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唐匀(唐尿病要怎么治疗)
古人也得糖尿病,是的!古郎中用5个食物榨汁,不花钱的降糖药
糖尿病并不是现代人专属的疾病,古人也会得。
只不过古代没有血糖与糖尿病一说,古人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
那是因为糖尿病常常有多饮多食多尿的表现,古人将这种表现归结为消渴。
上消者多饮,中消者多食,下消者多尿。
《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20)》明确将糖尿病列为消渴。
“相如病渴妨文赋,想像甘寒结小红。”这是诗人雷渊的《梨花得红字》
司马相如得了消渴症,想象着山梨熟了,甘甜冰凉美味,生津止渴。
据说,司马相如多次以身有消渴为借口推辞当官。
可见古人早已有糖尿病,那他们是怎么治疗的呢?
《温病条例》中有一方,用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被称为“五汁饮”,我们来了解一下。
《温病条例》: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甘微酸,凉,入肺、胃经,清肺胃之火,也就是中上焦之火,可治上消和中消。
梨甘凉,能够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故能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
《唐本草》:"主热嗽,止渴。"
《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
《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味甘;性寒,肺;胃经。荸荠,就是我们吃的马蹄,甘甜甘甜的,有喉咙痛,口渴,咬几个下去就不渴了,喉咙也好多了。
它能够清热生津;化痰。治疗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消渴。
《别录》:"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
《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马蹄和梨一样是凉的,胃寒,有寒痰等不宜食用。
苇根又称芦根,甘,寒,归肺、胃经。能够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它能清肺热,又能清胃热,善于治胃热呕吐。在我们这里要用鲜芦根。
《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
《天宝本草》还认为其有清心益肾的作用。
《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夜梦颠倒。"
甘,寒,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此外藕还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平时吃点酸辣藕片,真的是能够增进食欲。
《滇南本草》:"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病后热渴。"
《别录》:"主热渴,散血,生肌。"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够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可清心、肺、胃火,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阴不足之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总结:将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能够生津润燥,五汁饮中诸味多为果蔬,药食两用。
糖尿病(消渴)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五汁饮。(《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期)
#健康养生##健康科普大赛##谣零零计划#
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有些患了糖尿病的人经常喊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和血糖的控制有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饮食方面入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的看法,希望糖友朋友们重视起来。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由于要限制饮食摄入,不能像得病之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总会感到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饥饿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会出现饥饿症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组织细胞供应能量需求,人体缺乏能量供应,大脑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从而就会产生饥饿感。可是进食并不能改善饥饿感,再次摄食获取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饥饿感并不能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要应对高血糖导致的饥饿,需要控制血糖,如通过药物、运动、合理饮食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改善,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
糖尿病患者要限制能量摄入
得了糖尿病,需要限制每日能量摄入,因为能量摄入超标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一些糖友由于以前吃得过多,现在需要限制能量摄入,从而会感到饥饿,但糖友需要明白,限制饮食是为了将病情控制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且糖友慢慢的能够适应这种饮食改变。但能量限制并不是越低越好,每位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能量。每个人每日所需总热量是不同的,要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型肥胖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千克)。
采取具体饮食措施
1、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的是能量摄入,那么可以在总的能量限制下,多选择能量密度低的食物,那么就可以增加可以吃的食物数量,从而缓解饥饿。如能量较低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白菜、豆芽等。
2、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通过少食多餐,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减少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减少饥饿感。当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或者血糖较低的时候,通过适当进食,可以缓解饥饿,并能有效预防低血糖。少食多餐是将正餐匀出一定量作为加餐,这样正餐的能量摄入会减少,便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按照膳食平衡原则,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三餐各占1/3。如果要分餐的话,可以每日吃5~6顿,从三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放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以及睡前作为加餐。
3、粗细粮混吃
粗粮比细粮更抗饿,是因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食物具有能量密度低、胃排空慢的特点,容易产生饱腹感。
4、细嚼慢咽
有研究发现,吃饭细嚼慢咽可以帮助改善饥饿感,而且饱腹感出现的时间更长,不容易饥饿。细嚼慢咽会减少一餐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口饭咀嚼30次。
以上给朋友们讲了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的原因,原来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的结果,因此糖友们限制能量摄入是很关键的。而且具体的措施有“少食多餐、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粗细糖混吃、细嚼慢咽”,医生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只有做到这4点,才会让您远离饥饿,血糖平稳就容易做到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患者控糖难?实用饮食小技巧助您更好管理血糖!| 吃出健康来
来源:健康中国
糖尿病患者实用饮食小技巧,助您管理血糖。
按时进餐仍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一是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西红柿、黄瓜、白菜等蔬菜。
二是少食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选用低热能蔬菜、半两主食或1个鸡蛋(50克)、1杯牛奶(150毫升)等。
三是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产生更强的饱腹感。
四是将口味变清淡,吃饭速度放慢,真正做到细嚼慢咽,也可以降低过于旺盛的食欲。
如何准备早餐
如果不吃早餐,就容易产生用药的问题:继续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不用药血糖将升高;另外,早餐不吃就容易在午餐时吃得过多。
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荤素搭配。单纯只吃鸡蛋或牛奶,可能会浪费其中宝贵的优质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水果
吃水果,一是可以改善口味;二是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果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但每天1~2种水果是可以的,应多选择含碳水化合物较低的水果,但仍要计算能量,例如吃200克左右的苹果或橘子,就需要相应减少主食25克。
吃水果还要掌握好时间:一般将水果作为加餐,避免单次摄入糖类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文字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食养是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