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糖尿病能治好吗(儿童糖尿病能治好吗能完全治愈)

岭南名医 0
文章目录:

90%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治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
图/受访者提供

“90%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手术后,都跟正常孩子一样,除了胸口有一道疤痕外,他们一样可以上学、正常生活,长大可以参军、当运动员。所以从救治成功的角度上讲,我们作为心脏外科医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治愈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6月1日,在珠江医院联合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启动“点燃心希望”项目仪式上,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晓武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三四个基金能够资助100例先心病患儿的部分手术治疗费用,加上医保覆盖,贫困家庭的患儿几乎不用自费。同时,专家也希望对先心病患儿的资助项目能够持续下去,帮助更多的家庭。

绝大部分先心病患者手术后可治愈

广东每年约有1万例先心病患儿出生

过去40年,我国新生儿先心病患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新生儿有1000多万,按照先心病8‰-1%的发病率计算,也就是说去年我国有10万例先心病患儿出生。“广东省是人口大省,据我估计,应该有1万例先心病患儿出生。”王晓武说。

谈到先天病的发病因素,王晓武表示,原因很复杂,比如产妇年龄、孕期有致畸物接触史、产妇糖尿病、产妇结缔病、不良妊娠史、染色体异常、先心病家族史等均是先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广东省慈善总会“大爱救心”团队去到汕尾进行义诊

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护士长张尹红介绍, 今年5月份,广东省慈善总会“大爱救心”团队去到汕尾进行义诊,对100名儿童进行筛查,结果发现有9名儿童患有先心病,这些孩子接下来将进入诊疗疗程。据悉,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还将走进偏远贫困地区开展先心病的义诊,救助更多的先心病患儿。

3-5岁之前接受治疗可治愈

先心病治疗有黄金时间窗。“一般来说,需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手术时机,比如严重患儿一出生就需要吸氧抢救、呼吸机治疗等,此时就需要尽早手术治疗。”王晓武说,“目前珠江医院最小的接受先心病手术的孩子,出生只有两天,体重不到0.7公斤。但有些病情较轻孩子则可以等到2-3岁再治疗。”

对于大多数先心病患儿来说,专家建议3-5岁之前必须治疗。王晓武指出,“太迟手术,影响治疗效果,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 90%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都跟正常孩子一样,除了胸口有一道疤痕外,可以上学、正常工作,长大可以参军、当运动员。所以从救治的角度上讲,我们作为心脏外科医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治愈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孩子能回归正常生活。”

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晓武在汕头进行先心病义诊

贫困先心病患儿几乎不用自费

据了解,先心病是一个大病种,占所有心脏手术的1/4-1/3,也就是说,全国一年有30万例心脏病手术,先心病手术有8万-10万例。“去年我们科做了近百例先心手术。”王晓武表示,这对于现存的先心病患儿来说,远远不够。

对于小儿的心脏手术不少家长觉得手术危险性大,费用高,往往一次性很难负担手术费用,因而常常想着等攒够了钱再去手术。王晓武说,“其实家长也不必太担忧,比如先心病需要5万元手术费,珠江医院大心脏外科联合三四个基金会资助,加上医保覆盖40%-50%,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基本上不用自费或者用最低的花费就能治愈孩子的疾病。”

据了解,6月1日,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点燃心希望”项目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正式启动。该项目将为0-16岁患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等疾病的患儿提供手术费用资助,资助金额最高达2万元。据悉,当项目启动的当天恰逢“六一”儿童节,珠江医院还联合了多家慈善基金会在儿科楼举办“童心童趣、医路同行”庆六一系列活动。

儿童和青少年得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儿子不孝,儿子为家里造成长久经济负担,儿子不想再劳烦二老还有姐姐了,在儿子知道这种病不能完全治好后,就已经做好想死的准备,我走了……”

或许是因为对疾病的绝望,12月25日早上5点多,兰溪14岁男孩小章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两个月前,小章查出了糖尿病,住了半个月的院,11月23日刚出院,现在每天需要打四次胰岛素。

两天来,小章的安危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昨天(12月27日)上午9点多传来了好消息,小章找到了!平安无事!

才14岁就患上糖尿病,是不是以后一辈子都要打针吃药,人生看不到希望了?像小章这样的青少年,得糖尿病的普遍吗?儿童和青少年得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治疗?快报采访了浙大儿院内分泌专家。

3岁患糖尿病,如今是乐观开朗的女大学生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不是绝症 家长的引导和管理非常重要

在浙大儿院,每年住院的糖尿病患儿数量有200多例,其中大部分是老病人,新发患儿在80例左右。

“对糖尿病患儿来说,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和家长有很大关系。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糖尿病患儿病友群,里面有800多个患儿的家长,经常会在群里交流经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董关萍主任医师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随访治疗了十多年的女孩,她叫晓晓(化名),如今已经快20岁了,身高1米67,长得也清秀,目前正在上大学,在学校里成绩优异。

“晓晓是3岁时查出1型糖尿病的,从那时候开始每天打胰岛素治疗,病情一直控制得很稳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性格非常乐观开朗,丝毫没有因为疾病而受到影响。”董关萍主任医师说,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结果,这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分不开。

晓晓的爸爸妈妈从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疾病管理,每天按时打针,定期到医院随访,尤其在孩子的饮食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不能吃,吃多少量,都有着严格的计算。

在成长过程中,晓晓也会因为疾病而感到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每当这时候,晓晓的爸妈就告诉她,糖尿病并不可怕,她没有什么不一样,不要把患病看成是一件自卑的事,只要做好管理,她和身边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一样的。

董关萍主任医师说,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不是绝症,只要规范治疗并管理好日常饮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4岁糖尿病患儿“放飞自我”

一年里4次被送到医院抢救

当然,临床中董关萍主任医师也遇到过不少“反面教材”。就在上星期,14岁男孩小周(化名)被120送到浙大儿院急救,他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来的时候昏迷不醒,生命岌岌可危。更可怕的是,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被送到浙大儿院急救了。

6岁时,小周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开始胰岛素治疗。虽然他的家境不错,父母是做生意的,但是由于父母平时工作太忙,没有管理好儿子的病情,每天打针的时间不太固定,平时也没有严格控制饮食,以至于小周的血糖一直控制不稳定。

两年前,小周的爸爸妈妈生了二胎。因为弟弟的出生,小周觉得父母对他的关注更少了,这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常常想,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健康,所以爸爸妈妈才生下了弟弟?是不是有了弟弟以后,他们就不再管我了?

于是,他开始自暴自弃,经常连续好多天不打胰岛素,饮食上更是“放飞自我”,医生禁止吃油炸食品,不能喝饮料,他完全不管不顾。直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光今年一年,就被送到医院抢救了四次。

董关萍主任医师说,“门诊中,类似不按时打针、吃药的糖尿病患儿并不少见。我们和患儿家长强调,糖尿病孩子血糖监测,胰岛素应用,医生指导是一方面,家长的管理也很重要,如果家长无法管理好孩子的饮食和用药,就是害了孩子。”

儿童糖尿病

90%以上是1型糖尿病

孩子多饮、多食、多尿、

消瘦是典型信号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糖尿病属于“老年病”。实际上,儿童青少年甚至婴幼儿也会患糖尿病。

董关萍主任医师介绍,儿童的糖尿病主要分三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如新生儿糖尿病和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

与成人的糖尿病不同,儿童糖尿病90%以上是1型糖尿病,大多患儿发病年龄在学龄前期(6岁前),其次在青春期。

1型糖尿病的起病往往比较急,常常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血液检查会表现为轻度到重度酸中毒,胰岛素、C肽明显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血糖监测和教育随访,也就是所谓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

“很多人认为1型糖尿病是一种先天遗传疾病,其实并非如此。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1型糖尿病有明确的遗传基因,是个多基因相关的疾病,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是1型糖尿病患者,将来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得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后天饮食有没有关系?

董关萍主任医师说,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后天的饮食关系不大,它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主要和遗传基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相关。尽管1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信号”,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是典型的四大信号,俗称“三多一少”症状。家长如果能有所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可以避免延误治疗。

2型糖尿病大多是吃出来的 肥胖孩子尤其要注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傅君芬教授说,儿童的2型糖尿病主要和肥胖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门诊中肥胖儿童逐年增多。早在10年前,门诊中很少会遇到2型糖尿病的孩子,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见。

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所以儿童的2型糖尿病大多是吃出来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吃是好事,小时候胖一点不碍事,长大了自然会瘦,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有些孩子得病后,家长都没有察觉。”

傅君芬教授说,她曾经接诊过一个10岁男孩,身高1.4米,体重却达到了70公斤,属重度肥胖。那天,孩子浑身抽搐着被送进急诊室。通过血管磁共振检测发现,孩子脑动脉缺血,也就是脑中风。随后检查发现,孩子除有脂代谢明显异常外,还存在糖代量异常,说明孩子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他的中风是重度肥胖引起的。如果不是这次意外脑中风,孩子爸妈根本不知道孩子已经得了糖尿病。

据男孩的父母说,儿子饭量一直很好,每餐都吃很多,最喜欢吃肥肉、炸鸡,不爱吃蔬菜水果,从五六岁起就超重了。家长一直觉得孩子会吃很棒,就没有重视。

傅君芬教授提醒,儿童2型糖尿病上升明显,排除遗传因素外,肥胖、超重等是主要原因。肥胖儿童要特别警惕2型糖尿病。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是,孩子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部位出现黑棘皮,家长一旦发现,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有个从轻到重的过程,一开始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症状,因此,如果在早期发现时就进行药物、饮食、运动等合理干预,还是有机会逆转的。

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管理

随着更多治疗方法的出现

未来糖尿病或将被彻底治愈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突破1个亿,而且有进一步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持之以恒按照医嘱坚持,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董关萍主任医师说,建议儿童青少年要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注意膳食均衡,平时多运动,预防糖尿病发生。此外,如果已经确诊了糖尿病,该打针还是要打针,该吃药还是要吃药,家长千万不能疏忽管理。

“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以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为主。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比如口服胰岛素、胰岛素贴片、免疫疗法、胰岛移植等。”

目前,这些方法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不能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常规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糖尿病或许真的能够被彻底治愈。

儿童会不会得糖尿病(糖尿病之12)

#糖尿病##糖尿病辟谣#

关于糖尿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是有一部分儿童也会患糖尿病!

儿童多见于1型糖尿病,因为胰腺的β细胞功能被免疫细胞攻击后出现胰岛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合成不足,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进而导致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主要分为2种类型
  • 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1型糖尿病也与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这类患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需要直接使用胰岛素治疗。
  •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多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可有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敏感等因素。
儿童期营养过盛

现在很多小孩子孩子大多喜欢喝甜饮料、吃油炸食物,不爱运动;久而久之会引起血糖的代谢紊乱。最后导致高血糖发生。

而且现在肥胖小孩子越来越多!

  • 肥胖会造成胰岛素抵抗,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80%的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伴有肥胖。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险就增加5%。腹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如果家里有个胖孩子,突然出现了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瘦得快这样一个"三多一少"的症状,一定要在自己脑子里安个报警器,尽早去医院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儿童糖尿病危害

高血糖和尿糖对孩子身体的损伤非常大,会影响孩子肾脏、眼部、神经系统、大血管的健康,远期影响孩子骨骼健康,身体发育。

很多小孩子并不会表达不舒服,很多糖尿病儿童会容易发展成糖尿病酮症。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很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而它在发生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进入昏迷。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了解更多,关注今日头条魏向阳医生。

日拱一卒,健康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