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大腿截肢(糖尿病大腿截肢和小腿哪个恢复快)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下肢有这些信号要注意得了神经病变,防治方法给您了!

糖尿病已经悄然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慢病,慢慢的到来,让人防不胜防,但了糖尿病的人,首先的问题就是防并发症,怎么防呢?当然就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今天我们讲一讲糖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并的预防知识!

今年59岁的李先生,糖尿病史10余年,期间一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两年前出现双下肢麻、凉、痛,他一直没有太在意,血糖也控制的忽高忽低,半年前症状加重,最后因一次剪指甲而引发了感染,导致了足足大面积溃烂,成了糖尿病足病。

一、糖尿病人为何会出现双下肢麻凉痛?

首先要提醒广大糖尿病友,如果已出现肢麻凉痛,就要注意了这就是所说的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为什么会有这种症状发生呢?因为在身体的表层皮肤,充满着神经末梢的感应器,如触觉、温度、痛感等外来的刺激,就会由神经网络把信号传到大脑来诠释。如果把神经比喻成一条电线,那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常是外层的电线皮破损。这时候就会出现异常的神经感觉,典型的症状是四肢远端的麻木、疼痛、发凉和感觉异!

当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光会让下肢受损,严重者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神经内分泌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受损神经类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分为四类: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影响周围神经的感知能力,如温度觉和触觉。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会影响手臂、手、腿、足和足趾,造成疼痛或失去知觉。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近端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导致髋部、大腿、骨盆和臀部疼痛。肌无力和腿部疼痛也是近端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

局部神经病变:对某一特定神经或神经群的损伤。局部神经病变通常会导致强烈的、突然的肌无力、疼痛和感觉丧失。

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一系列关键的人体机能,如心脏和呼吸频率、胃肠活动、性功能和血压。很多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无法感知其血糖下降至危险的低水平。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了还能治好吗?

糖尿病人如果出现早期的下肢发麻或发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治疗,就能逆转,但治疗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疗程,如果不及时治疗,一不小心碰破了,就引发足病了,这样不但治起来费事,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截肢的风险。

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因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

营养神经:常用药有甲钴胺等。

抗氧化应激 :如α-硫辛酸等

改善微循环 :常用药如胰激肽原酶、前列腺素E1、己酮可可碱、山莨菪碱、西洛他唑、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司他等。

2、对症止痛治疗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等。

3、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药汤剂、针灸、中药熏洗等治疗。

4、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或者采用动脉微灌注直治,这两种治疗目前效果最好,见效也最快。

三、得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饮食怎么吃?

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环,得了糖尿病或相关并发症后,更要加强饮食管理,在饮食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为原则,主食以疏糖营养馒头为主,副食肉、蛋、奶、油要适量,一日1个鸡蛋、半斤牛奶(脱脂)、100克瘦肉、各种蔬菜500克,烹调食物油25克,以保证机体营养供;

糖尿病人除了饮食,还要注意三餐后的运动,以步行为主,餐后行走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糖尿病友得了神经病变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降糖药:无论使用胰岛素还是其它药物治疗,稳定性和监测对保证药物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减少饮酒:酒精会导致血糖波动,且常常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还含有可导致超重的无营养热量。

如有必要需减肥:超重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还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概率。

选择健康脂肪:坚果、豆类、植物油、低脂乳制品、瘦肉和家禽产品所含的脂肪可被人体加工、利用和清除。人工或添加脂肪,通常被称为反式脂肪,会被人体储存而非利用,通常会导致高胆固醇和体重增加。

避免摄入过多糖:高度精炼或加工的糖如含高浓度葡萄糖或果糖的甜味剂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和下降。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是合理控制血糖并防止进一步神经损伤的关键。

治疗其他并发症:影响血糖、血压和血流或神经控制的健康状况如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均可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概率。

运动:规律运动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降低胆固醇,改善肌肉效率和耐力,改善血流。建议每周运动150分钟,最好分为5个30分钟来实施。

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要怎么预防?

因此我们糖尿病患者应加倍重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控制血糖,维持血糖在理想的范围,同时保证血脂、血压等指标达标,从而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该在保持上述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的情况下,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应用药物治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患十年糖尿病面临截肢风险,六旬老人保肢治疗康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青岛一67岁男子患有糖尿病10余年,两个多月前糖尿病足出现恶臭流脓,面临截肢风险。经过海慈医疗集团保肢治疗,日前康复出院。

李先生今年67岁,患有糖尿病10余年,两个月前,其右脚小趾出现疼痛溃烂,红肿溃烂区蔓延到大半足,且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并恶臭,随后出现高烧、神志迷糊。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将面临截肢的风险。春节前,老人被紧急送到海慈医疗集团本部院区,血管外科中心二科主任李强、副主任王晋军连夜组织专业组成员进行抢救。

按照传统常规的手术方案,需要截掉右大腿以保证生命安全;李强主任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和会诊,确定了新的治疗方案:只需要截掉坏死的足趾,开放引流,持续清创、滴灌负压,之后植皮或邻位皮瓣,等创面完全愈合。

治疗方案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保肢,能否最大化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肢体健全,这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家庭。

入院当天,王晋军副主任团队紧急为患者行足部切开引流手术,引流出大量脓液,去除坏死的组织,并为患者制定了详尽的诊疗方案:内科以减轻炎症、营养支持、控制血糖、调整电解质为主,外科行清创植皮、负压引流、皮瓣修复、残端修整,辅助中医调理、心理疏导和康复锻炼。

两周后,患者去掉坏死的足趾,残端肉芽开始生长,血色素及白蛋白基本恢复正常,体温血糖平稳,尿酮体转阴,患者得以保住肢体。术后经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水平、注重饮食和药物结合等治疗,患者创面逐步缩小。李先生的右足日常还需要精细专业的护理,血管外科中心创面治疗师们依据湿性愈合理论,为李先生应用新型敷料及中医外治方法促进创面愈合。经过血管外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照料,李先生日前康复出院。

60天个性化治疗4次植皮,面临截肢的糖尿病足溃烂患者保肢成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9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常宇)透析、清创、引流、植皮、抗感染……历经60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的糖尿病足治疗组联合放射介入科、肾病内科、疼痛科的医生们内外兼治,成功为一名Wagner5级糖尿病足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保肢成功。5月29日,恢复顺利的患者开心出院了。

从黄豆大水泡到2/3的左脚表面溃烂

57岁的姜先生(化姓)患糖尿病20余年,同时还由此导致糖尿病肾病,每周要透析两到三次。

2023年冬天,因晚上睡觉使用电热毯不慎烫出一个黄豆大小的水泡。因工作繁忙,姜先生每天就自行换药。但谁知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患者踝关节的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逐步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于是他就近在当地医院开始治疗。

但三个月后,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控制,最终左脚超过2/3的皮肤表面溃烂。在截掉两个脚指头之后依旧无法控制,求助多家医院都认为需要大截肢,即膝关节下截肢。于是,姜先生决定转至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希望能有一线生机。

截还是不截?

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邵诗颖副教授是医院糖尿病足MDT的负责人。据她介绍,患者来院时左脚溃疡面深至骨头,有踝关节外露、跖骨外露,筋膜坏死,以及浅表溃疡区。根据糖尿病足溃烂的分级,他已经属于最高级别——Wagner5级。而且还由于各种基础疾病导致肾脏、心脏、肝脏等多器官衰竭,凝血功能紊乱。同时,由于前期治疗过程中因为抗感染使用了多种抗生素,已存在多种耐药菌。截肢符合临床指南的指征,但为了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有没有可能保肢呢?

邵诗颖介绍,全球糖尿病足患病率为6.3%,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虽然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难度大,时间长,但早期积极治疗并联合多种前沿性的辅助技术可以为患者带来希望。因此,他们组建了同济医院糖尿病足难愈创面多学科团队,目标就是能够为更多患者保肢。

“根据下肢血管CT的评估结果,患者有保肢的可能”,在内分泌内科、放射介入科、肾内科、疼痛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时,大家一致通过了稳定生命体征,同步进行糖尿病足分阶段“点状植皮”以及创面局部氧气治疗的方案。

多学科合作,内外兼治保腿成功

随后,大家各司其职,开展综合治疗。肾病内科负责做好患者每周三次的透析管理,排除体内毒素;内分泌内科负责患者血糖的管理、感染的控制与创面清创;放射介入科负责监测患者血管的血供情况;疼痛科负责全程管理患者的疼痛……

“与此同时,我们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植皮缩小创面”,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余学锋介绍,为了更好地为糖尿病足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内分泌内科专门引进了外科医生龚嵩。这种“内外兼治”的模式在国内医院尚不多见。

“该患者创面较大,较复杂,普通的植皮都是在大腿上取一整块皮肤,植入到溃烂的皮肤上,但我们采用‘点状植皮’,分区域采取不同方案同步进行的策略”,龚嵩介绍,取一整块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患者将面临二次感染和伤口无法愈合的风险。为降低创面大小,促进恢复,只要达到植皮条件的区域,他立即为患者植皮、缩小创面。每次他需要在局麻下为患者在床边取皮,取皮区总面积不超过一块纱布大小。没有达到植皮条件的筋膜坏死区和骨关节外露区,就采取多种辅助性技术(包括外源性细胞因子补充,局部氧疗等)使这些区域先后达到可植皮状态。随着每块皮肤的恢复,患者也逐渐建立信心,配合度也越来越高。

60天、4次植皮、持续局部创面氧疗……在多学科合作下,姜先生腿部的血液供应慢慢恢复,随着脚部末梢组织循环的改善,肉芽长起来了,皮肤也渐渐愈合,出院时前足部分泌物培养提示耐药菌消失,保肢成功。

邵诗颖提醒,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大,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远远大于治疗。

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主要为足部的感觉异常,比如发凉、麻木、灼烧感、针刺感及其他异常感觉,如蚁行感等。还可表现为行走乏力以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可以观察到足部皮肤颜色改变(如青紫色)、出汗减少、皮肤皲裂增厚、脚趾变形等。她强调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以上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并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