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腰痒(糖尿病腰两边疼怎么回事)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看是否这6种疾病惹的祸,如何防治你得知道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低,很容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以皮肤瘙痒症状最为明显,同时手部和足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脱屑、严重者还有小水疱,部分患者有灰指(趾)甲等。

真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导致皮肤真菌感染的6种疾病

1.手癣

发生在手掌、手指掌面,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严重时有小水疱或皮肤开裂伴出血,有瘙痒感或疼痛感,可通过接触传染。

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刺激性溶剂等。

对策

适当清洁双手,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手部皮肤干燥时涂护手霜,维持手部皮肤正常抵抗力,必要时口服抗真菌药物。

2.脚癣

发生在脚掌、足趾间,足背发生较少,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有时可见圆形小干疱、严重时出现小水疱或足跟皮肤皲裂,足趾间皮肤发红,有严重瘙痒感,表皮破损会有疼痛感,合并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有这些感觉。

可通过接触传染,脚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是不注意个人卫生,在卫生不合格的公共场所洗脚,用碱性的肥皂洗脚导致皮肤过分干燥而降低皮肤抵抗力等。

对策

不去公共场所洗脚,洗脚用具单独使用,每天洗脚后先用干毛巾擦干足及足趾间,每天更换袜子,鞋子每晚通风、晾干,有条件者多准备几双透气的鞋子换着穿。

皮肤干燥的患者应注意在足部皮肤涂抹润肤霜,特别是足跟,避免皲裂。有神经病变的病友要每天查看足部及足趾间,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3.股癣

发生于腹股沟、大腿内侧上部及外阴部,夏季温热潮湿,容易发病,男性多汗者、肥胖者多见。

开始出现为小片红斑,有脱屑,并逐渐扩展向四周蔓延,其上有丘疹、水疱、结痂,常有瘙痒感。可通过接触传播。

对策

经常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不要穿别人的内衣、内裤,新衣服清洗后再穿,不用别人的洗浴用品。

4.体癣

发生在人体躯干,腰背部最常见,是由致病性真菌侵犯人体表面的角质层引起的很轻的炎症反应,有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表现。接触传染。

对策

注意个人卫生,有手癣、脚癣等真菌感染时避免搔抓,避免没洗手又抓身上其他部位引起自身感染。

5.头癣

发生在头部,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

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理发工具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患癣的猫、狗等家畜感染。

对策

避免与患病的病人及家畜接触。

6.灰指甲

又称甲癣,发生在手指甲和脚趾甲,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表面凹凸不平,脆、易碎,甲床分层、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等,还可引起甲沟炎。

对策

保持个人卫生,手足发生真菌感染及时治疗,预防灰指甲的发生;一旦患上,顽固难治,必须坚持疗程治疗,不要拖延。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9个生活细节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控制好血糖、加强个人卫生外还需注意以下9点:

1.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只有管理好了体重,控制肥胖,才能防止身体折皱处因汗水、油脂等积聚,不给真菌繁殖留下合适的环境。

2.控制好血糖,皮肤表面糖分过高是细菌繁殖的基础,只有很好的控制好血糖,才能防止各种细菌在皮肤上造成感染。在选择降血糖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引起皮肤过敏的药物,避免皮肤因搔抓而破损,继发皮肤细菌感染。

3.饮食注意:忌食鱼、虾、蟹之类的海鲜产品,禁食辣椒、生姜、大葱、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水果宜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者。

4.避免摩擦:穿宽松、透气性强、柔软的衣裤,避免穿衣料过硬的衣服,防止衣物摩擦刺激患处皮肤。

5.洗浴注意:水温合适,不能用热水烫洗,皮肤干燥的患者减少洗澡,洗澡时只用清水淋浴即可,不要过分搓擦皮肤,皮脂分泌多的患者可适当多洗澡,但要避免使用碱性大的肥皂,家里的洗浴盆和毛巾专人专用

6.忌搔抓:经常搔抓皮肤,会让病变皮肤增生、变厚增粗,这样又会加重瘙痒感,结果越抓越痒,越痒越抓,使皮肤问题久治不愈,抓破的皮肤还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7.勤更换衣物和床单:皮肤病常常有较多渗液,加上经常涂药,容易弄脏衣裤和床单,应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

8.防传染:皮肤真菌感染都有传染性,但并不是所有接触者都会患病,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容易被真菌感染,已患皮肤真菌感染患者应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自身蔓延和交叉感染,按皮肤科医生指导积极按疗程治疗。

9.避免潮湿:潮湿有利于皮肤上真菌的生长,保持皮肤清爽,不要睡湿地,不涉水,避免手、脚浸泡在水里,洗衣服时戴橡胶手套,以免皮肤病转为慢性,长期不愈,甚至症状加重合并感染。

总之,导致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湿疹、尿毒症晩期代谢废物刺激、药物过敏等,而皮肤真菌感染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皮肤瘙痒,应及时去医院看皮肤科和糖尿病科,不要自行用药,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刘雅珣 副主任护师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员审校:向建平 主任医师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怎么办?5个小妙招请收好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会误以为这是皮肤病,其实不然。据相关研究显示,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相关问题的困扰。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预防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有哪些特点?

皮肤瘙痒可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

全身性的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初由一处开始,逐渐蔓延到周身;局部性的皮肤瘙痒常见于外阴和肛门等部位,其次是腰背部及下肢。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红斑、丘疹、皮肤干燥脱屑、血痂和皮肤皲裂等损害,越痒越抓,越抓越痒,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皮肤瘙痒?

首先,长期高血糖会改变皮肤的营养状况,导致皮肤黏膜常处于慢性脱水、缺血缺氧的状态,患者皮脂腺、汗腺分泌明显异常,汗液减少,致使皮肤因过度干燥而瘙痒。

其次,糖尿病病人的免疫力低下,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细菌、真菌等)感染而引起瘙痒;

第三,高血糖对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导致皮肤神经末梢痒阈值降低,对外界刺激敏感,诸如冷热变化、衣物摩擦、嗜食辛辣及饮酒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对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危害?

不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后由于瘙痒难忍,不由得全身抓挠,却越抓越痒。而一旦抓破皮肤,由于高血糖的影响,皮肤再生能力与抗感染的屏障作用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很容易出现各种皮肤感染;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皮肤感染特别是足部的皮肤感染,是很严重的问题。

如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严重者会导致患者致残、致死。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皮肤瘙痒症?

1.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疗本病的重中之重。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是预防皮肤瘙痒的重要措施。

2.保持皮肤清洁

皮肤护理对糖友来说非常重要,不注意皮肤清洁保湿往往会加剧病人皮肤瘙痒症状。

洗澡的频率建议每周2次左右即可,每次洗澡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为宜;水温不宜过高,与人体的温度相近(37℃左右)即可,避免水温过高刺激到皮肤。不要用毛巾用力搓澡,以免损伤皮肤角质层。

另外须注意洗澡时避免使用清洁力度比较强的沐浴用品,因为清洁力度比较强的沐浴用品容易将皮肤表面的油脂层清除,加速皮肤干燥,洗浴后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注意保湿润肤。

3.选用合适的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糖尿病患者应当选用较为宽松的纯棉衣物。尽量不穿紧身的化纤内衣,以免刺激皮肤导致过敏而引起瘙痒,并注意勤换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4.饮食调理

平时注意多饮水,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浓茶、咖啡等)。

5.调节情绪

皮肤瘙痒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又会引起失眠、血糖升高等相关问题,从而加重皮肤瘙痒。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心理调节,调畅情志,避免劳累,保持良好心态。

写在最后

最后,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们:皮肤瘙痒症容易诊断,治疗的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利于本病的缓解和痊愈。

如果皮肤瘙痒是由糖尿病所引发,糖友们除了常规的预防调护之外还需注意控制好血糖,当出现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时,避免用力抓挠及乱用药物,及早去专科门诊,请专业医师评估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痒痒痒”的困扰。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