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埋管子(糖尿病带泵往身体埋管)
经尿道疏通“管道”!长沙市第四医院为老人解决前“腺”“男”题
#长沙头条##长沙市第四医院#
尿频尿急夜尿多,一晚如厕七八次,唉……简直苦不堪言!
这是困扰许多男性的问题——前列腺增生,更令男性们无奈的是,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许多男性都难逃它的“魔掌”,80岁的罗爷爷就饱受其扰。
罗爷爷被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困扰多年,每天晚上都无法安睡,严重影响了生活。长沙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罗爷爷为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涛、申隆江主任医师与袁彪医师经过反复讨论后,认为患者具有明显的手术治疗指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决定为其行经尿道前列腺半导体激光剜除术。
由于罗爷爷年事已高,既往基础疾病多,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7年前还因冠心病植入冠脉支架,且今年年初被确诊牙龈肿瘤,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手术难度以及围手术期风险大大增加。陈涛主任带领团队为罗嗲嗲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医护人员耐心回应嗲嗲的各项需求,大大缓解了他的术前焦虑。
通过严谨的术前准备,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第三天患者停用膀胱冲洗后,就可以自主下床活动了。在泌尿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罗爷爷很快康复出院。出院前,他为泌尿外科医护团队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八旬老叟连声赞,泌外医疗技艺精!”质朴而真挚的话语,道出了罗爷爷对泌尿外科医护人员的感激与赞美。
陈涛主任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晚期还可引起膀胱结石、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很多老年男性患者对前列腺增生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甚至讳疾忌医。有的老人和家属觉得前列腺切除需要开刀,所以非常害怕。
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前列腺手术都是可以通过微创技术经尿道完成的,不需要开刀。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术中出血越来越少,术后恢复也越来越快,很多八九十岁的高龄患者也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
像罗爷爷此次的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术,就是通过尿道进入手术器械后,使激光光纤触及内腺和外腺的交界处,从顶端发射激光,剜除后粉碎取出。该手术受前列腺大小影响小,整体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能够尽早拔除尿管,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
长沙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已开展前列腺激光剜除术多年,技术水平成熟,受到了许多患者的好评。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四医院 唐婷 袁彪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H)
住院糖尿病患者佩戴胰岛素泵需知
什么是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
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按与进餐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部分:
一是不依赖于进餐的持续微量分泌,即基础胰岛素分泌,此时胰岛素以间隔8~13分钟脉冲形式分泌;
二是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
发展历史
(1)20世纪60年代最早 提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的概念。
(2)20世纪70年代后期 胰岛素泵开始应用于临床。
(3)20世纪80年代中期 胰岛素泵体积大、操作复杂、难以推广使用。
(4)20世纪90年代后期 胰岛素泵体积小、操作方便、调节剂量精确开始在临床广泛使用。
(5)现代 胰岛素泵更加智能化,与智能手机相结合的泵面市。
(6)未来 与动态血糖相结合,并根据血糖高低注射胰岛素的泵。
胰岛素泵的应用现状
胰岛素泵的使用在国际上已有20余年历史。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研究证实,与多次胰岛素注射相比,胰岛素泵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发布后美国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泵用量上升显著。 2005年美国胰岛素泵使用者已达到278000人。1型糖尿病占胰岛素泵使用者中的绝大多数。
胰岛素泵进入中国市场约10年。据在我国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中的调查显示,使用泵的人群中1型糖尿病为54%,2型糖尿病为44%,其余的2%为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
1.平稳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大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更少的体重增加,胰岛素泵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3.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4.用泵输注胰岛素用量,比用笔注射用量明显减低;
5.手术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高血糖,促进机体的恢复。
6.减少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不便,提高了生活质量。
胰岛素泵治疗适应证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①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快速调整胰岛素用量;
②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③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④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
⑤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①血糖波动大,多次皮下注射,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的患者;
②无感知低血糖者;
③频发低血糖者;
④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者;
⑤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
⑥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
⑦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
文字引自《中国胰岛素治疗指南》
胰岛素泵应该怎么选?
1、全中文菜单显示,操作便捷;
2、耗材经济,7号电池或充电电池;
3、24段和48段都有,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
4、装药量318单位,低药量报警可调的,可以减少胰岛素浪费;
5、胰岛素用量较少的患者,选择基础率最小增幅0.01U的泵;
6、怕小孩乱操作,可以选择可以参数锁定的胰岛素泵;
7、对隐私有要求的,可以选择静音文字报警且可手机操作的泵;
8、应酬多的人,需要选择具有方波、双波、大剂量向导功能的泵;
9、老人使用,选择操作简单的,具有预设三餐量、一键操作大剂量的泵;
10、附近有服务人员。
胰岛素泵治疗注意事项
鉴于目前患者的病情,需要带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现对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本胰岛素泵属本科室治疗设备若患者转科或出院,应预先通知内分泌科医护人员。
二、患者带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由主治医生负责血糖调整方案及胰岛素泵的调控与检测,治疗期间患者不得私自改变胰岛素泵的设置。
三、注射胰岛素:必须准备好饭食,方可通知医务人员用泵注射餐前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后立即进餐,不能超过10分钟,避免低血糖发生。
四、胰岛素泵应在腰带上或放在口袋里,防止管道过度扭曲、折叠,避免受潮、摔坏,如有丢失或人为损坏,由患方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五、监测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3点需监测指血糖,测餐后2小血糖从吃第一口饭计时。
六、带泵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规律,如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糖果(大约含15-20克糖),并告知医务人员。
七、以下情况下应取下胰岛素泵:
1.游泳、洗澡;2. 做CT、透视、磁共振检查。
八、为了您的身体健康,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上述注意事项患者及其家属应详细阅读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微创介入疏通糖尿病足“淤塞”,保住了百岁老人的病腿
百岁老人因近期的一次日常泡脚引发了糖尿病足发作几近截肢。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李承志副主任医师领衔的治疗团队精心治疗,成功通过血管介入手段疏通了病变下肢血管,解除了老人的截肢危机。
多年糖尿病纠缠
高龄糖友触发截肢危机
年逾百岁的何奶奶虽然是个长寿“人瑞”,但高龄因素带来的糖尿病等基础病却给老人的生活品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一个月前的一个日常泡脚,却意外触发了糖尿病足的危机。左足第五足趾的微小水泡,如同健康多米诺的第一张骨牌,迅即演变为溃烂流脓的糖尿病足,疼痛如影随形,侵蚀着老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灵安宁。
在女儿何女士的陪同下,老人四处求医,并辗转找到了暨大附一院介入血管外科李承志。经全面评估,李承志迅速锁定了问题根源——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糖尿病足并发症,以及伴随的下肢动脉闭塞,况且患者第五足趾皮肤已经发黑并且存在溃疡,病情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恢复下肢血液流通,很快就会出现脚趾坏死范围扩大和细菌感染,进而毒素攻击全身重要脏器。一般情况下,需要截肢才能挽救生命!这是一个足以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
“守足有措” 百岁老人保足不截肢
随着时间的流逝,何奶奶病足的救治难度将不断加大。李承志耐心地向家属解释病情和微创手术治疗原理:通过微小的穿刺通道,精准而温柔地疏通闭塞血管,恢复下肢血液供应,从而恢复病足的正常血液供应。
面对高龄与复杂病情的双重挑战,介入血管外科团队迅速集结麻醉科、介入手术室等多学科力量,形成了一支坚不可摧的救治队伍。
经规划与精心准备,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悄然拉开序幕。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手术团队历经三小时的精细操作,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百岁老人终于成功保下了破溃的病足,而且疼痛逐渐缓解。
李承志表示,人体的下肢动脉日常像水管一样源源不断地运输血液,下肢动脉硬化好比水管里出现“淤锈”,导致水管堵塞,血液无法流向远端,引起一系列症状。糖尿病足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脂质代谢缓慢导致的血管常见现象,可能导致腿部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如发紫或发黑)以及静脉曲张等症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快动脉硬化,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血管管腔会逐渐狭窄而出现症状。
他表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应主动学习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了解预防、识别和处理方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应对。特别是老年人应更加注意自己足部的变化,定期检查是否有皮肤破损、颜色改变、感觉异常等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下肢静脉闭塞等血管问题,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若是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发冷等明显症状,首先考虑下肢血管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到介入血管外科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 林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