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新进(糖尿病最新进展)
无糖饮料敞开喝?小心糖尿病找上门!
来源:央视财经
节日的餐桌上,饮料必不可少。超市里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品种很多,对于一些不适合喝甜饮料,但又想吃甜的人群,无糖饮料是不是就可以畅饮了?对此,专家表示,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也不能喝太多。
01
不含糖≠无糖
长期喝无糖饮料有哪些危害?
无糖饮料一般指不含蔗糖、白砂糖等传统糖类,但是含有一些代糖品(或称为甜味剂)的饮料,会让舌头认为“好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表示,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无糖饮料有很多成分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发生“误判”。
“无糖饮料含有的代糖品会让舌头认为‘甜’,却不是糖,胰岛素误认为跟糖有一定的关系,就会出现紊乱,不该分泌的时候分泌,该分泌的时候不分泌,血糖也开始乱套了。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会喝一瓶不含糖的无糖饮料,大约在三到五年之后,就会有内分泌问题,出现肥胖或血糖代谢问题。”
此外,无糖饮料中的代糖品刺激的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下丘脑里有让你吃饭和不吃饭的开关,尽管无糖饮料本身几乎没有能量,但它会让你食欲大开,吃完这顿饭,就盼着吃下顿。”
02
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
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母义明表示,胰岛素是人体唯一能让血糖被利用掉的激素。“如果一个人缺乏胰岛素,那么摄入的糖就会在血液里,无法进入细胞,作为能量被利用掉,最后只能从尿液中被排出。这种就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现在被称为1型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有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它发病最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的。糖尿病会损伤人体的血管,危害非常严重。“人体的每一个脏器都有血管,凡是有血管的地方,就可能有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如有的人眼睛看不见了,就是视网膜病变。有的人下肢发凉、麻木和疼痛,甚至皮肤破溃,被诊断为糖尿病足,甚至有截肢的风险。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脑大血管病变。”
03
糖尿病有什么前期预兆?
在糖尿病前期,人们可能会感受到一些细微变化,但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轻微的视力模糊,经常感到疲倦、嗜睡、口渴,凝血功能障碍,频繁小便、尿黏等。这正是糖尿病前期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
在这段时间,通过饮食、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但是忙碌的生活可能会让很多年轻人忽略了这些微妙的身体变化,从而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糖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者,更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04
熬夜与糖尿病之间有关联吗?
母义明介绍,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较多,包括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而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因此人体的运转就是激素相互平衡和制约的过程。
“夜间一般升血糖激素和胰岛素都不高,血糖在4~5左右。但如果晚上熬夜,升血糖激素就会持续升高,这就会打破平衡,胰岛素本来分泌一点就够了,现在得拼命分泌,两者互相打仗,久而久之胰岛功能衰退,糖尿病就来了。”
05
如何预防糖尿病?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不仅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能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风险。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应选择更为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例如,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深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血糖水平,从而预防糖尿病。以下便是推荐的食物:
主食(碳水化合物):粗细搭配,适当增加以下食物,小麦、大麦、黑麦、荞麦、黑米、莜麦、燕麦、青稞、玉米、燕麦片粥、玉米饼
蔬菜:芦笋、菜花、西兰花、芹菜、黄瓜、茄子、莴笋、生菜、青椒、西红柿、菠菜、豆类、蘑菇
水果:苹果、梨、桃、李子、橙子、橘子、葡萄
荤菜:鸡蛋、瘦肉、鱼肉
零食:坚果、纯巧克力、乳制品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因素,因此学会有效管理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定期健康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血糖水平的异常变化,从而在糖尿病发展成严重问题之前采取行动:
①无论年龄大小,体重指数>23,伴随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心脏病病史以及有近亲患糖尿病。应接受初步血糖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应以后每1~3年筛查一次。
②年龄>35岁者,应接受初步血糖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应以后每年筛查一次。
③出现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CCTV4《健康中国》、科普中国
无糖饮料敞开喝?小心糖尿病找上门!
节日的餐桌上,饮料必不可少。超市里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品种很多,对于一些不适合喝甜饮料,但又想吃甜的人群,无糖饮料是不是就可以畅饮了?对此,专家表示,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也不能喝太多。
01
不含糖≠无糖
长期喝无糖饮料有哪些危害?
无糖饮料一般指不含蔗糖、白砂糖等传统糖类,但是含有一些代糖品(或称为甜味剂)的饮料,会让舌头认为“好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表示,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无糖饮料有很多成分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发生“误判”。
“无糖饮料含有的代糖品会让舌头认为‘甜’,却不是糖,胰岛素误认为跟糖有一定的关系,就会出现紊乱,不该分泌的时候分泌,该分泌的时候不分泌,血糖也开始乱套了。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会喝一瓶不含糖的无糖饮料,大约在三到五年之后,就会有内分泌问题,出现肥胖或血糖代谢问题。”
此外,无糖饮料中的代糖品刺激的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下丘脑里有让你吃饭和不吃饭的开关,尽管无糖饮料本身几乎没有能量,但它会让你食欲大开,吃完这顿饭,就盼着吃下顿。”
02
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
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母义明表示,胰岛素是人体唯一能让血糖被利用掉的激素。“如果一个人缺乏胰岛素,那么摄入的糖就会在血液里,无法进入细胞,作为能量被利用掉,最后只能从尿液中被排出。这种就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现在被称为1型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有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它发病最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的。糖尿病会损伤人体的血管,危害非常严重。“人体的每一个脏器都有血管,凡是有血管的地方,就可能有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如有的人眼睛看不见了,就是视网膜病变。有的人下肢发凉、麻木和疼痛,甚至皮肤破溃,被诊断为糖尿病足,甚至有截肢的风险。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脑大血管病变。”
03
糖尿病有什么前期预兆?
在糖尿病前期,人们可能会感受到一些细微变化,但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轻微的视力模糊、经常感到疲倦、嗜睡、凝血功能障碍、经常感到口渴、频繁小便、尿黏等。这正是糖尿病前期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
在这段时间,通过饮食、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但是忙碌的生活可能会让很多年轻人忽略了这些微妙的身体变化,从而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糖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者,更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04
熬夜与糖尿病之间有关联吗?
母义明介绍,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较多,包括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而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因此人体的运转就是激素相互平衡和制约的过程。
“夜间一般升血糖激素和胰岛素都不高,血糖在4~5左右。但如果晚上熬夜,升血糖激素就会持续升高,这就会打破平衡,胰岛素本来分泌一点就够了,现在得拼命分泌,两者互相打仗,久而久之胰岛功能衰退,糖尿病就来了。”
05
如何预防糖尿病?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不仅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能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风险。
1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应选择更为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例如,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深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血糖水平,从而预防糖尿病。以下便是推荐的食物:
- 主食(碳水化合物):粗细搭配,适当增加以下食物,小麦、大麦、黑麦、荞麦、黑米、莜麦、燕麦、青稞、玉米、燕麦片粥、玉米饼;
- 蔬菜:芦笋、菜花、西兰花、芹菜、黄瓜、茄子、莴笋、生菜、青椒、西红柿、菠菜、豆类、蘑菇;
- 水果:苹果、梨、桃、李子、橙子、橘子、葡萄;
- 荤菜:鸡蛋、瘦肉、鱼肉;
- 零食:坚果、纯巧克力、乳制品。
2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因素,因此学会有效管理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4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血糖水平的异常变化,从而在糖尿病发展成严重问题之前采取行动。
- 无论年龄大小,体重指数>23,伴随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心脏病病史以及有近亲患糖尿病。应接受初步血糖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应以后每1~3年筛查一次。
- 年龄>35岁者,应接受初步血糖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应以后每年筛查一次。
- 出现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张志达
编辑丨林湘瑜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魏韫桐
这款“减肥神药”竟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今晚九点半
一个黑作坊
没有资质,没有监管
水源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完全达不到药品生产标准
竟然在制售注射减肥药
……
“不节食、不运动,一针赢得完美身材。”这样的宣传口号是不是很令人心动?然而如此独特的减肥产品竟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2024年10月12日,由浙江省诸暨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全国首例非法生产销售司美格鲁肽注射药品案一审宣判。11月26日,该案涉及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被判处相应刑罚。
披着“妆字号”的注射减肥药
河南人刘某原在诸暨经营着一家美容工作室。2022年,他了解到有一款叫“AB轻盈素”的产品在圈内非常火爆,减肥效果明显,便想着可以此作为卖点,吸引客户。于是,他在电商平台上以300余元一针的价格采购了该产品。收到产品后,刘某发现产品包装上明确说明该产品“适用于涂抹脸部肌肤”,这与供应商告知注射的使用方法完全不同。
“它在圈内这么流行,应该不会有事。”为了获利,尽管没有相关资格证,刘某还是以700余元一针的价格为客户进行了产品注射。“宣传的时候说这个不需要节食和运动,一针即瘦,但其实我感觉这款产品的用法类似胰岛素,注射在肚脐周围的皮下组织,打了之后什么也不想吃,是厌食的那种感觉。”客户在使用之后,感觉头晕想吐、身体不适,于2022年11月向相关部门进行了举报。
无独有偶,还有不少爱美人士也在不同渠道了解到该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自行购买试用。诸暨市民小周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2月,小周在美容院了解到这款“AB轻盈素”产品,但由于美容院的价格较高,便在电商平台上寻找该产品,发现只要300元左右,小周立即下了单。然而收到快递后,盒子里的针头让小周手足无措。网店客服人员让小周在社交软件上添加指导老师为好友,指导老师告诉小周,注射操作很简单,普通人都能掌握。但小周还是有些担心,犹豫再三,决定请学医的朋友来帮忙。然而,当朋友看到这款产品后,劝她不要注射,因为这款产品外包装上的编号是妆字头的,属于化妆品,不能像药品一样注射进体内。在朋友的建议下,小周向相关部门进行了举报。
“减肥神药”竟是处方药
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后对刘某美容工作室进行检查,并同步检查了小周反映的电商平台产品。执法人员发现这款“AB轻盈素”虽然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了化妆品备案号,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化妆品查询网站上查询不到这个备案号。
经相关检测,这款所谓的“减肥神药”主要成分包含了司美格鲁肽,这是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款处方药,作用人体后可以使人产生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最初被用于治疗糖尿病(2024年6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但仅针对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等特定人群,用作减重治疗时有严格的使用限制)。
2023年2月15日,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该案移送诸暨市公安局立案侦查。由于案情重大,诸暨市检察院了解情况后,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公安机关从电商平台店铺提供的信息入手,对经营者身份进行串联研判,在江苏省一个居民小区内将店铺销售人员张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据张某等人供述,他们听说这款产品减肥功效不错,便开始寻找货源在网上销售,在拿到货品没多久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但在利益的诱惑下,最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供货厂家,张某等人始终不肯交代。
在途快递查明供货源头
相关部门在汤某团伙非法经营的工厂内清点被扣押的涉案产品。
此时,一个装着“AB轻盈素”产品的在途快递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注意。顺着快递的发货地址,办案人员很快查到了该产品的供货源头:广州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2023年4月,以汤某为首的家族式犯罪团伙被一举查获。“他们只有生产化妆品资质,并没有取得任何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但依然在制售药品。”办案检察官姚宇怡介绍道,“厂房里设有一个隐秘的房间,需要三道密码才可以进入,里面存有大量‘AB轻盈素冻干粉’,每天都有大量产品从这家企业寄出销售至全国各地。”
经审查,汤某等人长期从事化妆品的生产与销售,知道很多爱美人士非常关注减肥瘦身领域的新动向。2021年底,他们获悉一款名为司美格鲁肽的处方药具有减肥的功效,于是便动起了歪心思,之后利用现有的化妆品生产设备,并联络了王某、周某等一些非法原料供应商,在工厂内秘密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室”,开始研发所谓的“减肥神药”。“他们其实就是一个黑作坊,没有资质,没有监管,水源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甚至配置的量比也是不精准的,完全达不到药品生产标准。”姚宇怡表示。
为了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该团伙还和一些专业的宣传推广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各种方式使目标客户了解该产品所谓的减肥功效。汤某团伙还同步发展多个下级代理商,宣称该产品来自国外,并不时营造出货源紧俏的假象。一盒产品的成本为30元左右,汤某等人卖给代理商的价格一般为180元,代理商以35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而美容院销售给消费者时,价格基本都会在1000元以上。在巨额利润面前,一些代理商即便发现产品有问题,依然选择持续推广。一旦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咨询时,他们便会说是正常现象,反应严重的话就让停用。
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诸暨市检察院经审查查明,该团伙将产品销售至浙江、上海、河北等全国20多个省、市,涉案金额400余万元,该院于2024年1月至3月对该案提起公诉。
7月,刘某因犯妨害药品管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10月12日,汤某等人因犯妨害药品管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四年,各并处罚金10万元至150万元;11月26日,王某、周某因犯妨害药品管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30万元。
(来源:检察日报·明镜周刊 作者:何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