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豆角糖尿病(豆角对糖尿病人有好处吗)
8种高糖蔬菜会快速拉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吃
一般来说,医师和营养师总会建议病人多吃新鲜蔬菜,因为蔬菜低糖、低脂、低热量。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蔬菜的含糖量是比较高的,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就得多加注意,控制食用了。
1.荷兰豆
荷兰豆吃起来就能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荷兰豆属于高糖蔬菜,吃250克荷兰豆的含糖量就相当于1 斤绿叶蔬菜了。
如果炒了荷兰豆又非常想吃的话,可以少吃几口米饭,来控制整体的糖分摄入。
2. 豆角
夏天快来了,又到了吃豆角的时节,豆角虽然是一到很美味的家常菜,但是糖分却比荷兰豆的糖分还要高,所以豆角最好是少吃。
3. 毛豆
毛豆吃起来虽然感觉不到甜味,但是含糖量也很高,仅70克毛豆的热量就抵得上1斤绿叶蔬菜了,糖尿病患者要慎吃。
4. 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都是很高的,不过胡萝卜本身的含糖量也要比一般的蔬菜高,所以也尽量要少吃。
5. 芋头
芋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且其含糖量和升糖指数较高。食用后,会让血糖明显升高。
不过,血糖控制得不错的朋友,可以吃适量芋头,但应减少相应主食的量,每吃100克芋头应减少25克主食,以保证血糖平稳。
6. 香椿芽
不得不说,香椿芽炒鸡蛋简直太诱惑了,几乎能勾起所有人小时候的回忆,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吃香椿芽的时节,它营养丰富,甚至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加强胰岛素的作用。但因其含糖量偏高,建议大家一餐食用量不超过20克。
7. 菱角
菱角,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蔬菜。古时候有的人会以它代替粮食。它属于含淀粉量较高的蔬菜,多吃不利于控糖。建议每日食用量不超过50克。
8. 甜菜
甜菜又叫红菜头,和名字一样,糖分很高,除了水分就是糖分了,食用后血糖升高会比较明显,建议糖友最好是不要吃。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科学普及|豇豆长 豇豆短 豇豆可是不简单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豇豆就是平时说的豆角,可炒、可焯、可干煸,是百姓餐桌上非常普通且受欢迎的一道菜品。这种菜用豇豆又称长豇豆,大多蔓生,需要搭架,软荚,荚长一般超过30cm。长豇豆在全球均有分布,种子、荚壳、豆秆等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可作为家畜饲料用。
事实上,还有一种豇豆,也就是普通豇豆,主要做籽粒用或饲用。这种籽粒豇豆一般直立生长,荚长一般低于20cm,荚质比较硬,一般荚较短,仅在非常幼嫩的时候可食用,但口感较差,随着荚的生长,荚皮木质化程度高,只有籽粒可食用。籽粒豇豆可做粥、做饭,也可做豆沙豆馅等。由于生育期比较短,且成熟期集中,可一次性收获。籽粒豇豆主要分布在非洲及其他相对干旱的国家和地区,是这些地区贫困人民的主要植物蛋白质来源。
籽粒豇豆(左)与菜用豇豆(右)大田照片
豇豆荚的多样性
籽粒豇豆与菜用豇豆的主要区别
豇豆起源于非洲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短日照作物,尤其籽粒豇豆的光温敏感性较强。因此,豇豆均喜温耐热,不耐低温与霜冻。我国长豇豆从南到北均有分布,籽粒豇豆则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区域。
由于豇豆分长豇豆和籽粒豇豆,因此生物量、株高、花色、生育期、分支数、单株荚数、荚长、荚色、单荚粒数、籽粒色等表型变异远远高于豇豆属其他作物如绿豆、小豆等。
比如绿豆、小豆的花色均为深浅不一的黄色,而豇豆花则可分为黄白色、紫红色为主,但显色深度不一。豇豆成熟荚色主要为黄白色或黑色,嫩荚则分绿色、白色、黄白、紫色等。
豇豆花色的多样性
相对于花色、荚色,豇豆籽粒色更是丰富多样,有单色、双色等,单色有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绿色等,单色籽粒还分不同的脐色;双色籽粒分黄白双色、红白双色、黑白双色等,还分斑点、斑纹等。
部分豇豆籽粒色
豇豆也是一种典型的医食两用作物,除了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豇豆还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中医认为豇豆可主治呕吐、痢疾、尿频等症。尤其豇豆所含B族维生素能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功能,抑制胆碱酶活性,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豇豆中的磷脂还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参加糖代谢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豇豆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性强。因此,可与禾本科轮作间套种,更是补种救灾、填闲拓荒的首选。随着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尤其干籽粒豇豆的提质增效明显,在生态条件落后山区巩固扶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王丽侠,博士,副研究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及食用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5年7月起入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用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创新利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分别在《遗传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中文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Frontier in Genetics、Molecular Breeding、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Crop Science等英文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先后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3)、科普奖(2)、江苏省科技一等奖(3)、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成果一等奖(5)等。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丽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监制:中国作物学会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统筹:程维红 徐琴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
来源: 光明网
豆角为什么不宜糖尿病患者食用?该如何科学搭配膳食?本文告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那是一个夏季的傍晚,杨阿姨正准备晚饭。厨房里,蒸汽氤氲,锅盖掀起的一瞬间,香气四溢。她的儿子刚从外面回来,满脸疲惫,随手拿起一根豆角嚼了起来。杨阿姨抬眼瞧着他,脸上露出几分不安。
“妈,您怎么了?”儿子问道。
杨阿姨微微皱了皱眉头,欲言又止。她从冰箱里拿出一段黄瓜,犹豫着说道:“你爸爸最近身体不太好,医生说要控制饮食。我就想着,这豆角,是不是也要少吃?”
儿子愣了一下:“豆角怎么了?不是挺健康的蔬菜吗?”
杨阿姨叹了口气:“医生说你爸有糖尿病,我也不太懂。可我听别人说,豆角不好,吃多了对糖尿病患者不好。”
儿子放下手里的豆角,眉头紧锁起来:“这豆角……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让一家人陷入了沉思。究竟,为什么说豆角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呢?难道这普通的蔬菜里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杨阿姨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关于饮食的讨论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原理。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以避免血糖过快上升。
豆角,作为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按理说应该对血糖有帮助。那么,为什么坊间总有传言说豆角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呢?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解。豆角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事实上,豆角的升糖指数并不高。而且,豆角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食物在肠胃中的吸收,从而避免血糖过快升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关键在于烹饪方式。
许多家庭在烹饪豆角时,习惯加入大量的猪肉、酱油、糖等调味料,甚至还会把豆角炒得外焦里嫩——这样一来,原本健康的豆角就被高热量、高脂肪的食材所“包裹”,极大地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摄入的热量和脂肪,间接导致血糖波动。
此外,豆角中的碳水化合物虽然不高,但如果一餐中摄入过多豆角,再搭配其他主食,整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也会超标。因此,豆角并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忌”,但确实需要适量食用,并且要注意搭配其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那如何科学搭配膳食,才能让糖尿病患者既满足营养需求,又不至于加重病情?
1. 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之一是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摄入。摄入的热量如果超过身体消耗的能力,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进一步影响胰岛素的利用。豆角虽然热量不高,但与其他高热量食材一起食用时,必须格外注意。
豆角本身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影响食物的升糖指数。炒豆角时尽量少油、少盐,避免加入过多的高糖调味品。
3. 多样化的蔬菜搭配虽然豆角富含纤维和维生素,但仅靠一种蔬菜并不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营养需求。可以将豆角与其他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如西兰花、菠菜、黄瓜等一起搭配食用,丰富膳食结构,增强饱腹感。
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以油炸或过量调糖的方式来增加口感,殊不知这会让原本健康的食材变得“危险”。无论是豆角还是其他蔬菜,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采用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以减少对血糖的影响。
杨阿姨的儿子听完她的担忧后,决定上网查阅更多资料。他发现,关于糖尿病与豆角的争议,其实更多是源于烹饪方式和摄入量的误解。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豆角不仅不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太大的负担,反而能成为他们膳食中的一部分。
后来,杨阿姨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为丈夫精心搭配饮食。豆角依然出现在餐桌上,但她会搭配其他富含纤维和低升糖指数的蔬菜一起食用,注重烹饪的清淡和营养均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丈夫的血糖逐渐趋于平稳。
正如医生所说:“健康的饮食,不在于对某一种食物的禁忌,而在于如何科学地搭配和控制摄入量。任何食物,只要适量并以健康的方式食用,都是你的朋友。”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