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营养补充(糖尿病营养补充剂)
医生嘱咐:糖尿病消耗的主要是这种营养,必须补充,切勿大意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着饮食和营养的挑战。我们知道,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异常,而这与我们摄入的营养密切相关。很多人可能会问,糖尿病患者最需要补充的营养是什么呢?答案是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优质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尤其是大脑和肌肉在活动时对其需求更为旺盛。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在处理碳水化合物时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选择合适的碳水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碳水化合物通常指的是那些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稳定的能量,还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在饮食中,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果、白面包和含糖饮料等。这些食物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给身体带来负担。相反,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减缓消化速度,帮助血糖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比如,燕麦、糙米和各种豆类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也是糖尿病患者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蛋白质不仅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食欲。而健康脂肪,如坚果、橄榄油和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并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在补充这些营养时,糖尿病患者还需关注餐后血糖监测。通过记录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患者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营养搭配。
当然,除了饮食,运动也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锻炼不仅能帮助消耗多余的血糖,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无论是散步、游泳还是骑自行车,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才能在控制血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压力和焦虑会对血糖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尝试一些减压的方法,比如瑜伽、冥想或简单的深呼吸练习。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过上健康、充实的生活。记住,营养的补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勿大意。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在为自己的健康投资。
在了解了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的营养后,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想象一下,您在超市里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如何选择才能既满足味蕾,又不让血糖“罢工”呢?
首先,餐盘的搭配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采用“健康餐盘法”,将餐盘分为三部分:一半是非淀粉类蔬菜,比如西兰花、菠菜和胡萝卜,这些都是低热量、高纤维的好选择;四分之一是优质蛋白质,比如鸡肉、鱼肉或豆腐;剩下的四分之一则是优质碳水化合物,如糙米或全麦面包。这样的搭配不仅能让您摄入均衡的营养,还能让血糖保持稳定。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尽量避免油炸和高糖的烹饪方法,选择蒸、煮、烤等方式更为健康。比如,您可以将鸡胸肉用香料腌制后烤制,既美味又健康。再比如,做一份清蒸鱼,搭配新鲜的时蔬,既能满足口感,又不会让血糖飙升。
在饮食中,定时定量也是关键。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忽视了规律的饮食。其实,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整体的代谢状态。试着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餐,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和处理食物。
当然,除了饮食,运动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好帮手”。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分散到几天进行,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帮助控制体重。
在生活中,监测血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您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食物和活动对血糖的影响,从而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记得在记录血糖时,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重要。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影响血糖水平。适当的放松和休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或者简单的散步,帮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您将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管理它。让我们一起努力,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控制》
《营养学基础》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本声明:本文所用标题及人名均为化名,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禁止转载和抄袭,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均视为侵权。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看法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请关注我们的专栏,获取更多健康知识与实用建议!
糖尿病患者营养手册!教你如何科学饮食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达8%左右,即每12名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据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人,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15人。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用药物控制病情之外,营养治疗也非常重要。
在家吃选材烹调有讲究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淡而无味,那就大错特错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比正常人的饮食更讲究合理搭配,每天吃主食3~7两,还要吃1斤菜,1个水果,2~3两纯瘦肉,1个鸡蛋,喝1袋低脂奶或者1杯豆浆,配合2~3勺油脂。
糖尿病患者烹饪时应选择脂肪量较少的肉类,低脂产品,避免食用绞肉类半成品,多增加蔬菜量,选好油。烹调前去掉肉的外皮和肥肉,将肉类切成细条状或片状,减少裹粉的用量。多采用蒸煮的方式,少油炸,减少使用有高脂成分的原料。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无糖食品。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蔗糖,但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其他成分还是很高,因此不能多吃。粽子、月饼、糕点和鲜蚕豆等可以少量吃,但要从食物中扣除相应的热量。饥饿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越是病情不稳定时,饥饿感越明显,可摄入低热量、高容积、含碳水化合物少的蔬菜和水果,以解决饥饿的问题。
外出就餐别吃油炸蜜汁糖醋菜
早餐避免选择含油量太高的;喝豆浆和牛奶时不要加糖;尽量增加纤维素的摄取量;少吃重口味食物。
快餐避免淋卤汁或添加肉酱。避免油炸、蜜汁、糖醋的菜式。
小吃避免羹类或炒的面食,汤面优于干面(如麻酱面等)。小吃多以单一项的主食或肉类为主,无法得到均衡的营养,需调整搭配方式。
西式自助餐及套餐主菜选择以海鲜及含油量较少的白肉为佳, 同时注意摄取量。多选生菜类菜肴,但需注意沙拉酱的种类及量。单点优于吃自助餐。以清汤取代浓汤。餐后甜点宜以低糖水果代替。
食物交换份法可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计算法有:精确计算法、食品交换法和粗算法。食物交换份法是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分成几类。同类食物在一定重量内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相近,不同类食物间所提供的能量也是相同的。食品交换份法的优点是易于控制总热量,同时通过控制主食与副食的量来控制总热量。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要把握好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比例,均衡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以保证均衡膳食。
文/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教授 陈伟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所有糖友注意!补充三种维生素,对降糖大有帮助,文章详细解答
秦女士身材偏胖,5年前确诊糖尿病,虽然每天都要吃药,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麻烦,再加上她性格豪爽,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得病的样子。
确诊疾病后,秦女士非常听医生的话,减少了饭量,增加了粗粮,每天晚上还会去运动,每次复查血糖都很不错。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秦女士却感觉双腿不得劲,还总是背痛,她以为自己又得了什么大病,赶紧咨询给自己治疗糖尿病的医生,医生建议她先去骨科查一查。
经检查,秦女士的骨密度水平低于-2.5,维生素D水平不足20ng/mL,也就是说,秦女士腿没劲后背痛是因为骨质疏松。
秦女士不理解,是自己老了吗?自己才50岁,这就骨质疏松了?
有数据显示,在京、沪两地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体中,近九成人群缺乏维D。而在青岛内分泌糖尿病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5%的患者维生素D不足,年龄越大,不足的情况越严重。
维生素D
它参与糖脂代谢,补充后胰岛素敏感性更强。另外,它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提升免疫力,降低患者生病的风险。
《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改善代谢功能,经过半年的补充,参与者体内的胰岛素更加敏感。
注意:患者在服用前应咨询医生,结合个人情况,再做补充,因为长期、大量服用某一种营养素,可能出现副作用,一般每天补充800毫克,如果缺乏的程度不高,也可通过食物、晒太阳补充,海鱼、蛋类、牛奶都有足够多的维生素D。
提醒:硫酸铝、硫酸镁等药物会影响维D吸收,应分开服用,一个放在餐前,一个放在餐后,尽量在白天吃完,然后到户外逛一逛,促进维D转化。
叶酸
叶酸能促进血管内脂类物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还可滋养神经,降低神经病变的风险,若患者血压不稳定,叶酸也可帮助预防血管病变。
研究表示,摄入叶酸有助于降低HCY水平,改善胰岛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摄入量越高,患病率越低。补充叶酸后糖尿病风险降低了30%。
再说了,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缺乏叶酸,一方面是因为摄入不足,叶酸转化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是服用药物影响了叶酸的代谢。
注意:食物中的叶酸很容易流失,建议简单烹饪,以下这些食物中都有较多的叶酸,包括小米、玉米、香菇、南瓜、柚子、猕猴桃、动物肝脏等。
提醒:不管是饮食补充,还是吃药,叶酸进入人体后要先转化后利用,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基因突变,转化能力低下,将会出现代谢障碍,这类人群出现中风的风险会比较高。
B族维生素
糖尿病医学营养指南指出,患者容易出现缺乏B族维生素的情况。
补充B族维生素能改善神经炎,同时还可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一般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注意: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很脆弱,容易被真菌入侵,出现脚气病的概率比较高,补充营养素有助于帮助皮肤屏障修复,降低糖尿病足出现的风险,也可减少脚气病。全谷物、豆奶蛋、红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提醒:患者长期服用大概率会出现缺乏的情况,应适当补充。神经受损的症状不太明显,但是时间久了危害很大,如肢体麻木、烦躁、焦虑、低落、记性差、失眠等,给中老年患者带来无尽的折磨。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补充。
患者经过药物和生活调理后,一般血糖都会降下来,这个时候患者很激动,想恢复正常生活,我想说现在高兴还太早,因为患者的胰岛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一旦恢复大鱼大肉的生活,很快又会血糖升高,只有持久缓解才是“逆转”。
“逆转”不是胰岛恢复正常了,而是降糖药减少了,血糖也不会上升,甚至慢慢停药后,通过运动、健康饮食、减肥,也能将血糖平稳住,不过,要空腹血糖小于5.6维持一年以上,才能说自己成功了。
无论什么时候,包括血糖正常的人,都要坚持健康饮食,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保证营养丰富种类多,不把自己吃撑,搭配粗纤维的食物一起吃,加强代谢减少热量。
早晨可以吃凉拌蔬菜、牛奶、鸡蛋、花卷,中午吃清炒蔬菜、蔬菜汤、杂粮饭,晚上吃清淡的肉、凉拌蔬菜、水果、小半碗米饭,最好不吃内脏、鱼籽、加工肉。加餐适宜选择水果、牛奶、坚果,分量不用多,通常半个苹果、300毫升牛奶、一小把坚果即可。
患者可以吃鱼、吃肉,但不是大家所想的“大鱼大肉”,在保证饮食均衡的前提下,科学烹饪食物,不用药物补充,也可吸收到足够的维生素,但若存在偏食的情况,就容易缺乏营养。
参考资料:
[1]张磊教授团队:中国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如何?看青岛地区研究数据 | ADA中国之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2-06-16
[2]近九成中国人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被小看了·新快报.2017-07-18
[3]糖尿病营养指南:这5种维生素容易缺乏,导致血糖波动大·医糖.2021-12-15
[4]30年长期随访研究,年轻时多摄入叶酸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生物探索.2020-08-13
[5]国际新研究:补充维生素D或可减缓2型糖尿病进展·健康时报客户端.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