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起目(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哪些典型症状?为什么?)

影像科豪大夫 0
文章目录:

克雷伯菌肺炎,糖尿病人身体里的常客,不可不查

一位美丽的女士,参加完朋友的生日聚会开车回家,路遇交警例行检查。

反正没喝酒,只是吃了点甜品,自信地猛吹一口,结果呆住了:酒精阳性!

啥?抽血确认她的乙醇浓度为1000mg/L,什么情况?仪器坏了吧?女士自己肯定没饮酒,也没喝含有酒精的饮料……

她并没有说谎,交警同志的酒精检测仪也没坏。

这位女士患上了一种自酿酒综合征(也称肠道酿酒综合征),她身体里有一种细菌发生异常,吃了某些不含乙醇的高糖甜品后,这些细菌会把肠道当作酒窖,把甜品发酵酿酒,产生内源性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会剧增,甚至有的病人会达到醉酒的浓度,可判定为酒驾。

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种微生物可能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病人没有长期饮酒史,却查出脂肪肝),后来这位女士对交警的规范执法表示感谢,解决了自己多年的疑惑:女士平时身材保持很好,但数年前却查出比较严重的脂肪肝,一直找不到原因,自己并没有暴饮暴食,没有肥胖,也不酗酒,原来是这个细菌在身体里搞副业。

这种会酿酒的细菌,叫肺炎克雷伯菌

人体通常都会自发产生少量酒精,但这类病人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内产生的酒精量是正常人的4-6倍,摄入高糖食物后产生的酒精更多!

有研究者还做了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选取了一些酒精肝病人的肠道菌群数据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超过60%病人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而对照组人群中阳性率只有6%左右,相差10倍。

好了,有头脑灵活的人会说,以后被交警查到酒驾有借口了?

呵呵,想多了,这是个少见病,能治,而且医院能辨别出是否饮酒。不要以身试法心存侥幸,酒后莫开车!

肺炎克雷伯菌,除了酿酒,还会引起肺炎吧?因为它名字里有“肺炎”

是的,朋友们没猜错,这个细菌真的可以引起肺炎,尤其是糖尿病人,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种细菌最早是在1886年,从死于大叶性肺炎的病人肺中分离出来,归属变形菌门,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存在于健康人的呼吸道、胃肠道正常菌群中,在自然界水、谷物、肉类中也能分离到

所以,尽管它能酿酒,却命名为肺炎克雷伯菌。而且它也不是专业的酿酒菌(酵母菌),酿出的酒并不好喝,口味比茅台、五粮液差远了,还能导致内源性酒精性脂肪肝病,要打压。

肺炎克雷伯菌,怎样引起人类肺炎?

上面提到,这个肺炎克雷伯菌是个条件致病菌,在5-38%健康人肠道和1-6%健康人口咽部可以找到,不会引发健康人的肺炎(高致病力的菌株除外)。只有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或者产生诱发因素的刺激才会引起肺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

当人体血糖长期处于高位时,一方面人体免疫监控会下降,免疫细胞受到糖衣炮弹的腐蚀,执法能力下降,会减弱吞噬某些病原菌的能力,平衡被打破;另一方面,坏细菌得到了大量糖水营养,就会趁机快速繁殖成群,到肺里搞事情,引发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肺炎克雷伯菌引发右肺大片炎症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它会用毛茸茸的菌毛和粘稠的荚膜多糖黏住人体细胞,同时粘稠的荚膜会阻挡住免疫细胞的吞噬,对抗血清杀菌;它的脂多糖成分能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引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这还不够,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铁载体系统,对铁的亲和力比人体细胞铁结合蛋白强,可以从人体正常细菌的铁结合蛋白中获取铁,而铁是细菌蛋白质的氧化还原剂,对细菌成长繁殖起重要作用。

是的,不止儿童成长离不开铁,细菌也离不开,细菌还会从人体细胞里抢劫铁,关键我们还抢不过它。

所以,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很重要!不要让糖衣炮弹腐蚀我们的免疫细胞队伍,也不要给细菌提供糖分营养。

怎样诊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呢?

细菌培养是诊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金标准。这个细菌可以引起人类肺炎、脑脓肿、泌尿系感染、软组织化脓性炎等,所以取病人的中段尿、血液、脓液或脑脊液等,涂抹到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可以出现圆形、灰白色的黏液样菌落,有些比较黏,挑一下可以呈丝状:

实际上,很多糖尿病人因为咳嗽、发热就诊,从胸部CT片上也能看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很多特点,这种肺炎分吸入性血源性感染两种类型,其中血源性感染的病人常常伴有肝脓肿,是由于肠道里的克雷伯菌流窜到肝脏,失去管制大量繁殖,再通过血液入肺引起肺炎: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多年糖尿病,比较倔强,血糖控制不太好,还经常喝点小酒,因为发热、咳嗽5天发现右肺大面积肺炎,伴有多发小空洞,有些空洞里有黏稠的脓液,因为比较稠厚不太容易咳出来,这是典型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CT表现。后来从痰液培养中发现大量肺克。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该怎样治疗?

不必惊慌,控制好血糖后,这个细菌有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消灭它们。

不过我们上面提到,克雷伯菌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和替卡新林天然耐药),且不同的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需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对肝脓肿的病人,需要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实施经皮肝穿刺引流,及时排出脓液,缩短疗程并减少并发症。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关注!

#超能健康团##湖南医聊超能团##清风计划#

糖尿病患者5年内一定患视网膜病变?中医如何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据了解,我国糖尿病人口超1.164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糖尿病还可能导致失明。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成为20~64岁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多年糖尿病患者是否一定会出现视网膜病变?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些人会几年才出现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因为视物模糊去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是糖尿病,经过检查确诊是糖尿病。病人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所以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2015年根据中国居民营养和慢病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病人有1.1亿,眼底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史五年以上的一般发病率达到25%,也就是说十年以上增加一倍,达到50%。十年至二十年能达到75%,所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延长,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眼睛是一个球体,最敏锐的视觉是在眼睛的黄斑区,也就是在影响到黄斑区的时候,视力和视功能才会下降。早期如果是影响到周边视网膜,有出血、有微血管瘤、有渗出,但是没有影响中心视力,一般患者是不知道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程度了。如果出现影响视力的情况,那就已经相当严重了。最令人可怕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视力减退或者正常,双眼干涩,或眼前有黑影飘动,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大便干燥或稀溏,舌质胖嫩有瘀斑,脉沉细无力。早期给予自拟滋阴止血汤。

中期:视物不清,目睛干涩,伴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黯红,少苔,脉细涩。

晚期:视物模糊或不见,或突然视力丧失,伴有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唇色紫黯,脉沉细无力。中晚期给予自补滋养明目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云雾移睛”、“血灌瞳神后部”等范畴。传统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证治要诀》云: “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指出了精血亏损是消渴病致盲的主要病机。现代中医根据消渴病因病机研究,结合眼部病变发生发展过程,多数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为瘀血阻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肝肾亏虚,目失濡养,日久耗气伤阴,阴虚虚火上扰,灼伤目络,气阴两虚,瘀阻于目,血溢络外为标,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寒凝血瘀,目络阻滞,痰瘀互结,最终均伤及于目。

中医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气阴两虚论治

明目汤

组方: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菊花、枸杞子、丹参、石菖蒲。

清亮饮

组方:熟地黄、党参、山药、黄芪、玄 参、茺蔚子、天花粉、白茅根。

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可以很好的改善血液状态,促进积血吸收,从而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2、肝肾亏虚论治

明目汤

组方:以生地黄、枸杞子、决明子、山萸肉、黄芪、西洋参、丹参、地龙、蒲黄等。

有补益肝肾、活血明目的作用。

3、阴阳两虚论治

组方为黑附子、熟地黄、白芍、蝉蜕、三七、红花、泽兰、密蒙花、炙甘草。

温补阳气、化瘀通络。

医生:糖尿病开始形成时,通常会感到6处不舒服,但很少有人注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是一种被称为“沉默杀手”的慢性疾病,它在早期形成时,身体会发出一些微妙的信号。然而,这些信号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误认为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许多人直到病情严重时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此时,控制和治疗的难度已大大增加。

事实上,如果能及时留意身体的变化,早期发现糖尿病并不难。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形成初期可能感受到的6处不适,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帮助更多人警惕这些信号。

异常口渴和频繁排尿

当身体开始出现糖尿病的早期迹象时,口渴感会显著增加,同时排尿次数也会变多。

这种现象源于血糖水平的升高。

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会努力将多余的糖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导致人体脱水,进而引发口渴感。

许多人将这种口渴误认为是天气干燥或水分摄入不足,但这种与尿频并存的口渴常常是高血糖的警示灯。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可以归因于“阴虚燥热”。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症”,其中“上消”表现为口渴多饮。

这种情况对应于阴液亏损、内热炽盛,导致津液不能滋润身体。

缓解这一症状,中医常建议以滋阴润燥为主的治疗,比如服用生地、玄参等中药材,同时配合饮食调整。

莫名的疲劳感

如果一个人总是感到精力不济,甚至在充分休息后仍觉得疲劳,可能与血糖水平失控有关。

高血糖会导致机体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久而久之,身体便会陷入一种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

这种疲惫感通常被误认为是压力大或睡眠不足,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无法有效将血糖运送到细胞中,细胞自然就“饿”了。

而中医则认为,这种疲劳感可能与“脾虚”有关。

脾主运化,帮助身体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如果脾虚,身体自然会乏力无神。

调养脾胃可以作为改善疲劳的辅助措施,饮食上可多吃山药、莲子等健脾益气的食物。

视力模糊

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视力突然下降时,第一反应是觉得自己用眼过度或年龄增长所致。

然而,血糖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导致视力问题。

高血糖会引起眼睛晶状体的水肿,导致屈光度发生变化,从而使视力短时间内变得模糊不清。

虽然这种模糊可能在血糖恢复正常后改善,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糖尿病还可能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导致失明。

中医认为,视力模糊与肝肾亏虚有一定关联。

肝开窍于目,肾主精气,肝肾不足会导致目力减退。

因此,除了控制血糖外,滋补肝肾也是改善视力的关键。

可以尝试服用枸杞、菊花泡茶,这些药食两用的材料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护眼。

手脚麻木或刺痛

当糖尿病开始损害神经系统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手脚的麻木或刺痛感。

医学上,这种表现被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尤其是那些控制四肢感觉的神经。

这种麻木感可能从脚部开始,逐渐扩展到手部,给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从中医角度来看,手脚麻木多与“气血不畅”有关。

糖尿病患者的气血运行常受到阻碍,导致经络不通。

中医治疗上,常通过针灸疏通经络,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等,以改善症状。

同时,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寒凉食物,避免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

伤口愈合缓慢

身体的自愈能力是健康的标志之一。

如果发现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变慢,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会削弱白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同时血液循环受损,进一步妨碍伤口的愈合。

这种现象在脚部尤其明显,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甚至需要截肢。

中医认为,伤口愈合缓慢与“气血两虚”密切相关。

气血不足,无法为组织修复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

调理气血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可以通过补中益气汤等经典方剂来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日常饮食中可加入红枣、黄芪等益气补血的食材,帮助身体恢复。

异常的体重变化

体重的快速变化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信号。

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在短期内体重增加,而另一些人则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体重增加通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而体重下降则可能是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只能通过分解脂肪和肌肉来获取能量。

中医对此有独特的解释,认为这种体重变化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肥胖者多为“痰湿体质”,而消瘦者则多为“阴虚火旺”。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辅以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糖尿病早期调理建议

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除了遵医嘱服药和控制血糖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不可忽视。

从饮食角度来说,可以适量多吃苦瓜、山药、南瓜等食物,这些食物在中医中被认为有助于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运动方面,每天坚持有氧运动,如快走,每次110分钟到150分钟,可以显著改善血糖代谢。

心理调节同样重要。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患病风险。

通过冥想、太极或书法等活动放松身心,有助于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微弱而不明显,但它们却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

留心这些不适,及时就医检查,才能在疾病还未发展为不可逆的阶段将其遏制。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石,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信息来源:

1. 《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中医糖尿病辨证施治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与预防》(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