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盲了(糖尿病瞎了能活多久)
浸糖20年,眼睛“甜到盲”,专家呼吁糖尿病要早防早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胡炎夏
图/受访者提供
据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且数目仍在迅速增长中。令人堪忧的是,因糖尿病的知晓率仍偏低,许多患者疏于防治,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增加。
广州54岁的良伯便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多次来到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医,多次治疗,几经波折。
这段经历令他颇为感慨:“这糖‘甜’得差点‘盲’了......
得了糖网后,视力会逐渐下降
浸糖20年,“糖网”晚期“甜到盲”据了解,一年前良伯双眼出现视力下降,并且眼前总感觉出现一些固定的暗影,经查诊断为“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爱尔眼科形态功能科马红婕主任表示,当时良伯双眼玻璃体均呈血性混浊,右眼眼底无法窥清,左眼隐约可见视网膜表面有新生血管,这表明他的糖网病程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情况比较严重。
“良伯患有糖尿病20年,身体早已深度浸糖;加之长期控糖不佳,导致了‘糖网’病发。”马红婕主任说,“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15年的,75%可发生糖网;2型糖尿病患者,70%以上会发生糖网。糖网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或只有飞蚊症表现(如眼前黑影飘,像蚊子追着跑);等到明显感觉视力下降,往往到了晚期,视力很难挽回,严重者可致盲,病程不可逆。”
屡犯屡治,一年7次治疗挽救视力目前来说,局部注射药物、激光和手术是治疗糖网主要手段。专家指出,病情较轻时,可通过前两者解决;然而,当糖网发展到了晚期,出现视网膜增殖膜、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则必须通过手术解决。稍有延误可能危及视力,严重可致失明。
受糖尿病影响,良伯糖网反复发作,加上肾功能衰竭,一定程度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在一年内,除了关注全身因素(如控糖、肾透析等),马红婕主任还先后为他进行双眼治疗多达7次,包括玻璃体腔注药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和取出术、及联合白内障摘除与IOL植入术等。
所幸,经一年的坚持治疗,全身情况稳定,眼睛视力也较前清晰好转。
术前:右眼玻璃体血性混浊,窥不清眼底;术后:右眼玻璃体硅油填充,视网膜平伏,可见全视网膜陈旧性激光斑
糖网致盲不可逆,专家呼吁早防早治马红婕主任指出,糖网一旦发生,病程不可逆,如果不尽早干预治疗,最终可能失明。因此,糖网早期的筛查防治尤为重要。据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1次眼底检查,可使糖网严重失明风险降低94.4%。
因此,专家提醒:一旦确诊糖尿病,除积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外,还需关注肝肾功能的变化;此外,还应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并遵医嘱长期随访观察,早防早治,尽可能地远离致盲风险,更好呵护自身眼健康。
了解更多
听过文盲、脸盲,你听过糖尿病盲吗?快看看你是哪个盲
指导专家:
陈璐璐 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听过文盲、脸盲、眼盲,你听说过糖尿病盲吗?
糖尿病盲是指糖友在控糖路上任性随意控糖,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科学治疗的一种状态,扫盲在行动,以下8个盲区看看你中了几个?今天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扫除盲区,做个“文化人”吧~
1、盲目乐观,拒绝用药
盲区
有的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是吃出来的,只要控制饮食,就能降低血糖,拒绝服药;
还有的糖友听说降糖药物必须终身服用,觉得不方便,同时也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认为如果不开始使用药物降糖,也就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所以拒绝服药。
专家建议
应对糖尿病应该采取综合治疗,饮食控制是降糖的基础,且需长久维持。但是即便是病情较轻的患者,单纯饮食控制也不能长程有效地降低血糖。
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来降低血糖是由于其本身发病机制决定的,并不是“药物依赖”。相反,许多药物可改善胰岛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使用药物治疗。
2、盲目悲观,一蹶不振
盲区
有的糖友一听说患上了糖尿病,非常紧张和焦虑,觉得糖尿病就像绝症,不可能治愈,一辈子都要与病魔纠缠,还不能随意吃美食。
专家建议
虽说糖尿病尚不能完全治愈,但可控,只要血糖控制良好,寿命与健康人群无异。患了糖尿病不要过度悲观,相反,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利于控糖。
3、盲目吃药,不管血糖
盲区
有的糖友认为只要服用降糖药物就相当于控制好了糖尿病,直到出现了并发症才发现血糖控制得不好。
专家建议
糖尿病不像其他疾病有较严重的症状,有些患者不把糖尿病当严重疾病对待。其实,糖尿病危害的表现之一就是其病程的隐匿性。血糖控制差者在患病后5~10年内可能发生并发症,切记不可忽视定期检查血糖及并发症。
4、盲信广告,胡乱用药
盲区
有的糖友担心降糖西药有副作用,且“治标不治本”,于是听信小广告上的“中成药保健药”,以期达到控制血糖并最终“治愈”的目的。
专家建议
正规降糖药物都是经过大量试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才能上市的,其疗效较有保障。
而广告上的“特效药”,常常成分不明,生产厂家含糊不清,这样的药物连安全性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降低血糖了,所以,一定要到有资质的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降糖治疗。
5、盲目限食,营养不良
盲区
有的糖友为了控糖,严格限制饮食,三餐的主食都是杂粮,肉食蛋禽也很少吃。
专家建议
饮食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但过分限制饮食不但可能发生低血糖等,还会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情况。
正确的做法是既要适当限制饮食,又要保证每日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少吃多餐,每次正餐进食七至八成饱,餐间搭配低糖蔬果或其他低糖食品,保证每日摄入适量蛋白质及一定量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
6、忙于工作,不识疾病
盲区
许多人误认为,糖尿病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所以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不会是患上糖尿病。
专家建议
糖尿病的起病形式是多样的,有些人甚至毫无预兆地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体检,及时地发现和诊断糖尿病。
7、盲目抗拒,绝不打针
盲区
有的糖友认为胰岛素是疾病终末期的治疗方法,一旦开始使用就不能停用,拒绝打针。
专家建议
正常机体每日会产生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友由于体内自身胰岛素量或其作用不足,而需要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来降糖。
因此,不必对胰岛素充满恐惧,只要在医生建议下合理使用胰岛素,同时避免发生低血糖,就能安全的应用胰岛素治疗,达到血糖良好控制的效果。
8、盲目降糖,追求速度
盲区
有的糖友希望在一天内将血糖调至正常范围,不惜加快降糖速度。
专家建议
糖友,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血糖降低过快,可能诱发低血糖、心脑血管病等危险。切不可盲目追求快速降糖,尤其是平衡能力差的老年糖友,在非急性状态下,应稳步降糖,逐渐适应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小编提示
糖尿病盲可怕,更可怕的是在意识到自己是糖尿病盲之后却不做改变!控糖是场持久战,扫除糖尿病盲,各位糖友控糖一定要科学、规范、坚持,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欢迎搜索、关注“健康时报-糖友会”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
本期编辑:毛圆圆
糖尿病会引发致盲眼疾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防“盲”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11月15日讯(通讯员 周巧)为了让更多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眼底病的防治知识及先进的诊疗技术,帮助他们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因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眼底疾病,11月14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在院内及市内多个街道社区举办了主题为“糖尿病易致盲,定期检查早防控”的眼底名医科普大讲堂及糖尿病眼底病筛查活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数据,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1亿。更可怕的是,近五成糖尿病患者存在致盲风险。
糖尿病除了对心、脑、肾产生影响外,还会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约为24.7%~37.5%,且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可逆,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医院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宁向艳介绍,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视力也正常,但这时其视网膜病变已经悄然发生了。到了中期,患者会感到视物模糊,眼前闪光感,变形,变色,畏光或视野中心有暗点;而到了病变晚期,眼底新生血管、纤维增生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会因眼底出血致使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硕士生导师、医院眼底病科主任陈忠平提醒,由于“糖网病”病变损害具有不可逆性,一旦视力明显下降便难以恢复。因此,糖网病防盲的关键在于患病早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以及定期做眼底检查。一旦患上糖尿病,不管视力是否下降,都应每年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并记录眼底情况,必要时应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将糖尿病眼底病控制在早期,避免发展至晚期,导致不可逆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