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热死(糖尿病人热怎么办)
死亡率高达70%的热射病,谁最容易中招?
澎湃新闻实习生 朱悦 记者 王亚赛 孔家兴
6月中旬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启高温模式,多地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7月6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2天发布高温预警。
陕西西安,一名55岁的建筑工人倒在了收工回家的路上,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浙江杭州,一名49岁的车间工人在工作时突然昏倒,抢救31小时后离世。
广东广州,一名80岁的老人因为居家通风条件有限昏迷送医,因热射病引发的多器官衰竭不幸离世。
今年入夏以来,“热射病”一词伴随着“抢救无效”,频繁地进入大众的视野。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其死亡率高达70%至80%,是一种致命性的急症。
78例典型热射病:多位老人因舍不得开空调患病
澎湃新闻记者从慧科数据库、公开报道中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发现至少78例典型热射病病例。
其中,室外患者占61.5%,长时间劳作为主要原因,其次是户外活动;室内患者占38.5%,大多因为舍不得开空调,以及工作环境闷热。而舍不得开空调的,都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热射病可分为经典热射病和劳力性热射病。前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后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者。
这些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人。既有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也包括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在内的室内劳动者。室外高温酷暑,室内闷热、缺乏通风,工人群体是中暑及热射病的主要高危人群。
55岁的建筑工人王建禄,倒在了收工回家的路上。王建禄的女儿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当天他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中工作了9个小时。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王建禄的死亡难以被认定为工伤。事发近半个月后,工地负责人才和他的家人达成协议。
热射病患者早期往往会出现头晕、乏力、呕吐等症状,患者的肌肉可能会发生不自主的抽搐。严重时,患者往往会意识模糊,甚至陷入昏迷状态。同时,患者还将面临神经系统等多功能损伤,而这极易导致器官受损。这也就是新闻报道里常常形容的,“多脏器受损像煮过一样”。
从公开报道的案例来看,热射病的救治情况目前并不理想。78名患者中已有13名因热射病死亡,截至相关报道发布时间,依然有20名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
更严重的,发生在室外
虽然热射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因作业环境、体质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室外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比室内工作者承担了更多的病情恶化风险。
一份基于辽宁省2018年夏季15位热射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对比室内患者,室外患者的病情更易恶化。在经过治疗后,超过八成的室外热射病患者最终死亡或无法恢复神智。而从暴露时间来看,室外患者的平均暴露(高温、高湿环境)时间比室内患者还要少2.3个小时。
热射病初期,人们往往对头晕、乏力等症状不够重视,错过救治的最佳时机。在这份研究中,一位患有先天智力障碍的绿化工人,在高温环境作业时出现高热、头晕、乏力。由于对高温危害认知不足,误以为是感冒,这位患者在早期未采取降温等有效措施,两天后在送医途中死亡。
此外,这项研究中有2例高血压患者和1例糖尿病患者, 均属于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症人群。用人单位应杜绝职业禁忌症人群从事高温作业,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地球越来越热,高温造成每年近50万的额外死亡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星球健康》的研究显示,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的额外死亡率正在逐渐上升。从2000-2003年的0.83%上升至2016-2019年的1.04%,相当于高温造成全球每年近50万的额外死亡。
在额外死亡人数方面,亚洲高温死亡所致疾病负担最重,全球45.8%的高温额外死亡发生在亚洲。研究指出,高密度的额外死亡主要发生在东亚和南亚地势低洼、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以及东欧和西欧的城市。
额外死亡率体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欧洲与高温有关的额外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2016-2019年达到了2.63%,而非洲则是最低的。研究者解释,其中的一种原因可能是,人群对非适宜气温的健康效应具有长期适应性,高纬度地区对低温更耐受而对高温更敏感,热带、亚热带人群则相反。
与此同时,热浪正在侵袭着欧洲地区,7月19日,21个欧洲国家发布高温预警,英国首都伦敦更是突破历史以来最高温,达到40.3℃,这样的高温对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英国来说极为罕见。
据八点健闻的报道,频繁的热射病死亡案例反映出的是缺位的高温干预设计,气象部门的高温预警在面向全人群的同时,却难以与其他部门合作,向具体人群提出精细的建议,也无法展开播报之外的实际行动。
7月21日,中央气象局发布天气提醒。未来10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还会持续,华东地区和南疆盆地的气温将超过40℃。
说明:
非适宜温度:高温热量属于非适宜气温的一种特殊情况。在研究领域,最佳温度为气温与人群死亡暴露-反应关系中的最低点(温度暴露-反应曲线通常呈U型)。低于或高于该最佳温度(即非适宜温度),均会导致死亡风险的升高。
最佳温度:研究者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滞后期选择21天,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with 21 days of lag)估计温度-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并将它们汇集到多元Meta回归(multivariate metaregression)中,其中包括各地区死亡人数、平均温度和温度范围等,计算可归因于高温和低温的死亡,最佳温度就是最低死亡率点。
参考资料:
丁香医生—《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近日致死多人,如何预防?》,https://mp.weixin.qq.com/s/TwFuG8Kh2AwVWlxidKTY2w
宋青,毛汉丁,刘树元—《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南方都市报—《悲剧!建筑工人下班路上突然倒下》,https://mp.weixin.qq.com/s/EL89JmSylOtBl1ltzqTIlA
冰点周刊—《一个西安建筑工人死于热射病》,https://mp.weixin.qq.com/s/YAd-guxyfTV4bLv-Fe522A
文汇报—《40℃热浪下,已有人死于热射病,医生:疑似中暑,务必先离开高温环境!》,http://www.whb.cn/zhuzhan/yiliao/20220714/476392.html
新民周刊—《欧洲经历历史级高温,为什么不装空调?》,https://mp.weixin.qq.com/s/OrIPEzJU95eFyj-i1id21A
八点健闻—《多人死于热射病的背后,不只是穿不穿防护服的问题》,https://mp.weixin.qq.com/s/MIHO_ZBGzSKH8rfLt70o1A
中国气象局—《每日天气提醒》,https://weather.cma.cn/web/channel-380.html
责任编辑:吕妍
校对:丁晓
47度,近170人热死:印度多地遭高温极端“烤验”
6月19日,在印度北方邦伯利亚,一名发生中暑症状的老人被送往医院。 (新华社/美联/图)
在极端高温和季风前的潮湿之下,印度北部北方邦伯利亚地区恒河岸边的一个火葬场堆满柴堆,首席牧师帕普·潘迪每天在此清点尸体。
六月中旬的热浪高峰时期,运送到这里的尸体翻了一番,达到每天近50人。除COVID-19大流行之外,这是他20年来从未见过的数字。
“我从来没有过像过去几周那样的经历,这就像一个神圣的诅咒。”2023年6月27日,潘迪告诉《日本时报》。
刚刚过去的几周,印度持续遭遇高温炙烤,北方邦一些地区的气温甚至飙升至47摄氏度。
6月25日的一场降雨,给北方邦带来了难得的清凉。但在邻近的比哈尔邦,高温已经持续了两周,有35人死于首府巴特那的两家医院。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月26日援引专家分析称,气候危机只会在未来导致更频繁、更长时间的热浪,考验印度的适应能力。
印度困于极端热浪
据美联社6月18日报道,印度大片地区近日再次遭受极端热浪的袭击。报道称,北方邦的死亡案例发生在该邦首府勒克瑙东南约300公里的伯利亚。该地区的医务人员告诉美联社,在过去三天里,约有300名患者因各种受高温影响而加重的疾病被送往当地医院。
近段时间,比哈尔邦和北方邦在饱受极端高温的煎熬。美联社报道称,6月18日,北方邦的最高气温为43摄氏度。气象数据显示,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最高气温为44.7摄氏度,最炎热的地区谢赫普拉甚至达到了45.1摄氏度。
经受高温“烤验”的,远不止这两个邦。
印度气象部门称,6月17日至少有五个邦的最高气温飙升至42至44摄氏度。每日最低气温也居高不下,人们靠夜间较低温度缓解暑热的愿望也落了空。
为应对高温天气,印度政府已在北方邦等地发布高温预警,当局下令学校停课,高中以下学校暑假延长至6月底。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印度本来就极易受高温影响。只不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2023年的极端热浪比正常情况来得早,覆盖范围广阔,持续时间比典型热浪长得多”。
4月18日,印度有48个气象站录得42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其中奥里萨邦的最高气温为44.2摄氏度,相较于前一天的气温骤增6.1摄氏度。当月16日的一场户外颁奖活动上,超100万人在超过38摄氏度的高温下曝晒5个小时,导致至少11人中暑死亡。
而就在2022年,印度经历了122年来最热的一年。
政府报告显示,相较于2000年至2010年,在其后十年里,印度经历的热浪事件增加了四分之一,与热浪相关的死亡率增加了27%。
剑桥大学2023年4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长期预测表明,到2050年,印度的热浪可能会超过健康人类的生存极限。”研究人员声称,该国90%以上的地区、数百万人可能会受到热浪的严重影响。
“热浪将继续下去,印度需要更好地准备以应对其后果。”英国《卫报》援引气候专家分析表示。
政治扯皮
究竟有多少人因为高温死亡,当地媒体和公卫专家提及的数据和官方的说辞并不一致。
据《印度时报》6月19日报道,印度人口最多的两个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过去几天接近170人死于高温酷暑。大批因高温而身体不适的民众涌向当地医院,大范围的停电停水,则让当地医院和民众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而印度当局则拒绝将高温与死亡直接联系起来。
据美联社报道,北方邦伯利亚地区最高行政官员拉温德拉·库马尔说:“伯利亚确实死了一些人,但很难说他们死于热浪。其中一些人死于年老体弱,另外一些人死于其他原因。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热浪导致这些人死亡。”
当地最大公立医院医疗主管迪瓦卡尔·辛格在发表高温致大量民众死亡的言论后被革职。北方邦副首席部长布拉杰什·帕塔克在社交媒体上批评辛格的说法“不负责任”。
剑桥大学副教授罗尼塔·巴丹告诉《日本时报》,一个实际的问题是死亡可能有多种原因。
“由于没有针对中暑的诊断测试,因此要建立死亡与酷热之间的直接关联非常具有挑战性。”巴丹说,“如果患有糖尿病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这使他们更容易脱水,因此更容易受到伤害)在45摄氏度的气温下死亡,那么很难判定是糖尿病还是高温杀死了他们。”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6月23日消息,印度当局正在调查极端高温导致的上百人死亡情况。
但围绕死亡原因的政治争吵仍在继续。有批评者指责印度地方和国家政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预防死亡病例。他们认为,大量高温死亡病例反映了卫生系统的不堪重负和准备不足。
致命热浪
“我从来没看过有这么多人因为高温死亡……大家都害怕有中暑风险,马路和市场上几乎没有人。”有患者家属如是告诉媒体。
美联社6月18日报道称,极端高温使印度14亿人口中的80%处于危险之中——极端高温造成更多死亡和疾病,迫使学校停课,导致作物歉收,数千万人严重缺水。
但相比于有钱人,穷人和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高温的致命伤害。
反对派政治家、北方邦前首席部长阿基莱什·亚达夫告诉媒体,死者都是贫穷的农民,他们因得不到食物、药品和及时治疗而死亡,“这是地方政府的疏忽所致,那里缺少公立医院和预警系统”。
“极端高温之下,最好的避暑办法就是待在家里,将空调和冷气冷却器开到最大。”6月26日,《外交官杂志》报道指出,但印度只有约24%的家庭拥有这两种电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类似的便利来逃脱高温。
“人们需要承担的不只是购买空调的费用,还有维持空调运作的高昂电费。即使能运行这些设备,也无法保证远离高温,因为夏季断电很常见。”关注气候变化中弱势群体所受影响的人类学家麦奎德博士表示,“在贫民窟和农村等脆弱区域,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而据印度媒体报道,持续的热浪已导致印度北方邦大片地区停电,不少民众只能在停水、无法使用风扇和空调的环境中煎熬。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阿迪蒂亚纳特18日晚发表声明,强调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保障电力持续供应,呼吁民众配合政府节省用电。
此外,《外交官》杂志指出,印度90%以上的劳动力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体力劳动。按日工资换算,这些人绝大多数每月的收入不足10000卢比(约合122美元)。他们也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和居家办公等保护和福利,不得不在暴晒的环境下工作以谋求生存。
规划和实施存在差距
为应对极端热浪,2023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在其官邸主持召开了一场高级别会议,检查为即将到来的夏季炎热天气所做的准备工作。
据《印度时报》网站3月6日报道,莫迪表示,应该以容易获取的形式准备炎热天气的应对规范和注意事项,还应该准备诗歌、电影、小册子等各种其他形式的宣传。
但印度政策研究中心3月底发布的高温行动计划影响评估结果显示,37项高温行动计划对极端热浪的看法过于简单化,且并未做到因地制宜。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高温行动计划在识别和帮助脆弱群体方面的表现都难如人意。
在比哈尔邦,有当地人告诉《日本时报》,政府发布的高温警报并不稳定。虽然一些人在4月和5月的高温天气时偶尔收到短信,但更多的却是在高温达到顶峰并且患者开始在医院死亡后,才频繁收到高温预警。
“人们很清楚高温之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必须出去工作。”比哈尔邦首席健康监测官兰吉特·库马尔对《日本时报》记者说。
而在北方邦伯利亚地区,因高温不适而求医者人数众多,伯利亚最大医院人满为患,医护人员连轴工作,太平间也不堪重负。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山东高温飙到40℃!“热死了”不是玩笑!已有中暑患者死亡
盼望着,盼望着
昨晚,济南终于下雨了。
昨晚10点左右济南雨势加大,并伴有雷电。
轰隆隆一阵↓听听
视频来源@无名辈
据悉,除济南外,德州、东营、潍坊等地昨夜也下了雨。
德州下雨了@德州颖瑞生活圈
but!!!
下雨跟降温毛线关系都没有
山东省气象台于7月3日06时00分
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今天白天,鲁西北的西部、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德州、聊城、济南、泰安、菏泽和济宁等6市的部分地区在37℃以上。
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3-5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及新疆东疆和南疆盆地等地的高温天气将持续,其中3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40℃。
明天的山东温度↓依旧火辣
最近的温度
“热死了”已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但,这并不是在开玩笑!
已有中暑患者死亡!
接连两天中午出门,老人热进ICU
2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最近接诊到一位重度中暑患者。据了解,老人在6月20日前后出现中暑症状,此前他曾连续两天中午出门参加活动,回来以后没有及时降温,随后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体温一度高达39.9℃。
“老人属重度中暑里的热射病,已经出现多脏器衰竭,目前还没有恢复意识,上着呼吸机,血压也比较低。”
据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颖介绍,热射病的厉害之处在于,全身没有一个器官能够躲得过,体温越高中暑时间越长,越危险。
张颖说,去年接诊十五六例热射病患者,三分之二是劳力型,以长时间户外劳动的青壮年为主。“热射病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们接诊的患者中,大约一半难以保住性命。”
济南小伙喝六瓶矿泉水还中暑
7月2日,聊城最高气温达到了37℃,一位工人在建筑工地出现中暑症状。记者了解到,最近一周内,聊城共有3人中暑拨打120求救,患者年龄都是40岁左右,均为劳作时中暑。
同时,记者从菏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了解到,7月1日,有三个因中暑打来的求助电话,疑似中暑人员为两位老人和一位49岁的中年人。
不久前,济南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在路边等待交警处理事故。当天气温非常高,小伙一直不停地出汗,6瓶矿泉水先后下肚,他仍然觉得有些难受。感觉有些支撑不住的小伙子,被120送到了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小伙来的时候已经出现热惊厥,腿一个劲地抽筋。”该院急诊科主任周雪亮说,小伙子还是幸运的,属于轻度中暑。
一名户外工作者重度中暑不幸去世
周雪亮说,最近一周,接诊过两例重度中暑患者,其中一位是中年男性、户外工作者,遗憾的是没能抢救过来。
降温补水更得补盐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强提醒,体质虚弱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老人,尤其是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对体内环境感知能力差,又不能及时补水、补盐,其实更容易中暑。
医生提醒,一定要重视防暑降温,尤其高温下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等。年老体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劳逸结合,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齐鲁网综合齐鲁晚报、@中央气象台、@山东天气
本文编辑:王春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