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扫码糖尿病(糖尿病患者app)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或将迎来神奇敷料 监测伤口只需手机“扫一扫”

新华社天津1月21日电(张建新、焦德芳)近日,天津大学张雷教授团队在糖尿病伤口监测和促愈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新型水凝胶敷料。这种敷料能够将糖尿病伤口的pH值和葡萄糖浓度信号转化为颜色信号,利用手机采集图像并进行数据分析,医生和患者只需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实时监测伤口状态。

相关研究成果现已发表于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约1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由于血液循环不良,糖尿病患者的伤口难以痊愈,需要长期护理,并且易引发感染,导致进一步溃烂坏死,甚至不得不面临截肢。

糖尿病伤口pH值是反映伤口动态变化和愈合进程重要的参数之一,炎症反应、胶原形成和血管生成等许多生理过程都会影响pH值的变化,实时监测糖尿病伤口的pH值可以有效预测伤口感染的风险,并反映出伤口愈合所处的不同阶段。葡萄糖浓度也是糖尿病伤口监测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和体内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能够有效辅助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天津大学张雷教授团队以苯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无色底物生成荧光产物,研制了新型水凝胶敷料。这种敷料能够同时将pH值转化为颜色信号和葡萄糖浓度转化荧光信号,两种信号不会互相干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水凝胶敷料覆盖糖尿病伤口后,医生和患者可通过手机采集敷料图像信息,“拍拍照”“扫一扫”,通过特定软件提取、分析伤口敷料图像的RGB数据,即可得到伤口pH值和葡萄糖浓度,实时监控伤口状态。

根据糖尿病动物伤口模型实验显示,这种新型水凝胶敷料能够满足活体伤口环境的精准检测需求。“新型水凝胶敷料在监测伤口变化的同时,还能为伤口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张雷教授介绍,“这项成果为慢性伤口的护理和糖尿病伤口的临床监测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有望为相关患者提供快速、便捷、易用,适用于家庭和医院使用的新型敷料产品。”

不花钱、不费劲!手机扫一扫,糖尿病健康知识“码”上学

#长沙头条##湖南省人民医院#

“把这些二维码拍下保存到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好多糖尿病的小知识,实用又方便……”2月23日,长沙的“糖友”何女士,在用手机扫描病房健康宣教墙上张贴的二维码说道。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病区内有一面特殊的健康宣教墙,患者只需用手机扫墙上的二维码,即可通过视频和图文,掌握多种糖尿病方面的小知识。

30岁的何女士是一位新晋“糖友”,两天前因体检发现血糖异常,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病区住院进一步诊治。

何女士虽然对糖尿病早有耳闻,但是如此“亲密接触”还是略显不安。

【护士指导患者扫码观看糖尿病科普小视频,并为其讲解】

因此,入院后她最关心的问题多集中在“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等方面。责任护士在得知何女士的需求后,引导她来到病房“糖友”专属的健康教育墙旁。

在拿出手机扫一扫后,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糖尿病宣教动画视频就展现在眼前,让何女士十分惊喜,立马把墙上的二维码一个个拍下来保存。

通过观看宣教视频和责任护士深入浅出的讲解后,何女士心里的困惑一一解除,脸上的愁容也消散了。

“相比于纸质的健康宣教方式,现在患者们更青睐于在手机上看,通过扫一扫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将有关健康知识握于掌中随时都能查看,而且护士们也能第一时间将内容更新,不需要重复印刷,节约人力物力。”

内分泌一病区护士长尹红芳表示,科室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十分重视,近年来先后培养了8名糖尿病教育护士。

【护士结合小视频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但在平时的宣教过程中,大家发现口头讲述、发放资料、小讲座等教育形式接受度不高,大部分“糖友”更倾向于观看“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因此决定采用视频教学这种方式。

在通过查阅大量书籍后,内分泌一病区剪辑制作了39个教育视频,涵盖了糖尿病的饮食、运动、监测、胰岛素注射、低血糖处理、并发症防治、生活小技巧等,内容丰富、具体、实用,以二维码形式张贴在病区醒目的位置,方便糖友扫码学习,还可以收藏在手机里,随时随地学习。

此举使健康科普知识更容易推广,糖友们也获益良多,直呼实用又方便。

【病房里设置的“糖友”健康宣教墙】

“对于糖尿病治疗来说没有哪一种措施能离开患者的配合而显效的。”

内分泌学科主任张弛表示,使患者具备与糖尿病终身相伴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终身配合治疗一直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不但可以增强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控制现状,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对节约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家庭经济负担都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Rainbow。)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尹红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微信“扫一扫”药盒获知用药信息,这个“扫码用药”功能还“自带放大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药盒上的二维码,可直达“健康药箱”,疾病科普、用药提醒、续方购药等服务“码上”开启……近期,一个全新的数字化药学服务落地,腾讯健康携手阿斯利康公布,在呼吸哮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领域,通过药盒扫码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用药服务,已累计服务用户数超过500万。

《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中国慢病人群数量已超4亿人,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34%,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60%。由于慢病治疗病程长,慢病用药管理面临诸多痛点,尤其对中老年患者而言管理更为困难,不仅经常出现忘服、漏服、重复用药,疾病、护理知识缺乏等认知不足导致疾病控制不好。

针对这些用药痛点,微信“扫”药盒服务应运而生。通过微信“扫一扫”,患者可获得用药、问药、购药一站式服务,包括药品验证追溯、药品信息及说明书查询、用药提醒、用药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

比如,“用药提醒”可每日提醒患者按时用药,“药品说明”提供“自带放大镜”的药品说明书。针对很多慢病患者为老年群体的特点,响应国家《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政策,该服务还设计了语音说明书播报功能,并利用AI数字人设计用药指导功能,不仅可为患者播报药品说明书,还可让数字人药师与患者进行互动答疑。

当前,这一服务并非覆盖所有药品,用户也可以在微信搜索“腾讯健康药箱”小程序使用相关服务。根据腾讯健康药箱的用户调查显示,近50%关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用药服务的用户年龄在50岁以上,用药提醒、疾病科普、查询附近药店等功能“最具人气”;而呼吸哮喘领域,用户有年轻化的趋势,25岁至49岁用户群体占比50%,疾病科普及用药指导成为用户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