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性糖尿病(糖尿病酮症属于什么型)
健康科普|警惕糖尿病“刺客”——酮症酸中毒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谭翠霞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周卓玥
近年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个医学名词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在呼吸时会出现酮体的味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烂苹果味”。本期的健康正前方我们邀请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谭翠霞为大家健康科普。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
(1)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部位的感染;
(2)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特别是1型糖尿病完全依赖胰岛素,一旦停用很快发生酮症酸中毒;
(3)饮食不当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酗酒、短期内输入过多的葡萄糖;
(4)各种应激,如急性胰腺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外伤、手术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
初期患者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乏力,体重下降,随着代谢紊乱加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有些出现腹痛、嗜睡,身体表现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血压低、呼吸深大,甚至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我们病房出现年轻、超重/肥胖患者因为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饮食不控制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这类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加之短期使用胰岛素,都恢复得很好。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有糖尿病明确病史的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降糖药物,不要随意停用,平时注意监测血糖,血糖高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2)没有糖尿病史的出现口干、多饮、多尿,近期体重下降明显的要警惕血糖升高,及时到医院做糖尿病相关检查。
(3)超重/肥胖的年轻人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静坐时间,多运动,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减少糖尿病发病。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迹象但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延误病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它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可致严重后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另外,糖尿病患者也应重视该病的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初发表现,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亦可出现。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会出现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过程中,这与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的反馈调节机制有一定的关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实际上为机体内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失去平衡后的一种代谢紊乱的状态。
此外,一些应激状态也可以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如感染、中毒、心肌梗死等,会使得机体迫切需要胰岛素,同时也会导致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下降。而在应激状态下,机体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水平会升高,肾上腺素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其血糖一般呈中等程度的升高,这是因为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以及糖酵解、脂肪酸和糖原合成减少引起的。另外,胰岛素的缺乏还可以抑制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一般比较急,病程小于24小时,而根据酸中毒的程度轻重,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患者发病时,可有明显的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等比较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呕吐还可能会诱发隐藏性碱中毒。另外,少数患者可有腹痛、高渗的表现,但腹痛可由酮症本身引起或患者的原发病导致。
此外,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当体液丢失量超过体重的20%以上,则可出现卧位低血压,同时也可能合并有败血症。酸中毒时,有的患者在呼吸的时候会喷出类似烂苹果气味(丙酮酸气味)的气体。若合并潜在感染时,会有全身性症状。如果病情继续恶化,那么患者就会出现或轻或重的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甚至是死亡。
如果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正确的护理,会对疗效和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监测病情、快速补液、纠正酮症和饮食护理等。
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时就要及时送医治疗,然后由专人护理,监测心率、脉搏、血压等指标,密切留意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等,更重要的是要监测血糖、血酮体、血钾等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然后就是及时地补液,但是补液的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补液时也要注意观察,避免患者因心脏负荷过大而导致心力衰竭。而在补充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降糖过快而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情况。
而在饮食护理方面,要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可以以富含纤维的饮食为主,限制盐分以及高胆固醇、高脂食物的摄入。还有,要规律进食,以免在服用降糖药物的时候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在纠正酸中毒的状态后,还需要继续用药控制血糖和糖尿病的病情进展。由于需要长时间的用药,加上糖尿病目前尚未能治愈,因此患者可能因经济负担、心理负担而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注意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帮助他们疏导情绪,树立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患者也要自觉做好糖尿病的自我管理,避免影响病情。
结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所以患者要注意预防。首先,糖尿病患者要遵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来治疗。其次,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尽量避免受伤和进行手术。
再者,注意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就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最后,糖尿病患者要对自身的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有相当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参考资料:
[1] 徐岗村,董吉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9):3630-3633.
[2] 张玲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17-218.
[3] 唐英琪.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4):152-154.
什么情况预示糖尿病友“酮”中毒了?
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是生理状态下机体除葡萄糖、脂肪以外的另一种能量来源。
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进食后,由肝脏产生很微量的酮体,循环中的代谢底物主要是葡萄糖和脂肪酸。但是在禁食状态下,酮体迅速成为体内的主要能源之一,特别是大脑的重要能源。
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利用脂肪酸,而计提的主要能源是以三酰甘油形式储备在脂肪组织中的,而已糖原储存的能源很少(只能维持不到24小时的能量需求),在禁食时,大脑只能利用有脂肪酸转变的酮体作为能源,从而保护大脑在低血糖时不会引起功能受损。
B羟丁酸在饥饿时能够减少尿素氮的排除,即,可以保护肌肉避免分解和防止长期负氮平衡时的恶化作用,即可以抑制骨骼肌的分解。
虽然机体在饥饿时产生B羟丁酸和乙酰乙酸有生理意义,但是它们都是强酸,当其产生大于利用的时候,代谢性酸中毒就会发生。
正常人生理状态下体内酮体含量很少,一般小于0.6mmol/L,不会引起酸中毒状态。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就是说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酮体过多导致酸中毒。
关于能量的代谢的调节,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方面,胰岛素(储能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用能激素。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一应对能量的不足,而胰岛素分泌几乎是很少甚至是停滞。这是生理状态下的。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那只是胰岛素单方面的问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出现,基本上都是胰岛功能比较差(很差),加上有升糖激素的过度分泌,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状态,有书上说就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比值”问题。
说的再明白一些,就是:不管是饥饿还是应激状态(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多),会动用储备能量,也就是脂肪能量。脂肪分解代谢旺盛,游离脂肪酸经过系列过程会产生乙酰辅酶A这一中间产物。乙酰辅酶A的何去何从,取决于胰岛素的作用,当胰岛素作用很好的时候,它会经过几个途径:1、合成脂肪能量继续储存起来;2、与草酰乙酸合成为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3、进入糖异生,生成葡萄糖。
而当胰岛素有问题时,上述途径会产生“短路”不通畅,酮体会相对蓄积增加。
当血酮达到3--5mmol/L的时候,就会导致酸中毒。
酮体产生高到一定程度,会从尿中排除一部分,此时监测尿才会发现时“尿酮体”。这里面也有“肾酮阈值”的问题,也存在血酮正常而尿酮阳性的状态,同时也会有血酮升高而尿酮阴性的结果。
上述都是基础知识,说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考察一些基本数据:
1、血糖数值------用以分析胰岛功能;
2、进食时间------用于分析饥饿与否;
3、用药-----------胰岛素会抑制酮体生成,如果使用的是剂量较大的二甲双胍或者苯乙双胍(已经正式下文通知生产了,但是,很多“秘方”可能还再用),要考虑减少剂量或者暂停;
4、有无应激因素;
5、尿酮体的多少,有无症候。对于尿酮体 -- 的,能够正常进食的,多饮水,积极监测,血糖偏高的,要和医生沟通是否增加胰岛素剂量。对于酮体 以上的,最好到医院进行处理。
临床上经常有尿酮体 -- 就立马要求住院的,医生没有大的责任,只能说是缺少些经验,但是,住院后的风险肯定会低于放纵其回家。在当前的紧张的医患关系之下,此举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何况很多医院监测血酮并不能及时。
正常人也会出现酮体的,糖尿病人出现酮体会更普遍,不必惊慌,但是必须要高度重视。
当糖尿病人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外伤、腹痛等状态的时候,因更积极就诊,要想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因为:一旦错过时机,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糖尿病人自测血糖,大于13.9--16.7mmol/L的时候,要及时就医,这说明胰岛功能很差了,如果再有一些应激事件,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会很大。
血糖正常而尿酮阳性,主要就两点:1、饥饿性酮体(主食吃得太少,呵呵),2、肾酮阈值降低(比如一些孕妇)
肥胖人要想减肥,不产生较多一点的酮体,哈哈,恐怕很难。
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进群学控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