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酮(糖尿病酮体低)
预防糖尿病,高酮好,还是低酮好?
编者按
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包括识别风险生物标志物在内的预防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酮体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最近重新受到关注。近期一项发表在Diabetes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1],空腹血浆酮体水平与一般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认识酮体
酮体是空腹时由脂肪酸产生的葡萄糖的替代能量来源,酮体包括乙酰乙酸(20%)、β-羟丁酸(β-OHB,78%)和丙酮(2%),在葡萄糖缺乏时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为机体供能,胰岛素会调节酮体的生成。对于糖尿病患者,酮体过多见于酮症酸中毒,由于体内酮体产生过多,导致血液酸性增高,常见于未经控制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可能会有呼吸加快、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酮症并不是糖尿病人的“专利”,对于正常人,由于长时间的饥饿,使身体能量来源葡萄糖供能严重不足,人体通过分解体内脂肪、水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这类物质分解后的代谢产物如丙酮类物质增加,出现类似酸中毒的相关症候群。正常体重的成人持续处于饥饿状态约5~7天,或肥胖症患者持续处于饥饿状态10~14天左右,也会发生饥饿性酮症。
饥饿性酮症轻者仅血中酮体增高,尿中出现酮体,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但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比较,虽然两者都是酮症,但是饥饿性酮症特点为血糖正常或偏低,有酮症,但酸中毒多不严重,进食后一小时,尿中酮体基本消失。但饥饿性酮症达中重度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糖尿病酮症就有很多相似处。
在心力衰竭时,较高的循环酮体水平与较好的结局相关[2]。此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可改善血糖控制,并非常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增加循环酮体的生成。研究表明,高脂肪和极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饮食会导致酮体水平显著升高,有可能是预防 2 型糖尿病的潜在策略。但目前关于普通人群中酮体水平与 2 型糖尿病发生之间潜在关联的数据却很少。因此,该研究在大型普通人群队列中调查了基线血浆酮体与新发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空腹血浆酮体水平高,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PREVEND研究是一项来自荷兰北部的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包括3307例来自一般人群的受试者,他们最初都没有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受损,主要预测因素是循环酮体水平,研究终点是发生 2 型糖尿病。随访被定义为基线测量和 2 型糖尿病诊断或观察期结束之间的时间段。
在 3307例受试者中,126例(3.8%) 在中位随访7.3年期间患上了2型糖尿病。所有受试者的中位酮体水平为175.5(95%CI:139.5~241.1)mmol/L。Kaplan-Meier分析显示较高的酮体三分位数与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P< 0.001)(下图),性别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3-b-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及丙酮均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总之,在一般人群中,空腹血浆酮体水平独立于其他几个公认的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强正相关。
正常人长期高酮水平可能有害
酮体是日益流行的所谓生酮饮食的同名生物标志物,生酮饮食建议追随者消耗70%以上的热量来自脂肪[3],这始终导致高酮体形成。然而,证明该方法在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优越疗效的科学证据较少。虽然在形式上,该研究设计无法就饮食干预的影响得出明确结论,但它证明了高酮体水平与生酮饮食预期的相反结局相关,这一点值得注意。有趣的是,在传统上遵循生酮饮食的因纽特人中,产生了一种非常普遍的CPT1A突变,基因突变后,CPT1A酶的表达变化,身体直接代谢脂肪酸,不大量产生酮体[4],这些数据可能表明,进化中长期增加的酮体水平可能是有害的。
另外,生酮饮食不是长期健康饮食,其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饥饿感、面色潮红和心率加快、皮肤瘙痒与风疹、便秘等。研究还发现,长期生酮饮食增加了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超过其可能带来的好处。
PREVEND研究的潜在局限性是没有记录饮食习惯,没有测定游离脂肪酸,并且受试者来自相对同质的、以白人为主的人群,无法得出关于其他种族的结论。此外,酮体浓度仅在基线时检测,而没有在随访期间检测。该研究的优势在于包含相对大量的特征明确的受试者、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可用性以及密切彻底的随访。
结语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空腹酮体与一般人群中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独立。因此,这些数据可能对于识别和潜在分层有患 2 型糖尿病风险的受试者,以及考虑针对肥胖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Diabetes 2023;72:1187–1192 | https://doi.org/10.2337/db22-0826
2.Yurista SR, Chong CR, Badimon JJ, Kelly DP, de Boer RA, Westenbrink B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ketone bodies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 Am Coll Cardiol 2021;77:1660–1669.
3.Ludwig DS. The ketogenic diet: evidence for optimism but high-quality research needed. J Nutr 2020;150:1354–1359
4.Clemente FJ, Cardona A, Inchley CE, et al. A selective sweep on a deleterious mutation in CPT1A in Arctic populations. Am J Hum Genet 2014;95:584–589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糖尿病:血液中的高酮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葡萄糖(血糖)作为能量来源时,酮是由我们的肝脏产生的物质。我们的身体缺乏葡萄糖或胰岛素时,它会找到一种方法来燃烧脂肪以获取能量。这些脂肪分解成酮,进入血液。
血液中高酮的原因包括:
- 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
- 妊娠糖尿病
- 长期禁食
- 过度呕吐
- 极限运动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酮饮食)
- 饮食失调,如厌食症
- 饥饿
如患有糖尿病,血液或尿液中的高酮水平代表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糖尿病并发症。通过酮体血液检测监测酮体水平可以帮助确保及时接受治疗。
生酮(酮)饮食的健康人也可能出现高酮水平。酮饮食通过鼓励我们的身体制造酮来燃烧脂肪来促进减肥。
当酮水平高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的身体健康且没有糖尿病,高酮体水平不一定会引起任何问题。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多的酮可能对身体有毒,会扰乱我们的pH值并导致大脑周围肿胀。它们还会导致钾水平下降,这很可能致命。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酮体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引发以下症状:
- 过度口渴
- 排尿增多
- 恶心
- 呕吐
- 腹部疼痛
- 皮肤干燥或潮红
- 呼吸急促
- 口气有果味
- 疲劳
- 严重时会导致昏迷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症状,医生可能会要求使用家庭检测试剂盒每4-6小时在家中监测一次酮体水平。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医生会要求进行酮体检测:
- 血糖水平连续2天高于250mg/dL
- 想进行大量锻炼并且有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在医生办公室进行血液酮体检测时,他们会从手臂的静脉中采集血样,并将其送到实验室以检查血液中的酮体水平。医生会检查尿液中是否存在酮、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酮体检测结果代表什么?酮体血液检测会显示以下结果:
- 低于0.6毫摩尔/升(mmol/L)=正常
- 0.6-1.0mmol/L=略高
- 1.0-3.0mmol/L= 中等偏高
- 高于3.0mmol/L=非常高
酮尿测试会显示以下结果:
- 无酮
- 微量酮 ( )
- 中等水平的酮 ( )
- 大量酮( )
全麦、生酮,人们对减肥仍存误区
作者:张田勘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号称全麦面包销售额第一的田园主义低脂全麦欧包送往专业机构检测发现,碳水化合物比标称多出约36%,所含能量比宣传的多出40%。
田园主义全麦面包涉及的低标乱标的不诚信行为,对消费者的误导和不负责。消费者购买和食用这款面包,不仅没有减少热量的摄入,反而增加了热量。而这款面包之所以热销,一是有网红主播带货,二是声称既能饱腹又能减少热量摄入,有减肥功能。如果没有消保委的介入和科学测定,不少消费者恐怕如今还蒙在鼓里。
热销减肥产品的乱象,也反映了一些人对减肥的认知误区。近一段时间走红的生酮饮食就是如此。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适度水平蛋白质及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最早因其治疗癫痫效果显著,20世纪30年代被正式纳入抗癫痫药物。1950年代后,由于其他抗癫痫药物的出现,生酮饮食慢慢没落。
但是,从2019年起,生酮饮食再次起势,一两年后红火全球。生酮饮食的食物种类摄取份额是:70-80%的脂肪,20-25%的蛋白质,5-10%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减少谷物、豆类和奶制品等,有时候还会减少某些营养丰富的蔬菜,多吃脂肪和蛋白质,目的是让身体从燃烧碳水化合物的模式切换到燃烧脂肪,因此既有营养,又能减肥。
当食用生酮饮食时,身体进入一种被称为“酮症”的状态,身体开始燃烧脂肪并产生酮来充当新能源的分子,因而短期内减肥效果明显。而且,生酮饮食除了能帮助控制癫痫病人的发作外,可以保护身体免受某些疾病的侵害,如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原因在于,减少了高度加工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以及减少饮食中过多的糖分。但是,这种说法也与现在的研究结果相悖。
这些说法,只是夸大了生酮饮食短期内可减肥的理由,忽略了生酮饮食可能造成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大量研究发现,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构成的生酮饮食若长期食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症状,甚至死亡。
生酮饮食可致思维模糊和情绪波动,因大脑需要从碳水化合物获得糖分来维持功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引起大脑混乱和易怒;影响肝脏健康,大量脂肪的代谢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营养缺乏,因限制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时间一长会缺乏微量营养物质,如硒、镁、磷和维生素B、C等;导致心血管疾病,因生酮饮食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而且能提高“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关联性;导致消化道症状,因膳食纤维减少,产生便秘或者腹泻。
另外,很多人坚持生酮饮食几天或几个月后,会重新恢复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此后人们的体重很快就会反弹。而且生酮饮食在减重时也可能会导致部分肌肉的流失,在体重反弹时,增加的则全部为脂肪。体重的反复波动也会导致身心紊乱。
无论是全麦面包还是生酮饮食,都存在着虚假宣传和片面夸大某一减肥要素,忽略了健康减肥的功效,如良好的生活方式,运动、饮食和作息有规律等。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对所谓网红减肥产品进行严格监管,另一方面,大家仍要提高科学素养,提高科学减肥的认知,如此才可不被形形色色的减肥食品或方式忽悠。(张田勘)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