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糖尿病(水仙茶的好处)
喝茶居然会导致肾结石?赶紧喝口茶 压压惊
来源:北京青年报
俗语常道茶 “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大暑一到,饮水量也日益增多,但喝白开水没味道,喝“肥宅快乐水”又怕胖,茶水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爱喝茶的朋友最近却被 “喝茶易得肾结石”“长期饮茶恐增加肾结石风险”等谣言文章吓得不轻。到底怎么回事?咱们还是细细说来吧。
导致肾结石的原因
有三类
找来这些谣言文,读完发现它们的逻辑主要在于:茶叶含有草酸,而草酸钙是肾结石的诱因之一,所以经常喝茶容易导致肾结石。但是这个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的逻辑,细究起来就不是那么靠谱了,存在诸多漏洞。
首先,咱们得先知道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肾结石不只是“肾结石”,它在医学中的真实称谓其实是“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结石可能出现在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等部位,只是肾和输尿管结石较为常见,所以大家往往将泌尿系结石叫做肾结石。
那泌尿系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在医学上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是结石形成的主要机理:一是尿液成石物质的过饱和;二是抑制成石物质减少、促进物质增多;三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受损。
简单概括就是:生成结石、排不出去、肾不行了。
而其中,导致后两者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基因异常等。
所以谣言文中的第一个漏洞产生了,肾结石一定是因为无机盐太多形成结石了吗?不,还有可能是正常代谢的无机盐排不出去。毕竟谣言文中提到的患者30多岁就曾经发生过结石,不排除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受损情况或自身体质易生成结石,文中未提及其身体情况就直接让茶叶背了锅是不是有点冤呢?
摄入草酸
不代表一定会导致肾结石
肾结石在中老年男性(30-60岁)的发病率很高,约为10%,并且依赖于年龄、性别和种族而改变。近80%的肾结石为草酸钙结石,15%为磷酸钙结石,其余为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及感染性结石。
结石发病率这么高,草酸钙引起的肾结石这么多,摄入草酸多肯定会导致发病?医生可没这样说。
国内很多研究都点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虽然对其发病机制有了很多的研究,也形成了诸多假说和理论,但是鉴于致病因素繁多,且疾病的形成与危险因素之间也绝非简单的因果关系,所以目前并没有一个假说或者机理能完整解释结石如何形成。
说所有的茶都富含草酸
是以偏概全
以苦丁茶为例,显微镜下观察其薄壁细胞中确实存在草酸钙。那含量多吗?这个不好说。
如果查看各种茶抽出液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浓度和草酸含量,可以发现许多茶类物质是确实含有草酸的,对于红茶、绿茶来说,有较高的草酸含量(44mg/kg-90 mg/kg),而乌龙茶的草酸含量却只有5mg/kg-47mg/kg。在乌龙茶中,水仙和武夷水仙的草酸含量比较高,特级武夷水仙草酸含量为47mg/kg。佛手的草酸含量较低。铁观音的草酸含量为5mg/kg-30mg/kg。(此处数据参考屈信成等的《苦丁茶与五棱冬青的性状和显微鉴别》)
所以谣言的第二个漏洞诞生。茶叶种类不同、制作工艺不同等因素都会导致茶的草酸含量不同。而谣言中泛泛而谈,说茶富含草酸,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了?
很多食物中的草酸含量都大于茶叶
在食用后大部分也都已排出体外
单纯地罗列茶叶的草酸可能大家并不能直观地感受它的含量,我们再用平常常说的草酸含量较高的菠菜进行对比。参考刘晓霞等人所做的《供氮水平对不同菠菜品种光合特性、硝酸盐和草酸含量的影响》研究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菠菜的可溶性草酸含量大约在12-16mg/g,即12000mg/kg以上,即使取茶叶最高的草酸浓度90mg/kg来对比,在菠菜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所以,要是按照谣言的逻辑,菠菜、甜菜、巧克力这类草酸含量高的食品大家都应该敬而远之,千万别吃。
其实,一般而言,食物中的草酸吸收率很低,大约只有2.4%-14.4%,绝大部分草酸还没被小肠吸收就已经与食物中的钙结合随排泄物排出体外。所以正常人适量食用这些高草酸含量的食物完全不影响健康。同理,茶叶中的草酸吸收率比它们还低,怎么可能构成这么大的威胁呢?更何况正常人一天可以吃100g菠菜,有谁能吃掉100g茶叶呢?
喝茶的健康益处
已被研究证实
当然,万事没有绝对。如果本身出现一定的肾脏疾病或者是结石频发的患者,还是要少食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或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茶水的饮用也要遵循医嘱不能盲目服用。
到此为止,茶叶“黑历史”也就此被“洗白”了。但是还没完,茶叶对肾的好处大家还没有看到: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发现茶叶中的茶多糖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发病过程中的生化指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科的研究显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并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减轻肾病综合征大鼠的肾脏进行性伤害;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发表的文章显示,茶叶中的EGCG可以减轻机体的过氧化损伤,降低形成结石的危险……
至于如何喝茶叶,众说纷纭。目前看到的上限为每日12g左右(有部分文章认为不超过10g,也有说不超过5g),且每日饮茶3-4泡为宜。对于不常喝茶的朋友,完全不用担心茶叶带来的草酸,而对于常常饮茶,身体健康的朋友,掌握合适的冲泡方法,每日饮用也不必过于担忧肾结石的风险。但是对于肾结石患者、身体机能不佳的朋友及孕妇等特殊群体,还是建议不要每日过多饮茶,遵循医嘱。文/亢涵(生物医学工程在读博士)
《水仙派治疗法在尿崩症治疗中的应用与反思》
《水仙派治疗法在尿崩症治疗中的应用与反思》
水仙派,作为中医学术流派之一,以壮水养阴为治疗原则,继承并发展了古代名医仲景的白虎汤、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等经典方剂,并融合了温病学派的用药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尽管名为"水仙",但其并未独立成派,而是将各种药物灵活运用于杂病的治疗之中,与专以附子为主的火神派形成鲜明对比。
在治疗内热阴虚、火灼津液等病症时,水仙派常选用生地黄、何首乌、麦冬、知母、玄参、女贞子、当归、阿胶、石斛、天花粉、沙参、桂圆肉、龟板、旱莲草等药物,以期达到滋阴降火、生津止渴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水仙派的治疗法并非万能。以尿崩症为例,该病症以口渴、消瘦、尿多、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与糖尿病的消渴症状相似,但患者并无糖尿病史。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单纯采用壮水、保阴生津的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笔者曾接诊一位尿崩症患者,初诊时按消渴症进行调理,未见明显改善。后改用大剂量的生地黄、玄参、石斛、麦冬、天花粉、知母、西洋参等药物,病情虽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笔者考虑加入固涩药益智仁、金樱子、桑螵蛸,以收摄水道,减少尿量。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尿量明显减少,口渴症状得到缓解,经过三周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未再复发。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水仙派的治疗法在尿崩症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完全适用。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综合运用壮水养阴、固涩收摄等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临床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以不断提高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万古福茶山水韵 | “闽派养生”,从一杯福茶开始
鲁迅先生说过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福建有福茶,足堪慰乡愁
东南呈祥,山海献瑞
一缕缕清风环香而来
将山清水秀全融进了茶香暖意中
要问福建人为什么这么爱喝茶
十有八九会说“喝茶对身体好”
福建茶到底好在哪里
今天就带你来看看
当第一缕阳光从远山升起,唤醒第一片茶叶,武夷山人一天的“茶生活”就开始了。伸个懒腰,打起精神收拾好自己,到街头巷尾来一碗热腾腾的紫溪粉,再搭配一颗美味的大红袍茶叶蛋……在这里,茶早已融入了民众的生活。
武夷岩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品种众多,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奇种等。其中,大红袍最为有名,被称为“茶中之王”。同时,民间素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说法,可见,武夷岩茶的三大主力品种均有其独特的魅力。
很多人在第一次喝武夷岩茶时会觉得“这不都是一个味儿吗?”事实上,不同产区、不同品种和不同储存时间都会影响岩茶的香味表达。例如大红袍香气清远,水仙香气清香显著,肉桂则仿佛有乳香、蜜桃香或桂皮香。
不只是香型,有研究表明,不同年份及不同剂量的武夷岩茶均表现出降血糖作用,坚持品饮武夷岩茶不仅可以预防血糖升高,而且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同时,武夷岩茶含有丰富的免疫调节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茶氨酸、有机酸、微量元素、芳香物质等。武夷岩茶中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协同作用发挥免疫调节功能,通过调节病毒免疫、炎症免疫、代谢性免疫、肠道免疫、肿瘤免疫及免疫衰老等作用,可系统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另外,武夷岩茶的文化内涵也是令人难以割舍的部分。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中讲学著书,便在石上凿出一处石灶,邀请友人乘舟登石,共煮丹山佳茗。潺潺流水萦绕四周,奇峰掩映,品茗赏景,咏诗论道,其乐无穷。朱熹还为此赋诗一首:“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图源:邱汝泉
如今,朱子的手书“茶灶”两个大字还十分显目,可惜行草书写的繁体“茶灶”二字常被人误读“奈龟”或“奈宠”等等,平添一点情趣。
在泉州,茶是生活。泉州城内家家户户必备茶器茶盘,无论是有朋自远方来,或是自己一番小酌,一杯清茶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图源:泉州文旅
闹中取静,闲暇之日,约三五知己,包一个厢房,带上几款茶叶,品它个一天半日,惬意写满天空。烧水烫杯,取茶冲泡,闻香品水,一遍、二遍、三遍……“七泡有余香”。品味清香型、韵香型、浓香型铁观音时,只觉满室盈香,滋味悠长,醇厚甘爽。
安溪铁观音具有“不冷不热”“茶性平和”的特性。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看,茶性有寒、凉、温、热、平之分。不发酵的绿茶性寒凉,全发酵的红茶性温,高焙火的茶性则热。安溪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不冷(寒)不热、茶性平和,适宜不同体质人群、一年四季长期饮用。所谓“夏喝绿,冬喝红,一年四季喝乌龙”。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安溪铁观音,可以保护大脑神经元,提高思维能力,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明显功效。
在安溪,茶文化已融入到安溪人的生产劳动、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但对于茶农而言,每年最期盼的莫过于“斗茶”。
斗茶图 立轴 绢本
铁观音的冲泡十分讲究,要冲泡出一杯口感、色泽俱佳的铁观音茶,对茶叶量、水温、冲泡时间等都有着明确要求。一杯好的铁观音茶需要静心与匠心,在人与茶的互动中传递着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
每当斗茶赛启幕,评委们揭盖闻香、分辨汤色、舀汤品尝、察看叶底,对参赛茶样进行品鉴与审评。对于制茶师而言,每次斗茶并不是输赢的竞争,更多的是在相互切磋中对茶叶种植、制茶技艺的深度沟通和交流。
图源:林乃设
在福鼎,被福建省绿化委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目录的“绿雪芽”古茶树,是见证白茶生产历史的“活化石”。
如果把喝茶比作一出地方戏,那福鼎白茶就是福鼎人嘴上常哼着的小调。福鼎人爱喝茶,特别是白茶。茶文化不仅承载着福鼎人的文化历史,也诠释着福鼎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图源:张晋
在日常生活中,福鼎百姓也经常用老白茶来预防和治疗一些日常疾病。例如用白茶治疗牙疼、发烧、肠胃不适等。时至今日,白茶常被老福鼎们称为“消炎祛火茶”。
图源:吴维权
福鼎白茶在制作上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适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有研究表明,福鼎白茶能提高细胞免疫力而抵御病毒侵蚀,对流感病毒(H1N1)在细胞水平上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直接破坏流感病毒使其失活而不能继续感染MDCK细胞。
图源:遇见福州
随着白茶贮藏年份的延长,陈年白茶在抗炎症、抗病毒、降血糖、降尿酸和修复酒精肝损伤功能方面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
图源:GAGALing的旅行摄影
另外,福鼎白茶因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现在普遍认为太姥山是白茶的发源地。
闽东许多畲族人家会在女儿出生时就封藏几斤白茶,待女儿出嫁时作为茶礼送出。
图源:闽东日报
“建房上梁、小孩满月、女儿出嫁要用到白毫银针,贵客、长辈到了也要用白毫银针来接待。我们福鼎人把茶放在第一位,有‘茶哥米弟’的说法,茶是哥哥,米是弟弟。”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传意说。
图源:遇见福州
千年茉莉,“莫离”福州。茉莉花与福州的缘分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茉莉从遥远的古罗马,经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香料来到福州并在此扎根。
图源:春伦茶业
图源:一年1班的麦
有关茉莉花的化学研究发现,茉莉花主要功能成分包括挥发油类、脂肪酸、糖苷类、萜类、木脂素以及生物碱等近百种化合物。
图源:智游晋安
研究发现,茉莉花茶具有抗氧化、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和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等作用,同时在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方面有不错的表现。
图源:海峡都市报
茶摊是茉莉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是老福州人生活中最珍贵的记忆。路过茶摊门口,便会闻到那浓郁的芳香。如今,为了让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走进年轻人的世界,许多人开始对茉莉花茶进行新的探索。冷萃茶、气泡茶、茶酒……一款款新式茉莉花茶饮应运而生,一家家新式茶摊正逐渐出现在福州。
图源:春伦大众茶馆
花开一瞬,香溢千年。茉莉花茶浸入了福州人的灵魂,成为如诗般的福州美学的完美载体。它就像榕树一样,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成为福州文化的一部分。
图源:央视网
走进宁德市坦洋村,“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几个红色大字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十分醒目。
图源:福建日报
坦洋工夫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始创于1851年,发源于宁德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
早在光绪年间,坦洋工夫茶就远销东南亚和欧洲,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英国皇室特供茶。近年来,坦洋工夫茶在海外更是频频“出圈”,入选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全球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用茶。
研究显示,坦洋工夫茶中含有的可可碱和茶多酚会随着陈化期的延长而增加。一般情况下,可可碱对人体有较强的、持久的利尿作用,并且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兴奋心肌、松弛气管平滑肌。除此之外,可可碱对于横纹肌有直接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骨骼肌的机能以及肌肉的兴奋性。茶多酚则可以保护人体健康,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抗辐射和抗老化的作用。
1990年5月,刚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宁德交接工作时,调研福安市社口乡坦洋工夫茶叶公司。
“习书记讲,一定要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这个品牌,让坦洋工夫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份嘱托牢牢印在坦洋村全村人的心里。当下,他们又开始探索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图源:福建日报
福安市充分利用坦洋村的丰富资源,在茶产业转型升级中,重点筹备茶园 摄影基地、茶园 文化节、茶园 茶艺体验、茶园 营地、茶园 茶叶销售等“茶园 ”模式,盘活旅游资源。推动数字坦洋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业态,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四进坦洋”所留下的爱民足迹和殷切嘱托,并把“情意坦洋馆”建成党建教育活动场所,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图源:见书v
作为中国乌龙茶的经典之一,水仙素以香幽味醇著称,且因制法不同而有闽南、闽北之分。100多年前,水仙从建阳水吉跨越山重水复,在漳平大会村落地生根。
图源:周昂
漳平自古以来种茶之风盛行,从宋代开始,漳平的先民就有了种茶的农事活动,历史上曾经种植有素兰、野山茶、菜茶等原生茶叶品种。
看似“草根”的漳平水仙,在当地茶农的勤劳智慧下,有着“如兰似桂”的天然韵味。它不仅融合了南、北的制作工艺特色,而且使用特制的木模,槌压塑造成方饼,诞生了独树一帜的乌龙茶类紧压茶。
水仙茶饼外形扁平四方,乌褐油润,汤色深褐似茶油,滋味醇厚,香气清高,叶底黄亮,红边显现。由于茶饼携带方便,易于保存,而且品质优良,越来越受到茶友喜爱。
图源:周昂
有研究表明,漳平水仙茶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对口腔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并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及螯合铁离子等途径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如今,经过百年发展传承和制作不断技艺精进,漳平水仙茶以其独特的茶饼形状和与众不同的香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青睐。茶叶泰斗张天福称赞道:“漳平水仙保留了乌龙茶传统韵味,是乌龙茶的‘千金’”。
图源:黄振明
每年采茶季,这里茶香四溢,处处可见繁忙的采茶场景。当前,南洋镇精心打造茶旅结合线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茶文化旅游产业链。
在福建
茶在生活里,生活在茶里
采茶、制茶、喝茶、斗茶、吃茶
福建人“泡在茶里”,以茶会友
邀您一同领略
好山好水生好茶的无穷魅力
END
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