能量、促进代谢等许多无可替代的功能。生活中不能一味控制糖的摄入,而是要选择性的摄入对人体有益的糖分。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吃糖,而是吃错糖,日常饮食中的饮料、饼干、蛋糕等食物中添加了大量的单糖、双糖等小分子糖,这些糖分除含有大量热量外,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反而会导致血糖波动不稳,正因如此,糖类也被许多人贴上了“百害而无一利”的标签。
以前人们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时,往往忽略其中的多糖成分,认为其无活性,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真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自此开始了对多糖结构与功能的探索。国际科学界甚至提出:21世纪是多糖的世纪。
多糖的应用
多糖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因其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功能显著等多种优势,被人们相继应用到医药、保健等研究与开发中。
医药方面:
目前,从植物中分离出的活性多糖成分,已被陆续证实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抗病毒、调节三高等功效。根据活性多糖所具有的特殊药理作用,经过浓缩、纯化、干燥等工艺,制成胶囊、片剂、栓剂等对病人使用,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保健方面:
活性多糖具有一定“防慢病、治未病”的效果。目前市面上将活性多糖作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可谓琳琅满目,且可食用人群更加广泛,普通人也可将活性多糖作为营养补充剂日常食用,促进了活性多糖由药品向功能食品之间的转化。
动物养殖方面:
多糖也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养殖中,不但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还可以抑制胃肠道有害菌感染,提升动物的抗病能力。活性多糖有效提升了动物养殖业的生产效率。
其他方面:
多糖有优越的保水性、吸附性及黏结性,还可作为可食性包装材料、润滑剂、保湿剂、果蔬涂膜剂等应用于石油与化妆品工业。
小科普:多糖会引起高血糖吗?
多糖因其特殊的结构特点,难以被人体分解为单糖,因此多糖是不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相反,大量研究发现,像岩藻多糖、香菇多糖,不仅不会升高血糖,反而有降血糖、改善高血糖并发症的作用。
迄今,对活性多糖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因其结构复杂,活性多糖的开发应用还远落后于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真正应用于临床的活性多糖并不多,其中像褐藻糖胶这类活性多糖成分,已成功应用到肾衰竭的临床治疗上。未来应利用先进技术系统分析多糖的结构,并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作用机理,相信活性多糖在医学、保健领域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