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脾阳虚(糖尿病脾阳虚的症状)
桂附地黄汤,用于病情较复杂的糖尿病,补肾之阴阳
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久了以后,会出现阴阳两虚的症状,中医认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导致阴液不足,长久阴液不足导致了阴阳两虚。
此阶段,会出现糖尿病多种并发症,这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气阴两伤、脾肾阳虚、心血亏损、阴阳两虚为本,以瘀血阻络、痰浊不化、水湿泛滥为标。
肾阴阳两虚型
临床表现:常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畏寒、肢冷、颜面浮肿,甚至下肢水肿、食欲减退、大便溏泄、或时干时稀交替出现,小便浑浊如膏、面色晦暗、齿摇发脱、阳痿等,舌苔白而干,舌质淡暗,脉沉细而无力。
治法:育阴温肾
方药:桂附地黄汤加减,用药有桂枝、淡附子、熟地、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参、生白术、猪苓、制大黄等。
主治:用于治疗糖尿病后期的合并症,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可累及五脏六腑,以肾为关键。
“桂附地黄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本方主治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主旨不在补火,即在生肾气也,其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阴中求和,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本文章仅用于经验交流,不作为临床指导用药,如果患者需要购药和治疗请遵医嘱。
糖尿病,你可能是肾阳虚,仲景名方:温补肾阳,稳血糖
一说到糖尿病,很多人认为和“燥热”有关,你可能还不知道,有的糖尿病是肾阳虚所致。
有一位52岁的患者,患病15年。这些年里,他尝试了各种降糖药物,血糖阶段性的时有下降,却总是反反复复,没有稳定在理想状态。
近段时间来,也不知道哪的问题,体重急剧下降,身体有种被掏空的感觉,同时出现了小便次数增多、畏寒怕冷,经常出冷汗等情况。
降糖药一直没断,却没有什么效果,就想通过中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带来新的希望。
仔细诊断发现,患者脉象沉细无力、舌色淡白,津液稀少。患者自述食不知味,大便稀溏不成形,夜间频繁起夜,睡眠质量也很差,整个人被折磨得非常痛苦。
辨证典型的肾阳虚型糖尿病。
糖尿病虽然多以阴虚燥热为病机,但这位患者患病多年,肾阴不断被损耗,肾阳也跟着失去了滋养,出现逐渐衰败之象。
从中医上讲,肾主水液代谢,肾阳虚则水液不能正常蒸腾气化,身体得不到津液的滋养,就会出现少津、口干渴的情况。水液呢,在体内可直趋膀胱,夜尿也就增多了;身体的阳气无力卫外,便会冷汗频出。
根据患者的情况,开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这个方子也是源自于医圣的经典名方右归丸。
方中制附子、肉桂、鹿角胶强力温补肾阳。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阴益肾,为阳气的生发,提供能量基础。
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当归养血和血,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患者按方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手脚畏冷的情况有所改善,夜尿次数也明显减少,大便也开始成型。
看到效果后,患者信心大增,适当调整方子剂量后,继续坚持服药。
两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血糖也趋于稳定。为巩固疗效,让患者继续服用一个月,诸症渐消,随访至今,无复发。
糖尿病有可能是“肾阳亏虚”,仲景名方:温补肾阳,稳血糖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关于糖尿病的问题,也就是“肾阳虚型”得糖尿病。此时有人会问,糖尿病不是一个“燥热”的病吗?怎么还与肾阳虚有关呢?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医案:
该男子56岁,但确诊糖尿病已经有20多年了,可以说是一个资深的“老糖友”,这20多年来可以说是在积极地用药,但是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血糖一直不太稳定,也不曾下降。
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就突然间“瘦”了下来,并且,小便增多,整个人畏寒怕冷的,经常冒汗。
因为一直用药也不见效果,于是决定转投中医治疗,找的谁呢,就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师——印会河。
刻诊,脉沉细,舌淡,津少,食欲下降,大便稀,怕冷,经常冒冷汗,夜间尿多,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
了解完具体情况后,见方:
山药,泽泻,茯苓,熟附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肉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用后,手脚冰凉改善,有温热的迹象,夜尿减少,大便也开始成型。
就这样,原方不变,再投月余,此时症状悉平。但,为了巩固,印会河教授嘱咐,原方不动,做成药丸,继续服用14剂。
这就是整个医案的经过,也很好理解。
因为该患者手脚冰凉,微寒,舌淡,脉沉细,说明是“肾阳不足”,阳气不能卫外,就会出现冒汗的现象。
糖尿病依然是“燥病”,那就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肾阴不足,肾阳不育,日久肾阳必受损,而患者已经是20多年的老糖友了。
肾又是“水脏”,当肾阳虚亏,人也就会得不到水的滋养,从而开始出现少津,口干渴的现象,又因为水不能被“疏散”,直接下行到膀胱,就会出现夜尿增多。
当然,因为该患者病情时间较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还不会出现此类现象,只有经过多年的病情发展,才会出现阴损及阳的现象。
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温补肾阳”:
山药,泽泻,茯苓,熟附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肉桂。这个配比,相信很多了解中医的读者应该看得出来,是“肾气丸”的加减方。
方中的泽泻,茯苓,丹皮负责“泄浊”,把身体内的“坏”东西给排掉。而熟地黄,山药,山萸肉则是滋补“肾阴肾精”。肉桂和附子是用来温阳补火的。
正所谓“水中生火”是张仲景在“肾气丸”中,所蕴含的补阳之道。
今天给大家分享这个医案呢,希望可以帮助到糖尿病的朋友,能稍微受到一点启发,了解和知道病因所在。
但是,若是在治疗上,如果是非专业人士,应该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引下进行,而上方并适合所有人,一定要谨慎参考。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的心脑血管专家。