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有热(糖尿病热干面能吃吗)

糖尿病专家赵保记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总喊热怎么回事?防止糖尿病恶化,应该这样做

小吴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吃播网红,每天都需要吃各种甜的辣的美食,身边的朋友很是羡慕小吴的生活,吃吃喝喝就把钱赚了。但是小吴却因为长时间吃高热量的食物,身体开始变得肥胖走样

一段时间后,小吴的身体总是莫名其妙的出汗,视力也下降了很多,还容易口渴,不过小吴却不以为意。又过一个月,小吴发现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于是在朋友的陪伴下就去了医院,而诊治结果把小吴吓坏了。

小吴被诊断为糖尿病,而这个结果和他经常吃高油、高糖的食物脱不了干系,再加上平时不爱锻炼,得糖尿病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如果胡乱饮食不控制体重不加强锻炼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如:

大量食用高温油炸食物

①油炸类食品里含的热量很高,如果长期没有节制的食用,会导致肥胖或高脂血症等一些相关疾病。

②如果经常食用高温、高油腻,和高甜的食物,会加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风险。

体重超标还不锻炼

①体重超标对于糖尿病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是超重肥胖,很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的,

②体重超重还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而目前胰岛素抵抗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所以一些体重过重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要加强自身的锻炼,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吴听到了以上的讲述,后悔的哭了起来,自己一直无节制的大量饮食,不听身边朋友的劝告,酿成了这样的结果。诊断完回去小吴开始改变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变身体的症状也得到了控制。

一、糖尿病人总喊热怎么回事?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总是感觉到全身燥热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是是不是血糖升高导致。

主要是因为血糖升高会导致体内阴虚上火,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身体发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穿衣方面也需要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尽量让身体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这对身体发热也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防止糖尿病恶化应该怎么办?

1.适当进行锻炼

多运动不管在什么时候对于我们人体来说都是很好的方式。糖尿病的表现就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患者不想自己的病情加重,需要适当进行运动。通过合理的运动来带动身体的循环,有利于体内多余糖类物质以及减去体内的脂肪,这样有助于糖尿病的稳定,有效防止糖尿病加重

2.少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要想防止病情恶化,需要对含糖量高的食物进行忌口,以防体内糖类物质太多而升高血糖。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高糖食物有,甘蔗,白砂糖,奶茶等,这些食物都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患者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严谨把控。

3.适当摄入降糖食物

生活中,有一些食物是有降糖的功效的,食用之后还能够帮助稳定血糖,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血糖升高。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降糖食物种类有洋葱,苦瓜等,可以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适当食用。并且,降糖食物多含有一些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以给糖尿病患者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

4.患者可以合理注射胰岛素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在身体中不足或者生物作用受损情况下,人体的血糖就会升高。因此,为了防止患者的的血糖升高病情恶化,这个时候需要定时注射胰岛素。通过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来降低血糖,来保持血糖的平稳。

5.保证充足睡眠

其实睡眠多或是睡眠少都会增加人们食欲,食欲一高患者就会更想进食。如此一来,这样就会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加大患者犯病的风险。因此,我为了自己的健康,有效阻止糖尿病恶化,就要保证充足睡眠,当然,如果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就需要及时治疗,可以帮助人体改善睡眠和降低血糖。

6.按时服药

患上糖尿病之后需要按时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的平稳,以防糖尿病的恶化。本糖尿病身就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才能使病情好转。建议患者经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7.定期检查

想要防止糖尿病恶化,需要定期检查,并通过血糖的测量来了解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治疗,并且可以合理调整用药,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不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基本上会一直伴随在你的左右。因此患者需要按时服用降糖的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平稳。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代谢变得比较慢,脏器组织和神经组织容易被损伤,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然后根据检查情况及时进行治疗,也要定期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以此来了解自己身体不同阶段的具体变化,及时有效的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治疗,这样可有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一方,张海鑫,田凯宁等.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量表和丹麦糖尿病风险评分量表筛查糖尿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3,31(01):47-50.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3.01.011.

[2] 李丹,杨玫.超声检查胰腺脂肪沉积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贵州医药,2022,46(11):1815-1816.

[3] [管慧娴,吴彬,温彬斌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的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2):3359-3363.

糖尿病感到身体热的受不了,像着了火一样的!看这里就可以了。

糖尿病患者从中医角度来看,其体内燥热与津液不足、阳气过盛密切相关。中医将糖尿病归属为“消渴”范畴,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其中口渴尤为显著。这些症状反映了体内“气”、“血”、“津液”的失调,特别是津液不足与阳气失衡。那么糖尿病患者该怎样增加体内津液的生成,来抑制身体过于亢盛的阳气呢?或者说怎样缓解患者体内燥热难耐的症状呢?

以下是从中医观点出发,我给到大家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疾病有所帮助;

一、调整饮食结构,生津护阴

1.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糖果、甜点等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进一步损伤阴液,加重燥热。

2. 增加酸性食物:中医认为酸可生津,如山楂、酸梅汤等酸味食物可适当选择,有助于促进津液生成。

3. 适量摄入苦味食物:虽然苦味食物多偏寒性,但适量食用如苦丁茶、苦荞茶等,可辅助清热泻火,间接达到生津护阴的效果。

4. 多吃蔬果: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特别是富含水分和纤维的食物,如苹果、菠菜、芹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二、中药调理,滋阴生津

1. 养阴生津方剂:可选用含有知母、天花粉、山药等成分的中药方剂。知母能补充肺、胃、肾三脏津液,并清除虚火;天花粉生津止渴,对口渴、身热有良好效果;山药则配合知母、天花粉,共同增强生津作用。

2. 补气升阳药物:黄芪、葛根等中药可补气升阳,将下沉于肾脏的水液引至全身各脏器,改善体内水液分布不均的状况。

3. 固涩津液:五味子以其酸涩之性,能固住体内津液,防止其过度流失。

三、生活方式干预

1.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瑜伽等,以“慢”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过亢。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津液在体内的分布与利用。

2.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同时增加低热量、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杂粮、豆类等,有助于稳定血糖,减少燥热感。

3. 情绪调节:中医强调身心统一,情绪波动、压力大等因素会影响体内气血流动,进而加重燥热。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对缓解燥热有积极作用。

四、综合调理

糖尿病患者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调理。在中医指导下,根据体质特点、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饮食、运动、情绪调节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于体内“气血津液”的平衡,以达到滋阴生津、抑制阳气过盛引起的燥热的目的。

总之,糖尿病患者增加体内津液生成、抑制阳气过盛引起的燥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调整饮食结构、中药调理、生活方式干预等。在中医指导下进行综合调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以上涉及的中药,需要在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应用,患者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真实病例:糖尿病,原来是胃热盛!临床常用一方,清胃泻火又养阴

大家好,我是中医庞主任。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糖尿病的这个事儿。

糖尿病,原因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复杂,很难说清的问题,每次说到糖尿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中医能治吗?糖尿病不是不可逆吗?

好吧,我还是得先讲个医案,等我说完,你就懂了。患者张先生,47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致口渴多饮,饮水量约4000ml,多食易饥,食量倍增尿频量多。日尿量约3500ml,空腹血糖 11.76mmol/L,尿糖 ,经医院检查诊断为糖尿病,经口服西医降糖药及中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2个月自觉症状加重,身体逐渐消瘦,周身乏力,大便干结。前来问诊时面色无华,形体较瘦,看舌苔,舌质红绛苔黄少津。问诊完后,但见此方:
槐花,黄连,滑石,天花粉,葛根,胡黄连,苦参,黄柏,知母,白术,山药,甘草。当时开完方子,患者表示不解,就这几味药,能治的了我这病吗?

我说你且回去吃,看效果说话。结果才服用几剂,患者食欲亢进、烦渴等症明显减轻,于是效不更方,连服20余剂后,多食善饥、口渴喜饮、尿频诸症基本消失,自觉体力倍增。
说完医案,我们接着说说为什么此方有如此功效。患者口渴引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身体消瘦,周身乏力,大便干结,面色无华,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沉细数。辨证属于燥热伤阴耗气,处方中黄连、黄柏、胡黄连、滑石、槐花、苦参清热泻火解毒,配合天花粉、知母、葛根滋阴生津液清热,白术、山药益气养阴,补脾主运。

药方对症,肺胃之热自除,患者感受良好。好了,关于此方,就说这些吧,你有糖尿病的问题吗?不妨这里详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