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粉丝糖尿病(魔芋粉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一口下去,血糖飙升更快?这4物悄悄伤害胰岛功能,早了解早控制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人们常说,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如果只是吃点甜食就能得糖尿病,那这个世界上恐怕一半以上的人都该患病了。
现实情况是,有些人糖不离口,却始终血糖稳定;而有些人严格控制饮食,依然无法逃脱血糖飙升的困境。
糖尿病的成因远比“吃糖”复杂,甚至有一些你从未留意过的食物,正在悄无声息地伤害你的胰岛,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下波动。
问题是,这些食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会比糖还可怕?
我在医院里见过太多被血糖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他们当中,有些人以为戒掉甜食就万事大吉,结果却发现血糖依旧控制不住。
有些人一直以为自己吃得健康,直到查出糖耐量异常才后悔莫及;还有人甚至不胖,也没家族史,却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自己已经是糖尿病前期。
每当他们来问:“医生,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都会告诉他们,真正伤害胰岛的东西,往往不是我们熟知的“甜食”,而是那些潜伏在日常饮食中的“隐形杀手”。
这些事物,不但会使血糖飙升更为迅速,而且会致使胰岛功能逐步衰退,待发觉问题之际,往往已难以挽回。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冲一杯速溶咖啡,让自己快速清醒,以为这样能提高效率,还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其实,速溶咖啡对胰岛的伤害,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我曾在医院里遇到一个患者,40岁左右,长期血糖偏高,但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他的生活习惯看起来很健康,饮食清淡,也不怎么吃甜食,但唯一的爱好,就是每天至少喝三杯速溶咖啡。
他觉得这种咖啡热量不高,又不像奶茶那么甜,应该不会对血糖有影响,长期的血糖监测发现,他的血糖波动很大,尤其在喝完咖啡的两个小时内,血糖明显上升,而且下降的速度也特别慢。
速溶咖啡里含有大量的添加剂,比如植脂末、稳定剂、增稠剂和香精等,这些成分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胰岛素无法高效调节血糖。
而速溶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普通咖啡更高,长期大量摄入咖啡因,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一步抑制胰岛素的作用。
时间一长,胰岛就会变得越来越“疲惫”,胰岛功能受损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如果真的喜欢喝咖啡,选择黑咖啡或者手冲咖啡是更健康的方式,但速溶咖啡这种高加工、高添加的饮品,真的要尽量少喝。
特别是有血糖问题的人,更要控制摄入,否则会让胰岛“悄悄”失去原有的工作能力。
魔芋一直被认为是“健康食品”,因为它的热量低,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帮助控制体重。
很多人认为魔芋是糖尿病人的“救星”,于是餐餐都吃魔芋粉丝、魔芋豆腐、魔芋零食,但事实上,长期大量摄入魔芋,对胰岛功能是个极大的挑战。
有个50多岁的患者,体重偏重,血糖有些波动,于是听从朋友的建议,开始大量吃魔芋制品,几乎把魔芋当成主食来吃。
他觉得这样既能控制血糖,又能减肥,可没想到,半年后复查,血糖非但没降,反而升高了,胰岛素水平也变得紊乱。
为什么魔芋吃多了,反而会伤害胰岛?原因有两个,一是魔芋的膳食纤维含量特别高,过量摄入会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造成营养不良,导致机体的代谢效率下降,胰岛功能也随之受损。
二是很多市面上的魔芋制品,尤其是魔芋零食和魔芋面条,往往会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增稠剂、人工甜味剂、磷酸盐等,这些成分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导致血糖调节功能紊乱。
适量吃魔芋确实有助于控制血糖,但一旦吃得过多,反而会影响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
所以,即使是被称为“健康食品”的东西,也不能毫无节制地吃,否则伤害胰岛的速度,比糖还快。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喜欢买冷冻即食食品,比如速冻水饺、速冻披萨、冷冻汉堡,甚至冷冻的蔬菜包和水果块,觉得这样既方便又营养。
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长期吃冷冻即食食品,对胰岛的伤害,比吃糖还可怕。
有个患者工作忙到没有时间做饭,几乎顿顿吃速冻食品,比如超市里的冷冻披萨、冷冻包子,还有各种即热食品。
他自以为这样比外卖健康,但半年后体检,血糖明显升高,胰岛素水平也出现异常。
冷冻食品最大的危害,在于它的加工过程,为了延长保质期,这类食品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磷酸盐、抗氧化剂、食品稳定剂等。
这些成分不仅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还会让胰岛逐渐失去调节血糖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冷冻食品的淀粉结构发生了变化,升糖指数比普通食品更高,吃下去后,血糖会在短时间内飙升,让胰岛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
很多人以为,只要吃“无糖食品”就能保护胰岛,但其实,很多冷冻食品的危害比糖还要大,即使是冷冻的蔬菜和水果,解冻后也容易释放更多的游离糖,导致血糖波动加剧。
所以,不管多忙,尽量吃新鲜食物,而不是依赖这些“方便食品”,否则等到胰岛真正受损,想补救就晚了。
很多人都知道碳酸饮料不好,但一些“气泡水”因为标榜“零糖、零卡路里”,所以被认为是健康饮品。
特别是想控糖的人,往往会用气泡水来代替可乐或果汁,觉得这样对血糖更友好,但事实上,长期喝气泡矿泉水,会让胰岛功能越来越差。
一个35岁的女性患者,平时很注意饮食,不喝碳酸饮料,也不吃甜食,但她特别喜欢气泡水,每天至少喝两瓶。
她觉得气泡水比普通水更解渴,还能增加口感,所以喝得比普通水还多,可是体检时,她发现自己的血糖开始波动,空腹血糖比以往更高,甚至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为什么气泡水会影响血糖?其实碳酸气泡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部的负担,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正常调节。
此外,很多气泡水都含有柠檬酸、磷酸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胰岛的代谢环境,长期下来,胰岛功能会逐渐下降。
而且,气泡水带来的“清爽感”会让人不自觉地喝得更多,导致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被打乱,血糖波动的风险更高。
所以,别再以为气泡水是健康饮品了,真正对胰岛友好的,还是普通的白开水,长期喝气泡水,可能比喝甜饮料更伤胰岛,让血糖越来越不稳定。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吃出来的,但其实,真正损害胰岛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健康、却容易被忽略的食物。
速溶咖啡、魔芋制品、冷冻即食食品、气泡矿泉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隐形杀手”,一不留神,就会让血糖悄悄失控,胰岛功能逐渐衰退。
早点认清这些危害,调整饮食习惯,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预防血糖飙升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黄湘宁.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分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11-19
粉丝制品当饭吃,到底有何危害?
最近有一条热搜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说绿豆粉丝的包装上有小字写着:不宜空腹食用。粉丝真的不能空腹吃?很多网友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我吃了粉丝煲总是不舒服;怪不得把粉丝当饭吃之后,觉得胃堵、胃胀、胃酸……各种难受。
有网友说,最奇怪的是,不吃主食,只吃大量粉丝之后,明明胃里觉得胀,人却感觉饿,这是为什么呢?也有网友问:为什么我吃老家自制的土豆粉条就没这类麻烦?为什么红薯粉也没有“空腹不能吃”的禁忌?这事情还要从粉丝的原料成分和做法说起。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粉丝、粉条、粉皮、凉粉都属于纯淀粉制品。它们是用豆类、谷物、薯类等富含淀粉的原料制作的,要先反复洗去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分离出其中的淀粉粒。
关于粉丝制品,以下7个知识点“科谱”给大家:
知识点 1
生淀粉粒很难消化,糊化之后才能消化
在天然食物中,生淀粉是以淀粉粒形式存在的。淀粉粒就是很多很多淀粉分子整整齐齐打成包的一个状态。生淀粉粒是不溶于水的,人也难以消化它。所以含淀粉的食品必须加水、加热,让淀粉粒膨胀破碎,其中的淀粉分子和水充分亲和,变成一种有点黏性的“糊化”状态,之后才能被人消化吸收。
然后进行制糊、和面操作,让柔软的淀粉团通过有小孔的漏瓢,形成细丝或条状,进入热水锅中快速烫煮,然后再把煮到透明的淀粉丝或淀粉条进行快速冷却,最后整理晾干,就能制成粉条和粉丝。
如果加较多的水调成淀粉糊,蒸煮成淀粉凝冻,然后迅速冷却,就可以制成粉皮、凉粉、拉皮等很多夏天人们爱吃的凉粉制品了。
知识点 2
就算消化功能好,也无法解决淀粉制品营养价值低的问题
在分离淀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去掉了,水溶性维生素也被去掉了。绝大部分的钾、镁等元素被去掉了,抗氧化成分和膳食纤维也被去掉了。简单说,营养少得就剩下淀粉了。所以,粉丝、粉条、粉皮、凉粉、拉皮等食物的营养价值很低,经常吃它们替代主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缺乏。
生命所需的营养来自于食物,食物只有消化吸收之后才能被人体利用。所以,凡是和胃肠健康对着干的事情,偶尔也就罢了,长此以往,最后都不会获得好结果。
所以,粉丝蒸扇贝和鸭血粉丝汤还是可以吃的,菠菜拌粉丝、圆白菜炒粉丝等菜肴也是可以吃的,但最好不要让粉丝成为你一餐中的主要食材,也不要让酸辣粉成为你经常点的外卖食物。即便你的胃肠足够强大,也不能解决它们营养价值太低的问题。
知识点 3
豆类淀粉和薯类淀粉不一样
豆类原料中的淀粉粒质地紧密,直链淀粉比例高,淀粉糊化温度高,口感劲道,久煮不烂。相比而言,薯类淀粉就比较松垮一些,亲水性强,筋力不足,容易糊化。
把绿豆粉丝丢在火锅汤里煮十多分钟,仍然状态完整。如果丢进去的是传统土豆粉条呢,七八分钟之后就口感软烂了,再煮就融化在汤里了。
古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找到了一个简单的对策:添加增筋剂。为了帮助淀粉保持强大的韧性,制作粉丝、粉条、拉皮、凉粉等淀粉制品时,传统上要在淀粉糊里添加明矾或白矾。钾明矾,即硫酸铝钾;铵明矾(白矾),即硫酸铝铵。这可不是什么“海克斯科技”,是民间沿用数百年、货真价实的传统工艺。
知识点 4
为了让粉丝不容易煮烂,里面含有增筋添加剂
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添加明矾的意义,就在于用三价的铝离子来加强淀粉分子之间的联系,让淀粉分子们拉起手来,不要轻易被水分子拐跑,溜到火锅汤里,这样粉丝、粉条等就不那么容易煮烂了。
明矾的效果绝对是名不虚传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食品安全法规还不健全的时候,凉粉、凉皮、粉条、凉面、拉面、饺子皮、馄饨皮……凡是淀粉制品,以及需要劲道韧性的面粉制品,甚至是一些豆制品,都有可能加入明矾来改善口感。
由于这样做会让人吃进去太多的铝,影响食品安全,后来各种食品中的明矾逐渐被限用和禁用了。按我国目前的法规,每公斤粉丝中铝离子的残留量不能超过200毫克,而馒头、发糕、花卷之类面食不能添加明矾。但即便在现在,在各地食品抽检中,因为加了明矾造成铝超标的情况,仍然时有报道。
现在也有很多淀粉产品号称“无矾”,它们往往加入复合磷酸盐,也有的加入了国家许可的植物胶质和改性淀粉,还可以加入少量钙盐。此外,还可以通过淀粉改性技术来改善口感。只要相关技术使用得当,即便是土豆粉条、红薯粉条,也能变得更弹牙、更耐煮。
知识点 5
大量吃绿豆粉丝,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建议搭配其他食物
正因为豆类淀粉本身就有直链淀粉含量高、不易消化的特点,再加上进行了增筋处理,就更加不好消化了。对消化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大量吃绿豆粉丝,会给消化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煮很久都煮不烂的东西,人体的消化系统又怎能轻松对付呢?
空腹情况下,身体本来急需能量和营养。但是吃了大量粉丝之后,胃里有很多东西膨胀起来,身体以为是吃饱了,却没法消化它,得不到营养和能量。我们的胃拼命分泌消化液,拼命揉搓蠕动,但还是没法消化它……最后胃可能就受伤了。
所以,除非你的消化系统特别强大,否则这种韧性太强的粉条、粉丝,包括魔芋粉丝,都不适合在饥饿时作为主食。先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然后搭配着其他食物吃点粉丝,享受它们的滑爽口感,还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当饭吃。
知识点 6
粉丝当饭吃,长期来说不利于健康瘦身
可能有些朋友说:啊呀,粉丝难消化才是优点呢!我就想减肥,就想要那些把胃糊弄饱,又难以消化的东西!
短期或许可以瘦一点,长期来说却不利于美丽。因为,大量吃粉丝不仅不利于胃肠健康,而且会造成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短缺。
减肥是为了让我们更健康。如果以破坏消化功能、造成营养不良为代价,那就不值得了。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会让人变得身体松软、肌肉无力、皮肤松弛、脸色发暗。这些效果一定不是你所想要的。
知识点 7
粉丝是低GI,但不适合糖尿病人用来代替米饭
口感劲道的粉丝,的确是低 GI 的,因为它不好消化,所以不会引起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糖尿病人适合用粉丝替代米饭,因为糖尿病人的生命,也是需要能量和营养来支撑的。
一方面,吃这种不好消化的食物,等于是变相饥饿,会造成营养不良。饥饿会导致低血糖,而低血糖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往往又会刺激糖异生作用,造成血糖的异常上升。
另一方面,病人长期吃难以消化而且营养价值很低的食物,会造成肌肉流失,血糖控制能力下降,疾病抵抗力打折,最后得不偿失。
顺便说一下,现在很多拉面、冷面、米粉、米线等都一味追求筋道,对消化不良的人是很不友好的。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粉丝制品当饭吃,到底有何危害?
最近有一条热搜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说绿豆粉丝的包装上有小字写着:不宜空腹食用。粉丝真的不能空腹吃?很多网友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我吃了粉丝煲总是不舒服;怪不得把粉丝当饭吃之后,觉得胃堵、胃胀、胃酸……各种难受。
有网友说,最奇怪的是,不吃主食,只吃大量粉丝之后,明明胃里觉得胀,人却感觉饿,这是为什么呢?也有网友问:为什么我吃老家自制的土豆粉条就没这类麻烦?为什么红薯粉也没有“空腹不能吃”的禁忌?这事情还要从粉丝的原料成分和做法说起。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粉丝、粉条、粉皮、凉粉都属于纯淀粉制品。它们是用豆类、谷物、薯类等富含淀粉的原料制作的,要先反复洗去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分离出其中的淀粉粒。
关于粉丝制品,以下7个知识点“科谱”给大家:
知识点 1
生淀粉粒很难消化,糊化之后才能消化
在天然食物中,生淀粉是以淀粉粒形式存在的。淀粉粒就是很多很多淀粉分子整整齐齐打成包的一个状态。生淀粉粒是不溶于水的,人也难以消化它。所以含淀粉的食品必须加水、加热,让淀粉粒膨胀破碎,其中的淀粉分子和水充分亲和,变成一种有点黏性的“糊化”状态,之后才能被人消化吸收。
然后进行制糊、和面操作,让柔软的淀粉团通过有小孔的漏瓢,形成细丝或条状,进入热水锅中快速烫煮,然后再把煮到透明的淀粉丝或淀粉条进行快速冷却,最后整理晾干,就能制成粉条和粉丝。
如果加较多的水调成淀粉糊,蒸煮成淀粉凝冻,然后迅速冷却,就可以制成粉皮、凉粉、拉皮等很多夏天人们爱吃的凉粉制品了。
知识点 2
就算消化功能好,也无法解决淀粉制品营养价值低的问题
在分离淀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去掉了,水溶性维生素也被去掉了。绝大部分的钾、镁等元素被去掉了,抗氧化成分和膳食纤维也被去掉了。简单说,营养少得就剩下淀粉了。所以,粉丝、粉条、粉皮、凉粉、拉皮等食物的营养价值很低,经常吃它们替代主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缺乏。
生命所需的营养来自于食物,食物只有消化吸收之后才能被人体利用。所以,凡是和胃肠健康对着干的事情,偶尔也就罢了,长此以往,最后都不会获得好结果。
所以,粉丝蒸扇贝和鸭血粉丝汤还是可以吃的,菠菜拌粉丝、圆白菜炒粉丝等菜肴也是可以吃的,但最好不要让粉丝成为你一餐中的主要食材,也不要让酸辣粉成为你经常点的外卖食物。即便你的胃肠足够强大,也不能解决它们营养价值太低的问题。
知识点 3
豆类淀粉和薯类淀粉不一样
豆类原料中的淀粉粒质地紧密,直链淀粉比例高,淀粉糊化温度高,口感劲道,久煮不烂。相比而言,薯类淀粉就比较松垮一些,亲水性强,筋力不足,容易糊化。
把绿豆粉丝丢在火锅汤里煮十多分钟,仍然状态完整。如果丢进去的是传统土豆粉条呢,七八分钟之后就口感软烂了,再煮就融化在汤里了。
古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找到了一个简单的对策:添加增筋剂。为了帮助淀粉保持强大的韧性,制作粉丝、粉条、拉皮、凉粉等淀粉制品时,传统上要在淀粉糊里添加明矾或白矾。钾明矾,即硫酸铝钾;铵明矾(白矾),即硫酸铝铵。这可不是什么“海克斯科技”,是民间沿用数百年、货真价实的传统工艺。
知识点 4
为了让粉丝不容易煮烂,里面含有增筋添加剂
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添加明矾的意义,就在于用三价的铝离子来加强淀粉分子之间的联系,让淀粉分子们拉起手来,不要轻易被水分子拐跑,溜到火锅汤里,这样粉丝、粉条等就不那么容易煮烂了。
明矾的效果绝对是名不虚传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食品安全法规还不健全的时候,凉粉、凉皮、粉条、凉面、拉面、饺子皮、馄饨皮……凡是淀粉制品,以及需要劲道韧性的面粉制品,甚至是一些豆制品,都有可能加入明矾来改善口感。
由于这样做会让人吃进去太多的铝,影响食品安全,后来各种食品中的明矾逐渐被限用和禁用了。按我国目前的法规,每公斤粉丝中铝离子的残留量不能超过200毫克,而馒头、发糕、花卷之类面食不能添加明矾。但即便在现在,在各地食品抽检中,因为加了明矾造成铝超标的情况,仍然时有报道。
现在也有很多淀粉产品号称“无矾”,它们往往加入复合磷酸盐,也有的加入了国家许可的植物胶质和改性淀粉,还可以加入少量钙盐。此外,还可以通过淀粉改性技术来改善口感。只要相关技术使用得当,即便是土豆粉条、红薯粉条,也能变得更弹牙、更耐煮。
知识点 5
大量吃绿豆粉丝,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建议搭配其他食物
正因为豆类淀粉本身就有直链淀粉含量高、不易消化的特点,再加上进行了增筋处理,就更加不好消化了。对消化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大量吃绿豆粉丝,会给消化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煮很久都煮不烂的东西,人体的消化系统又怎能轻松对付呢?
空腹情况下,身体本来急需能量和营养。但是吃了大量粉丝之后,胃里有很多东西膨胀起来,身体以为是吃饱了,却没法消化它,得不到营养和能量。我们的胃拼命分泌消化液,拼命揉搓蠕动,但还是没法消化它……最后胃可能就受伤了。
所以,除非你的消化系统特别强大,否则这种韧性太强的粉条、粉丝,包括魔芋粉丝,都不适合在饥饿时作为主食。先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然后搭配着其他食物吃点粉丝,享受它们的滑爽口感,还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当饭吃。
知识点 6
粉丝当饭吃,长期来说不利于健康瘦身
可能有些朋友说:啊呀,粉丝难消化才是优点呢!我就想减肥,就想要那些把胃糊弄饱,又难以消化的东西!
短期或许可以瘦一点,长期来说却不利于美丽。因为,大量吃粉丝不仅不利于胃肠健康,而且会造成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短缺。
减肥是为了让我们更健康。如果以破坏消化功能、造成营养不良为代价,那就不值得了。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会让人变得身体松软、肌肉无力、皮肤松弛、脸色发暗。这些效果一定不是你所想要的。
知识点 7
粉丝是低GI,但不适合糖尿病人用来代替米饭
口感劲道的粉丝,的确是低 GI 的,因为它不好消化,所以不会引起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糖尿病人适合用粉丝替代米饭,因为糖尿病人的生命,也是需要能量和营养来支撑的。
一方面,吃这种不好消化的食物,等于是变相饥饿,会造成营养不良。饥饿会导致低血糖,而低血糖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往往又会刺激糖异生作用,造成血糖的异常上升。
另一方面,病人长期吃难以消化而且营养价值很低的食物,会造成肌肉流失,血糖控制能力下降,疾病抵抗力打折,最后得不偿失。
顺便说一下,现在很多拉面、冷面、米粉、米线等都一味追求筋道,对消化不良的人是很不友好的。
文/范志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