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暴自弃(糖尿病自卑)
抑郁竟能勾起糖尿病?是真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老张今年满60岁,从原来呼风唤雨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突然没有人可指挥,老张心里别提多失落了。一晃五个月过去了,他从最初的盼有旧人来,到不爱讲话,身体疲乏,早上也醒得很早,人也变得忽胖忽瘦。到医院一查,竟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说是和老张情绪抑郁有关。抑郁也能导致糖尿病?
今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杜瑞琴就来和大家聊聊抑郁与糖尿病的关系。
抑郁症为何能导致糖尿病
杜瑞琴主任说,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产生疲劳感等典型症状。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一个糖尿病,一个抑郁症,看似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疾病,是怎么扯到一起的?
原来,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进食不规律,体重增加、躯体活动减少,引起了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增加了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同时,抑郁症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如肾上腺皮质轴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增高也会引起患者腹部脂肪沉积,血浆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些都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老张由于抑郁患上了糖尿病,面对糖尿病的困扰很可能导致抑郁情绪会进一步加重。而对于所有糖尿病人,从患上糖尿病开始就应提防抑郁症缠身,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抑郁症状,千万别大意,应及时治疗。因为抑郁反过来会影响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病情,加速并发症的出现。
抑郁引发的糖尿病死亡率高
就像上面提到的,抑郁及与抑郁相关的症状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与之相反,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且患抑郁症的糖尿病人死亡率比未患抑郁症的糖尿病人高54%。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导致机体出现应激样反应,使血浆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增多,并且长期的高血糖引发皮质醇活性的改变。这些变化反过来作用于患者,使患者出现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与此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饮食要求严格、锻炼要求高和治疗费高昂也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抑郁症。伴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非抑郁糖尿病患者。
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了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对医嘱的依从性,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这些影响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如何区分抑郁和情绪低落?
抑郁症的治疗重在预防,及早认识初期的抑郁症症状,从病因入手,消除直接导致或诱发抑郁症的因素,避免因把抑郁症当成综合病症治疗而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抑郁症与一般的心情低落不同,具体表现主要包括:
(1)情绪低落,一般以“晨重暮轻”及“春秋季节重而夏季轻”的规律为特点;
(2)思维迟缓,即记忆力下降、大脑反应慢等;
(3)活动减少,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喜欢独处;
(4)常有焦虑、内疚感(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
(5)睡眠障碍,以早醒为其典型表现;
(6)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
(7)有自暴自弃、厌世、自杀心理或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而躯体症状最容易造成误诊。
出现抑郁症状,适当的自我调整是必要的,包括保持心情平静、解除精神负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缓解由于焦虑及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各种升糖激素的分泌,预防或改善抑郁症;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应建议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和谐愉快的生活或工作环境,都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及血糖的控制。
而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患者症状仍持续不能缓解,则需要看心理或精神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选择药物治疗。
文/莫鹏(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我患糖尿病13年,靠这3个办法,降糖药量减半,今天分享给你们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故事,让患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对我们讲述。
我患糖尿病13年了,刚开始确诊时候,我很焦虑甚至是恐慌,我感觉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完了,在医院里住院治疗了1星期后,我出院了。出院前医生交代我,要坚持吃药,要管住嘴迈开腿。一个人的控糖路总是艰难的,所以我找到了一个糖友交流群并加入了他们。
我的心态一向比较好,接受了自己确诊了糖尿病这个事实后,我便开始了学习,并在医生和“过来人”的建议下给自己制定了饮食和运动的控糖方案,2年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直到目前为止,我的糖化血红没超过5.5,空腹血糖也在4.5-6.0之间,餐后血糖在8.0以内。而且,因为血糖控制的很理想,医生把我的降糖药减量了。并说我是百分百的糖尿病人。
开心之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控糖“十六字诀”:坦然面对、正确认识、积极应对、认真防范;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说的就是心态了!得病前我的饮食习惯很不好,烧烤啤酒宵夜样样沾。但是,在确诊糖尿病后,我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我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觉得既然得了这个病,那不如反将之利用,用这个病来督促我回到健康的生活。
所以我也感谢这个病,让我恢复了健康的生活状态。而且,那些得了不治之症的癌症患者都在苦苦求活,我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你说是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不要去相信外面广告宣扬的所谓的“断根治疗”,糖尿病逆转是有可能,但我们需要能正确认识到,得了病最正确的方法是上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这才是靠谱的。
积极应对说的就是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了。
在饮食上,我的做法是计算自己每天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然后根据这个数字来搭配自己的饮食。
消耗量>进食量,体重下降(血糖好了,但是身体营养不够);
消耗量<进食量,体重上升(血糖高还有抵抗);
因此,每天最好的饮食量是跟消耗能量持平。要做到这么精准不容易,我建议大家买一个食物称,每餐吃之前称一下,做到心里有数。
运动不能懒
我每天午饭后一小时都会快走,时长在30-40分钟,身体微微感觉出汗就行,这样既能消耗餐后血糖又能平衡血糖值,碰上下雨,我就在家里客厅练太极。现在夏天天气热,可不建议大家中午饭后外出运动,可在晚餐后进行。
每隔4到5天做一下抗阻运动,增加肌肉的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包括:仰卧起坐,杠杆等等,有很多种方法,只要能锻炼肌肉就行。另外,别找借口,一找借口人就懒了。
4,做好血糖监测和其他检查虽然确诊的是糖尿病,但血压、血脂等的控制也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防止血糖过高引起的急性代谢紊乱以及防范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友需要时时监测好血糖情况,以及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尿常规和肾功能等,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坚持控糖这么多年,我想对大家说,医生只是我们控糖路上的指引人,只能指引我们大致的方向,最终大部分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患者及家属的医疗常识、重视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想让大家知道,只要态度有了,方法对了,最后可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当我们做到成功驾驭了糖尿病以后,糖尿病就不再是我们的累赘,而是成为我们健康路上的伴侣。说到底还要感谢糖尿病,让我的身体更健康充满了活力。
#糖尿病##好医生为健康护航##糖尿病饮食##关注糖尿病#
神奇!男子患2型糖尿病,跑步1年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当得知自己患糖尿病后,你会选择怎么办?绝望、自暴自弃、悔恨?
而40岁的乔伊·杨选择了跑步,1年之后瘦了72斤,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乔伊·杨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是某家公司的高管。一年半前,公司组织体检,结果他被医生告知已患有2型糖尿病——当时他的体重达近281斤。
“我从没吃过任何药物,也不想吃,所以我问医生不吃药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她回答,减肥肯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乔伊·杨减肥前后对比
于是,一个月后,乔伊·杨开始尝试走进健身房。不过,他感觉有氧运动太无趣,但看到别的跑步者一圈接一圈地跑,也就想尝试一下。
“沿着跑道仅跑了一圈,我几乎站立不住,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多么的差。最终我开始了室外跑步,并让跑步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乔伊·杨回忆起来,仿佛一切都是在昨日一般。
当然,除了跑步之外,乔伊·杨还在饮食上做出了大幅改变:“我们每天的三餐中加入了更多的绿色蔬菜,减少了糖和油炸食物,同时不吃任何加工类的肉制品。我的妻子认为,这不是节食。”
不过,当真正开始减肥后,乔伊·杨才感觉到,减肥完全就像一场无法预知结果的战斗: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流汗,也许夹在一些泪水,甚至还会不断流血,一切都无法预知……但我知道,如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并用计划和决心坚持它,你就不会遗憾。”
乔伊·杨至今还记得,自己不停歇地跑完1英里的感觉——当时他就认为,自己可能永远不会连续跑3英里以上了。
“但是,我做到了——目前最长的跑步距离是13英里(约21公里)。”乔伊·杨即将参加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并且长期的计划是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
在跑步之余,乔伊·杨还开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打篮球,尤其是在夏天,他们每周都会有两三天晚打篮球。“另外,每周我还进行两次力量训练,有助于我整体的运动表现和健康。”
一年下来,乔伊·杨不仅减了体重,再过半年体检时,发现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血糖没有问题,胆固醇含量也低了。
“不仅没有了糖尿病的烦恼,感觉自己更健康了。这不仅仅是跑步的功劳,而是调整所有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最终结果。其实,减肥和健康没有秘密可言,确定目标之后,制定计划,并坚决执行计划。”
无独有偶,国内有个学者也通过长期坚持跑步战胜了糖尿病!
其实在构建中医现代诊疗和健康体系中,天道饮食和合理动息是治疗的辅助手段,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