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吃蛋糖尿病(蛋与糖尿病)

急诊科小李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不能吃鸡蛋?

“医生,我家老人得了糖尿病了,自从诊断出来,他就一口鸡蛋都不吃了。我们跟他说,可以吃鸡蛋,对身体有好处,他却一口咬定了,吃鸡蛋会加重病情。想请问一下,糖尿病人不能吃鸡蛋吗?”

糖尿病人不能吃鸡蛋是一个误区,当然可以吃,还能补充优质蛋白质。不过,对于血脂异常的糖尿病人而言,还是要控制一下量。

糖尿病人可以吃鸡蛋

糖尿病人有很多忌口,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比如蛋糕、巧克力,甚至一些水果,都需要严格控制摄入量,甚至干脆忌口,碰都不碰。的确如此,一旦吃的东西不恰当,很可能引起血糖的变动,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鸡蛋并不是不能碰的东西。首先,对于糖尿病人而言,“糖”是一大忌口但是鸡蛋里面并没有糖分,也不用担心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吃东西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鸡蛋主要含有的是优质蛋白,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鸡蛋也是饱腹感比较强的一种食物,很多糖尿病人会出现容易饥饿的问题,那有了鸡蛋的摄入,不容易饿,还控制了糖分的摄入,一举两得。

当然,吃鸡蛋不会影响血糖,但是也不能吃太多。尤其是一些血脂异常的糖尿病人,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还是比较多的,一天吃一个比较合适,吃太多,也会加重消化的负担。

这些食物才不能碰

给鸡蛋辟完谣,我们来看看糖尿病真正的“大敌”,这些东西才是不能碰的,看看你有没有注意到。

1、高胆固醇食物

高胆固醇的食物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不能碰,它是一种相对禁忌的食物。因为,有一些糖尿病人会出现高脂血症进而引发很多慢性的疾病和并发症。所以,为了安排考虑,我们可以适度控制一下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我们比较熟悉的高胆固醇食物有动物油、黄油、肥肉等,但是以下这下食物也是高胆固醇食物——动物的内脏和脑髓。不少人喜欢吃脑花,快来自查一下,看看这些东西有没有隐匿在你的饭桌,也替你身边的糖尿病人把把关吧!

2、高碳水食物

比起高胆固醇类的食物,高碳水的食物是所有糖尿病人都应该严格控制摄入量的食物。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的粮食都是精米、精面,看起来制作越来越精细,吃的越来越讲究,但是被处理掉的部分反而是我们需要的,而剩下的这些精米、精面,含糖量是非常高的

加上糖尿病人又很容易饥饿,一旦摄入过多的精米、精面等精细主食,对血糖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糖尿病人除了不能吃太多精米、精面等主食之外,还需要注意种类的搭配。

3、精美变身的小零食

我们都知道,吃水果是很好的养生方式,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适当吃水果是可以的,但是任何事物也都有两面性,比如一些用水果制成的小零食、蜜饯、果脯,看起来都是健康的材料,甚至连果肉都清晰可见,但是这些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都会加入大量的糖分,来腌制水果,渗透入味,所以,别被“健康”的外衣给迷惑了。

也有人说,我买的是水果干,广告宣传说,非油炸,无添加,都是纯天然的,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饿,随身带着小果干,饿了就吃几块,馋了也来几块,这样行不行呢?当然也不行。这些食物一样会造成血糖的升高,为了身体真正的健康,还是应该远离。

糖尿病人的靠谱菜单

说了这么多不能吃的东西,感觉糖尿病人的世界非常单一,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哪些东西是糖尿病人可以吃的,给他们的饭桌加加餐。

1、主食

刚刚说了,精米、精面等主食非常好吃,但是并不利于健康,所以不建议糖尿病人多吃。但是,容易饥饿也是糖尿病人的一大特点,该怎么应对?

别急,主食来了——荞麦面、大麦、玉米、红薯,这些主食都可以。总而言之,糖尿病人的主食不能单一,不能局限于精米、精面,一定要搭配粗粮、全麦,这样才能营养全面,而且还能控制住糖分的摄入量。反而是大米和白面,这两种最常见的主食,热量和糖分都不低,应该控制。

2、蔬菜水果

总体来看,蔬菜对于糖尿病人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也是饭桌上应该重点增加的东西,比如黄瓜、莴苣、洋葱、大蒜等等,这些蔬菜不仅口味多样,可以满足糖尿病人对不同风味的追求,而且成分不复杂,对于糖尿病人的身体而言,没有什么负担。甚至还可以帮助糖尿病人稳定、降低血糖。

水果并不都是“朋友”,也有“敌人”,擦亮眼睛,选对“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苹果、猕猴桃、柚子、梨等,这些水果对糖尿病人而言都很友好,可以适当补充,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至于西瓜等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可要谨慎了呀。

3、肉类

有人说,没有肉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也要尽量给糖尿病人把肉安排上。肉根据颜色有红肉和白肉之分,对比来看,白肉比红肉更适合糖尿病人来使用,新鲜的鱼肉、鸡肉、鸭肉等,都是可以吃的。

如果非常喜欢红肉,血糖的水平也相对比较稳定,没有比较危险的指标,少吃一点红肉也是可以的,推荐食用牛肉和羊肉。

4、饮品

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最好的饮料无疑是白开水,不管是自来水烧开的,还是矿泉水烧开的,都可以。如果想换个口味,可以喝点蔬菜汁,比如黄瓜汁、芹菜汁等,但是不建议喝果汁,尤其是市面上的果汁,基本都会有糖的添加。实在想喝,可以自己打果汁,用水稀释一下。

关于糖尿病人的饭桌,什么可以有,什么不能有,我们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盘点。不管再怎么努力给糖尿病人扩充食物清单,也会受到限制。所以,为了味蕾的一百种体验,预防得当,不得糖尿病才是最好选择!

鸡蛋又被冤枉了!每天吃一个鸡蛋,真的会让糖尿病风险提高60%?

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听到母鸡下蛋的声音就开心,这意味着今天又有鸡蛋吃了,它可是个好东西,吃了能长高个,还能更聪明,小孩子都爱吃。其实,不仅孩子爱吃,很多大人也喜欢吃,但是却因为病情不敢吃,特别是在网上看到某些文章和视频后,更是碰都不敢碰。

上周我的一位患者说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吃鸡蛋了,真是想念那个味道,我说您为啥不吃啊?现在鸡蛋可不贵啊!患者说还不是糖尿病闹的,老婆子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视频,说每天吃鸡蛋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我现在血糖已经偏高了,她就严格控制着我的饮食,一口不让吃。我告诉患者,吃鸡蛋没事,您放心吃,就把这话告诉你老婆。接下来我又和他解释了一番,为啥会有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鸡蛋这个说法,又为啥说可以吃鸡蛋。

“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糖尿病风险将提高60%”,这个说法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它其实来源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学网站,我大概和朋友们解释一下,这篇论文通过1991-2009年国人吃鸡蛋的数量来研究“吃鸡蛋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注意,是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后面几年比前面几年的鸡蛋消耗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是急剧攀升,于是有的人就开始拿鸡蛋做文章,说它会带来糖尿病风险。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推敲一下就能发现,这个研究其实存在很多问题:

吃鸡蛋会影响糖尿病?就像手指头和牙齿发黄的人,患肺癌风险会升高,因为从手指头和牙齿上我们可以看到和抽烟数量多的相关性,但是我们能说指头和牙黄导致肺癌风险升高吗?显然是不能的,除了吃鸡蛋,就没有吃其他东西吗?

研究不太严谨,没有去掉干扰因素。这个研究中糖尿病患者最多的那一组有很多特点,比如说收入高、住在城市中、肥胖、爱喝酒、不爱运动、血压偏高、很少吃粗粮,对糖尿病稍微有了解的人应该发现了,肥胖、饮酒、运动少、饮食精细化,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把有风险因素的人和吃鸡蛋多的人放在一个组里,显然是不对的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问问大家,你现在还能记得零几年时候的事情吗?连一天吃几个鸡蛋都能记得?想必大多数人都没啥印象了,只能回忆那时候条件好不好,条件好可能每天都能吃到,条件不好的说不定很多天才吃一次鸡蛋。而且调查问卷跨度时间很长,前后十年生活条件变化明显,现在吃的肉食、油炸食品更多,再加上运动少、患有三高,糖尿病的患病率肯定会上升。

从以上三点来看,这项研究是站不住脚的,大家不必相信,想吃鸡蛋大可放心吃。希望大家在看到某些研究、视频、论文的时候先不要被文字唬住,一定要多推敲、多分析。

喷香的鸡蛋应该怎么吃呢?不同的人要注意不同的吃法

鸡蛋真的很神奇,怎么弄都好吃,糖友们如果想吃,最好吃水煮的,煮好后切成两半,洒上少量葱花和椒盐,吃上一个没什么问题,平时吃面条也可以在面汤里打上一个荷包蛋,营养又美味。孕妇和儿童对营养需求高,一天吃两个也可以,老年人如果有胆结石或肠胃上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每天都吃了,一周吃上三四个都可以。

如何减少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呢?医生和大家说两点

首先是吃好三顿饭,能不加餐就不要加餐,进食要有规律,主食没必要太精细,搭配粗粮和全谷物是比较好的,在餐桌上应该经常有荞麦、藜麦、燕麦、糙米的身影。菌菇、豆类、绿叶菜、鱼肉样样都不能少,一定要保证品种丰富,不能“专一”,吃菜就得“花心”点。

其次是运动控制体重,患者的特点就是胖、喘,平时吃得太好,运动得太少,不想血糖持续升高,就要合理锻炼,将体重指数降下来,这样才能向健康靠近,适合糖友的运动有很多,例如慢跑、骑车、跳绳、老年探戈等。

很多人在年轻时不注意血糖的问题,等到中年时期啥都不敢吃,嘴巴受罪,身体也受罪,何苦呢?如果平时能适当控制点,有定期检查的意识,及时把血糖降下来,饮食上就没那么多限制了,不过既然现在血糖已经偏高了,就要想办法让它保持稳定,才不会向更严重的地步发展。最后,再次强调一遍,鸡蛋可以吃,不要再冤枉它了。

鸡蛋增加糖尿病风险?鸡蛋还能吃吗

文/云无心

一直以来,鸡蛋都是一种备受欢迎的优质食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它被当作“营养品”,只有病人、孕妇、老人或者富人才能够经常吃到。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鸡蛋成为了常规食材,普通人也可以实现“吃鸡蛋自由”。

于是,“鸡蛋吃多了会不会有害”的问题就变得备受关注。

要不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

鸡蛋中有丰富的胆固醇,而血浆中的胆固醇与心血管状态密切相关——有相当充分的数据显示,血液中胆固醇高的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要大得多。所以,“限制胆固醇摄入”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1968年,美国心脏协会推荐:“成年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应该控制到300毫克以内”。富含胆固醇的鸡蛋首当其冲,“每周食用鸡蛋不要超过3个”。这些推荐,很快就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并写入了膳食指南。

后来有研究发现:我们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的,而饮食中的胆固醇,基本上不会被吸收;饮食中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刺激肝脏产生胆固醇,而其中的胆固醇反倒是没有什么影响。鸡蛋中的饱和脂肪很少,一个大鸡蛋中只有大约1.5克——只占到控制摄入量的很小一部分,完全不值得纠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了许多研究,跟踪过大量的人口食物组成以及医疗状况。结果显示:在那些每天吃不超过一个鸡蛋的人中,心脏病、中风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支持以上结论,“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也就变得没有必要。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中正式删除了这一条推荐。“不必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也逐渐被各国营养指南所采用。

鸡蛋增加糖尿病发生率了吗

心血管健康只是人体健康的一个方面。鸡蛋或者胆固醇对于心血管健康没有不良影响,那么其他方面呢?比如,鸡蛋食用量与糖尿病发生率的关系就吸引了不少研究。

202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以1991年至2009年参加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8545名成年人作为对象,分析了他们的鸡蛋食用量与糖尿病发生率的关系。数据显示:到2009年,这8545人中出现了947例糖尿病,其中每天食用鸡蛋超过50克(相当于1个鸡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很少吃鸡蛋的人高60%,尤其是在女性身上更明显。

这个结果有点惊人。但这不是第一项、更不是唯一的一项探讨鸡蛋食用量与糖尿病风险的研究。早在2009年,国外就有研究揭示了类似的现象。

2020年,《美国临床营养研究》发表了哈佛等研究机构发表的一篇综述,汇总了美国三项大型健康研究的数据,涉及总人数超过21万,平均跟踪时间近30年。结果发现,在那些起初没有得糖尿病的人群中,跟踪的几十年内总共出现20514例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很少吃鸡蛋的人,每天吃一个及以上鸡蛋的人群得糖尿病的几率要高14%。

那篇论文还汇总了其他的16项流行病学调查,总人数接近60万,其中出现了4万多名糖尿病患者。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美国,每天吃一个及以上鸡蛋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升高了18%;在欧洲,则没有影响;而在亚洲,甚至还降低了18%。

这些都是正式发表的规范研究,我们不能说哪些研究是可靠的,也不能说另一些研究不可靠。在营养学领域,需要把这些结果汇总起来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是流行病学调查,它们所显示的是“鸡蛋食用量与糖尿病的发生率相关”,并不能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在数据分析中,研究者会尽量剔除“混杂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很难完全去除。比如,在发表哈佛那篇大型综述的那一期《美国临床营养研究》上,同时也发表了加拿大学者的一篇评论。针对那3项大型调查,评论指出:食用鸡蛋多的人群,其BMI(即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也更高,而且运动更少,同时也少用降脂药物;“虽然作者仔细地调整这些混杂因素,但是鸡蛋食用量低也可能只是一个标志,代表着人们有更好的健康意识、更倾向于其他的健康饮食以及生活方式,而这些难以完全纳入到统计分析的变量中去。”

那篇评论还提到,有一些小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多吃鸡蛋,并没有增加空腹血糖和血脂——而这是糖尿病发生的常规指标。

此外,有一项来自多个国家、涉及14.7万人的调查,也没有显示出鸡蛋食用量跟空腹血糖以及血脂有关。

也就是说,基于目前的这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就作出“鸡蛋增加糖尿病发生率”的结论,是不严谨的。因此,该评论的结论是:“适量使用鸡蛋(即每天1个),是一种安全而且实惠的获得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可以被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健康饮食,强调适量摄入多样化的食物”。

如何吃更重要

从营养组成而言,很少有像鸡蛋那么优秀的食物。除了优质的蛋白质,鸡蛋中还含有许多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对眼睛健康有一定帮助;胆碱,是大脑和神经健康需要的物资,尤其是孩子更为重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较为丰富。而且,它的饱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很低,作为“营养全面均衡”的组成部分,很容易与其他食物进行搭配。

不过,比吃几个鸡蛋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吃鸡蛋。在欧美,鸡蛋经常与黄油、奶酪、培根、香肠、松饼、烤饼、薯条、面包等一起食用,或者本身就是制作糕点的原料之一。在食用鸡蛋的同时,同时摄入的饱和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以及糖,也是增加健康风险的重要因素。除了精制碳水化合物直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之外,这样的饮食结构减少了蔬果、增加了肥胖,也会间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在中国,许多人喜欢水煮蛋、蒸蛋以及荷包蛋,这些都是很好的食用鸡蛋方式。摊鸡蛋、葱花炒蛋、香椿炒蛋、青椒炒蛋、木须肉、鸡蛋汤等等,也都是不错的食用方式。相对来说,炒鸡蛋、蛋糕、烘焙甜点等做法,营养健康则相对要差一些。

总的来说,从目前的科学证据来看,每天吃一个鸡蛋,依然是谨慎、健康的选择。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