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睛黑点(糖尿病眼睛黑点做手术多少钱)
北京医院专家说 | 糖尿病患者眼前冒黑星,小心是失明前兆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在门诊遇到的一个案例。
去年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就叫他老德吧,他是到门诊找我看病治疗咳嗽的一位患者。这次陪他一起来的,也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暂且管这个老朋友叫莫先生吧。
图源:网络
莫先生长期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不太理想,并且高度近视,且从事文字工作,长期伏案,抽烟,饮酒。
老德和莫先生是好朋友,在我给他开了治疗咳嗽的药以后,和莫先生在座椅上闲聊。说是希望晚上约莫先生和其他几个朋友一起聚一聚,吃个饭。因为毕竟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莫先生同意聚餐但是拒绝了喝酒,他说:“聚会可以,但是不能喝酒,原因是前一天,去到外地出差,喝了不少酒。今天早晨刚回到北京。感觉到自己喝了假酒了——觉得喝了酒以后,第二天早上眼睛出现一些黑影飘动,像黑星在飞舞”。老德听后,还跟他开玩笑说:“听说过有人喝多了酒以后是眼睛冒金星,你怎么就冒起黑星了?你肯定是喝了假酒了”。
图源:网络
虽然他们在我的旁边,聊天儿调侃。但是我还是听到了这段话。作为医生,职业敏感下,我非常敏锐的感觉到莫先生这个症状,是有问题的,结合他长期的糖尿病史,可能是视网膜出问题了。于是我提醒他:或许,莫先生,您的眼睛很可能出问题了。同时我建议他马上到眼科就诊。
边说边做,我领着莫先生到了眼科,找了北京医院眼科搞眼底病的俞小兵主任,俞主任听了莫先生的病情描述,马上给他进行了检查,最后结论让莫先生大吃一惊,他的视网膜竟然马上就要脱落了。
眼科俞主任嘱咐他千万不要动。马上把他收入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使用激光治疗的方法,把他即将脱落的视网膜固定住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医院治疗以后,莫先生病情明显得到了好转,他视力也恢复了。
图源:网络
后来,我又见到莫先生,他说多亏我那天的提醒,幸亏我发现了他的这个症状,并提醒他进行了及时的就诊。
我解释说,他也正好撞了运气,正好那天眼科的俞主任在医院,正好进行了及时的检查和救治,否则的话,他的视网膜很可能脱落了。如果视网膜脱落了,治疗需要做视网膜修复的手术,手术的复杂程度要更高一些,如果脱落严重,手术的效果未尝可知,即使手术成功了,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
从那以后,莫先生对健康就上心了,开始非常注重自己的糖尿病,积极的控制血糖,进行了饮食的控制,保持饭后运动,按时的服药,定期的检查等等,血糖控制非常好。
图源:网络
我今天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当中,会出现的一个并发症就是糖尿病眼底病变。
而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可能出现的恶果之一,就是会引起视网膜脱落。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视网膜脱落的病因,以及视网膜脱落的临床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尽早的发现它,更好地去预防和治疗它。
- 视网膜脱落 (概述):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图源:网络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视居多,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图源:网络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长期积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内多次手术后,长期视网膜脱离,冷凝等后。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图源:网络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眼内视网膜脉络膜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转移癌;炎症如葡萄膜炎,VKH,脉络膜炎,巩膜炎;色素上皮病变如大疱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视网膜血管病如von-Hippel和coats病等;全身疾病如妊娠高血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一些血液病等。
- 视网膜脱离的早期表现有什么?视网膜脱离早期有4大特征。
特征一:飞蚊症
视网膜上有裂孔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裂孔游离到玻璃体中,由于玻璃体混浊,视野内常有黑影飘动。于是出现飞蚊症。
图源:网络
这种飞蚊症发展快,第一日是一两只“蚊子”,第2日就变成十几只“蚊子”,但这时视网膜与脉络膜尚未脱离。老莫就是出现的这个症状,进行了及时的治疗。
特征二:闪光感
闪光感的出现意味着视网膜与脉络膜正在分离,视网膜好比鸡蛋壳内的”蛋衣“,它与眼球壁的关系是相贴而不相连。
图源:网络
当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锥细胞和杆细胞)受到了刺激,于是患者就有闪光感,犹如闪电一样,一亮一亮。闪光感说明视网膜正在脱离或者脱离正在扩大。
特征三:眼前出现黑幕(视野缺损)
当眼前出现了一层黑幕,而且不能消失,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视网膜已经脱离了,当视网膜脱离后因为得不到来自脉络膜的营养,功能发生障碍,这一区域的视网膜就看不见东西了,而成为一个黑幕区。
图源:网络
黑幕区的位置与视网膜脱离的位置是相反的。如脱离在上方,黑幕在下方;脱离在下方,黑幕在上方;脱离在左侧,黑幕在右侧。一旦出现黑幕扩大的情况就证明视网膜开始大面积脱落。因此,我们发现黑幕后,要及时就医。
特征四:视物变形
当视网膜脱落处于早期的时候可能不易被我们所察觉,当其脱落牵连到黄斑时,就是引起我们看到的事物出现了变形,这是视网膜脱落的重要表现,而及时就医诊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隐患。
图源:网络
发生黄斑区脱离时,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若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
治疗:
视网膜脱离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而且越早手术效果越好,一般3~6个月以后成功率就很小了,所以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手术。
图源:网络
糖尿病是引起视网膜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失明几率是一般人的25倍。在中国患有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中,有50%伴有视网膜病变。而患病15年以上的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更是高达63%。
预防:
视网膜脱落致盲是不可逆的病变,视网膜一旦损坏,目前只能采取修复措施,其功能总会受到影响。
除了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等眼底病外,糖尿病已成为新一代中老年人的“光明杀手”。
日常早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以及定期做眼底检查只需要几十元,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再进行治疗,手术费用将达到2万元左右,不仅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
图源:网络
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最好半年就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这能够有效预防眼底病的出现。
作者:吴翥镗 (北京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
图源:网络
排版:超耶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这几种眼底疾病,严重的可致失明!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我国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影响着全国1.4亿的患者。它是一个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除了糖尿病本身,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同样严重。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670万人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糖尿病相关眼病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致失明。近日,记者采访了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副主任马修彬,与大家探讨糖尿病相关眼部的问题。
女孩10岁确诊糖尿病,13年做了4次激光手术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我们接诊的有糖尿病相关眼病的患者中,年龄较小的仅有10岁。”马修彬告诉记者,安安(化名)今年23岁,10岁那年因眼部有炎症来就诊,经检查,发现是前葡萄膜炎。“这是一种免疫性的疾病,所以我当时推荐她去做一下免疫相关检查。后来她确诊有糖尿病,而且这些年血糖情况一直很不稳定,出现了糖尿病相关眼病,已经做了4次视网膜光凝术了。最近来就诊时,发现她眼睛有黄斑水肿,也要进一步治疗。”
马修彬表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已约有3700万人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史10年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约为50%,超过20年的患者患病率几乎为10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通常会引起患者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色、飞蚊症、夜视能力差、视觉中心出现黑点或空白点甚至突然失明等。这种病共分为6期,较轻的患者往往会有视网膜出血等情况,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以恢复的;但在4期以后的患者,往往会伴随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症状,不但难以恢复,控制发展也比较困难。”
那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如何治疗?马修彬表示,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玻璃体内注射药物,这种方法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水肿吸收。第二种方法是激光光凝治疗,它能降低视网膜氧耗,防止新生血管的增生,阻止病变范围扩大,延缓病情恶化。第三种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对于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膜、视网膜脱离等情况,需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做定期检查至关重要。而早发现、早治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好防控方式。”马修彬说。
把饮料当水喝,小心糖尿病性白内障找上你
马修彬表示,白内障也是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是指,我们眼球里的一个叫“晶状体”的结构发生了混浊。“我们眼睛中的晶状体,就如同是一架照相机的镜头,可以帮助人的眼睛调整焦点。如果晶状体出现了混浊,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正常人一般过了60岁,会有白内障的情况,但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时间通常会提前至45岁之前。相形之下,糖尿病性白内障,一般为双眼发病,而且发病相对迅速,数月、数周、乃至数天晶状体就会完全浑浊,多发生在血糖没有控制好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
马修彬表示,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把饮料当水喝,这会过度消耗身体的胰岛功能,引发糖尿病。“临床上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一般很难早期发现。而且不少年轻人自制能力差,哪怕发现了,也无法做到很好地控糖,所以糖尿病性白内障会发展得很快。如果白内障不及时治疗,第一是会增加手术难度;第二是白内障会影响眼底的检查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若不及时治疗眼底病变,视力会降低甚至于失明,而这种病情导致的结果是不可逆的。”马修彬说。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筛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
采访中,马修彬建议广大市民,Ⅰ型糖尿病患者,自发病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决定后期眼底复查时间或到眼科进一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定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筛查眼底病变,如果没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建议每年检查1次;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标准,缩短随访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马修彬建议市民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物;健康饮食,少吃油炸、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高蛋白食品;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眼健康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患者眼冒“黑影”不放心上险失明
湖北日报(通讯员裴霓裳、彭怡旷)武汉一老人眼前常飘“黑影”,但直到视物异常才就诊,发现右眼玻璃体积血。而罪魁祸首竟是看似无关的糖尿病。
57岁的高女士家住武汉蔡甸。清明假期,她来到女儿家看望外孙,突然发现外孙脸上有一块很大的“黑斑”。可外孙脸上皮肤正常,家人意识到其眼睛出了问题,带其前往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经查,高女士右眼视力只能看到眼前20厘米物体。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李祥芸问询得知,高女士有六年的糖尿病史。最后,高女士被确诊为患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已出现右眼玻璃体积血。高女士表示,平时一个人住,眼前“黑影”的情况出现过,她也就没在意。
李祥芸说,高女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出血不仅使屈光介质混浊,还会对眼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玻璃体持续出血,可能会丧失患者的有用视力。经治疗,高女士右眼视力已提升到0.1,戴眼镜能看到0.3。
“几乎每天都有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就诊的患者,多数患者认为糖尿病和眼睛失明无关。”该院院长吴建华建议,广大糖尿病患者朋友,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关注并进行眼科合并症的筛查,以免延误病情。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