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患糖尿病(刚患糖尿病需要打胰岛素哪个好)
糖尿病前期该怎么治疗?医生:遵循3个原则,还可以恢复胰岛功能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的王琛主任医师。
糖尿病的后备军是什么?糖尿病的后备军指的是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比如说空腹血糖大于6.1,但是还没有超过期或者是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大于7.8,但是还没有超过11.1,都叫糖尿病的后备军,我们叫糖尿病前期。怎么样能够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叫胰岛素抵抗,什么叫胰岛素抵抗?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胰岛素是通过它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因为年龄大、长期高热量的饮食、肥胖少动等等原因,胰岛素受体不敏感,人体还分泌原来那些胰岛素就达不到它的作用,这就给大脑有一个信号,大脑就误认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就开始发出信号让胰岛素分泌,但是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因为受体不敏感,还起不到它的作用,所以说大脑就持续地给胰腺发信号,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久而久之一下慢慢就给耗尽了,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够,是因为它的受体不敏感,最后通过大脑的信号把胰腺给耗竭,这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这就如同一台卡车核定载重是10吨,但是我们长期装20吨跑,而且又不注意汽车的维护,油路也不清洗,发动机也不清晰,慢慢的它就跑不动了,跑不动以后我们肯定就要踩油门,结果踩还是跑不动,最后使劲踩,使劲的加压,使劲的给油门,最后把发动机耗竭是一样,这叫胰岛素抵抗。
首先第1个要减少高热量的饮食,比如说清淡饮食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
第2个要减肥,就相当于这卡车卸载似的,减轻胰腺的负担,也能够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第3个要运动,其实运动对胰岛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什么说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治疗胰岛素抵抗,所以说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清淡饮食、多运动、减重等等,慢慢可以把胰岛素抵抗性给纠正过来,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说我们改善生活方式,刚才我说的改善生活方式,三个月以后还不能纠正,糖尿病前期血糖还不能恢复,正常的话,根据指南也可以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这个药非常的好,一方面可以减少糖吸收,促进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关键是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所以说通过以上措施,清淡饮食减重运动辅助,注射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就是遗传因素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先说说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根据统计,比如说父母有一方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40%,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的家庭要高4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比普通家庭高70%。我再说说糖尿病发生的非遗传因素,比如说年龄大,另外长期的高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还有肥胖少动等等,是遗传因素与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遗传因素我们改变不了,第二年龄改变不了,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减少糖的摄入、蛋白的摄入、油脂的摄入。
第二减重也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多运动糖尿病能不能治疗以后完全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后能够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如果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运动减重也许能够恢复正常,但是许多糖尿病人是不能完全恢复的,比如说你不能改变你的基因,你也不能改变年龄。还有一个如果糖尿病病程比较长的话,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耗竭,我们讲过胰腺耗竭,胰腺的功能不行了,即使你改变了生活方式减重以后,胰腺功能也可能恢复不了。如果说糖尿病出现了并发症,比如说心、脑、肾、周围神经、视网膜等等,像这种情况,这个情况就需要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不能控制。
许多患者通过合适的用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联合的作用,长期把血糖控制正常,避免出现并发症,照样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所以说不能治愈,不能扭转,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疾病也能健康生存!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刚患糖尿病是否得住院
举个栗子:
刘先生的单位组织体检,他发现血糖不对就又去医院复查,最后刘先生被确诊为糖尿病。有医生建议刘先生接受住院治疗,但是刘先生的工作很忙实在走不开,他想知道糖尿病能自己在家吃药吗?一定得住院吗?
首先,是病情本身。一般来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除轻度低血糖外),慢性并发症加重、恶化或急性发作都需要住院治疗,而其他情况下就不一定需要住院。
其次,看患者面对的现实问题。比如像刘先生这样,第一次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如果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就会建议住院治疗。因为这段时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往往需要住院接受其他捡查;为了检验治疗方案效果如何,往往需要一天多次监测血糖,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刚发现糖尿病, 往往所知不多,需要接受各方面的糖尿病教育,涉及内分泌、营养、运动等各科室;所以在医院更方便。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初期强化治疗效果理想,患者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益。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还是住院更好。
如果患者工作、学习繁忙,同时他有足够的保健知识,懂得最基本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索注射操作,也能够按医嘱服药,定时准时复诊,那么就不一定要住院了。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由于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就要以如何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为优先考虑的了。
文献来源:飞华健康网
初次查出血糖高,不要慌,看看下一步如何去做?
邻居大姐前几天查体,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7.8mmol /L,查体中心医生说得糖尿病了。把糖尿病的饮食日常注意的方面,糖尿病的并发症等等跟邻居大姐说了一通,这可把大姐吓得够呛。回家后再通过网络查了一下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下更慌了,紧张的不得了。这两天甚至饭也吃不下了,觉也睡不好,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今天看见我不上班,一早就过来找我咨询。
来家后刚坐下就是一通诉说。什么糖尿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什么得了这个病不就等于身体跑了缓刑,不多久就会出现并发症。什么不仅身体受罪,也会有生命危险等等。
总之就是得了糖尿病,感到很绝望。相信许多刚查出血糖高的朋友,多少也都有这些顾虑。
其实糖尿病患者是目前非常常见的多发病,初次查出血糖高的朋友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我们来看一看下一步如何做?
第一步,进一步明确诊断。不要先被糖尿病以及由它带来的风险吓倒。许多人第一次发现血糖高,并非一定就是得糖尿病。有时候与前期大量摄入葡萄糖等有关系,需要再次复查血糖以及糖耐量检查,或者查糖化血红蛋白,明确是否确实得了糖尿病。
如果确诊糖尿病,需要查看到底是哪个类型的糖尿病。
成人糖尿病要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其他少见的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比如继发于胰腺疾病或全身代谢性疾病,多见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所导致的胰岛损伤或缺失,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等等。
第二步确诊糖尿病之后,是否一定需要通过药物治疗?
也可以说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先要通过日常的生活方式改变,来看看是否能控制住血糖。
许多人觉得一旦得了糖尿病,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用,日常生活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嗜好美食的朋友,更是如此。
其实糖尿病朋友完全可以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做一种日常生活保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等各个方面如果做好了,本身就是身体的一种保健方式。
如何去做?
正确的对待糖尿病,既不能被糖尿病吓倒,也不能放任不管,要了解到,只要糖尿病通过积极方式控制良好,就不会对身体有明显损害。
首先通过健康的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少糖也是,清淡饮食。多喝清水。少喝碳酸饮料及含糖饮料。戒烟戒酒。
规律的生活方式。规律起居。不熬夜。
积极的锻炼身体。力所能及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首先通过以上的各个生活方式改变,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控制。
第三步,如果初次发现血糖较高,建议先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针对刚刚发现的,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会建议您,做胰岛强化治疗,这种情况的话,那就是需要打胰岛素,让自身的胰岛功能得到缓解,通过这个治疗方案,加上饮食运动,先把血糖控制好。
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但是2型糖尿病,通过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之后,后期也可以更换为口服降糖药。
第四步,积极预防并发症,如果日常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好,需要积极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综合治疗。
第五,可以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有临床证据显示中药可以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与糖尿病相关的症状。
第六,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个需要具体咨询专业医生。
所以说,初次检查发现血糖高,先不要紧张,更不要惊慌失措,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努力,正确面对,积极检测,积极通过综合干预治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